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對做皇帝我沒有想法,我會盡力帶着各位打下寧國,皇帝你們其中誰做都行,也不要叫易國,誰做皇帝後才定國名。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易九霄不是謙遜,說的是真實想法。
「我做皇帝,那該叫齊國,已經有了一個齊國,再出現一個齊國不好,就叫易國,以後不管是不是你做皇帝。」
齊清茹知道易九霄的脾氣,就用話套着他,只要叫了易國,就不怕你不做皇帝。
易九霄無奈,他沒有什麼理由再反對了,齊清茹說的有幾分道理,她做皇帝叫齊國也不合適。
其實叫易國並沒有什麼,易九霄只是不想做皇帝,至於用他姓氏確定國名,也不十分在意,畢竟天下姓易不只有他一人。
最後議定第二日便拔營趕往寧國,寧國距離現在駐地有九千里之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到達。
此時正值魏國內亂,無暇顧及和親隊伍,否則他們未必就能走出魏國,即便如此,也是風險重重。
他們必須儘快離開魏國京畿所在地慶州,因為慶州是魏國的核心地帶。
如果從慶州直接朝東北行進,那是去寧國最近的路徑,但為了穩妥起見,還是選擇向東原路折回。
先離開慶州地界,進入慶州東面的密州,再從密州趕往寧國,這樣既可以遠離魏國京畿,也可以用返回齊國作為託辭。
當夜,正好有兩名在慶州的探馬趕回,帶來魏國朝廷最新的消息。
皇后厲家的勢力和靜妃封家的勢力正在慶州城外激戰中,各地援軍源源不斷地趕到慶州城助陣。
還有就是關於皇帝魏文之死的傳言,魏文突然駕崩讓易九霄等人很是困惑。
魏皇魏文是殺死兄長奪取了皇位,但也被兄長震裂了金丹,根基損傷。
自他登基之後便很少打理朝政,一直設法療傷,朝政一直由皇后厲容代我處理。
皇后厲容把持了朝政,一心扶持自己的兒子魏央為太子。
而魏文的寵妃封秋水也在暗中培養勢力,為她的兒子魏通爭奪太子之位
皇后厲容和靜妃封秋水,都是魏國的名門大族出身,各自勢力都很大。
厲容權傾朝野,足智多謀,朝中官員多是其親信。
兄長厲睿擔任賦部尚書,執掌全國錢糧,自身修為也很高,是金丹中期高手。
同時魏國最精銳的軍隊皇家禁軍,也被厲家牢牢地掌控。
而靜妃封秋水自身雖無實權,但其封家卻長期掌握魏國的軍界。
其二兄封熙海,被封為鎮東將軍,手握重兵,其長兄封熙山乃是兵部尚書,也是金丹中期高手。
兵部雖然無法左右禁軍,但除了禁軍之外的軍隊都由兵部掌控,可見其實力比皇后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股勢力之前多為暗爭,少有明斗,直至此前魏皇魏文駕崩。
魏文這些年都在閉關中,對外宣稱修煉神功,衝擊元嬰,其實只是苟全性命。
他曾差遣人手走遍整個大陸尋找靈丹妙藥,企圖修復金丹,可惜無果,直至每況愈下,最終境界掉落。
傳言,魏文居然在皇宮藏書中找到一本功法,叫做神魂挪移大法,其實就是奪舍方式的一種。
修士肉體被破壞之後,神魂如果能逃遁,便可尋找一名修士,用自己的神魂吞噬對方的神魂,從而佔據肉身,重新開始修煉。
每個修士一生只可奪舍一次,所以在奪舍時都是精挑細選,不是隨便找個低階修士就奪,對於被奪舍者的資質和靈根都有要求。
如果被奪舍者的資質魯鈍,靈根駁雜,即便奪舍成功後也難以修煉,只能苟延殘喘,庸庸碌碌一生。
魏文同樣在選擇奪舍的人選,他所修功法為魏國皇室的功法,此功法犀利霸道,對修煉者的血脈和靈根要求極。
所以魏文將目光瞄準了太子,太子是自己親身兒子,血脈和靈根同自己一樣。
太子二十九歲便已是築基巔峰,奪舍後隨時可以進階金丹境。
要麼說皇家很冷酷,為了長生久視,為了自身的強大,根本不顧人倫和親情。
魏文對太子的肉身覬覦已久,一直找不到機會下手。
終於在前些日他想出一個辦法,跟皇后厲容謊稱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在臨死前用秘法將自身修為灌注給太子,以助太子修行。
厲容很是高興,她非常希望兒子可以強大,便讓兒子魏央配合父皇,接受父皇的修為。
父子倆選了一間靜室進行閉關,在閉關中魏文使用了神魂挪移功法,企圖與魏央互換軀體。
