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的遼東大地,浩浩的遼水蜿蜒流淌,直奔大海。筆言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在遼水的下游東岸的一處丘陵的緩坡上,有一道灰白色的高約兩米,長達數百米的類似堤壩的建築。
遠遠望去,只見這座堤壩落滿了塵埃,灰濛濛的,看不清楚是用什麼材料堆砌而成的。
假如有人能夠走到這道堤壩的跟前,看清楚堤壩的真實面目,一定會嚇得魂飛魄散——竟然全都是一顆顆人的頭骨!
這就是著名的高句麗京觀!
看完了劉仁軌的奏章,張亮面露驚恐之色,想起了令他刻骨銘心的往事。
30年前,張亮還只是一個13歲的孩子,他跟着叔父,作為為隋朝大軍運送糧草的民夫,參加了征討高句麗的戰爭。
612年,隋煬帝楊廣親率大軍113萬,號稱200萬大軍,征討高句麗遭到慘敗,死傷了上百萬人。
隋朝大將宇文德率領10萬大軍投降了高句麗,卻被高句麗人全部斬殺。
張亮和叔父就是在宇文德率領的10萬大軍裏面,只不過他們當時他們恰好外出運送糧草,沒有跟着大軍投降。
他們回來時正好看到了高句麗人屠殺那些已經投降了的,手無寸鐵的唐軍將士。
躲在不遠處的草叢中的張亮,當時被嚇壞了,不由得叫出了聲來。
高句麗人發現這裏有人,騎馬追了過來。
張亮的叔父為了掩護年幼的張亮,跑出去引開了那些高句麗人,結果被高句麗人殺害了。
張亮躲在草地上的一條小水溝里,僥倖逃過了一劫。
回想起當時的一幕,張亮仍然心有餘悸。
高句麗人斬殺了唐軍戰俘之後,用他們的10萬顆頭顱在遼水東岸築成了京觀,以示威懾。
30年來,那些將士們的頭顱仍然擺放在那裏,任憑雨雪風霜侵蝕,卻無人敢去收回親人的頭骨。
這處京觀從此就成了中原民族難言的chiru。
劉仁軌奏章中的建議,就是要去將這處京觀的頭骨搶回來,並請求由海軍陸戰隊完成這個任務。
李世民同意了劉仁軌的這個請求。
這件事情是李佑交代劉仁軌的。
李佑身為親王,立再多的功勞也沒有什麼意思了,他很願意將功勞讓給他手下的親信大將們。
不久前,在地上挖陷阱,對付吐羅騎兵的招數,也是李佑想出來的,他把這件事情歸功了給了薛仁貴。
六月中旬,遼西和遼東地區進入降雨高峰時期,遼水的水位升高,為海軍的行動創造了條件。
這天,海軍陸戰隊統領王耀祖帶着12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在夜間,乘坐8艘登州水師的平底曜陽戰船,從遼水入海口逆流而上,直奔18里以外的目的地。
在不遠處的揚州號戰艦上,劉仁軌望着消失在夜幕中的海軍陸戰隊隊員們,心中十分為他們擔憂。
遼水是大唐跟高句麗的邊境線,對岸駐紮着大量的高句麗軍隊,河中還有高句麗人的內河水師戰船。
遼水較淺,海軍的風帆戰列艦吃水深,無法對陸戰隊進行支援。
一旦行動的蹤跡敗,海軍陸戰隊凶多吉少。
行動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十分順利的。
因為唐軍海軍的強大實力,在遼水入海口附近,沒有高句麗人的海軍水師行動。
入海口的河面足足有數百米寬,海軍陸戰隊的行動並沒有被高句麗人發現。
由於唐軍一直靠着遼水的右側行駛,路上也沒有遇見高句麗人的內河水師,行動十分順利。
凌晨2點,海軍陸戰隊到達了目的地。
王耀祖藉助着星光,朝着河對岸望去,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到,夜幕就像一頭巨大的怪獸,張着大嘴,隨時準備吞噬着進入裏面的一切。
王耀祖心裏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不過,他也沒有時間再進行偵查了,他們必須在天亮之前離開遼水,返回海上。
王耀祖決定立即開始行動。
他指揮着戰船向河對岸駛去。戰船過了中流不久,靠近了岸邊,這裏的水位更淺了,就連平底曜陽戰船也快擱淺了,只能從上面放下舢板,朝着對岸划去。
就在唐軍登上河岸的時候,高句麗人的哨兵發現了唐軍的行動,他們一邊呼喊報警,一邊四散逃走。
河對岸是一片山地,這裏的地形不適合大軍行動,因此這一帶的高句麗守軍只有幾個哨所,全部兵力不足百人。
看到如此多的唐軍上岸,他們不敢與唐軍作戰,避開了唐軍,躲到了遠處的夜暗中,朝着唐軍放箭,等待着援軍的到來。
唐軍也不追趕,他們的目標是這裏的京觀。
上岸後不久,海軍陸戰隊的隊員們就來到了京觀的跟前。
望着無數的先輩的頭顱,將士們各個悲憤萬分。
王耀祖帶領隊員們跪倒在地,聲音哽咽着說道「先輩們,我們來接你們回家了。」
十萬頭顱數目巨大,陸戰隊員們平均每人將近要運100個,搬運工作極其艱難。
而且,那些舢板一次也運不了多少,運輸的工作相當緩慢。
那些高句麗人不時地用冷箭偷襲唐軍,不少唐軍中箭死傷。
隊員們也顧不了那麼許多,抱起那些頭顱跑步運送上舢板。運送頭顱的舢板暫時沒有回來,他們就將頭顱暫時堆放在岸邊,然後繼續回去搬運。
王耀祖派人去驅趕那些高句麗人,這才避免了他們對搬運工作的干擾。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轉眼間就是一個多時辰了,總算是運走了一大半。
這時,高句麗人的一股援軍到了。
現在,海軍陸戰隊面臨着兩難的選擇。
他們現在已經運走了大約8萬顆頭顱,按說已經可以交差了,可是留下那兩萬顆頭顱,仍然是一種巨大的chiru。
可是如果繼續搬運頭顱,高句麗人的大軍趕到,海軍陸戰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怎麼辦?
滿腔悲憤的唐軍官兵都要求打一仗,出口惡氣。
王耀祖跟士兵們的想法一樣,他此刻怒火中燒,很想痛痛快快地跟高句麗人大幹一場。
可是,他是指揮官,不能衝動。
王耀祖是個征戰多年的老兵,戰場經驗豐富。他根據這一帶的地形判斷,附近應該沒有駐紮太多的高句麗人,其它稍遠一些的地方,可能會有大量的高句麗人,但是他們趕來需要時間。
而且,他認為高句麗人在夜間也摸不清唐軍的情況,完全有打敗高句麗人援軍的可能。
王耀祖決定du一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7s 3.95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