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朝,立國五百八十餘載,以外敵入侵,內臣作亂而亡。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史料記載,大夏朝開國君主始帝花費了二十餘載,將中原大地第一次統一了起來,其在位期間,以法治國,內使百姓修養生息,外北討高斯人,西征烏目人,南驅蠻越人。短短十多年的時間硬生生的將大夏朝的國土擴大了數倍有餘。
始帝開疆擴土之功,養民之勞,被後人所歌功頌德,稱其為千古一帝,後世之繼任者,無一能比肩。
後之繼任者無一不是好勝之君,都以自己能否在帝位期間擴大多少領土為自我的評判價值。
也正是如此,每當新君繼任,再不算長的時間裏都會對外發起一場或大或小的戰爭,藉此來宣揚大夏新君的威望。
這已經成了大夏帝君宣揚的一種必須的公式。
但可惜的是,始帝時期打下的赫赫江山已經是大夏朝的極限了,他們只能是要花費不少的年頭才能真正的消化這些領土。
而帝國的接任者卻鮮有看透這些的帝君,他們在位的唯一一個目的便是對外擴張,不停的擴張,這樣他們才能有顏面在泉下去見先祖!
所以,大夏三十八個帝君無一不是狼性十足,赫赫野心!
但他們為自己的野心付出了難以挽回的代價,年年的戰爭,年年的勞民傷財,領土沒有擴大,反而國內的百姓卻怨聲載道。
這五百多年以來,大夏朝的人口沒有增加,反而是下降了不少,始帝打下的邊境領土也是丟了不少。
難道大夏這五百多年以來都沒有人能看清此種狀況嗎?
大夏這麼大的疆域,就出不了幾個慧眼觀世的能臣嗎?
答案是否定的,大夏每個帝君在位期間都要殺不少這種勸解帝王放棄征伐,和平守疆土的大臣,但無一例外,膽敢在君王面前說這些話的人,下場只有一個字:死!
這其中不乏有帝君年少時候的老師,妃子的親屬,親近的大臣。但即使帝君有心包庇,但都難逃一死!
因為大夏是以武立國的王朝,軍人的地位是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而他們最能體現自己存在價值的便是向外動兵,用敵人的鮮血來為他們加官晉爵鋪平道路!
軍人的地位雖高,但相互之間卻也存在着強大的競爭壓力,沒有人會服氣別人,正因為如此,大夏立國五百餘年,沒有哪個人手上掌握着的軍權能威脅到帝王的地位。
而這些軍人卻是有一個不容侵犯的逆鱗,那就是他們所需要的皇帝是必須無條件支持他們的!只要有帝王露出了厭戰的苗頭,他們不介意聯合起來威逼君王,讓君王放棄這種想法!
當然,這是很少會出現的情況,因為每個帝王選擇的接班人都是要看他們繼任者身上有沒有一股血性,戰爭的血性!
這也就意味着,大夏帝國的君王,每一任骨子裏流着的就是好戰的基因,這就是這些軍人眼中最為合適的帝國領導者!
不得不說,從最開始大夏朝就是一個病態的王朝,能在如此病態之下延續五百餘年,真是一個天大的奇蹟!
大夏朝以武治國興盛了五百年,開創了中原大地第一個大一統的皇朝,但出來混也是要還的,大夏朝最終毀也是毀在武人身上。
夏殤帝,大夏王朝最後一個皇帝,年少為繼承大統時,曾領數千鐵騎戰勝了西方烏目人三萬餘的精騎,鎮守西境五載,外敵莫敢犯境。
也正是在西境優秀的表現,夏殤帝,一個不是皇后生的庶子,不僅得到了上任帝王的聖心,還得到了軍人世家大力的支持,能登上帝位,自然不是什麼難事。
僅僅當上太子一年之後,先帝便得了不治之症過世,夏殤帝便以不到二十五歲的年齡登上了帝位!
即位之後的夏殤帝,前幾年的表現確實是一代明君的風采,不僅有效的緩解了國內百姓的矛盾,對外作戰也是從未失敗過,頗有其先祖始帝之資。
治世十載,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外族畏懼,俯首稱臣;大夏中興!
青年得志,對於大多數帝王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對於一路順風順水的殤帝而言,更不是一件好事情。
自以為的江山穩固的殤帝在後宮無數粉黛的溫柔鄉中漸漸沉淪了,每日流連於後宮,置朝政之事於不理。僅僅是聽說哪家的閨女生得花容月貌,不管是自願還是強迫他都要把美人弄到他龍床上一夜春宵……
短短數年的時間,殤帝的後宮便是翻了好幾倍,皇宮裏最熱鬧的不是白天,而是夜晚。
妃子多了,喜新厭舊的殤帝自然是顧不過來,而那些不甘寂寞的妃子們便想放設法的想再次得到寵幸。因殤帝好舞曲,一到夜晚,每處宮殿裏便是悠揚而讓人迷醉的琴聲,各種幽怨的歌聲也是響了起來……
見到此景,殤帝沒有責怪這些后妃破壞皇宮威嚴的妃子們,反而是饒有興趣,還特意用懂音律的宦官組建了一個評審,讓他們來評判哪個宮殿裏的琴聲和美人歌聲最是動人,他便宿於哪裏。
漸漸的妃子們開始沒有底線的討好這些宦官,得到滿足的殤帝也是漸漸的信任這些宦官,,原本只是作為一個奴婢的宦官權力迅速龐大了起來。
甚至於利用殤帝的信任,在全國各地建立了音教坊,名曰其名是為了給殤帝培養更多年輕貌美,多才多藝的女子,實則是為了滿足他們的私慾。
利用這個音教坊,大肆的圍圈土地,強買強賣土地,強征良家女子入坊受訓,弄的是天怒人怨,百姓們敢怒不敢言!
