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東亞館,又被日本人叫做東洋館,不過後來因為考慮到東洋主要是二戰時期的稱謂,叫起來不太好聽,所以日本人就把東洋館,改名叫做了東亞館,但其實日本人還是一直習慣把這裏叫做東洋館,以緬懷他們過去那段的『光輝歲月』。
這東洋館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裏僅次於東洋館的第二大展館,裏面共有十個展廳,主要展示的都是東南亞,西亞,以及來自中國和朝鮮半島的文物。
其中又以中國文物最為豐富和珍貴,這東洋館裏一共就有十個展廳,可是裏面有五個展廳展示的都是來至中國的文物,由此可見中國文物在這件展館裏的比重。
而且這些中國文物里,又有數件被日本人自己奉為是日本國寶,這就說明了這裏面這些中國文物,對日本人而言的重要性。
之前金沐晨來踩點的時候,可是重點關注過那些中國文物,所以這次進了展館就直奔後面的幾間展廳。
其中第一站就是那間主要展示繪畫的展廳,這間展廳里,一共展示着上百件來至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畫作,雖然不敢說件件都是精品,但這些畫作也都是極具代表性的那種。
而且這些畫作里,有四件可是被日本人奉為國寶的,由此可見這裏面這些繪畫的重要性。
金沐晨進了這間展廳就直奔那幾件被日本人奉為國寶的畫作的前面,其中他面對的第一件就是那幅李迪的《紅白芙蓉圖》。
這幅畫作,名字聽起來是一幅畫作,可其實卻是由兩幅畫構成,其中紅芙蓉和白芙蓉,各一幅,屬於絹本設色畫作,也是目前李迪作品,存世的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傑作。
這樣的評價,可不是日本人評出來的。而是咱們中國人自己評出來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李迪可不光是個著名的畫家,而且還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忠臣良將,所以他的傳世作品,很是受那些文人騷客的追捧。
所以他有很多傳世之作,都被他後期各個時代的文人騷客們所收藏。大家收藏的多了,對他的作品也就自然有了評價定論。後來得出的唯一公認的結論,就是這幅《紅白芙蓉圖》的藝術成就最高,在清朝的時候,這幅《紅白芙蓉圖》可是被圓明園收藏的。
後來英法聯軍搶了圓明園,還好這幅作品並沒有被搶走,只是遺失到了宮外,只可惜後來北清事變之後,這幅名作,還是沒能逃過日本人的魔掌。被日本人擄掠來了日本。
遮遮掩掩的藏了幾十年,生怕中國政府討要這幅名畫回國,後來最近幾年兩國的關係也不太好,日本人乾脆連臉面都不要了,直接就把這幅畫光明正大的拿到了東京國立博物館來展示,並且還非常臭不要臉的把這幅畫,評為了他們日本的重要國寶。其實目的無非就是想刺激中國人敏感的神經而已。
要說這李迪,可能很多人沒怎麼聽說過,可是那天金沐晨在看到了這幅畫之後,也回去仔細的查了一下這個人的來頭,這一查才知道,原來人家可不僅僅是一個畫家。還是北宋時期非常有名的忠臣賢良呢。
李迪生於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趙郡,後移居幽州。
他的曾祖父李在欽,為躲避五代戰亂,又移住濮州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鄄城。
李迪性格深厚穩重,有才學,曾攜帶自己所作的文章拜見柳開。柳開認為他是一個奇才,並說他:「是公輔之才。」
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李迪中進士甲科,狀元及第。考中狀元後,李迪被授職將作監丞,歷任徐州、兗州通判,後改任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任三司鹽鐵判官。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進行泰山封禪時,李迪又任兗州通判,但因解送開封府進士失當,被貶為海州監稅,後來又改任右司諫,起任鄆州知州,又獲召入朝,奉命糾察刑獄案件,升任起居舍人,安撫江州、淮州,以尚書吏部員外郎之職任三司鹽鐵副使,升任知制誥。
當時真宗聽說亳州盜賊橫行,就讓李迪到亳州當知府,李迪明到任之後明察暗訪,很快就平息盜賊。
於是又加官進爵,當上了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掌管永興軍。當時有個邊帥曹瑋,上疏請求增兵固防,真宗認為這個人很懦怯,要砍他的腦袋。
