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武記得在原本的歷史上,九千歲魏忠賢當權之後,拍他馬屁,捧他臭腳的官員可謂是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處處都颳起了為魏忠賢立碑,耗費巨資建生祠的怪風。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一時間,孔廟與魏祠並立,簡直將魏忠賢抬到與孔聖人齊名的位置。
從董宣武來的那個年代回顧歷史,這種事情絕非絕無僅有,連英明如天朝太祖也難免有糊塗之時,董宣武難望太祖項背,更不敢說日後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而且,少了魏黨、東林黨的制衡,大明復興會會變成什麼模樣,會不會是下一個魏黨、東林黨,為了自己的利益與權力,忘記了初衷,變得腐敗墮落?
董宣武不敢肯定,沒有外界的制約,制度與律法遲早都會淪為一張廢紙。他所崇尚的三權分立,以法制國的理想將成為空中樓閣,無從談起。大明遲早還是會回到以德治國的舊路上來。這不會因為他董宣武的一廂情願而改變。
而華夏數千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以德治國這條路根本就是一個美好的夢想,行不通。「德」本來就是個虛無的東西,沒有一定的標準,每人心中的「德」各不相同,而且,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聖人,或者說,這世上根本沒有幾個人真正達到過聖人的標準。強求以德治國,無疑會讓華夏再次陷入興衰交替、一雞死一雞鳴的怪圈,故步自封,最終徹底被世界甩下。
他董宣武在世時也許還能加以制約,不讓大明在這條註定失敗的道路上走太遠,可是他董宣武死後呢,還能指望哪位「聖人」出世,指導大明走上幻想中的金光大道?
想來想去,董宣武還是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明還需要東林黨、魏黨,雖然他們的存在會讓董宣武及大明復興會做事艱難許多,但是,他們可以制衡大明復興會,可以看住他董宣武和大明復興會,不讓他頭一熱,不經審慎思考就做出追悔莫及的錯事,不讓大明復興會腐化墮落得太嚴重。
所以,不管董宣武多麼不情願,他必須要趟這潭渾水,調和東林黨、魏黨之間的矛盾,不讓這兩黨真的大動干戈。即使要打架,也只能在嘴皮子上打。
思來想去,董宣武覺着只憑他,或者只憑大明復興會、五行衛,都很難長久制住東林黨、魏黨,除非他、大明復興會、五行衛從此什麼事不干,專門在京城盯着東林黨和魏黨。
這顯然不可能。
那麼,就只能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
東林黨、魏黨爭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當初的恩怨嗎?
不是!
董宣武搖搖頭,政治人物,也許心中也有喜怒愛恨、恩怨情仇,但這只是表相。上升到東林黨、魏黨這兩大勢力的層面,這些都不重要了。那他們爭的是什麼,是權力,是利益。是他們彼此覬覦對方手中的權力與利益,在打垮了對手,他們中的勝者遲早也會將目光轉向大明復興會,盯住大明復興會手中的這塊蛋糕。
在一向有權本位的華夏,手中握有權力,也就意味着利益也隨之而來。
一股勢力獨大,把持朝政,這幾乎是華夏歷史上所有勢力共性,這就是所謂的「近君子,遠小人」。
而要做到這一點,普遍所採用的手段就是黨同伐異,打垮對手,自己這一方自然就可以合理地佔有對手曾經把持的權力。所不同的是,打垮對手的手段,是否是在可控、百姓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其中最為激烈的方式,就是起兵造反,逐鹿天下。這隻鹿自然就是百姓,而爭奪的就是由誰掌握處置這隻鹿的權力。
這是人心、人性,董宣武還至於狂妄得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人心、人性。不過董宣武認為他還是有機會改變爭奪的方式。因為從後世穿越而來的董宣武,西方世界已經給他提供了不少成功的典範,讓他可以借鑑。
那就是選舉制。
官員的選用,權力的更替,華夏曾經採取過不少方法,比如,禪讓制、世襲制、推舉制、科舉制等等。其中有的有很大的優點,但一直都沒能徹底改變在權力更替中出現的暴力問題。
大明的主要權力,現在集中在皇帝和內閣手中,其次是六部和地方官員。
新建立的議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但它畢竟不是官方機構,影響力還很有限,只有立法建議權,卻無真正的立法權,更無朝廷重要人事的任免權。它的巨大潛力還未顯現出來。
朝中大臣們多不願意自貶身份、拋頭露面、不顧臉面在議會中與人爭吵吵鬧,目前議會中議員各大勢力都是推舉一些小官以及一些有志於朝堂的新人擔當,作為他們的傀儡,同時也是作為考校他們能力的試金石。
這跟董宣武當初想的想像中的很不一樣。
說到底,東林黨與魏黨所爭的就是內閣、六部和地方官員的職位與權力。
其中最為他們所重視的,便是內閣與六部,尤其是內閣首輔。
大明內閣大學士雖然在名義上只是一個五品官,但其權力絕對不可小覷,行使的是宰相的權力,是實際上的宰相。(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之職,所以洪武朝之後大明是沒有名義上的宰相的。)
既然議會並沒有起到當初考慮時的那麼大的作用,是否可以乾脆把議會的模式直接推廣到內閣中來?這樣,東林黨、魏黨的矛盾不就找到了另一個宣洩的窗口,這未嘗不是一條解決辦法。
董宣武心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念頭,這個大膽的念頭,連他自己也嚇了一大跳。
不過轉念一想,既然議會成立了這麼久,雖鬧出了不少笑話,成為京城街頭巷尾百姓的笑柄、談資,不過,無論是大明復興會,還是魏黨、東林黨,似乎都已經接受了這種方式,沒有引起太大的反對的聲音。將議會這種模式,稍加改變,推入到內閣之中,未必就沒有希望。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5s 4.00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