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武哥四個正滿腹牢騷無處可發之時,忽然有下人來報:「二爺,外面有一位朱公子求見。筆神閣 bishenge.com」
「什麼豬公子羊公子,不見!」董宣武還沒開口,薛榮已經沒好氣地說道。
那下人猶豫了一下,又說道:「二爺,那位朱公子說他在濟安居曾與二爺您有過一面之緣!」
董宣武騰地站了起來:「快請,不,咱們趕快去迎接這位朱公子!」
薛榮不解,問道:「這位朱公子究竟是什麼人物啊,值得……」
話未說完,已經被董宣武打斷:「噓——小聲點,是信王爺!」
四人客客氣氣地把信王朱由檢迎接進了大堂,吃過一回虧,沒人再敢得罪這小屁孩。
「皇兄的聖旨各位可曾收到?」信王喝了一口茶問道。
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郭振朝開了口,說道:「表弟,這是怎麼回事,怎麼弄着弄着咱們四個變成了匠戶?」
朱由檢笑了笑,望了董宣武一眼,說道:「實不相瞞,紅纓案一了,你們四位於國有功,孤王也覺着四位是個人才,棄之不用未免可惜。所以,本來是向皇兄舉薦了四位去神樞營。」
「神樞營?那豈不是還是武官?」薛榮心直口快,脫口而出,不滿之意溢於言表。
擔心薛榮的話得罪了信王爺,老郭急忙補充解釋說道:「表弟,老薛的意思是為國出力,咱們哥四個義不容辭,可是,你看看我們四個,歪瓜裂棗的,哪是當武官的料呀?能不能弄個文官,文官不一樣也能報效朝廷?興許報效得更好一些!」
「那可不一樣!」朱由檢接過郭振朝的話茬,說道,「表兄,你看看朝中的文官,有幾個股是科班出身?最差也是舉人,有功名在身。可是你們四位,別說是舉人了,又有誰考中過秀才?沒有功名,四位又如何能在文官中立得住腳?不說別的,就算是朝廷偏遠小縣不入品的小吏,又有哪個不是秀才出身?
請問幾位,你們哪個又受得了那般的氣?」
四人低下了頭,朱由檢這話說中了他們的短處,他們從小就在富貴中長大,哪肯吃那苦考什麼秀才舉人,家裏又不指望着他們吃飯。雖然揣着一肚子陰損主意,但是胸無點墨,一手毛筆字寫得跟狗爬似的,自己都未必認得,又憑什麼去考秀才?
朱由檢說得不錯,大明的文官體制,很講究出身,沒有一定的功名,就算當上很大的官,人家也未必肯拿正眼瞧你。當文官,他們哥四個的確沒有出頭之日。充其量不過是做一輩子的小吏,受人白眼不說,冷嘲熱諷必定少不了。當了十多年的爺,突然去當孫子,依着他們的臭脾氣,不打起來才怪。
這樣說來,如果不想這般渾渾噩噩一輩子,去做武將倒是不錯的選擇。武將不講究這些,有家族的支持,胡亂混點功勳,說不定升得比火箭還快。再說,去做武將,身邊帶上幾個雜兵,胡作非為起來,豈不是比帶幾個惡奴更風光得多?好歹也是官家的人啊!
「可是,表弟,咱們怎麼會發配到工部去做匠戶頭呢?」老郭仍舊不滿。
朱由檢看了董宣武一眼,笑着說:「這就要怪董兄了!董兄在皇上面前說下大話,以人頭擔保在一年之內弄出一個叫『水泥』的東西,還說這東西有大用處。皇兄思來想去,覺着把四位放到工部匠營比較合適!」
果然是這樣!董宣武恨不能抽自己一大嘴巴,本來是忽悠木匠哥去弄大劇院,沒想到竟然把自己,還有三個兄弟弄到匠營去了,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可是信王這話可說得不對,什麼叫以「以人頭擔保在一年之內弄出一個叫『水泥』的東西」?那可是木匠哥他說的,由不得我啊!
老郭、老薛、老刁的目光一齊向董宣武投來,眼中充滿怨意。董宣武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得了,事情都這樣了,世上沒有後悔藥。信王此來,絕不是簡簡單單來看望他們四位的,多半是受木匠皇帝之託,來談水泥之事。此時不談條件,更待何時。
董宣武稍微理了理思路,首先問道:「朱兄,不知我們幾個要是真的把水泥弄出來了,陛下能不能給我們一個更實在的身份?」
老郭、老薛、老刁的目光又一齊轉向了朱由檢,這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
朱由檢哈哈大笑:「董兄,表哥,薛兄,還有刁兄,這個是自然。你們以為給你們的散官是隨便給的嗎?武官封文散,我大明還是頭一遭,你們應該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皇兄這次可把水泥這事看得特別重。特別從內庫撥下一萬兩銀子,專款專用,由小王掌管。除此之外,皇上還下旨給工部,可讓你們在匠營中任選三百戶匠戶,專門用於水泥之事。
另外,工部那些事,你們就不必管了,每個月去打個照面就成了。皇兄已經給工部尚書姚大人打過招呼。
你們有什麼困難,大膽對孤王說,孤王解決不了的,自然會向皇兄說。」
信王這段話裏面信息豐富啊!
董宣武等人怎麼會聽不出來?這意味着此事是以信王掛帥呀!皇帝真的把水泥這件事看得很重,如果把這件事真給辦成了,那可就是大功勞,日後榮華富貴,加官晉爵,指日可期了。
老郭等三人聽了,精神大振,一肚子牢騷不滿頓時拋到了九霄雲外。做事怕什麼?怕的就是做出成績來,沒人看見呀!如今有皇帝的親弟弟,信王爺看着,他們的一舉一動,信王爺都看在眼裏,誰還能埋沒得了他們的功勞?
況且,董宣武敢拿腦袋擔保的東西,他心中一定有底。董老三可不是說話不靠譜的人,那個什麼什麼水泥,十成十是真能做得出來。他們可不知道,董宣武可沒說過拿腦袋來擔保,而是天啟皇帝說一年之內弄不出來就砍董宣武的腦袋。
「水泥的生產,需要有一大塊偏僻的地方,京城可不行,這東西污染太嚴重了。最好是靠着河水,還有最好靠近石灰岩的山脈並有大量的粘土,以便就地取材。呃,石灰岩就是民間燒石灰的那種石頭。」董宣武說到。
……
董宣武林林總總提了二三十條要求,反正他能想到的,都提了出來。這當中,有些信王就可以解決,當場拍板給董宣武等人以保證,有些信王也解決不了,便記下來答應呈給天啟皇帝再做決斷。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s 4.00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