或許是因為王守業近來名聲大噪的緣故,禮部定下的官袍,還真就參考了他提出的意見——顏色基本都採納了,只是在其它細節上有些出入。
話說……
雖是禮部定下的形制,但登門丈量尺寸的,卻是工部的吏員。
因為打從嘉靖三十二年起,縫製官服的『買賣』,就從禮部轉到了工部,據說是嚴世蕃一手促成的,而此後官服的質量也因此一落千丈。
也因此,近年來私制官服的生意,是越來越紅火。
當然,這也得看是那家要用。
至少給山海監量身定做的這一批,質量應該還是有保障的——畢竟山海監現在聖眷正隆,而監正白常啟又是嚴黨的鐵杆。
「伯成。」
王守業正平伸着雙臂,任由工部的匠人丈量腰圍,就聽麻貴在一旁道:「聽說工部這回還帶了一批火器來,等量完了陪哥哥去瞧瞧?」
火器?
從滄州府回京之後,王守業曾向上面申請,為外衛更換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火器,以備日後不時之需。
只是這申請如同石沉大海一般,許久都未見回應。
王守業還以為這事兒被否了呢,不成想工部卻來了個突然襲擊。
本就是他主動申請的東西,自然要去嚴守一番的。
於是在丈量完尺寸之後,王守業就同麻貴一起去了後院的器械庫。
兩人趕到的時候,負責內院防務的李如松,總攬外衛的守備的胡獻忠,以及胡獻忠的副手馮佑等人,正圍在在庫門前對六七支火銃品頭論足。
見王守業和麻貴趕來,胡獻忠便笑着招呼道:「王守備、麻守備,這回工部可是下了血本,真要都照着這個形制來,以後就再不用害怕會炸膛了。」
王守業雖然用火銃擊斃過孔楽鵬,但那純屬誤打誤撞。
真要論對時下火器的了解,還得說是邊軍出身的麻貴。
就見他上前抄起一杆來,先單手掂了掂,又屈指在槍管上彈了兩下,便點頭道:「不錯,重了能有一斤三四兩,難得的是料都堆到了刀刃上。」
說着,又翻看照門、照星等處。
旁邊馮佑卻是撇嘴道:「就是忒重了些,怕真到用時不好把持。」
不好把持?
王守業掃量了一下他那小雞仔似的身形,登時又放心下來。
山海監外衛個頂個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銳,絕沒有這般身小力弱的廢柴,只是一斤三四兩的增重,應該還不至於把持不住。
王守業順手也拿起一支鳥銃翻看,發現除了分量之外,和之前帶去滄州府的,基本沒什麼區別。
不過這也正常。
區區不足一個月的功夫,想要做出改進談何容易?
無非就是精工堆料罷了。
「大人。」
得知來人就是山海監里最有名的王守備,同時也是這一批火器的申請人,那負責送火器的吏員忙拱手陪笑道:「這些火銃都是戶部的大匠親自製作的,四錢以下的藥量,保證不會炸膛!」
頓了頓,又補充道:「這一支銃的成本,足比尋常鳥銃貴出兩三倍有餘,這還不算大匠們的工錢——也就是山海監了,旁的衙門想要都沒處尋去。」
正吹噓着,忽聽胡獻忠打岔道:「這、這是三眼銃?」
王守業循聲望去,就見他正吃力的捧着個長柄大喇叭,一臉懷疑人生的模樣。
三眼銃這玩意兒,王守業以前倒也聽說過,不過親眼得見卻還是頭一回。
不過……
這東西與其說是火銃,不如說是火箭炮更合適些。
不!
就算火箭炮也沒有這麼粗大的。
「是三眼銃沒錯,不過是特地增大的。」那工部小吏悄悄打量了王守業一眼,有些無奈的道:「咱們也是遵照貴衙門的意思:分量無所謂,威力一定要大。」
「那也不能這麼重啊!」
馮佑聞言更是忍不住吐槽道:「這特娘得有六七十斤吧?平常拿來練練力氣還成,真要扛到戰場上,誰能用的動?!」
話音未落,李如松就將這加常加粗加厚的三眼統討了過去,單手墊了墊,又舉重若輕的做了個瞄準的姿勢。
這還不算,緊接着他越眾而出,在器械庫門口用這三眼銃耍了一套刀法。
眼見他演練完之後,氣不長出面不更色,胡獻忠等人頓時都啞口無言。
「咳。」
王守業這才清了清嗓子,笑道:「我這義子天生神力,這支三眼銃就是專門給他預備的——你們也知道,咱們山海監要面對的,可不是尋常敵人,總也要預備些殺手鐧才是。」
其實王守業更希望,工部別老在分量上做文章,而是改造一下火槍的整體構造,來提升密閉性、穩定性、射程、威力啥的。
不過這種要求,工部也不是頭一回接到了,估計王守業說的再多,也未必能起什麼效果。
先將就着用吧。
在得到麻貴等人的一致認可之後,王守業又去尋白常啟做主,訂了一百杆精工鳥銃,兩支特大號的三眼銃。
另外,因為精工鳥銃的後坐力較大,導致精度受到了影響,所以又特地加訂了一百二十柄長短不一的鐵叉,作為射擊時的輔助工具,同時也可以減輕鳥銃手瞄準狀態的負擔。
送走了工部的人。
王守業又去巡視了育種和異化的進展——主要是和兵部、戶部的人聯絡了一下感情。
之前提出希望戶部能為育種計劃,提供一部分資金的時候,戶部是斷然拒絕的。
可不知為什麼,初一那日戶部的主事又主動找到了白常啟,表示可以分攤大部分的費用。
或許……
是那場御前會議導致的改變吧。
說起十月三十那場的御前會議,傳揚最廣的自然是山海監得到了褒揚。
但事後披露最多的,卻是國庫吃緊,以至六部之間為了各項撥款而扯皮的消息。
而這也意味着,京官自十一月起停發餉銀,只發祿米的消息,多半不會有假。
據說一些中低層的官員,已經開始串聯,準備在發餉日去戶部抗議了。
話說……
這官員群體的討薪的劇情,貌似那部《大明王朝1566》裏也有,還由此引發了海瑞上天下第一疏事件。
不過海瑞眼下還在南方當縣令,估計這回是鞭長莫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93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