誰知被魏央察覺了意圖,拒絕與其互換,父子倆的神魂就在太子的軀體中爭鬥了起來。
魏文高估了自己的修為,本以為自身雖已掉落境界,畢竟曾是金丹修士,神魂肯定比魏央強,在神魂互換中能佔據主動。
他並不知道,自從他金丹受損後,神魂得不到滋補,已虛弱至極。
太子正年富力強,神魂境界雖不高,卻是鋒芒正盛。
所以最終,魏文的神魂被魏央吞噬,沒有神魂,魏文就死得不能再死了。
皇上駕崩,皇室肯定會對外發佈了消息,其具體死因自然不能直說。
但是如此大事,皇室那些長老肯定要知情,皇后和太子都不敢隱瞞,只能實情相告。
其中有長老查看了魏文的屍身以及現場,認可了皇后與太子所說,畢竟錯的是皇上,便不再追究。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后厲容便欲扶持太子魏央立即登基。
但是靜妃封秋水不甘心,她已準備多年,遲遲未曾發動,是以為皇上還能多活些年頭。
爭奪太子之位她敢,謀朝篡位她卻不敢,那樣皇室會誅滅其厲家。
現在皇上駕崩,也算是個機會,她豈能拱手將皇位讓給魏央。
所以,靜妃便向皇室長老提議,說皇上其實因為太子而死,如此不孝,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必須另選其人。
靜妃所提也並非一點道理都沒有,皇上雖非太子刻意謀殺,也並非太子之錯,卻與其有着不可推脫的干係。
於是在各長老之間也發生了分歧,畢竟這些長老也不是鐵板一塊。
爭執的結果是各不相讓,最終分化成兩派進行對壘,甚至長老之間都動起了手。
長老都打起來了,下面怎會安寧,厲容和封秋水兩股勢力也動起了手。
厲容依據禁軍的優勢突襲了封家,幾乎將慶州城內的封姓滅絕,卻被封熙山帶着封秋水和魏通逃出了慶州城。
隨後,封家在各地的援軍陸續趕到,封熙海更是帶着幾萬邊境守軍回來了。
各路援軍在慶州城外結集成營,開始攻打慶州城,與城中的禁軍進行了鏖戰。
禁軍雖然很強悍,但是外圍軍隊眾多,又有同樣不弱的邊境軍參與,彼此勢均力敵,大戰數日也沒分出勝負。
但是隨着城外援軍的日益增多,最終禁軍肯定會優勢不保。
聽完探馬的所述,易九霄雖然面容冷峻,但他的內心卻很釋然,齊清茹幾人也是同樣如釋重負。
即使他們不取消和親,如此亂局,和親也未必就能進行,如果太子一方戰敗,和親的結果可能是背道而馳。
一句話,在現今的局勢下,不和親才是明智之舉。
目前,厲家和封家還在混戰之中,未分出勝負,無暇顧及和親隊伍,也正是和親隊伍撤離的大好時機,可以說探馬的消息更是堅定了眾人的決心。
天未亮,隊伍就拔營出發,順着原路急行軍朝密州方向而行。
還有兩名探馬未能趕回,齊斌便在紮營處留下暗記,探馬看到後會追上隊伍。
為了逃離危險地帶,整個隊伍起早貪黑趕路,每日行軍近兩百里,三日時間就離開了慶州,進入了密州的地界。
到達密州,易九霄心裏才稍微安定了一些,隊伍離開慶州城一千三百里,魏國朝廷無論哪一方想追趕都不太容易。
現在行軍的方向是向東,易九霄決定再向東前行五百里,便向北而行。
到了第四日的時候,剩下的兩撥探馬便追上隊伍,同樣帶回了一些大消息。
隨着封家調遣的援軍陸續赴京,原本雙方的勢均力敵被打破,局面變成了一邊倒。
城外的軍隊殺進了慶州城,殺死殺傷了近四萬禁軍,剩餘有兩萬禁軍保着皇后厲容和太子魏央逃出了慶州城,向北而去。
這次內戰魏國是元氣大傷,皇家禁軍死傷大半,外圍軍隊同樣傷亡慘重,從邊境和各州縣抽掉而來的軍隊傷亡有十萬之眾。
同時,皇室長老和朝廷高官也有參與了戰鬥,金丹以上的高手都隕落了幾位。
最後要不是有一位元嬰境界的太上長老出關彈壓,恐怕死傷更為嚴重。
可以說,此次內戰在魏國史無前例,舉國的精銳在這次內戰中都大受損失。
聽到了這四名探馬的報告,易九霄不禁擔憂了起來。
皇后和太子所逃的位置乃是慶州城之北,追兵肯定也跟着向北。
而自己的隊伍是向東北而行,雖然跟皇后逃走的位置不完全一致,但比較靠近。
中途會不會遭遇,會不會被之波及,從而變成了自投羅網。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81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