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狂野年代 第137章 目光轉向RB

    1月20日。

    地道投資辦公室中,一大堆資料案牘堆在桌上,陳篤正在埋首苦讀。

    這些資料都是林濤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而來,有正規的出版物,包括圖書、雜誌及報紙,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透過商業諮詢公司收集來的付費資料。

    所有資料指向的對象都是日本。

    這也是陳篤下一個目標所在地。

    「小篤,喝杯咖啡,你一連悶在這裏看了三天了,別太累着。」靠牆的角落裏,王國華按下錄像機的暫停鍵,起身泡了一杯咖啡給陳篤端來,神情有些不解和不忍。

    在他看來,短短十天時間就賺了大錢,已經擁有了千萬資產,陳篤和家人們應該幾輩子都花不完了,何必還要在這裏苦熬。

    王國華這階段也不是不了解香港的行情,即使陳篤想要留在這裏,這筆錢也足夠買豪宅過上一輩子好日子了,似乎沒必要再那麼拼命了啊。

    「國華叔,我沒事的。」陳篤笑着接過咖啡喝了一口,放下杯子,目光再次回到資料上。

    王國華搖搖頭,回到角落,把音量調低了些,坐下來繼續看起錄像帶來。

    「日本......」過了很久,陳篤抬起頭,神情複雜地看向窗外的尖沙咀景色。

    要想戰勝對手,必須了解對手,而不是故意貶低乃至漠視對手,那只會襯托出自己更愚蠢無能!

    為了更好的進行下一步投機,這三天內,他通讀了至少有上百萬字的資料,對日本戰後的發展可謂了解極深。

    首先得肯定一個事實,不談兩國歷史上的恩怨,日本絕對是一個值得研究學習的國家,了解和學習他們的發展之路,對中國來說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我們正在走,而且說實話,我們走得還沒有他們穩當,我們面對的挑戰也比他們要大得多。

    二戰後,由於麥克阿瑟強制推行的財閥解體和土地私有政策,日本國民普遍擁有了私有財產,從而釋放出強大的生產力和消費力,國民經濟自戰後的廢墟上飛速復甦。

    我們總是攻擊日本人是美國人的忠實走狗,但很多人不了解或者不願了解其中原因,上面這條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因。

    就像中國人民熱愛擁護打倒官僚地主、進行土地革命的黨一樣,廣大日本平民從此對美國充滿了感激和好感,要知道在美佔前,他們不過是財閥和大地主的佃農而已,一輩子都沒有自己的土地和財產。

    60年代,隨着全球經濟進入一波上升浪,日本靠着美國主動提供的國內市場,輕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

    這時候他們的主要出口產品是紡織品和玩具,還有一部分服裝,當時美國國內幾乎一半的輕工業商品是日本製造。

    是不是很熟悉,這正是香港70年代、中國90年代的主要出口商品。

    進入70年代,隨着技術和資本的積累,日本進行了產業升級,不再拘泥於輕工業,而是開始煉鋼鐵、造汽車、搞機床、賣家電。

    原來的輕工業產品很快轉移到了亞洲其他地區生產,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香港等地區。

    但是日本人遇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由於日本民族特性的緣故,他們製造的產品有個普遍特點,那就是精巧實用但是小氣,並不能迎合大大咧咧的美國人喜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汽車產業。

    一直到70年代末期,日本的汽車等重工業產品,一直沒有佔據美國市場太大份額。

    不過他們的運氣不錯,78年,伊朗爆發所謂的宗教革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交惡,80年,兩伊戰爭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到來。

    第二次石油危機是大危機,對很多人和國家來說卻也是轉機。

    香港的包船王藉此上岸,成功奪取英資九龍倉。

    而日本則藉此良機,成功地讓更為輕巧省油便宜的日產汽車打入了西方世界,一度佔據其一半以上市場。

    日本汽車在美國等西方市場上的勝利仿佛是發令槍,緊隨而來的是一系列勝利:

    機床、重型卡車和工程機械、家電、內存、電子遊戲機,摩托車,液晶顯示屏,等等,統統都取得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巨大勝利。

    美國國內工業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80年代初期,美國東北部大量汽車鋼鐵企業倒閉,工人大規模失業,該地區因此被稱為「鐵鏽帶」。

    未來的2016年,將川普推上總統寶座的選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這條「鐵鏽帶」,他們受夠了美國本土工業被廉價的第三國產品摧毀的切身痛苦。

    80年代這些工人以及背後的工會組織,同樣發起了強大的鬥爭,並成功地將浪潮席捲全美。

    美國政府也發現不對頭,扶持日本是為了增加一個廉價商品供應商和高價商品傾銷市場,現在卻反過來了,日本已變成了攀附在自己身上的吸血鬼。

    用一條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點,1985年,美國和日本的貿易逆差高達500億美金,而這500億佔美國一年貿易總逆差的40%。

    也就是說,美國在世界上花100塊買東西,其中40塊是向日本買的。

    別以為500億美金不算多,當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僅有26.44億美金,而且這只是逆差額,不是總金額。

    叔可忍嬸不可忍!

