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倫論 第二十六章、這個世界是有神世界

    中國古典文化由於受《易經》義理派的影響,凡事都是從經驗邏輯學岀發,編排、羅列、總結人事行為,具象、分析、推理、綜合、邏輯事物的發展規律,因此在經驗邏輯學方面要遠遠勝出西方文化。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西方文化重視否定、推理、批判等客觀成象性邏輯思維,而中國古典文化則側重肯定、對比、論證、總結、感觀具象性經驗邏輯思維。

    西方文化重視客觀理性思維,中國古典文化則側重直觀感性思維,所以你讀西方文學書籍,客觀理性的知識多,而你讀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正統文學你就會感覺到客觀性的東西少,而經驗性、既定性、指導性的知識非常多,很直觀。

    你讀西方言情小說你會發現西方人寫言情重視精神方面的東西,把人的情感描寫得很深刻,繞着彎兒寫,繞來繞去,繞得很遠也不見真相;而中國人寫言情重視物質方面的東西,直接了當,一根棍子插到底,說啥是啥,很直白。

    中國古典文化由於受中國政治文化的影響較深,文化分類不清晰,非常含混、籠統,無法把中國古典文學分化開來,往往如中國文化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一種「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味道。但是,在中國古典民間文化方面並不是不重視精神方面的東西,中國古典民間文化富含精神方面的成分。比如《西廂記》、《牛郎織女》、《西山救母》等等民間文化產品就富含精神層面的成分,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打造出一座座千古精神燈塔,照明中國人的精神夜空。

    因此上說,無論什麼民族都應該有自己的精神家園,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起着精神上圍堰築堤的作用。

    可恨的是近些年,某些編劇隨意纂改中華民族的精神食糧,隨意纂改已經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將中華民族的精神神話向無神化生拉硬扯,意欲打造一個無神的世界,其造成的惡果,恐怕需要很多代才能消除。

    可惡不?當事者真的可以用殺無赦來形容。

    其實,中國當代文化並不是無神文化,而是真正的有神文化。我們信仰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就是真正的有神文化,唯物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但也是精神的,並無無神世界。這一點唯物論有明確定義,「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唯物論認為世界是理性的世界,理性中含有精神理性和物質理性,只是唯物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理性主導精神理性的世界,但並不否則精神理性的存在。所以我們的憲法就有創建精神文明的條款,非常明確。

    一個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因為文化來源於精神,進而文化創造着一個民族的文明,文化是文明的脊樑,不是物質是文明的脊樑,物質只是事物的表象,你看得摸得住,但當物質理性不是人類文明的燈塔,不能指引你向文明的彼岸前行,而精神理性卻是指引文明方向的燈塔。

    當精神燈塔被摧毀之後,人們便失去了向文明彼岸前行的方向。

    真正的管理者,對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呵護要遠大於對物質文化的呵護,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被打碎之後,再想重建談何容易。

    在精神理性與物質理性上,精神理性永遠大於物質理性,因為人終究是人而非物。

    因此上說,無論什麼民族都不可以單只腳站在物質之上,而捨棄精神的另一支腳,單只腳走路。我們要知道,世界不是純粹物質的,如果世界是純粹物質的,只有星辰、山川、樹木,那麼生活在星辰、山川、樹木間動物是什麼呢?是純粹的物質,還是有靈魂的物質?


    回答是:這個世界是有神世界,因為這個世界上活動着有靈魂的物質。而人又是這些活動着有靈魂的物質中的高級物質,因此,人的精神更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

    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不死的神,西方人叫上帝,中國人叫老天爺。他們都是神,神聖的法力無邊的神。只是西方的上帝是個人靈魂的伸張,充斥着自我的精神張力,當人的意志擴張到絕對精神的境界時,人就與神同在,人人心中都可以產生一個無限能量的神,將人提升到忘我的境界,溶化於大地藍天之中,成為聖父、聖子、聖靈同尊榮、同權能的神。

    而中國人的老天爺與西方的上帝一樣是擁有無尚能量之神,只是中國人的老天爺擬人化了,物質化了而已,只是中國人心目中的老天爺是中國人對自然理性的投影和反映,必須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老天爺。

    「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句話是說一個陰一個陽交合就是道,道是概念性又是實體性的事物,更多含有具體的事物,道只在一陰一陽交合的情況下才謂之道,比如,一男一女交合即為道,那你一男一女不交合就不是道,道必互通才視為道,單獨一個陰,或一個陽,或兩個、多個陰就不能說是道。在人,這當然是肉體與心靈的互通,才謂之道。

