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廚 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

    第九百五十六章蘇詩

    蔡確看了王珪一眼,說道:「陛下,此事終究尚未結案,御史台雖然有操切之嫌,但本心卻是是好的。過了的確是過了,錯了那也未必。」

    「說到底,蘇軾的詩文,的確非毀了時政,而蘇頌在陳世儒一案裏邊,也的確有嫌疑。」

    「而蘇油與二蘇乃叔侄兄弟,感情也極好,讓他來補充一些細節,詢問才剛剛開始,怎麼就是吳相公嘴裏的陷害忠良呢?」

    「臣離開御史台前,曾一再交代,蘇頌和蘇軾的材料,一定要拿穩,拿實,不可貿然行事。因為兩人名聲素著,說實話,臣也不信他們會有罪。」

    「可如今看來,御史們的彈劾,也不為無中生有。即便蘇頌之事尚需調查,可蘇軾文章詩詞有問題,乃是事實。」

    「對了,李中丞今日前來,便是案情有了進展?」

    李定袖中如今便揣着蘇軾的筆錄,但是其中少了何正臣抽去的那幾張。

    想到剛剛賈種民的那下場,哪裏還敢取出來,只好說道:「案情尚在收集整理之中,不過關於大多數詩文里非毀朝政的內容,蘇軾已然服罪。」

    趙頊說道:「還是操切了,我要的是事實,不是一定要蘇軾服罪,御史台先弄清楚這一點。」

    「既然還在整理之中,那就整理好在奏報不遲。」

    李定腦門上汗都下來了,也不敢伸手擦,只好說道:「是。」

    蔡確這才繼續言道:「陛下,至於蘇油是不是有問題,現在也言之尚早,雖然以臣在陝西與他的交往來看,蘇明潤,真是實誠君子。」

    王珪心裏咯噔一下,這是要鬧哪樣?給老子說好的一起狙擊呢?

    卻又聽蔡確言道:「不過蘇油既然已經自赴烏台,也就沒有必要再急急忙忙地讓他出來。」

    「蘇明潤常說一句話,一個錯誤,不能用另一個錯誤來掩蓋,否則就是犯了兩個錯誤。」

    「既然已經這樣了,那還不如讓御史們放手去查。」

    「查了沒有問題,那就正好還了蘇明潤清白的名聲,證明朝廷委他方面之重,機衡之要,乃實至名歸,以後誰也挑不出不對來。」

    「查了要是有問題,那就讓御史台密報陛下,由陛下來權衡輕重,或懲或赦,皆自上出,也不會震驚朝野中外。」

    「要是現在急着赦免他出來,反而會不清不白。」

    「一來可能會污了蘇明潤的名譽,二來,會讓朝野以為朝廷害怕邊臣,今後更是難制。」

    「不管是一是二,想來即便是蘇明潤自己,也絕不願意見到這樣的場面。請陛下熟思之。」

    王珪心底里給蔡確點了個贊,蔡持正果然厲害,這還真是行風又攪雨,滴水不沾身。

    蔡大帥哥風度翩翩侃侃而談,讓趙頊也頗為欣賞,說得也句句在理,點頭道:「蔡愛卿所言甚善,既然已經這樣了,合當如此辦理。」

    「蔡卞。」

    蔡卞又轉了出來:「臣在。」

    趙頊說道:「擬一道內旨,就這個意思,告訴蘇油,不是朕不信他,而正是相信,才讓他繼續配合調查。」

    說完想了一下:「寫完之後便裝到密匣里,由李定給他帶回去。」

    李定都傻了,要真是這樣,蘇油還怎麼審?

