赧王中
十八年。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楚懷王逃走。秦人知道後,在歸楚的路上佈滿關卡。楚懷王就小道奔趙國。當時趙主父在代地。趙國無人敢作主留他。懷王將要去魏國,被秦人追上抓了回去。
魯平公薨。子緡公立。
十九年。楚懷王發病薨於秦。秦人歸其喪。楚國人都可憐他,如悲親戚。諸侯於是都看不起秦人的德性。齊韓魏趙宋,合兵擊秦,至藍田而還。秦國還給韓國武遂。還給魏國封陵以求和。
趙主父在新得的國土中巡行,出代地往西,遇樓煩王。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韓襄王薨。子釐王立。
二十年。秦尉錯伐魏國的襄城。
趙主父與齊燕共滅中山,將中山君遷到膚施縣。歸國後行大賞,大赦天下,置酒行慶五天。
趙主父封其長子趙章於代。號為安陽君。安陽君素來驕奢,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禮為代相, 李兌對肥義說:「公子章強壯而志驕,結黨甚重將要圖大。田不禮這人忍殺而驕。二人相交,時間長了一定會有陰謀。小人有欲求,輕慮淺謀,只見其利,不見其害。不久國家就會有難了。先生任重而勢大,常言說,亂之所始,就會是兵連禍結的因子,先生何不稱疾不出,將國政傳給公子成?別作為引起禍亂的梯子?「
肥義說:」當初主父將大王交給肥義的時候,曾吩咐肥義,一定要堅守一心,不要因為有什麼變異而改變。如今只是因為害怕不禮發難就忘了我的職責,怎麼可以?諺語說,死者復生,生者不愧。我希望遵守我的諾言,怎麼能只想到保全自身的安全?先生的話不無道理,我謝謝先生的忠言,但我已經有言在先,不能失信於主父。「
李兌說:」那麼先生自己小心。「
李兌出來後,數次去見公子成,提醒他防備田不禮。
肥義對信期說:」公子章與田不禮外善內惡,我憂慮他們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從今往後,他們召喚大王,一定要先見我面,我將走在大王的前面,沒事了大王才可以前往。「
信期說:」好。「
主父使惠文王朝會群臣,自己在一邊偷看,見自己的長子在人群中悵然若失,反而北面為臣,心裏有點不忍。於是就要將趙國分為兩部分,使長子趙章為代王。還沒有決定就把這事放下了。
一天,主父與趙王一道游沙丘宮。
公子章與田不禮率眾作亂,假以主父的名義召趙王。肥義先進去,他們就殺了他。高信即與趙王手下交戰。公子成與李兌從國中到來,起四方之兵以拒國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盡滅其黨。公子成為相,號為安平君。李兌為司寇。當時惠文王年少,公子成與李兌專政。
公子章戰敗,跑去找趙主父尋求保護,主父求情,不許,因殺公子章。公子成與李兌計謀說:」如今因為公子章的緣故圍困了趙主父,一旦解圍,我們都將被滅族。「因此並不解圍,對被圍在宮中的宮人說:」後出來的都將被夷滅九族。「宮人爭相跑出。主父欲出不得,遂餓死沙丘宮。
主父開始以長子趙章為太子,後來得了一個叫吳娃的女人,特別愛幸她,曾為她三年不理朝政。生子趙何,愛屋及烏,就廢太子章而立少子趙何。吳娃死,愛幸之心淡了,就又有點可憐故太子了,想使兩人都為王,猶豫未決,禍亂就發生了。
秦國的樓緩免相,魏冉代他為相。
二十一年。
秦敗魏師於解。
二十二年。韓國的公孫喜,與魏國人一道伐秦。穰侯向秦王推薦左更白起。代替向壽將兵。在伊闋打敗韓魏之師。斬首二十四萬。虜公孫喜,拔五城。
秦王以白起為國尉。
秦王給楚王寫信說:「楚國背叛秦國,秦國將要率諸侯伐楚。希望大王休養士卒,以待決戰。」楚王得信,深以為憂。只好復與秦國和好。
二十三年。楚襄王迎秦女為妃。
司馬光說,實在太過分了。秦國殺其父而劫其子,如此無道。楚國竟然不再計較,忍其父仇而婚秦,唉,假使楚國能夠勤修國政,君得其道,臣得其人,秦國雖然強大,又怎麼敢隨意呢?荀卿說得對,道,如果能夠善用它,則百里之地可以獨立。運用不當,則如楚國,六千里地而為仇人役使。因此人主不以道為準則,立志強國,又怎麼能不危亡呢?
