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東江鎮轄下,從旅順口、長山、廣鹿、石城、鹿、獐各島,到皮島及朝鮮平安道濱海地區,共計有屯田遼民11萬餘人。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毛帥給予這些屯田遼民的口糧是每人每月3斗,但是並不包括老幼等無勞動能力者。每年支出屯丁口糧約7萬9千2百石,收穫屯糧11萬石有餘。
除了兵丁和屯田遼民外,各島尚有士兵家屬和商人、土民約9萬人。另每年朝鮮王國供給東江鎮糧食約3萬8千石,天啟六年曾經達到過15萬石,今年則交付了9萬7千石。
而東江鎮通過對朝鮮及遼東女真的轉口貿易,每年尚能獲得15-25萬石糧食。根據林遠忠對東江鎮各處人口和糧食供應情報的匯總,他認為,東江鎮每年要消耗的糧食定額應當為100萬石,最低糧食的消耗限額則是75萬石。
如果東江鎮每年獲得的糧食少於75萬石,那麼必然會發生餓死人的現象。而今年東江鎮獲得了朝廷足額撥付的糧食20萬石,外加積欠的30萬石糧食,加上屯田收入15萬石,朝鮮供給的9萬7千石,利用轉口貿易從朝鮮、琉球、江南購入的30餘萬石糧食,總數已經超過了105萬石。
此外陛下遷移東江鎮的軍屬、婦孺和遼民到天津、山東、濟州島、台灣等地,共計遷移出人口1萬9千,省下了7萬6千石。
對旅順口進行要塞建設,僱傭1900人;開發旅順口荒地1萬5千畝,吸納2500人;設立東江漁業公司,吸納1100人,收穫魚蝦等海貨2萬5千餘石。又節約了4萬7千石。
故,東江鎮今年消耗糧食當在88萬石左右,結餘17萬8千石左右。內府同朝鮮的貿易額度為14萬7千兩,約佔大明朝鮮貿易總額的4成,獲利約為5萬2千兩。
其中2萬5千兩用於修建醫院、學校和救濟生活困難的遼民,另有7千兩劃入東江鎮社會調查所,用於招募人手及日常辦公費用。」
88萬石,也就是8萬噸糧食。扣除東江鎮屯田和朝鮮供給的部分,也就是說,每年要提供給東江鎮60萬石糧食。現在大明海上最大的運糧船不過2000石,60萬石就是300船次。
但是根據今年海關對大明商船的登記,大於60噸的,可以在近海航行的船隻,大約有3000隻;大於100噸的船隻,就只剩下1100隻了;至於2000石,也就是180噸以上的船隻還不到400隻。
朝廷手中2000石以上的海船,也就天津、登萊水師手中有43艘。六月之後,南京龍江造船廠造了2艘150噸的商船,馬上又投入建造了380噸和480噸的福船各一隻。
至於天津這邊的造船廠,30噸-60噸的漁船已經能夠做到每10天一艘的水準了,但是100噸以上的船型和結構還沒有正式確定下來。
從南方往北方的糧食海運,已經佔據了不小的運力。然後再從登州往東江各島進行轉運,登萊水師的那幾艘舊船,那裏吃的消這麼折騰。
朱由檢想了想,便讓呂琦把遼東地圖拿給自己瞧瞧,他雙手按住地圖兩端,仔細看了許久,方才說道:「讓總後勤部在旅順修建20萬石的糧食倉庫,在廣鹿島設立5萬石的糧食倉庫,石城島設立1萬石的糧食倉庫,另外在濟州島南北兩面各設立10萬石倉庫一座。
以上這些倉庫全部由總後勤部直接掌握,並配備一定數量的運糧船。除了東盟和皮島的軍民後勤交由毛帥負責外,其他地區的軍民後勤供給由總後勤部門直接掌握。
總後勤部門不干涉東江鎮屯田事務,但是除了屯丁之外,東江鎮各處老弱婦孺登記後,按每月1.5斗口糧發放,這筆錢從宮內的賬上支出。
另外對東江鎮4協4萬8千將士,發放每人每月1元的戰地補貼。調任旅順口駐紮的海防營一樣發放戰地補貼,海軍則按每人每月1.5元發放。讓四海商行在旅順等地開設商鋪,以回收這些紙幣。」
呂琦心算了一下,便有些擔心的說道:「陛下,這可是每年將近一百萬元的支出,內庫現在的存銀也就剩下375萬兩了。這麼花下去,恐怕內庫要入不敷出了。」
朱由檢抿了抿嘴,方才說道:「那麼中央銀行的秘密賬號呢?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由於大明國庫一向空虛,所以朝中上下官員整天盯着宮內的內庫,想要從中拿錢出來補貼國事。雖說在崇禎的周旋下,國用不足的資金以公債的形式從銀行手中借出資金補上了。