各地的官府就算是想管也管不了,如果有敢於和他們作對的人,用不了幾日不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免除官職,就是離奇的暴斃。久而久之,敢於挑戰他們的能吏,消失殆盡。剩下的無一不是投機取巧的污吏,和音教坊串通一氣,欺壓百姓……
造成如此結局的完全是殤帝一人,在廟堂之上,隨着一批能臣老得老,死的死,現在位居高位的幾乎都是靠着進獻美女獲得殤帝信任的佞臣。他們靠着殤帝的信任大肆排除異己,搞得廟堂之上一片烏煙瘴氣!
廟堂如此,地方上就不用多提了。
這些宦官和佞臣雖然權力很大,但他們對掌握國家命脈的軍人團體還是很畏懼的,從來不敢和他們發生矛盾,甚至於還時不時的送大量的好處給他們。
本來軍人團體就經過殤帝的一番削弱,斬了他們不少的經濟來源,能得到這些人的孝敬,他們心裏也是極為高興的,便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心裏很自信,不管這些人怎麼搞,有他們在,有軍權在,這大夏王朝就倒不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殤帝和他的大夏王朝已然是失了民心!就算有再厲害的軍隊也無濟於事,因為士兵們幾乎都是來自普通百姓家中!
殤帝在位第三十個年頭,此時的大夏王朝早已經敗光了十年中興的底蘊,甚至於已經快敗光了整個大夏王朝的根基!
內有各地不堪忍受的百姓開始揭竿而起,四處烽煙;外有原本臣服於大夏的外族們見大夏式微也開始了蠢蠢欲動;而殤帝對於此,卻還一無所知。
殤帝三十三年,有人來報,北方小國高羅公主美貌異常,仿佛天仙下凡。得此消息,殤帝興奮異常,立即派人前往高羅索要公主,然而高羅國主卻不允。
越老脾氣越暴躁的殤帝又怎麼能忍受區區一個小國對他的不尊,既然軟的不行,那他就來硬的了,大手一揮,二十餘萬大夏精銳便悍然入侵了!
原本以為不到一月二十萬精銳便能踏平這個小國,但事實上,二十萬軍隊用了一年的時間都還沒有攻進高羅的國都!反而是深深的陷入了裏面,進退不如。
恰恰這時西境烏目人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已經是兵強馬壯,便磨刀霍霍的大舉進攻。
殤帝暴怒,當年的手下敗將也膽敢向天朝上國動手,立即又是命國之太子領國都里剩下的最後十萬的禁軍出征!
邊關烽煙四起,殤帝把國內有戰鬥力的軍隊都派遣了出去,這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國都兵力空虛,國內四地的起義軍沒有了顧忌,開始大規模的佔領州縣,短短數月之間,大夏除了國都所在的關中之地還掌握在手中之外,其餘的國土已經是完全失去了控制。
殤帝第一次開始覺得害怕了,急令邊關的精銳軍隊回師,但為時以晚。
西境的太子軍被烏目人牢牢的拖住了腳步,根本無法回師,而北方的邊軍則是早早不滿殤帝的所作所為,在一個姓武的平民將軍帶領下殺死了統軍的軍人世家將帥,還成功的收編了進攻高羅國的軍隊,並和高羅達成了停戰協議,開始逐步的蠶食北地……
國都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看到大勢已去的佞臣聯繫了起義軍,以他們保證他們榮華富貴的條件把起義軍放入了關中之地。
殤帝絕望了,在都城城破之際,點燃了宮殿,自刎於大夏宗廟。
入城的起義軍早已是恨透了大夏皇室,不僅搗毀了大夏宗祠,還大肆屠殺,大夏宗室成員,余者無幾。
在殤帝滅亡之後,起義軍內部開始了互相之間的征伐,誰都想取代大夏,成為這片大地上唯一的主人!
最後經過八年的混戰,完好的繼承了大夏北地邊軍的那個平民將領擊敗了一個個對手,成功登上了至尊之位,統一了中原大地,建立了繼大夏後,第二個王朝——周!
而在這八年的時間裏成功擊退烏目人的大夏亡國太子在西境登基,趁着中原大亂一邊修養生息,一邊厲兵秣馬,準備起兵奪回屬於大夏的國土。
他們是有這個資本的,此時的西境,還有忠於大夏的近三十萬兵馬,恢復故土未嘗不可!
於是乎,覺得有機會的大夏新帝起兵二十萬東進,和大周的軍隊於後世稱為死亡之谷的地方大戰,互有勝負,誰都奈何不了誰。
僵持三月之後,西境的烏目人又是興兵襲擊邊關,而北方的高斯人也趁着大周北地軍力空虛,也是興兵作亂。
彼時的大夏和大周雖然是代表着不同的國家,有血海深仇,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雙方的君主達成了默契,紛紛退兵,轉頭去進攻犯境的外族人!
各自擊退了外族人之後,大夏和大周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沒有再輕易發起大戰,各自在國內修養生息,舔舐傷口。
這種格局持續了近五十年的時間,雙方雖然小戰不斷,但因為有外族的虎視眈眈都不敢發起大規模的戰鬥。
但在大周第三位皇帝的努力之下,又恰逢大夏困守的西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乾旱,糧食欠收,外族人也蠢蠢欲動,大夏的皇帝被迫接受了大周皇帝的糧食等援助,放棄了皇位,接受了大周皇帝的冊封成為了夏國的第一位國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雙方和平了!
這個和平一直持續到現在,已是經過了三百餘年。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84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