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逢元剛剛離去,張省聲便被帶到了崇禎面前。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聽完了他對於山東半島鐵路的構思,和在淄博設立一個新工業基地的想法。
朱由檢心裏倒是蠻開心的,能夠主動想到要發展工業基地,和修建同港口相連的鐵路,以利於貨物和原料的輸送,這算是在他的影響下開竅了麼。
吩咐王承恩取過了山東的地圖,朱由檢身視了一會,才開口對張省聲說道:「建立從淄博到膠州的鐵路想法的確不錯,這片區域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大的山嶺和河流,想來修建鐵路的難度不會很高。
不過只修建這麼一段鐵路,格局似乎偏小了些,山東畢竟不是京畿,我們還是要尊重下當地的士紳階層的。否則這麼長一條鐵路,中間要是有人給你搗亂,就夠我們焦頭爛額的了。
從膠州再往上,繞到膠州灣的上方突出部,這裏似乎就叫做青島。朕聽說這青島是一處極好的港口,因為周邊經濟較為不發達,所以才沒有選為開放口岸。
既然要修鐵路通往山東腹地,那麼就乾脆把鐵路的終點放在青島好了。另外濟南才是山東首府,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都是山東首屈一指的城市,鐵路的另一端應當延伸到濟南才對。
如此一來,這條鐵路便既可以把山東的物產運出海,也能從青島接收海內外的物資進入山東。
最後,濟南到天津之間,最終還是需要一條鐵路的,畢竟現在的運河斷航時間越來越長,且運力也越來越少了。當然,這條鐵路先不考慮。
此外修建這條膠濟鐵路,順便開發淄博的煤、鐵等礦,倒是正好可以接收一批山東以北的運河漕工,為整頓漕運打下基礎。
考慮到這些,你們原本的計劃方案就太過不足了。我倒是建議,把工程分為三塊,礦山、鐵廠、鐵路三個部分。
先開礦修廠,並全面勘察鐵路沿線的地形和土質情況,及鐵路附近的礦藏,然後再修建鐵路和碼頭為好。
朕以為,你可以讓那個吳南坊再回去修改下方案,這礦山、鐵厂部分,規模再增加一倍。整個項目投資分成三年投入,每年不要低於一百萬兩。
其中三成股本可以讓與當地士紳,濟南的德王、青州的衡王,封國都在這條鐵路線上,也予他們兩成股本。」
崇禎正絞盡腦汁的考慮股本分配的時候,張省聲終於忍不住苦着臉說道:「可是陛下,文思院手頭能夠動用的資金,最多也就萬兩,如果按照陛下的設想,恐怕文思院難以支撐這麼大的項目。
要是我們拿不出來錢來,那些山東士紳和兩位藩王殿下,也不會輕易的拿出銀子來,投資這個項目的。
臣可不可以請陛下下令,讓中央銀行借貸這資金缺口,或是把水泥配方公開了?」
「唔,資金方面的確是有些壓力,不過這次就別找中央銀行了。通商郵政部準備開辦一家郵政銀行,一會下去後,你以朕的名義同田仰談談貸款的問題吧。
至於水泥配方問題?文思院下面的水泥工坊,現在的生產狀況是個什麼情況?怎麼工部、兵部都向朕抱怨,水泥工坊一直不肯提高產量,還一直保持高價呢?」
「這、這實在是冤枉啊,水泥所需的燃料煤、礦渣黏土、石灰石、石膏,西山雖然都有產出,但是分佈並不均勻。
且西山那個區域就是一道道山溝,運輸也極為不便,連鐵路都沒法修。加上流經西山的河流水量並不穩定,因此粉碎礦石的產量就變得時高時低並不穩定。
事實上以臣所見,如果能把這些原料運到天津下游,利用水力和風力進行研磨,也許產量還能更高一些。
現在每一噸普通水泥,成本約為22,;而添加了38%火山灰的水泥,可用於碼頭等防水工程,成本在2元每噸。
水泥廠現在出產的水泥,或是桶裝00公斤,或是袋裝0公斤。普通水泥市價為60元每噸,火山灰水泥則是80元每噸。
工坊給朝廷各部的價格,一律為市場價格之6成。不過臣倒是聽聞,各部官吏有人從中倒水泥到市場上。每包水泥從4兩2錢到7兩錢不定,依然是供不應求。
南方一些豪商,甚至開出了元一桶,000桶的懸賞。不是水泥工坊不肯多水泥,實在是受制於原材料供給,和運輸能力。而且就算我們增加了對各部的水泥,這些水泥也未必會運到該去的地方。」
「他們開這麼高的價格水泥,是用來做什麼?」朱由檢頗有些吃驚於,市場上水泥的高價。
