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所讀的經文是《嚴氏春秋公羊傳》,是祖父郭永抄錄並且傳給父親郭單的。
其後,郭單又用這本經文親自傳授給郭鵬,郭鵬從小就讀這本書,可謂是滾瓜爛熟。
其實潁川郭氏也是有家傳的,但是潁川郭氏家傳的不是儒家經典,而是《小杜律》,是法學相關。
從西漢到東漢,百多年的時間裏,潁川郭氏都是以文法官員出身。
在西漢時期和東漢中前期,文法吏的地位相對較高,郭氏得到了『家世衣冠』的稱謂。
家族中歷代都從事法律方面的職位,壟斷了相當一部分官職,也有以此出仕太守官職的。
但是一方面是儒家經典,一方面是法律條文,郭氏雖然是士族,但也不是儒門士族的『自己人』。
隨着時間流逝,儒門士族們佔據了輿論的高峰,以道德為武器,竭力打壓武將和文法類士族的地位,潁川郭氏自然也在打壓範圍之內。
不過相較於武將來說,郭氏好歹還是士族,也是文化人,因此,和家傳儒家經典的家族比起來,差不多算是二流士族。
郭氏之中自然也有有想法的人不願意家族繼續這樣沉淪下去,不願意永遠做二流士族,他們也想開闢新的局面,他們要求學習其他的儒家經典。
郭鵬的祖父郭永就是其中一人。
對此,郭氏的態度是曖昧的。
不支持,不反對,你不學小杜律,想學儒家經典,可以,任你施為,但是家族也不會給你助力。
郭鵬並不知道祖父是怎麼得到《嚴氏公羊》這部經典的,父親也沒說過。
但是既然得到了,他就學,學好了之後,到太學裏面去驗證自己的所學,然後,就可以學習其他的經文了。
學有餘力的人,得到認可的優秀的學生,自然可以研習更多的別家經文,漢末大儒鄭玄與何休就是這樣的一類人。
郭鵬當然不會選擇吊死在嚴氏公羊學派身上,他想學的東西更多,憑藉自己極其優秀的記憶力,他想要將儒門五經全部記錄下來,變成自己的東西。
這是他答應郭單要做到的事情,也是他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
他想要成為一位有名氣的學者,能夠有弟子追隨的那種學者。
要麼專攻一經,得到博士的認可,得以傳承衣缽,成為下一任博士,那樣的話,郭鵬自然發達,門生故吏遍天下也不是妄言。
但是這樣的幾率實在是太小了,他要先成為高徒,然後擊敗其他的高徒,成為唯一的傳承者,難度不是一般二般的大。
除此之外,就只有多多學習各家經書,弘揚名氣,得到社會主流認可,成為著名學者,做官,掌握一定的話語權,然後自然會有徒弟來跟隨。
這對自己的老師就有很高的要求。
他是不太清楚黨錮的背景之下,十四博士裏面是否還有水平足夠的博士。
但是以東漢政府對太學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程度,還有各家學說對各自地位的重視程度,他覺得太學博士的水平一定足夠的。
「先拜在嚴氏公羊博士門下吧,畢竟小婿是研習嚴氏公羊的,之後,小婿還想要學習更多的經書,最好,是五經皆能通。」
曹嵩捻着鬍鬚點了點頭。
「有志向是好事,不過小乙,你剛剛進入太學,一定是得不到博士親自授課的,博士只會讓高徒代為傳授課程,能學多少,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曹熾也開口道:「這倒也是,前些年黨錮亂起,太學生里多有忤逆之輩,天子下令嚴格懲處,太學裏有不少人都被拿下了,甚至還有不少人死了,雖然說這些都是忤逆之輩,但是,學識還是有的。」
曹嵩和曹熾的意思,郭鵬明白。
如今的太學的確已經不是曾經的太學了,他們身為泛宦官集團的一員,一定清楚太學裏現在是個什麼樣子。
但是對於郭鵬來說,太學裏面可以讀到的經文是他非常需要的,也是他一定要提早進入太學的緣由,太學裏可以提供給郭鵬充分的學習條件。
本來按照漢政府的規定,六百石以上的官員都可以派遣自己的孩子進入太學求學。
以郭單千石官員的身份,並不需要通過曹氏的關係就能讓郭鵬進入太學,但是進入太學是進入太學,郭鵬還想做官。
太學裏的確有一套畢業分配的規矩,學制為八年。
首先,學習滿兩年,試通二經者,補為文學掌故職位,已為文學掌故職位者,滿兩年之後考試能通三經者,就可以升職為太子舍人。
已經成為太子舍人滿二年者,考試能通四經者,就可以升職成為郎中,郎中滿兩年,試能通五經者,就可以根據朝中官員缺漏補上,入仕為官。
所以太學生中的優秀者是有一條明確的升遷路線的。
但是這是針對公卿貴族子弟的優厚待遇,一般家庭的子弟和貧寒家庭子弟只能學成之後離開太學回到家鄉自謀生路,沒那麼多官可以做。
郭單在朝中沒有任何門路,如果不走曹氏的道路,郭鵬就只好在京城裏學習,學習之後還要回到譙縣,再去尋求舉孝廉之路的話,就要難的多。
現在有曹氏的幫襯,郭鵬可以提前好幾年直接以童子郎的身份進入太學,在曹氏的幫襯下可以走公卿貴族路線,學滿八年,二十歲不到就能出仕為官。