但是公債畢竟還是要利息的,某些官員顯然認為與其支付給銀行利息,倒不如先把皇帝內庫的錢借出來。
內庫的錢不僅不要利息,要是國庫實在還不上了,皇帝也不好意思追索,畢竟大明江山都是皇家的,難道維持自家產業,還要指望旁人出錢不成。
面對朝中大部分官員持有的這種思想,崇禎不得不把內庫的賬目公佈了出來,讓這些朝臣們知道內庫究竟有多少存銀,也讓天下百姓知道內庫的銀兩並不是用於皇帝的個人消費,而是大部分用在了國家突發狀況下的緊急儲備金。
朱由檢把內庫賬目公之於眾,並註明了每筆資金的用途,頓時打消了不少底層官員的認知,他們原本認為國庫之所以空虛,乃是因為皇帝把國庫的存銀挪進了內庫。因此國用不足時,就必須從內庫把錢調撥出來。
還有些居心叵測的東林官員,整天拿皇帝內庫說事,其實主要目的還是在於敲打皇帝,怕崇禎提高徵稅額度。現在崇禎把內庫的底都露出來之後,這部分人在民間煽動的聲音也就低落下去了。
但是朱由檢把內庫賬目公開之前,便在中央銀行設立了一個秘密賬號,宮內各工坊的盈利、海關稅收、內府參與的四海商行及海外貿易的盈利,還有一些見不得光的資金,通通匯入了中央銀行的這個賬號。
顯然通過中央銀行來隱藏資產,或是進行支付,比眾目睽睽下搬運內庫的白銀要安全隱秘的多。恩,為此還有不少官員吹捧,說崇禎乃是大明有史以來最為光明磊落的皇帝,連內庫一絲一毫的進出,都攤開給大明百姓看了。
朱由檢還生怕有人閒的沒事,拿着內庫每次公開的賬目進行對比,他特意要求公佈的賬目分成兩份,一份只有一張匯總表,刊登在大明時報上。另一份則是原始數據,共計數百頁厚厚一冊,放在戶部公開出售,每冊3.5元。
正如他所料,普通人根本沒興趣花錢買一份內庫支出的明細賬目,除了一些商人之外。在這之後,朝中整天把內庫銀兩掛在嘴邊的官員明顯就減少了。
呂琦從懷中取過一個小冊子看了看,便抬頭對着皇帝說道:「到前天為止,中央銀行秘密賬目里的資金已經達到875萬4787兩。」
朱由檢有些愕然的抬頭看着呂琦說道:「如何會有這許多?上個月賬戶內不是才400多萬兩麼?」
呂琦低下頭看着手上的小冊子讀到:「海關上繳銀兩累計66萬兩;棉紡織工坊上繳盈利20萬兩;紡織機械工坊上繳盈利15萬兩;四海商行分紅三次,共計24萬8千兩;水泥工坊上繳盈利5萬兩;玻璃工坊上繳盈利63萬兩;
內府北京分部同朝鮮、日本、琉球進行的外貿盈利38萬6千兩;同葡萄牙中日商船合作,獲得134萬兩盈利;
今年在湖州成立的生絲市場,入場交易的數量達到了45萬擔,其中品質最好的湖絲有5萬擔,因為今年杭嘉湖一帶海溢水災,生絲價格普通高漲。
普通生絲升高至70兩每擔,而湖絲則高達110兩每擔。生絲市場轉手普通生絲,每擔盈利15兩,而湖絲則每擔盈利40兩。
又有1萬擔湖絲外銷日本,彼時有其他商船運生絲進入日本銷售,故引起生絲價格暴跌。3000擔上等湖絲以最高價380兩每擔賣出,3500擔普通湖絲以中價285兩每擔賣出,剩下的3500擔湖絲以低價220兩每擔賣出。
另有5千擔上等湖絲運往馬尼拉,每擔售價250兩。扣除各項支出,本年度生絲市場盈利約為950萬兩。扣除各項稅收,純利為850萬兩。宮內掛名的大明商會擁有生絲市場4成股權,故得340萬兩。
原本還應該有江南織造每3年一貢的1萬5千匹上品貢緞,出售獲銀30萬兩。該筆款項,5萬兩用於支付貢緞的工料錢,10萬兩用於賑濟浙江水災,還有15萬兩交給了浙江護海石塘修建委員會,用於修建海鹽縣的石塘。
另外繅絲廠今年盈利5萬兩,全部投入到再生產中去了,因此未有上繳所得。景德鎮皇家瓷器廠剛剛組建,尚未盈利。
以上共得資金706.4萬兩,剩下的160多萬兩都來自於瑞王、福王、楚王等宗室的獻金。」
朱由檢這才發覺,原來是生絲市場的大頭進來了。生絲的錢果然好轉,難怪這些江南縉紳哭着喊着要禁海了。
不過生絲市場放在湖州總感覺不怎麼安全,雖說現在浙閩總督是自己人,但是江南縉紳未必會眼睜睜的看着他同一幫海盜把生絲的利潤給瓜分了。
有了這個生絲的利潤,從宗室藩王那裏敲打出來的銀兩就有些不夠看了啊,朱由檢默默的想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5s 3.92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