    尤其對於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的里根總統來說,為了確保美國的經濟利益,向日本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動刀就是必要而且緊急的頭等大事。

    接下來就是廣為人知的「廣場協議」了。

    很多人認為,日本是被迫簽署廣場協議的,這其實是個錯誤或者說不全面的理解。

    先看廣場協議的簽約方,美國,日本,法國,英國,聯邦德國。

    美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強逼着其他四個國家同時答應調整匯率。

    明顯虧本的事情,其他四個國家也不會答應啊。

    原因就在於這四個國家,也想升值本國貨幣,至少覺得這麼做總體不會虧。

    當時日本的決策基於三點原因:1、如果不升值,美國肯定會採取貿易制裁措施,與其到時候扯破臉打官司,還不如主動退讓;2、日元升值,可以解決國內錢荒問題,增加日元流動性,這可以促進國內生產發展;3、日元升值可以增加日元購買力,擴大日本內需市場和對外資本輸出。

    當然,針對日元升值帶來的出口受挫,日本同樣有應對方案:

    首先日本企業的利潤還是很高的,小幅度的升值影響不會太大;其次日本企業還有極大地提升生產率的可能,同樣可以降低成本;最後,日本已經找到了一個龐大的價格更為低廉的生產代工地,那就是剛剛開放不久的中國。

    有了這些底氣,日本稍作討價還價,便大大方方地答應了救世主美國的要求,簽下了廣場協議。

    隨後的事情全世界人都知道了。

    自80年代中期起,全世界到處都是揮舞着價值堅挺的日元鈔票大肆購買商品的日本人,而中國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也承接到了日本轉移過來的大量中低端製造業產業,四小龍的崛起正是這個原因。


    但是,哪怕有轉移產業和提升生產率作為應對,日元升值的危害性仍然不可避免地顯露出來,那就是日本本土製造業的衰退。

    日本政府也是負責任的啊,當然要採取對策,他們選擇了降息。

    降息主要作用有兩點:1、企業融資成本降低,可以擴大投資再生產;2、貨幣吸引力下降,市場會拋售本幣,從而使得匯率停止攀升甚至下跌。

    86年起的一年時間裏,日本政府連續五次下調銀行基準利率,從5%降到2.5%,幅度不可謂不大。

    然並卵。

    此時已經晚了。

    由於日元的升值,可以用日元購買的資產自然也一起飆升,主要有三種:外匯、股票和房地產。

    資產市場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從眾心理形成大趨勢隨後不可阻擋。

    此時日本國內的外匯、股票和房地產價格已經進入了飛速飆升的大浪潮。

    即使政府降息,也完全沒辦法阻擋這種已經形成大趨勢的浪潮。

    相反,因為銀行利率降低了,這部分政府準備讓企業使用的資金,反而被挪用到了資本市場上,房地產和外匯股票漲得更厲害了。

    好吧,在這個時候,日本政府還是有相應對策的,那就是主動投資擴大內需。

    為此,87年初,日本政府拿出了半年的稅收收入,又出售了近兩百萬股日本電信股票,以及一部分日航公司股票,共籌集了六萬億日元資金,用於投資基建和擴大內需。

    這被稱為「放水」。

    可惜,又晚了。

    這一筆龐大的資金支付給國內相應行業的生產和施工企業後,這些企業並沒有投入再生產,反而投入了資本市場中去。

    沒辦法,資本家都是追求利潤的,無論再怎麼費心費力生產經營,獲取的利潤也沒有炒股票外匯和投資房地產賺錢啊。

    當時東京有一家名為阪和的從事煉鋼的株式會社,原來一年利潤不到二十億日元,86年初社長親自帶領高管們進行炒匯,結果當年淨利潤高達200多億日元,幾乎每個交易日賺取一億,媒體報道後轟動一時,更加推波助瀾了人們的投機行動。

    這6萬億資金再次從社會生產通路中消失,反而推動了資本市場的更大漲幅,日本政府「飲鴆止渴」般的計劃宣告失敗。

    從87年起,日本國內陷入了全民狂熱狀態,但是危機的苗頭已經初露端倪。

    當時,日本國民的購買力隨着日元和資產升值而日漸堅挺,而很多產業轉移到中國等成本低廉的地區後,商品價格反而降低,這使得日本國民可以購買到更多的物美價廉的商品。

    於是,短期內出現了「三贏」的局面:日本國民贏了,代工國家工人贏了,去外國投資的日本工廠老闆贏了。

    但是,這帶來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本土沒有轉移產業的廠家,完全不是外來商品的對手,短短兩三年內,倒閉了無數廠家,這被稱為「產業空心化」。

