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父 第三十六章 木質化鋼板

    【新的一章更新完畢,照例求收藏!會員點擊和推薦票!】

    ……………………………………………………………………

    就在003號核潛艇起航之時,在遙遠的新墨西哥州中心沙漠的科迪費爾實驗中心。

    這裏是美國核利用研究基地,著名的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全都從這裏從事過劃時代的研究。因此,這裏聚集了全世界許多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化學家、武器製造專家。

    今天,現任研究室主任的菲茲洛朗將美國、英國和日本十幾位這各個專業的頂尖科學家聚集在這裏,研究一個困惑了他半個多月的物品——一塊鏽跡斑斑的鋼板。

    這十幾位科學家無一不是各行的高手,其中:

    菲茲洛朗是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在原子裂化、元素輻射上擁有極深的造詣;

    中田金孫,著名金屬結構學家,光譜分析家;

    吉查里森,著名的核武學家,負責美國最新核武器的升級;

    瓊森-菲利普,著名化學家,著有《物質進化論》,在放射性核子化學和量子化學領域二十年來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海倫-麗思,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微細分子化學家,主要致力原子核電子科學領域;

    漢納爾,英國著名科學家,長期致力於金屬合金學的研究,三是這個行業絕對的翹楚。他所研製的稀土金屬材料,被廣泛應用於美英的各類飛機、宇航飛船及衛星、導彈機體製造上。

    ……

    這麼多各學科大科學家聚在一起,也只有類似與科學院年會這種活動了,但是卻菲茲洛朗邀請到這裏,大家不用想都知道,這塊鋼板一定牽涉到太多的尖端難題。

    「今天請大家來這裏,是針對這塊看似很普通的鋼板。『鋼板』這個名稱對它來說還不準確,精確地說,應該是木質化鋼板。大家請看!」菲茲洛朗指着大屏幕上,鋼板的放大的立體圖像,說道:「這塊鋼板規則長方體,其截面邊長約為311毫米,板厚12毫米。邊緣經過手工打磨,並不平整。根據化學成分和金相結構分析,產自中國的鞍山鋼鐵公司,屬冷軋板材。這些都不足為奇,令人吃驚的是,在鋼板的板材對角線的交點上,『生長』着一個直徑為8.027毫米的圓柱體。請大家注意,我說的是『生長』!雖然材質和鋼板截然不同,但是他們之間的連接毫無縫隙可言。在高倍率電子顯微鏡下,他們之間的結合邊緣還有分子鏈相互滲透現象,就像生樹一樣。它類似與鈣化鐵質性物質,他的化學組合主要由矽酸鈣鹽、鉻酸驗以、氧化鐵等組成,其中含有微量的金屬釓和釹的化合物。雖然這些東西是金屬結晶體,但是經過電子攝譜儀的研究分析,其金相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詫異,而且其硬度非常低,如朽木一般。所以我稱它為『木質化鋼板』。就這樣的物質,居然可以從經過幾十道工序冶煉的成型剛才上長出來,簡直讓我嘆為觀止!我想請教大家,這塊『木頭』他是怎麼被塞進鋼板的?」

    在菲茲洛朗敘述的時候,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地聽着、看着,大屏幕上詳細地播放着鋼板的原子結構、分子層疊序列。

    木質化的物質可以和鋼板這樣的物質發生無間隙的融合,這就跟一塊花崗岩石上長了一顆盛開的花樹一樣,軟的東西紮根在硬的物質之中,不僅不符合邏輯,更加有悖於科學原理。這時絕對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不是生長,那麼這個世界上,又有那個國家的技術能達到分子級別的鑲嵌呢?

    還有,混亂的結晶體表現方式,有層狀、有柱狀、還有不規則狀,他們相互參雜,導致晶體的硬度大幅度下降。就像是經過了幾十萬個大氣壓脆裂過似的,但是鋼板卻玩好無損,金相結構非常正常,這是為什麼?


    ……

    漢納爾是合金專家,他的看法與大家都不一樣。

    「不應該理解為生長,合成也不是,這種技術類似生物學上的『植入』。根據已故的德國偉大物理家佐夫斯特的研究,在202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兩種不同的物質,某種條件下,在緊密接觸了千萬年、甚至億萬年後,不同性質的原子之間、分子鏈之間會發生滲透的現象;原子核外,外層電子旋轉軌道也將發生變形。這種物質融合性在2032年的一次地球勘探岩心裏發現;二十年後,有人在實驗室里在矽酸鹽晶體內植入石墨,經過1萬五千度的高溫和三百萬個大氣壓的壓制後,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成功模擬了這個物質擴散的過程,驗證了佐夫斯特理論的正確性。現在我們看看木質化晶體和鋼板邊緣契合度,鐵合物分子鏈和晶體分子鏈展現的正是這種現象。但是讓疑惑的是,那個著名的植入實驗後,矽酸鹽和石墨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相互間已經完全滲透,成為一種特殊混合物的結晶體。這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東西有着本質的區別。」