李迪替這曹瑋力爭,說他有勇有謀,乃忠臣良將,他日定能邊關奏捷,後來果然應驗。
到了仁宗被立為皇太子後,寇準被奸臣丁渭誣陷罷相,真宗欲以李迪為相,李迪堅辭不受。真宗任命李迪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當時丁渭專權,排除異已,李迪被罷相,到鄆州當知府,幾乎被迫害至死。
史稱此時「朝中正人為之一空」,甚至民間還有這樣的流傳:「欲得天下寧,當拔眼中釘;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後來丁渭垮台,王曾為相,李迪起復當上了秘書監,到舒州當知府。太后病故,朝廷重召李迪為資政殿學士,判尚書都省。不久,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景佑中期,李迪被呂夷簡排擠陷害,罷為刑部尚書,到亳州當知府。當時元昊攻打延州,宋軍損失慘重,李迪自請戍邊,仁宗不許,命李迪為彰信軍節度使,知天雄軍,調知青州。
次年,駐守本鎮,李迪請求告老回鄉,被封為太子太傅後致仕,回到了濮州。
公元1047年11月1日,李迪病逝於家中,享年七十七歲,仁宗追贈李迪為司空、侍中,諡號「文定」,並親自題其墓碑為「遺直之碑」,又改其所葬的鄧侯鄉為「遺直鄉」。
這就是這位大名鼎鼎的畫家李迪的生平,按照他的生平來看,其實他當畫家不過就是個兼職,他主要的工作,其實是個政客。
但是他這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的成功,不光是宦海沉浮,幾經起落,不過最後的結局還算不錯,而且在民間的口碑也非常好,最後還落得個忠臣良相的好口采。
這樣的生平,就給他的畫作加成了不少。
再加上他這副《紅白芙蓉圖》質量確實上乘,所畫紅白芙蓉各一幅,線描技巧方面,非常有有黃筌的畫風精神。
而且畫圖造像描寫極為寫實,在中國歷史上屬於非常罕見的風格,在用筆方面也非常講究,筆鋒纖細且色彩層次微妙,這樣就讓這紅白芙蓉富有情趣,對余白的畫面空間完美的利用,也讓征服作品顯得更加的自然而靜謐。
這樣風骨和獨具特色的花鳥畫,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都不算多見,更何況還是如此這般的精品?
再加上歷代名人,和圓明園的收藏,就更是讓這幅畫的身家提升了不少,所以日本鬼子把這幅畫評為日本國寶,倒也算他們有眼光的。
只不過今天,這幅日本國寶,就要回家了,回到他原本所屬於的地方,不在回飄零在這異國他鄉,被這些日本鬼子來褻瀆了。
這幅畫的防守可以說非常的嚴密,厚重的玻璃罩,還有鈦合金的鐵絲,外加上多個各種類型的探測器,攝像頭什麼的。
不過被掐斷了電源,這些電子監控設備,就難不住金沐晨了,砸碎玻璃罩,剪斷金屬絲,很快這件名家畫作就被他收入了囊中。
金沐晨沒有過多的停留,而是繼續向前,接下來這幅,也是被日本人評為是日本國寶的一件名畫。
這幅畫就是李生的《瀟湘臥遊圖卷》了,展出在這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瀟湘臥遊圖卷》,其實只不過是原畫卷中的一部分,大概也就是三十公分長,三十三公分寬而已。
這幅畫的作者,其實並不是叫做李生,而原本應該是一個姓李的書生而已,但是因為他畫這幅畫的時候,名氣不大,所以並沒有人記錄下他的真實姓名。
而且和那些悲催的西方畫家一樣,這個李氏書生在創作了這幅畫作之後,他的作品,並沒有立即引起當時人們的重視。
直到後來,他已經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之後,他的畫作被歷代文人騷客收藏,最後輾轉流入到了清朝的宮廷之後,這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很多人把這幅《瀟湘臥遊圖卷》視為鴻篇巨製的佳作,藝術價值奇高,可是在想查證當初這幅畫的作者具體是誰的時候,卻已經根本就無從考證了。
而且就算再想找這個李氏還有沒有其他的作品的時候才發現,那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很有可能當年這位李氏書生,當年原本創作這幅畫卷的時候是自信滿滿,覺得這幅畫卷完成之後,自己很可能會一舉成名天下知的。
可那想到,在畫完成了之後,才發現,根本就沒引起別人的重視,所以後來也就鬱鬱而終,沒有在留下其他的作品了。)
:/26/26149/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1s 3.94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