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對黃立極說的後半段理由倒沒有放在心上,不過對於前半段理由,他倒是陷入了思考之中。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沉默了一會之後,他對着一邊的孫承宗詢問道:「對於移藩一事,孫先生也是這麼看的嗎?」
孫承宗躊躇了一下,才回道:「回陛下,黃首輔說的不錯。慶藩駐慶陽北古韋州城,控延安、綏、寧三地;韓藩駐平涼府,控三原之地;這兩藩成犄角之勢,護住了關中平原。而秦藩居於西安,坐鎮關中平原。以上三藩,再加上肅王坐鎮於蘭州,這也是昔日太祖分封諸王以守邊疆的用意。
雖說自永樂皇帝之後,諸王護衛被大肆削去,親藩守衛國門之職責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這些宗藩居於當地,加上當地的官府,依然還是能夠代表朝廷震懾壓制地方上的勢力。現在將這三藩從當地遷出,陝西地方上的秩序就有可能失去平衡。
臣擔心,地方上的秩序如果失去平衡,就有可能再爆發一次哱拜之亂,以今日陝西地方上的形勢,就如同是一堆澆上火油的乾柴,火一旦燃燒起來,恐怕就不是過去那些流民暴亂可相比的。
至於三藩遷出陝西之後,遷居地所要補償給三藩宗室的田宅問題,這就不是臣能插嘴的事務了。」
孫承宗的解釋,倒是讓朱由檢的思緒更為清晰了起來。雖然冊封在陝西的四個封國,對於當地百姓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但是這些宗室對於地方上來說,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比如在這些宗室生活的地區,地方上的士紳、少民和回回也都被打壓的不成氣候,倒是間接的維護了朝廷大一統的秩序。
朱由檢思考了許久,才繼續說道:「你們的擔憂也不是不存在,但是對於今天的朝廷來說,我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陝西地方上各種分離勢力有可能的壯大,而是整個陝西底層百姓的生存問題。
同流民起義導致整個陝西糜爛,並殃及周邊地區相比;一些地方士紳大戶和少數民族想要割地稱王的想法,對大明來說反倒是更好對付一些。
當然,朕這麼說的意思,也不是縱容地方勢力分裂我大明。朕的意思是,以今日的陝西局勢來看,連年爆發自然災害的陝西,已經無法負擔四個藩國的日常支出了。為了減輕陝西民眾的負擔,確保當地不爆發大規模的流民暴動事件,遷走三藩是最為快捷有效的辦法。
遷走三藩之後,三藩的土地收歸國有,然後再用這些土地來安置流民,那麼現在陝西百姓和朝廷、官員士紳之間的尖銳矛盾,必然能夠大大的得到緩和。且朝廷處置了宗室之後,陝西地方上的士紳大戶,想必也能有所觸動,收斂一些殘暴不仁的舉動,也算是達到了殺雞警猴的目的。
至於三藩遷走之後,地方權力平衡被打破的問題,朕以為朝廷也不能視而不見。我們必須重新建立起當地的權力平衡,避免地方上的士紳大戶借着這個機會,竊取宗藩離去後的地位,動搖朝廷在當地的權威。
朕以為,士紳會議和學校教育的推廣,道路和水利設施的修建,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昭顯中央之權威。此外,內閣也應當加快督撫管轄區域的調整進度,孫先生回去後在總參謀部也討論一下,加快對陝西邊軍整改和新軍籌建的方案。有了以上這些舉措,應當就能確保朝廷對陝西變亂的應對能力了。」
聽到崇禎如此堅決,黃立極立刻轉變了口風回道:「陛下既然已經有了主張,臣自然會服從於陛下的意思,但是這三藩外遷的地址,臣等今日恐怕是難以決定下來了,還請陛下准予延期討論。」
好不容易才將這些官員堵在了道德牆角里,朱由檢又怎麼會輕易的放他們離去。這一延期,天知道他們能夠延期到什麼時候去,陝西的百姓恐怕是忍耐不了這麼久了。
朱由檢的左手握了握扶手,想了一會才開口說道:「那就將三藩外遷宗室的問題和其他事件分開討論,今日先將查問韓、秦兩藩的謀逆案一事和宗室子弟涉及罪案一事定下結論來。
至於三藩外遷於何處,土地如何進行發放等事務,可以延期討論,但是必須要先立下幾條原則。」
黃立極馬上接道:「陛下所謂的原則是?」
朱由檢不假思索的說道:「第一,不要搞一刀切。陝西三藩宗室外遷對朝廷來說固然是一句話,但是就具體到個人來說,我們對此還是要加以區分的。
比如那些出嫁的宗室女子,她們已經嫁給了當地人,總不能讓她們隨着娘家人外遷吧?當三藩土地收回朝廷之後,這些宗室女子的嫁妝田地要怎麼進行處置,總是要給一個出路吧。
第二,三藩的土地被收回朝廷之後,對於外遷宗室在遷居地的土地發放,也要重新制定規則。既然都是太祖的子孫,就不能有的人田連阡陌,有的人卻是衣食無着。
所以,藩王、郡王、將軍、中尉,這四個等級各設立四個標準,太祖當日給藩王的莊田是六十傾,考慮到國初和今日的物價變化,藩王授田不得超過120傾,當然田地必須是上田,不可以次充好。其下授田標準依次為:郡王60傾,將軍10傾,中尉5傾。」
黃立極等三人聽了頓時有些色變,黃立極趕緊出聲打斷了崇禎說道:「陛下,這藩王和郡王的授田倒也好說。將軍、中尉的授田數量雖少,可是三藩的將軍和中尉加起來,起碼也有數千人之多,這授田數量可是已經突破了朝廷收回的田地總數了,其他地方恐怕難以滿足遷移宗室的授田需求啊。」