    佐夫斯特是位著名的科學家,無人不曉。那個著名的「物質滲透實驗」在科學界曾經引起過非常大的反響,一些國家還將這個實驗延展,合成新型的晶體結構材料。但是,經過十年的研究,進展甚微,根本沒有任何突破。合成出的晶體每年只能以克為單位計算,成本更是異常高昂,一般的國家根本做不起這種實驗。

    「漢納爾,你的意思這應該最成功的物質滲透實驗了?」海倫-麗思疑惑地問道。她的心裏非常懷疑漢納爾的結論,因為那種實驗非常複雜,物理條件太苛刻,那種高溫高壓只有原子核裂變發生鏈式反應才會產生,在這樣的條件,那塊鋼板的形態、性質等等早就不是這樣了。

    「我不同意,但是我能肯定是『植入』兩個字。還有,這物質肯定經過某種核裂變反應,這裏金屬釓的存在應該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吉查里森插嘴道。

    (注,金屬釓能吸收中子,是核反應堆控制棒的主要成份。)

    「……」

    一時間,大家各抒己見,實驗室變成科學理論的辯論會,甚至有人還搬來黑板,在上面列出複雜的方程,現場推理和驗證。

    時間轉眼過去五個小時,最後海倫麗思不耐煩地對菲茲洛朗道:「菲茲洛朗教授,你還是說說這個東西從哪裏得來的?是誰研究出來的?我想靠我們幾個在這裏猜謎語、爭論不休,三天三夜也出不了結果。不如找到研究者,請他作答不就好了嗎?」

    「這是軍方拿來的敵方的東西,只需要我們研究出它的特殊性和未來對我們軍隊的潛在威脅。我也不知道從哪裏來的,更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有一點,現在大家有共識了,那就是這塊木質化鋼板是在常溫常壓下完成的。從科學上說,這是一划時代最偉大的進步。它可以大量生產各種特殊材料,用於武器製造之上,輕易改變武器的結構和性能,從而大幅度地提高常規武器和非常規武器的威力。幾百、幾萬億種組合中,找出一種抵禦原子彈氫彈威力的材料是件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而我最擔心的是,這東西與中國海軍相關聯,我們猜測敵方的科學家正被開始應用於軍事上,而且還是艦船上。如果真是這樣,我們有什麼武器能跟他們抗衡呢?」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裏,有一百一十九種元素,每種元素都可以參與合成,不同比例、不同晶體結構都會有不同的效果。按照這麼推算,那合成的材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豈止幾百億種呢?裏面肯定有異常特殊的混合物可以用於軍事上的,而他的特殊性也只有製造人本身才可以知道,這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對於人類來說,原子彈氫彈都不可怕,因為人類知道他的威力。能讓人類感到可怕的是那些未知的世界,因為你不知道它將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那種無知的恐怖能讓人寢食難安。

    不可否認,菲茲洛朗的聯想力已經非常豐富了。但是還是只說出了陸揚這件武器萬分之一的功用和非常錯誤的使用方式。但是,他們「物質滲透」的定論是非常正確的,這也是陸揚開始擔心的事情。

    但就這一點,它會讓菲茲洛朗這些科學家看到一個嶄新的武器領域和研究方向。在美國這麼強大的經濟後盾和科技實力的基礎上,總有一天,他們找出自己同樣的廉價辦法的。但是,陸揚不知道,他們的應用方式有着主動和被動之分,陸揚把它當成了一種攻擊性武器,菲茲洛朗他們則是當成一種合成混合物在裝甲、部件材料上的應用。這是兩種不同的領域,產生的後果自然也將不一樣了。

    而且,還有一件陸揚絕對意想不到的的事情發生了。

    當晚,一份印有絕密的檔案袋放在了美國總統里茲特里斯的辦公桌上。里茲特里斯後背流着汗水閱讀完這份簽有聯盟十八位著名科學家的文件,即刻心情忐忑,坐立不安。

    他感覺到中國並不是表面那樣柔弱,原來他們私底下還藏着這麼神秘的武器研究。想起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拋下兩顆原子彈,日本人被嚇傻了,世界被震呆了,日本也就投降了。情報顯示,現在中國人擁有我們無法預知威力的武器,如果在開戰時投入突然使用,那麼被嚇傻的將是美國人了!

    情勢太緊急了!這會兒他真的感謝自己的先見之明。為了能讓印度人和日本人沖在最前面,他在八國聯盟上拖延了和中國人開戰的期限。看來上帝是在幫助他的,讓自己避免了一次讓美國人民跳入火坑的危機。

    「即刻召集內閣、國防部長、中央情報局、國家首席科學家菲茲洛朗來白宮,我要召開最高緊急會議!」里茲特里斯拿起電話,對秘書拉溫斯基喊道。

    <ahref=http://www.>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https://www.zgwzdq.com/9471/37.html
相關:  瘋投天才  極品小散修  黑金大亨  超級仙  金融天才  走光之王    魔門敗類  雷武  重生之天才蘿莉不好追  修真傳人在都市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戰爭之父第三十六章 木質化鋼板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戰爭之父"
360搜"戰爭之父"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1s 3.4027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