這是一條康莊大道。
而這八年裏面,郭鵬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而沒有曹氏的幫助,就想都不要想。
所以郭單和郭鵬實際上沒有什麼選擇的資格。
而且郭單和郭鵬都不滿足只是在太學裏待幾年就回來。
郭單希望郭鵬學滿五經,能出名最好,不能出名也要帶着五經回家,把經書作為郭家家傳,給後代子孫,留下發達的希望。
郭鵬希望的則是學滿五經,出名為官,掙到一份名望和權勢,在漢末亂世之中配合曹操活出自己的精彩,最不濟也要保全家人,讓他們得以善始善終。
所以進入太學只是第一步,之後,郭鵬還要不斷努力的學習,得到優秀的師承,成為一個有名望的學者。
最好成為『名士』當中的一員,躋身上流社會,那樣的話,生存幾率會高很多。
太學裏的自由度太高,想要做到這些,看起來很艱難,這需要極高的自律自覺,還要有沉下心來忍耐寂寞寒窗苦讀的決心,對於十二歲的郭鵬來說,似乎非常困難。
所以曹嵩和曹熾可能對郭鵬有點不太相信,不確定還是一個少年的郭鵬能否抵擋住聲色犬馬的誘惑。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曹氏投資的很多,但是只要能結親,這本錢其實就已經收回來了,對曹氏家族提高家族的社會地位是大有好處的。
接下來其實都能算作盈利,但凡有所得,都是盈利,郭鵬越好,曹氏越好,兩家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實際上已經是利益共同體了。
所以由不得曹嵩和曹熾不在郭鵬的出路上多費心思。
還真別說,這一想,還真叫曹嵩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對了,小乙,孟德在雒陽為官時,結識了議郎蔡邕和光祿大夫橋玄,蔡邕是前太傅胡廣的弟子,名氣很大,才學廣博,橋玄成名已久,德高望重,孟德非常敬仰他們,他們對孟德也有不錯的印象。
現在,蔡邕正受皇命在東觀校書,深居簡出,橋玄專心治學,不怎麼參與社會交流,不過你若是在學業上有什麼疑惑,可以去問他們,我叫孟德為你寫一封推薦信,相信蔡邕和橋玄不會拒絕你。」
曹嵩這樣一說,頓時引起了郭鵬的注意。
蔡邕,可能說起來不是很有名氣,但是他的女兒就太有名氣了。
蔡琰蔡文姬,或者說,蔡昭姬。
自然,郭鵬對蔡琰沒有任何興趣,人家現在只是個兩歲的娃娃而已。
郭鵬只對蔡邕感興趣。
蔡邕毫無疑問是一名學問大家,在學術上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儒家經典、詞賦音樂、天文地理、書法繪畫等無所不通,師從前太傅胡廣,名聲很大,很受人尊崇。
郭鵬忽然意識到自己並非一定要在太學裏面找到適合自己的授業恩師,蔡邕精通儒家經典,對儒門五經都有很深的研究水平,還主持刻印了鼎鼎大名的『熹平石經』。
這是一位很好的老師人選。
至於橋玄,現在是光祿大夫,未來會成為太尉,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學者、將領,文武雙全。
他和曹操之間的關係非常不錯,史載他認為曹操有安邦定國的能力,曹操在建安年間、曹丕在黃初年間經過橋玄墓的時候都有祭祀他。
至於以訛傳訛的二喬之父什麼的純屬無稽之談,橋玄在黃巾起義這一年就已經去世了,而喬國老則活到了好些年以後了,赤壁之戰前後還登場過。
說起來,郭鵬也意識到自己現在的某些劣勢,曹嵩和曹熾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自己往上走,但是他們無法扭轉社會輿論。
曹氏這等濁流是無法佔據輿論高地,輿論高地一直為士族所把握。
自己藉助曹氏的力量進入雒陽,也必將受其身上污名的拖累,這是一個難以抹去的污點,但是並非沒有扭轉的辦法。
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子,那可是宦官的女兒,真要說起來,社會輿論能把荀彧埋汰死,但是因為種種因素,荀彧靠才名扭轉了劣勢,以『王佐之才』的身份重裝上陣。
雖然郭鵬沒有荀氏的名氣和勢力,但是郭鵬也有自己的想法。
出名,就是一定要出名,還是要那種能夠被士人接受的出名的方法。
還要有可靠的師承關係,在婚姻已經不會更改的前提下,師承關係是止損的最好方式,一個有名氣有才學的老師,絕對符合郭鵬的需求。
當然最主要的一點,是因為近水樓台。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3s 3.96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