朱由檢點了點頭,擺手示意三人先冷靜下來,這才開口說道:「朕知道,天下現有28親藩,雖然玉牒上正式收錄登記的宗室人數不過17萬4千餘人,但是如果加上未曾收錄的人數,則應當不下於70萬人。
根據徐先生的計算,大約每隔30年,宗室人口就能增長一倍。朕不想說什麼大道理,前朝王世貞、張居正、李廷機、葉向高几位大臣都曾經說過:今國家難處之事,無如宗室。蓋國家財賦有限,而宗室生齒無窮。
雖然此前張江陵改革,將宗室俸祿固定在800萬石,但是現在的宗室人口幾乎是張江陵時期的一倍以上,人口增加而俸祿不加,宗室子弟怨聲載道也就可想而知了。
祖父、父親、兄長可以閉着眼睛,當做看不到這個問題,但是朕卻不能裝作不知。一來畢竟這些宗室和朕都是血脈相連,朕總不能看着底層宗室忍飢挨餓,過的還不及普通百姓吧?二來若是繼續這麼下去,宗室怨氣叢生,在地方上必然不能安分,這於朝廷在地方上的治理也有所不利。三來對於宗室問題如果再拖下去,恐怕就真的不用解決了。
想要解決宗室問題,說到底就是要減少國家給養的人數。如何減少國家給養的人數,朕以為應當減少宗室爵位的數量。比如那些未曾登記的宗室人口,國家付出了極少的錢糧,但是他們卻很少出來吵鬧,只是要求朝廷放開對於他們從事四業的限制。
反倒是身上有着爵位的宗室男女,時不時的便向朝廷和地方官員討要俸祿,韓藩的宗室聽說鬧的最為厲害。朕也曾經聽聞: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可我大明宗室從藩王到中尉卻有八個等級,朝廷需要給養的人數自然就太多了些。
是以,朕打算調整宗室的封號,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中尉、奉國中尉,以下則為庶民。此外,朕打算固定爵位數量,親王28位、郡王不超300位,鎮國將軍不超過1000,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各不超過3000。死一人,方能補一爵位。
朕已經計算過,如果這個計劃能夠實施成功,每年國家貼補宗室所花費的費用,就能壓到800萬元之內。而解決宗室問題,也算是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但是想要縮減宗室封號人數,將有封號的宗室人數固定在7328人,我們就必須要剔除掉16萬餘名宗室,這必然會引起宗室們的強烈反對。朕雖然不介意背上什麼罵名,不過在現在的環境之下,這些宗室發出的聲音有可能就會被人利用,用來反對朝廷實施的各項改革政策。
所以,在消減宗室封號之前,我們需要給予他們一些好處。古人不是說過麼: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我們給這些外遷宗室較高標準的賜田,必然會讓各地底層宗室忘卻,朝廷對於三藩有罪之人的處分。
沒有了這些底層宗室的支持,各地藩王和郡王就算反對朝廷遷移三藩的政策,他們也發不出多少聲音。而只要有底層宗室自發的掀起想要改革宗室舊制的聲音,朝廷削減宗室封號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至於三藩外遷所需要的田地,朕以為沒必要這麼驚慌失措。北方一畝上田,年收益不過是一元,每年折算成現金,最高是藩王每年12000元,最低是中尉每年500元,合計每年不會超過200萬元。
而陝西田地平均每畝地約價值10元,我們若是以30年分期貸款出售給當地百姓,三藩手中收回的田地大約能夠變現到3000萬元。這3000萬元我們自然一下拿不到手,但是如果抵押給銀行,起碼也能得到1500萬元現金。
諸位先生應當知道一件事,現在的捕鯨業、採礦業、造船業、化工工業、鋼鐵冶煉業、紡織業等行業的投入產出,年收益就沒有少於35%以下的。所以我們拿這1500萬現金投入到這些行業中去,就算朝廷拿不出田地來分配給外遷的宗室,我們也完全可以支付現金給他們。
所以,朕的建議是,將從三藩收回的田地分成小塊賣給當地百姓,然後再將土地抵押給銀行。抵押金用於成立一個工業投資基金,宗室應得的賜田轉為固定的年金收入。當然如果有些人實在想要土地,我們在台灣、婆羅洲、馬來半島、庫頁島等地都有需要開發的田地,他們如果願意前往,可以以1:2的比例拿到賜田兩倍的土地。」
聽完了崇禎的計劃,黃立極總覺得有些不安,他覺得這個計劃的不確定性實在太多了。陝西百姓有沒有能力購買這些土地?銀行能不能拿出1500萬元的巨款?投資到這些行業,是不是年年能夠保持這麼多收益?
他思考了許久之後,終於還是忍不住向崇禎委婉的提出了這個問題。朱由檢想了一會,才委婉的回道:「所以我們支付給這些宗室的年金,必須是一個固定的數額。現在在我們看來是巨額數字的數目,過上十年、二十年,你就會發現,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至於投資的收益能不能保持,朕以為三位先生是不用為這個問題頭疼的。這應當是朕和下幾任內閣成員頭疼的問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75s 3.91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