    因此,「道」物質與精神結合產生的結果,只能陰陽互通中生成。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句話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我們從事物的本體、本性、本源出發,任何事物都是一陰一陽組成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反正兩極,存在互相作用,任何事物也只有在陰陽互體中才能生成。朱熹對本文的評註是:「道之體用,不外乎陰陽」。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是什麼意義呢?繼,東漢·許慎在《說文》中說:「繼,續也。」是繼承發展之意。善,會意字,從羊從言。善,甲骨文上面有一隻羊,下面有兩隻羊,羊下有口,意在群羊有口或出氣,或食草之像,意即為善。廣意到人就是人活着,人多為善。從這裏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繼之者善也」的原意就是,這個世界上,事物陰陽交融的本體、本性、本源是什麼?是繼承發展,發展延續。也就是說世界上任何事物陰陽交融的最終目的就是發展延續,只有發展了,延續了,存在了,才是最終的善。這句話有西方哲學存在論的含義,但要比哲學存在論更合理。哲學存在論很直接,就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至於為什麼存在,為什麼合理,西方哲學沒說。但中國哲學說了,必須在陰陽互體中才能有存在,存在是物質陰陽交融的投影和反映。當然中國哲學是泛論的,包括宇宙萬物。而西方哲學是分類明確的,存在分別在精神和物質中投影和反映。

    成之者性也,《說文》說:「成,就也。」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形態或狀況,即為成。性比較複雜,《說文》說:「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廣雅》說:「性,質也。」《禮記·中庸》說:「天命之謂性。」可見古人對「性」的理解也不統一。今天看,「性」字的含義應該是物質「性」和精神「性」兩種,而更多投影和反映的應該是精神性。性是物質性和精神性交合後精神的升華,是事物物質性和精神性創造力和生命力的升華。那麼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任何事物發展完整了,完善了,就是事物創造力和生命力的升華。

    通句話翻譯就是:任何事物都離不開陰陽互體、陰陽交融這個道理,這個天命法則;世界上任何事物陰陽交融的最終目的就是發展延續,只有發展、延續、存在了,才是最終的善,最終的天道、法則;而任何事物發展了,完整了,完善了,就是事物創造力和生命力的升華。

    這句含有宇宙萬物生成的曠世哲理,是宇宙生成的法則。任何事物只有交融、延續、存在、發展,才是硬道理,沒有創造力和生命力,或將滅絕的、不存在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不能遵循自然法則交融、延續、存在、發展的事物,都沒有存在的價值意義。中國古典文化的優點和缺點都在這裏體現出來了。優點是哲理深邃精闢,缺點是含混、籠統、不具體。

    正是由於中國古典文化的這些原因,導致中國古典思想文化無法具體到事物的內涵中去,造成含混、籠統、不具體的外相。

    其實人類無論東西南北方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無限能量的「神」,其原因就在於人是有限的,而宇宙是無限。人類在求知無限的宇宙之神時,往往被自然無限的能量所困惑,無法解開自然的全部面貌,這就讓人類在思想中必然產生崇敬自然的心理嚮往,這就是人類產生「神往」的原因。

    因此上說,人類相信神的力量並無可後非,反倒是盲目地去神化,反而有違人類的自我尊嚴。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人類可以產生文化,進而產生文明,而人類產生文明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彰顯文化的張力,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延續。

    由此可見,《易經》被尊為中國古典文化的源頭就是非常準確的結論,《易經》思想涵蓋了當今東西方文化所有的知識概念,幾千年前中國黃河沿岸的人民發掘出《易經》文化,從此照亮了整個東土,指引着華夏人向文明,更文明的社會發展,它既是華夏民族的文化濫觴,也將是世界人民的文化濫觴。

    因此嚴格意義上講,文化是精神層面的產物,文化是精神的影射與反映,文化更多地體現在精神層面。比如某人寫本書,文字只是表象,他寫了文字,這裏體現的是物質,但真正的東西是他寫了什麼?他寫出來的文字內容才是他要表達的東西,才是他精神的投影和反映。所以說文化的本源就是精神,精神為第一性、物質為第二性,物質只是精神的投影和反映。


https://tw.52pf.com/724615/48.html
相關:  天濟色盈    魔改大唐  直播之徵服荒野  諸天萬界之帝國崛起  萬界瘋人院  推掉那座塔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經倫論第二十六章、這個世界是有神世界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經倫論"
360搜"經倫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95s 3.6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