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也就是後金的天聰九年,在黃台吉以退為進向明國低頭退讓之後,就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發展國內生產和梳理滿洲、蒙古、漢人三者之間的關係上。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憑藉着從朝鮮劫掠來的人口和大量財物,後金在瀋陽周邊大舉屯墾,在農業上引種了從明國帶入的土豆、玉米等海外作物,又有朝鮮人把早熟的改良水稻在東北試種成功,使得後金的糧食生產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而後金紙幣的發行也開始漸漸有了起色,不僅在瀋陽和營口獲得了認可,這些紙幣也開始深入到了後金屬下的蒙古及野人女真各部。
農業生產的發展讓後金的糧倉開始豐盈起來,而紙幣的發現則迅速的讓後金的國用充足了起來。八旗親貴和那些漢官們並不了解這當中的經濟規律,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以此恭維黃台吉,稱頌這一政策是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良政。
黃台吉雖然沒有被這些恭維沖昏頭腦,他並不認為靠着印刷紙幣就能製造出財富來。但是市場上物價的平穩和國庫內財富的不斷積聚,卻又讓他捨不得對紙幣發行的規模進行限制。
更何況在他心裏還有着一道保險,認為真要出了什麼事,就將主持紙幣發行的范永斗推出去平息眾怒也就是了。現在要是對紙幣的印刷作出限制,不管是推行屯墾還是打造軍械,都將會受到經費不足的限制,這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而對於主持紙幣發行的范永斗等商人來說,他們感覺現在的自己就像是在天堂和地獄中輪迴往來一般。
紙幣的發行使得他們可以用不值錢的紙張去換取後金市場上的大宗物資和金銀等硬通貨,然後再高價出售給明國的商人,這兩者之間的差價使得國庫和經手的商人都獲得了極大的好處。
而且,紙幣取代硬幣成為貨幣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沉澱在商戶或百姓手中的紙幣,等同於是他們將自己的財富無息借給了國家周轉,對於范永斗這些商人來說,這筆無息借款拿出去放貸,收取的利息也是極為驚人的了。
但是,隨着紙幣發行規模的不斷擴大,范永斗等商人就發現自己已經深陷入一個龐大的旋渦內了。
首先,後金國內及附屬的蒙古、野人女真各部,此時並沒有養成商經濟的概念。大多數人都認為,金銀雖然貴重但依然不及各種生產及生活物資重要。
蒙古人和野人女真寧可拿幾張上好的貂皮、狐皮換上一頂暖和的皮帽子或一桶酒水,也不樂意接受金銀貨幣。而八旗親貴們更喜歡拿莊園裏的產出交換明國出產的各種布匹綢緞、瓷器、茶葉、白糖等商。
也就是說,不管是後金的附屬部族,還是國內的滿蒙百姓,他們認可接受後金紙幣的前提,就在於這些紙幣能夠購買到來自大明的商。
而後金國能夠用於支持這些紙幣兌換價值的,只有馬匹和糧食。隨着紙幣發行總額的不斷上升,范永斗驚恐的意識到,紙幣的發行並沒有讓後金的經濟變得獨立起來,反而讓後金經濟變得更為依賴於同明國的商貿易了。
如果現在切斷了同明國之間的貿易,那麼後金紙幣將只能湧入到馬匹和糧食的交易中去,除非汗王下令沒收蒙古諸部及各旗的公有財產,否則國家所擁有的馬匹和糧食根本無法沖抵已經發行的紙幣數量,這只能造成紙幣的大幅度貶值,就像大明寶鈔一般被百姓所棄用。
范永斗感覺自己的脖子後面總有些發寒,要是真的出現了這樣的場面,他可不認為那些受到了損失的滿蒙貴族會輕易放過他。
最令他感到寒心的還不僅僅於此,愛新覺羅家子嗣旺盛,宗室子弟便有上百人之多。這些宗室子弟也並不是都像岳托等人那樣頗具才能,能夠領兵上陣的人才。
雖說後金剛剛崛起不久,這些宗室子弟還不像明朝的宗室那麼混賬,但他們也還是需要國家奉養的。後金本身的經濟就不發達,多餘的一點家當不是投入到再生產中,就是被拿來拉攏蒙古及野人女真各部了,因此愛新覺羅的宗室們過得一向比較清苦。
如今范永斗這個明國逃來的外人,仗着印刷紙幣陡然富裕了起來,愛新覺羅的宗室子弟自然是不甘心的。大多數人都認為,印刷紙幣並不是什麼難事,這麼簡單的事汗王居然不交給家裏人管理,反倒是給了一個地位卑下的外人,實在是令人難以信服。