秦國的魏冉謝病免相。以客卿燭壽為丞相。
二十四年。秦伐韓,拔苑城。
秦燭壽免相,魏冉復為相。封於穰與陶,稱為穰侯。又封公子市於苑,公子悝於鄧。
二十五年。魏獻河東地四百里,韓獻武遂地二百里於秦。
魏國的芒卯開始以險詐見重。
二十六年。秦國的大良造白起。客卿司馬錯伐魏,到達軹地。取大小六十一城。
二十七年。冬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齊王為東帝。想要和他相約共伐趙。蘇代從燕國來齊,齊王說:「秦國使魏冉前來令寡人稱帝,先生以為怎麼樣?」
蘇代說:「大王可以先答應他但不必真的去稱帝。假如秦國稱帝,天下人都安然受之,大王再稱不遲。假如秦國稱帝而天下人都厭惡他,大王正好不稱而籠絡天下人心,這可是天大的好處。況且伐趙不如伐桀宋利大。今日大王不如放棄帝號收天下之望,發兵伐桀宋。滅掉宋國,則楚趙梁魏,都會恐懼。這是我以名尊秦,而使天下人都憎惡他的好機會,」齊王從其計,稱帝二日復去之。
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
秦王也去帝號而稱王。
秦攻趙,拔杜陽。
二十八年。秦攻趙。拔新恆。曲陽。
二十九年。秦司馬錯擊魏國的河內,魏國獻安邑求和。
秦敗韓師於夏山。
宋國有小雀孵鳥,得一鳥大如鷂鷹。使太史占吉凶。
太史說:「這是大吉之兆。小而生大,必霸天下。」
宋康王喜。起兵滅滕伐薛。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與齊魏為敵國。於是更相信自己將會稱霸。為了使自己的霸業早成,射天笞地,焚燒供奉的社稷之神,以向人們表明自己能威服鬼神。曾經為長夜之飲令室中的人山呼萬歲。堂上之人回應,堂下之人回應。再令堂外之人回應,門外之人回應,以至於國中之人都要回應。國人無敢不山呼萬歲的。天下人稱他為桀宋。齊王起兵伐宋,百姓離散城門不守。宋王奔魏,死於溫地。
三十年。秦王與楚王在苑城會面。在中陽與趙王會面。
秦蒙武擊齊,拔九城。
齊涽王既滅宋,心生驕志,於是南侵楚,西侵三晉,想要並二周為天子。
燕昭王日夜撫循國人,國家很快富足。於是和樂毅商議伐齊。樂毅說:「齊國有霸國的餘業,地大人眾,不易獨攻。大王一定要伐他,不如與趙國,楚魏相約,一道伐齊。」
於是,燕王使樂毅去約趙國,另派使者前去聯合楚魏。並且讓趙國對秦國說明伐齊的好處。
諸侯早就不滿齊王的驕恣,都爭着合謀與燕一道伐齊。
三十一年。燕王起大兵,以樂毅為上將軍,秦國也使尉斯離與三晉之師會盟,趙王授給樂毅相國之印,於是樂毅並將秦魏韓趙之兵伐齊。齊涽王盡起國中之兵相拒,在濟西會戰,
齊軍大敗。樂毅遣還秦韓之師,分魏軍略宋地,趙兵收河間。自己帥燕軍長驅直入。劇辛說:「齊大燕小,賴諸侯之力才破其軍。應該及時攻其邊城以自益。這才是長久之利。如今過而不攻,只是孤軍深入,無損於齊,無益於燕而結深怨,以後一定會後悔。」
樂毅說:「齊王剛愎自用,不用忠言。政令戾虐,百姓憤怨。如今大軍既破,我們乘勝追擊,百姓肯定有叛心,到時禍亂內作,齊國可圖。如果不趁此時乘勝追擊,,一旦齊王悔過自新,安撫臣下,則齊國難取了。」於是進軍深入。
齊國果然大亂失度。涽王出走。
樂毅入臨淄,將齊國的寶物祭器,都運到燕國去了。
燕王親自到濟上勞軍。封樂毅為昌國君。使他留在齊國攻打那些還沒有攻下的城市。
齊王出逃到衛國,衛君給他專門安排房間,吃飯時和他同桌而食,齊王出言不遜,衛人就把他趕出來了。齊王又奔鄒魯,有驕色,鄒魯不讓他進入,只好走奔莒。
楚國使淖齒救齊。因為齊相。
淖齒欲與燕國分齊,就執住涽王,數落他說:「千承,博昌之間,天降血雨,大王知道嗎?」
涽王說:「知道。」
淖齒說;「羸博之間,發生地陷,深及黃泉,你知道嗎?」
齊王說:「知道。」
淖齒說:『有人當街而哭,找他的時候就不見了,人一離開又聽見哭聲。這事大王知道嗎?「
齊王說:」知道。「
淖齒說:」這種種災異,都是上天在警示大王,而大王竟不知悔改。如何能逃脫天譴?「於是就在鼓裏誅殺齊王。
荀子評論說,國家,是天下利勢所在,以正道持國,則天下大安。不以正道持國,則會使天下大危。有不如無。及其失利,求為匹夫而不可得。齊涽王宋獻公就是這樣的人。
樂毅聽說畫邑人王燭賢。命令軍中畫邑周圍三十里之內,不得進入。使人請王燭。王燭謝而不往。燕人說:」不來,我們就派人屠城。「
王燭說:」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國破君亡,我不能存。如今又要以兵來劫我,我與其不義而生,不如死了。「
於是上吊自殺。
燕師長驅直入。齊城皆望風而潰。樂毅修整燕軍,禁止侵掠。搜求齊國的逸民,禮敬他們,並且寬其賦斂,除其苛政。齊國百姓喜悅。於是就遣其左軍渡河過膠東,東萊,前軍循泰山,東至海,經略琅琊。右軍循河濟,進屯阿鄄以與魏軍相連結。後軍循北海,以撫慰千乘。中軍據臨淄,鎮齊都,在郊外祭祀桓公,管仲。旌表賢者,存問忠良。六個月之間,連下齊國七十餘城,都設為郡縣。
秦王。魏王。韓王在京師會面。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8s 3.850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