    當即跪倒:「陛下另遣一黃門即可,設若由臣代勞,這案子就審不了了。最好是密折也停了,沒有聽說過進了烏台的人還能給陛下寫奏章的,這實在是不合制度。」

    趙頊想想,對童貫說道:「也是,那一會兒童貫你去宣喻。」

    「另外,蘇油只是配合調查,不是待錄的罪囚,這奏事之權,當然還是要給的。」


    蔡確瞥了王珪一眼,正好王珪的眼神也瞥了過來,兩人都看到了對方眼裏深深的無奈。

    事已至此,只好一起躬身:「陛下聖明。」

    當天晚些時候,御史台都廳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李定怒氣沖沖地從宮裏回來,舒亶和何正臣正在就可貞堂的搜檢情況進行分析。

    同時,御史台前期發文給蘇軾的朋友們,要求收集大蘇的詩詞,現在也回來了一些。

    何正臣與其說是在找茬,不如說是在欣賞:「這首意味實在高妙,乃劉恕罷官出京之時,蘇軾寫與他的。」

    說完搖頭晃腦地念道:

    「敢向清時怨不容,直嗟吾道與君東。

    坐談足使淮南懼,歸去方知冀北空。

    獨鶴不須驚夜旦,群烏未可辨雌雄。

    廬山自古不到處,得與幽人子細窮。」

    「妙極,蘇軾詩中含典實在是有些多,學識豐博大,讓人不能不嘆服。」

    的確令人嘆服。

    這詩首句,先是以孔子的不怨不容的典故,形容劉恕如孔子。

    次句的典故是東漢時,鄭玄向馬融問學,學成後返回山東,馬融感喟:「吾道東矣。」故以比之,意思是說劉恕離京,便如當年學識隨着鄭玄學成東去那樣,京中再沒什麼學問人了了。

    三句頷聯以汲黯比作劉恕。「汲黯在朝,淮南寢謀」。

    其實就是說劉恕的剛直令王安石畏懼。蘇軾將王安石比作淮南王,也很巧妙,隱在「淮南」之後的「王」字,指王安石的姓。

    四句「歸去方知冀北空」,出於韓愈《送溫造赴河陽軍序》:冀北之地產馬,「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這句感慨,是說隨着劉恕一走,史館無千里馬了。

    五句用「嵇紹昂昂,如獨鶴在雞群。」的典故,又用《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的典故,將劉恕比作鶴,以新黨眾臣為雞,意為劉恕一去,朝中小人們再不用膽戰心驚了。

    六句出自《詩經·小雅·正月》:「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而當時新黨將王安石和呂惠卿比喻為孔子顏淵,正符合「具曰『予聖』」這個典故,蘇軾的意思,分明是罵他們相互吹捧,以聖賢標榜自己,實際上只是一群烏鴉。

    第七句說的是匡裕求道,周天子想着要讓他出山相助。但是他並不想過問這些世俗人的紛繁事情,違背了自己的初心,只想一心學道而成仙,走入深山無人之處再不出來,最後成仙而去。

    後來人們把匡裕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這就是廬山,匡山,匡廬這三個名稱的由來。

    而廬山在江西,劉恕正是江西人,這是將劉恕比喻為品行高潔的神仙老鄉。

    第八句「幽人」,除了形容劉恕品性,還有隱藏的祝福。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孔穎達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

    五十六個字,八句話,裏邊隱藏的信息量大到驚人,句句精闢,典典穩妥,完全就是給劉恕量身定製一般。

    雖然用典多到爆炸,但是因為行文自然,即使是普通的詩詞愛好者,讀起來一點不覺得突兀,將不熟悉的典故放過,一樣是一首好詩。

    而對於進階者來說,這種詩越讀會越加敬畏,這就是歐陽修給蘇軾改卷子的時候,蘇軾編造典故,歐陽修卻害怕是自己書讀少了的原因。

    這同樣也是蘇油連司馬光,王安石的詩,都敢於陪和,而對大蘇卻敬謝不敏的原因。

    這尼瑪,怎麼陪得?

    舒亶表示不服:「廬山自古不到處的格律為平平仄仄仄仄仄,這句不妥,且末句第五字,沒有換用平聲來救。算不得好詩。」

    何正臣偷偷翻了翻白眼,一味追求格律工整,本身就是落了下乘。何況在前六句格律規整的情況下,第七句突然用了這麼一個拗句,更增全詩的「傲兀」。

    這也是和劉恕離京的背景相合的。

    所以你可以不懂,但是也請不要亂說好不好?



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  
相關:  葉輕眉的故事極夜黎明  黎明效應  末世:黎明效應  重生之乘風而起  回到山溝去種田    神道帝尊  廠公寵妻日常  全球崩壞  重生之走出大山  我真沒想出名啊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蘇廚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蘇廚"
360搜"蘇廚"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2s 3.774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