    這些破產廠家的工人們收入同樣隨着下降,收入下降後,這些人只得轉而購買更多的進口廉價商品,由此就形成了雪崩效應。

    而且,低端廉價商品的市場越來越火爆,漸漸也影響了中高級市場。

    原本有錢購買中高級商品的國民,因為失業、降薪以及價格對比,漸漸地也開始選擇進口的廉價商品,這再次打擊了本土原來的優勢產業。

    這就是所謂「通貨緊縮螺旋」現象,這種現象發展到極致,必然伴隨着百業凋敝,消費銳減,從而反過來影響到房地產、股票、匯市等看似火爆的資本市場,如果再加上人口老齡化這個魔咒,到那時就是無可阻擋的大崩潰。

    作為來自21世紀的中國人,陳篤對這種現象很熟悉,房地產價格三五年翻番,「p多多」和「某寶」大行其是,不就是這種現象的典型表徵嘛。

    「難怪當時有少部分有識之士,無數次大聲疾呼要控制甚至嚴厲打壓房地產和金融市場,要把資本擠出來以投入到真正的實業中去,要提升結婚率和出生率,要減稅,要發展中小企業,看來形勢不妙啊......」

    不過那暫時已經和他沒有關係了,他現在要考慮得是如何在日本這具龐大的身體上咬下來一小塊肥肉。

    「可惜日本資本市場的第一波主浪下跌已經結束了,我只能在第二波中爭搶一些殘羹冷炙。」陳篤遺憾地搖搖頭。

    1989年12月,日本資本市場價格達到歷史性巔峰。

    當時,所謂天皇居住的皇居地塊市場價幾乎等同於美國全加州地價,而整個東京等同於美國全境,日經指數站上3.89萬點的高點。

    但是,起源於87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風潮終究還是影響到了日本。

    從90年第一個交易日起,日經指數就開始漸漸滑落,隨後帶來了「從眾擠出」效應,使得這種趨勢越來越激烈,最終形成了不可遏制的大勢。

    日本政府也沒有遏制,他們已經認識到經濟中存在的重大致命問題,不僅坐視不管,甚至還通過強行調整匯率和銀行利率,主動加重了這次下挫。

    到91年這個時候為止,日經指數已經跌去了40%,目前點位維持在2.25萬點附近。

    而房地產市場更是災難性下跌,東京平均地價跌去了六成,而且陳篤知道,未來的一年多時間內,這個價格還將下跌一半,也就是說,到92年初,東京地價將一共下跌八成,原先賣100的房子,到時候最多賣20。

    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已經展開。

    「老闆,你要的資料搞到了,花了一萬多。」林濤推門進來,把一個厚厚的文件袋放到陳篤面前桌上,隨後還是沒有忍住,問了句:「老闆,我們會選擇這個目標嗎?」

    「之前看到有份資料上提到了,我很感興趣,先研究一下,到時候再做決定。」陳篤並沒有說出實情,這份資料中的對象,其實是他選擇的第三個重要目標。

    林濤點點頭,轉向旁邊一個坐在電腦前的年輕人,問道:「安森,今天日經指數情況如何?」

    這是地道投資招聘過來的新人,今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的俞安華,英文名anson,大家都叫他安森。

    安森把臉從屏幕上挪開,厚厚眼鏡片後的目光有些興奮:「今天跌了八十個點,現在點位是22482.3點。」

    「不錯。」林濤和陳篤點點頭。

    由於上次石油期貨投機的成功,滙豐這次給了地道投資二十倍槓桿,昨天地道投資在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對日經225股指期貨進行了賣空操作。

    賣空單總計150手,一手對應10個點,1萬日元。

    也就是說,日經指數每浮動一個點,這筆單子就會產生將近9500港幣的浮動盈虧。

    所以地道投資放在滙豐的那筆保證金,也只能承受不超過買入價位1000點的漲幅,對於總數超過兩萬的日經指數來說,這個漲幅還不到5%,就相當於槓桿率。

    今天跌了80點的話,地道投資這筆投機爆倉的風險相對來說又稍微小了些,同時也意味着,今天一天賺了75萬港幣。

    80點僅僅相當於0.35%的幅度,假如今天股指暴跌了10%,那一天的盈利可以高達2000多萬。

    這就是股指期貨的魅力所在,幾秒鐘內暴富或者爆窮都很正常!

    想到即將展開的第二輪下跌,陳篤暗自滿意,打開信封,研究起這份自己指定的資料來。



第137章 目光轉向RB  
相關:  香江1972    重生藥王  萬古第一神  重生都市仙帝  穿越星際妻榮夫貴  女總裁的上門女婿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重生狂野年代第137章 目光轉向RB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重生狂野年代"
360搜"重生狂野年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66s 3.98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