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議上,董宣武又提出了一個動議,他希望在這次招收新兵的過程中,負責招兵的熊廷弼能夠多招一些讀書人入伍從軍,並建議對讀書人從軍,可以在安家費上提高標準。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董宣武之所以提出這個動議,是因為他對目前的參謀制度很不滿,覺得根本就是虛有其表。一支現代軍隊,如果沒有健全的參謀制度,光靠主將一人之力,是非常危險的。隨時可能因為某一方面的遺漏,而導致慘敗甚至全軍覆沒。作戰過程中,也必須要有參謀輔助制定各種意外情況下的作戰預案,並對主將提出的作戰計劃,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推演。
比如當初范文程率領群匪襲擊新兵營,如果不是一連串的巧合和董宣武臨危不亂,果斷的應對,後果將不堪設想。提出問題,並制定相應的預案,這本應該是參謀做的事情。五行衛缺這一塊。
到目前為止,董宣武指揮的戰鬥的確是沒有出什麼大的紕漏,但這並不意味着以後也不會出現,那只是運氣好。一支現代軍隊,不能老依靠運氣作戰。
現在五行衛中的參謀屈指可數,基本都是當初刁德嗣帶來的那幾個人,到目前還只會做一些起草命令、文書、繪製地圖等工作,根本沒有完全擔負起參謀的職責,某種程度上說,更像是師爺而不是參謀。
董宣武認為這一方面五行衛必須加強,否則會嚴重地影響五行衛日後的建設。
熊廷弼頓時苦起了臉來,他何嘗不想多招些讀書人,可是哪個讀書人肯來五行營做大頭兵?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趙恆的這篇《勵學篇》對後世讀書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既然能用苦讀換來的東西,用生命做賭注,未免太愚蠢了。況且,在大明,重文輕武、以文御武早已經成了傳統。
這個問題董宣武當然知道,而且早就想好了對策,微微笑了笑,說道:「讀書人不肯從軍這事,不必太過擔心,我就不信,泱泱華夏,那些讀書人就只會尋章酌句,就找不出幾個像熊大人那樣慷慨激揚的熱血好男兒!
我曾聽人唱過一首歌,名字叫《從軍行》,很有意思,老刁,我要你想盡辦法,三日內傳遍北京城。」
「什麼歌?」刁德嗣心中一跳,偷眼看了看信王朱由檢和馬忠兩人,他很擔心董宣武那首歌中有什麼大逆不道的詞句。別人不了解董宣,他還不了解麼,這傢伙膽子大起來大得沒譜,啥事都敢做,啥話都敢往外蹦。
董宣武微微一笑,大聲唱道:「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棄我昔時筆,着我戰時衿,一呼同道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建奴不顧身!」
這首歌就是民國時期頗具盛名的《知識青年從軍歌》,董宣武只不過改了兩個字而已。
「好歌,正中咱家的心意!」馬忠拍手贊道。
幾個月不見,信王朱由檢深沉,微微一皺眉,說道:「董兄,這歌雖然是不錯,可是未免也太危言聳聽了吧!區區一個小小的建奴,雖然能猖狂一時,何至於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這個小屁孩終於有了他自己的想法了。可惜的是,他太小看了建奴,他不知道,他以後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而最終,正是大清取代了大明。
董宣武長嘆一聲,說道:「信王殿下,你可知大明每年耗費在建奴身上的銀子有多少嗎?」
信王一呆,大明不許藩王干政,如果不是他皇兄默許了他過問五行衛的事,五行衛他邊都不敢沾,何況這種極為敏感的政事?
大明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朝代,很多事,大臣可以做,百姓也可以做,唯獨大明的王爺卻是不能做。也許是當年永樂皇帝朱棣自覺奪了他侄子皇位,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所以對各鎮藩王做出了很多限制。
在永樂皇帝的基礎上,後世這種限制越來越嚴格,弄得朱家的子孫活得戰戰兢兢,一個個只想享盡榮華富貴,吃得像一頭豬一般去見他們老祖宗。對於違禁的事,半點也不敢碰。
這讓董宣武突然想到了福王朱常洵,就是那位被封在開封,開封城被李闖王圍城時,死到臨頭也不肯掏出錢財賑濟災民、慰軍,最後開封城破,被李自成捉住砍了腦袋的福王。傳說福王死後,他的屍體剁成肉醬,雜以鹿肉下酒,稱「福祿酒」。
可憐的傢伙啊!
來大明快一年了,董宣武漸漸地意識到朱常洵之所以既不肯掏出錢財賑濟災民,也不肯慰勞開封守軍,很可能並不是他愚蠢,而是因為他太膽小。
因為無論是賑濟災民,還是慰勞守軍,都可以被朝廷中的大臣解讀為邀買人心,意圖不詭。最要命的是,這傢伙,還有與朱由檢他老爸朱常洛爭奪皇位的不良記錄,屁股不太乾淨。試問,這種情況下,他怎麼敢輕舉妄動?
假若他真的做了,如果守住了開封城,北京城中那些喜歡無事找事的大臣會放過他嗎?他出身皇家,謀逆之罪可能不必株連九族,但砍光他這一支是沒多大問題的。當然,如果守不住開封城,那一樣也是死路一條。也就是說,只要他敢這麼做,開封城有沒有被攻破,他都只有死路一條。
相反,假如他沒有賑濟災民,慰勞守軍反而有一線生機,那就是開封城守住了。
換而言之,朱常洵對大明皇權的畏懼已經遠遠超出了對李闖王叛軍的畏懼,他很可能是要用這種方式向當時的崇禎皇帝表明,他已經沒有了絲毫覬覦皇位的心思,哪怕鋼刀已經架在了他脖子上了。
多麼可憐又可笑,明末的藩王制度已經扭曲到這般地步。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3.99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