這些宗室子弟自然會時不時的上門找茬,順便打打秋風。而比這些宗室子弟更麻煩的,便是那些愛新覺羅家的女性,她們常常光明正大的上門來借錢,不是借了就再不上門,就是三天兩頭的過來借錢而不肯支付利息。
這些愛新覺羅家的女子,不管是被黃台吉稱為姑姑還是格格的輩分,她們對於財物的貪婪行徑,就算是黃台吉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呵斥她們的丈夫和父親幾句就算完事了。
在這種內外夾攻之下,就連范永斗自己也不得不突破了自己制定的紙幣發行數額,將後金元的發行數目一次次的突破到一個新的高度去。
金錢不斷湧入國庫的景象,總是能夠給所有人一個錯覺,認為這樣的景氣能夠永遠的持續下去。哪怕是有那麼幾個聰明人覺得不對,也只是想着在大廈崩塌之前撈上一筆,而不是試圖去阻止大廈的崩塌。
當然,范永斗等人的恐懼,黃台吉是感受不到的。糧食生產的提升,經濟上的寬裕,使得他可以大肆拉攏滿蒙親貴,肅清阿敏逃亡,莽古爾泰反叛給後金國內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正藍旗向大明的投降,使得莽古爾泰一系的勢力大受挫折,即便是之後被黃台吉贖回了不少正藍旗軍將,忠誠於莽古爾泰及德格類的勢力都已經大多留在了明國。
黃台吉這一年多來把正藍旗、鑲藍旗、鑲黃旗重新打亂整編,不僅重建了這三旗的組織架構,更是確保了三旗對於自己的效忠。
如此一來,黃台吉、豪格兩父子等於控制了兩黃旗和兩藍旗,成為了女真八旗中真正的第一軍事集團了。
在重建滿洲八旗的同時,黃台吉還將滿洲八旗中的蒙古人剔除了出來,同蒙古四旗結合組建成了蒙古八旗。令阿岱、*、恩格圖、額駙布彥岱、吳賴、扈西布、伊拜、額駙蘇納為蒙古八旗的八固山額真,蒙古八旗定額一萬八千六十四人。
這一舉動看似是為了加強滿人對於國內蒙古人的控制,但在事實上卻是削弱了滿洲八旗旗主的勢力,而加強了後金大汗的權力。在過去,這些女真化的蒙古人只會聽從本旗旗主的命令,但是在這之後,他們只會聽從於後金大汗的命令。
而對於國外那些依附後金的蒙古部族,黃台吉也將這剩下的五部族編為了一十三旗,以防止這些部族再逃往明國那邊。漠南蒙古一十六部,至此被大明和後金瓜分殆盡,再無一隻獨立的部族。
至於漠北蒙古三部,雖然還試圖在明國和後金之間左右逢源,但是由於明國商路在漠北的不斷延伸,漠南蒙古地方議會的各項命令,使得漠北蒙古的底層牧民們開始傾向於投向明國。
臣服於明國,和明國進行貿易往來,顯然比投向後金,跟隨後金去入侵明國要安全輕鬆的多。
黃台吉殫精竭慮了一年多,總算是將後金國內的政治鬥爭緩和了下來,也有了幾分府庫充盈的景象。但是當他再度環顧四周時,卻發覺後金此刻就如同陷入到了一個囚籠之內,一時之間難以再找到發展的方向了。
除了東北方的漠北蒙古和北方的黑龍江上游的虎爾哈部外,其他地區不是控制在大明手中,便是同大明結盟了。雖然一些漢官見國內形勢穩定下來之後,再次向他上請求開啟討伐明國的戰爭,但是八旗親貴們卻對此報以沉默的態度。
黃台吉知道,正藍旗整旗向明國的投降事件,已經嚴重的打擊了八旗將士對陣明軍的自信心了。不少人在私下裏認為,遼東土地沃野千里,足夠滿洲人在此據地稱王了,何必一定要去同明國死磕不休。
還有一些人則覺得,滿洲人總數不過百萬,死一個就少一個,而那些漢人在關內就有億兆之數。哪怕就是一個滿洲人交換10個漢人的性命,滿洲人全滅了,漢人也不過是只斷了一條胳膊而已。那些投降的漢官總是想要攛掇後金同大明開戰,究竟是真的為後金靠攏還是想要滅亡我族呢?
黃台吉雖然聽說了滿洲軍將在私下裏討論的這些言論,但也只能裝作充耳不聞。這些滿洲軍將之所以如此憤憤不平,歸根結底還是在於,這幾年同明國的交戰除了傷亡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收穫。而明國皇帝對待俘虜的優待政策,也極大的消除了底層將士對於明國的仇恨,特別是那些被放回的俘虜,對於戰爭的厭惡感就極為明顯。
為了防止這些投降軍將影響八旗的士氣,黃台吉只能對這些被俘過的軍將採取隔離勞作,降級使用和分散安插到其他部隊中去。這些行動固然是保住了八旗的士氣,但是卻也使得不少被俘的將士更是心灰意懶了。
在這樣的狀況下,黃台吉自然是認為,同明國再度開戰的時機尚未來到。不過他也意識到,不能夠再縱容明軍沿着黑龍江而上,將虎爾哈各部全都拉攏過去,那樣的話後金北部就出現了一個統一的虎爾哈政權,讓後金陷入到四面圍攻的境地中去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9s 3.952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