「北人多以鋪設地面,防治鼠蟻;南人則用來修建庭院的排水,硬化宅中的地面。此外便是用於修建大宅。」張省聲把自己聽聞的事實說了出來。
朱由檢解開疑惑之後,又繼續沉思了片刻,才對着張省聲說道:「各部盜水泥的情況,朕會讓他們自查。不過蔣中葆那邊,治理海河工程尤為重要,他需要的水泥用量還是要優先滿足的。
至於水泥配方問題,你在大明時報上刊登下,公開招標水泥配方的廣告。以公開招標的形式,向出價最高的前十名商人,授權水泥生產」
蒲州城西門又喚作蒲津關,此處城牆高三丈八尺,堞高也有七尺。城牆外側以青磚砌築,而城牆上的馬道則以大塊青石打底。城門上還建有重檐三層磚石木樓一座。
作為秦晉之間最為重要的關防之地,蒲州城的城廓修建的壯峻而堅固。新任山西巡撫的洪承疇正站在西門城樓上,眺望着城外的風景,而十多位文武官員正圍繞着他,陪同着這位大明新貴談話。
蒲州知州許任成站在洪承疇身邊,正滿面笑容的為這位福建人解說本地的人文地理,「上古之時,此地便是舜帝居住的都城蒲坂。蒲州城東有河渠曰永濟渠,傳為北周時開鑿
是以河中自古便為大藩重鎮,自我皇明開國,本地文風漸盛。本州萃而居者,巷陌常滿,既多仕宦,甲宅連雲,樓台崔巍,高接睥睨。
南廓以外,別墅幽營。貴家池館,綺帶霞映,關城所聚,貨列隊分,百賈駢臻,河東諸郡,此為其最。」
看到新任山西巡撫不住的點頭微笑,一位本地的退仕官員也湊趣說道:「是啊,本城文風之盛,絕非他處可比。
本地有這樣一首民謠說:站在鼓樓往南看,二十四家翰林院。對門三閣老,一巷九尚書。大大小小州縣官,三斗六升菜籽官。
由此可見,本地仕宦家族之多,底蘊之深厚。本城父老,也央求我等向大人討個情面。這賑濟災民固然是好事,但是也請大人考慮下本地百姓的生活。總不能因為陝西之災,而讓我蒲州受難吧。」
洪承疇回過頭掃視了一眼身後的官員,然後才面帶微笑着說道:「自龍門到潼關,正是黃河中段水流最為和緩之地,也是黃河上渡口最多的一段。
這些渡口之中,以龍門渡口、孟津渡口、我們下面的這個蒲津渡口,和下游的風陵渡,最適合大批人員渡河。
相比起其他渡口,又以本城的蒲津渡條件最好。雖說本處黃河河道為上下游處最寬闊,水面寬不過2、3里,河道倒有十里之寬。
但是因為此地水流緩和,反倒是最適合於修建浮橋的地方。借着唐時傳下來的八對鐵牛作為錨樁,有常年通行的鐵索浮橋一座。
再加上兩座臨時性的浮橋,此地每日過渡的人數可達數千人。蒲津渡東面有蒲州城,西面則是有三秦通衢之稱的同州。
有這兩處重鎮護衛着這處渡口,不管是對面接收災民,還是本地安置災民,都不至於太過缺乏物資。
所以不是本官一定要選此處作為陝西災民入晉的主要通道,實在是只有本地的條件,才能大規模的安排陝西災民,讓陛下之令落在實處。
至於各位擔憂,這災民過河後聚集於蒲州附近,恐怕釀成不可言之禍。也請各位父老放下心來,本官親自趕來蒲州,正是為了安排,這些過河之後的災民生活」
在洪承疇的溫言勸慰之下,本地的退仕官員和地方士紳的領袖,終於帶着半信半疑的心情下了城樓,返回家中去了。
等待這些人離去之後,洪承疇臉上的微笑頓時不見了,他冷冷的注視着,留下來未走的知州許任成訓斥道:「都快3個月過去了,蒲州城附近也只修建了20個災民營地。
每個營地原本只容納3000人,但是現在卻塞進去了4、000人。就這樣,還有數千人宿於野地之中。更別提,營地之中污水橫流,穢物密佈,你就不怕營中爆發瘟疫嗎?」
許任成連忙愁眉苦臉的為自己辯解道:「不是下官不盡力,實在是本地就近幾處山林,都是富室大家所有。這搭設營地需要的木材,都需要去南面深山中去砍伐。
這砍伐木材不僅需要各種工具,還需要大量的壯勞力。可是大人幾次下了嚴令,要求渡河災民必須以家庭為最小單位,凡是孤身一人的青壯年,若是沒有具保,就暫時不得過河。
這有家室的青壯年,大多不願意遠離家人前往深山伐木。是以,這安置災民的營地也就落下了進度。
再有,這些災民拖家帶口的難以管束,我蒲州縣衙總共不過百餘衙丁,顧的了城內,就顧不了城外啊。
而大人委派的軍士,每日忙着守護渡口浮橋的秩序,就已經自顧不暇了,那裏還敢分散人手進入營地整頓秩序。」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6s 3.937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