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漢人軍醫的逃跑,讓皇太極暗暗發誓要把失去的一切全都奪回來,不論付出何種代價。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不認輸,更不願屈於人下。從皇太極的父汗努爾哈赤開始愛新覺羅家族就不乏野心家。
一個生活在皇室家族的草原男人,從小就有着增強好勝的雄心。從努爾哈赤的諸多兒子中能夠脫穎而出,這已經說明了問題,皇太極並非等閒之輩。
努爾哈赤一共擁有十六個兒子,雖然沒有康熙皇帝那樣旺盛的生育能力,但十六個兒子也算不少了。
而皇太極在這十六個兄弟中剛好排行第八,屬於在中間的位置。按道理來說,不論是皇長子繼承汗位,還是幼子繼承汗位,都輪不到皇太極,可是最後的結果確是皇太極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源自於努爾哈赤的一個決定。
天命七年三月的一天,努爾哈赤汗突然宣佈將來將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並規定未來之汗為不指定某個人,而是由八旗旗主諸貝勒共同任免。
努爾哈赤並沒有指定哪一個人,或者指定哪一個兒子來接自己的班,這於是就存在了許多的變數。
這一時期,努爾哈赤還有意識地讓諸貝勒共理國事,進行八王共治。
治理好國政顯然和當家是不同的,在沒有十分滿意的繼承者的前提下,於是努爾哈赤指定由八個和碩貝勒(滿語,原為滿族貴族稱號,複數為貝子,其尤尊者稱和碩貝勒),共同處理朝政。
所謂八大貝勒,是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四大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四個人。
四小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其中以多爾袞、多鐸年紀最小。
天命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即努爾哈赤死前一個多月,還強調了諸貝勒「有德政者方可為君為王,否則君王何以稱也」。
而多爾袞,想要被立為汗王的條件也並沒有那麼優秀。
因為多爾袞在努爾哈赤生前的身份地位不高,不但不高,可以說比較低,多爾袞當時只是兄長阿濟格旗下的掌有半旗牛錄的貝勒。
用腳趾頭都能想到在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體制下,多爾袞當時一個掌半旗的小屁孩,缺乏駕馭包括四大貝勒在內的八個旗主不說,無法也不能順利行使汗王的權力。
1626年9月,努爾哈赤病逝。由於實行汗位繼承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制,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手握重兵,都懷有奪取汗位的打算。
關鍵時刻,岳托協同三弟薩哈璘勸其父代善擁立皇太極。於是代善放棄自己登位,轉而接受岳托等人的建議。
代善在翌日向大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碩托、豪格等提議立四貝勒皇太極為汗,以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的形式擁立了新汗。
皇太極登基之初,威望不隆,另外三大貝勒仍然與他平起平坐。這讓皇太極很不滿。
岳托又積極協助皇太極加強中央集權,打擊、消弱三大貝勒的勢力。
天命十一年冬,岳托又跟隨父親代善攻打扎魯特部,斬殺其部長鄂爾齋圖,俘虜了他的部眾,岳托因軍功被封為貝勒。
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岳托等人為皇太極主動謀求,且說服代善搶先提名,佔得先機,為推舉皇太極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愛子」,他所以受到乃父的喜愛,一是由於其生母葉赫那拉氏得努爾哈赤專寵,在繼妃富察氏失寵後入居正室,成為嫡妻,愛屋及烏,皇太極也自然成為努爾哈赤膝下愛子。二是他本人也聰慧。
皇太極不僅得到父親的偏愛,而且與岳托、薩哈廉、濟爾哈朗、德格類等幾個小貝勒的關係也很好。
四大貝勒中,皇太極的年齡最小,與諸小貝勒易於接近,加上皇太極在後金中的顯赫地位及努爾哈赤對他的鐘愛與青睞,因而成為這些人追隨的對象。
這些人中,與皇太極關係最密切的是岳托、濟爾哈朗、德格類三人。皇太極與岳托、濟爾哈朗在幼年時便結成了朝夕相處的夥伴友誼。
岳托深得祖父努爾哈赤喜愛,幼小「撫育宮中」。
當時宮中得努爾哈赤專寵的是皇太極的母親葉赫那拉氏,岳托因而依偎在葉赫那拉氏膝下,得其撫育,這段生活也使他與皇太極結下了深厚友情。
濟爾哈朗比小岳托小一歲,他也曾「幼育於太祖宮中」。從其年齡來看,很有可能是與岳托一起,得皇太極之母的撫育。
皇太極十二歲喪母之後,與岳托、濟爾哈朗同炕而眠、同桌而食、朝夕相伴的童年生活也隨之結束,但因為政治的利害關係,他們幾人的關係在其後的年月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天命元年,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同被封為和碩大貝勒,在後金政權中是頗有權勢的人物。在四大貝勒中,惟有皇太極可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的英才。
天命五年代善被廢掉太子之後,皇太極在眾人心目中無疑已被視為儲位的最佳人選。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二日議立新汗的會議成員有如下諸人: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岳托、碩托、薩哈廉、豪格等十五人。
這些人,按宗支關係大致可劃分為五個系統,即代善、岳托、碩托、薩哈廉、杜度一系;
阿敏、濟爾哈朗一系;
莽古爾泰、德格類一系;
皇太極、豪格一系,阿巴泰與豪格同旗,也可劃入此系;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一系。
阿濟格三兄弟因其母大妃的地位而成為競爭汗位不可忽視的力量,其不利因素是年歲較小,最小的多鐸年僅十三虛歲,他們軍政實踐經驗很少,難當重任。阿濟格雖已二十二歲,但此人有勇無謀,性格粗暴,很難入選。
其他各系中較有資格的是各系具有父親或兄長身份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
以上四人也正是憑藉他們的嫡出身份及政治經驗,在競爭汗位上具有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優越條件。
四大貝勒中,阿敏屬於汗室旁支,而且與努爾哈赤發生過嚴重的矛盾衝突事件,在決定汗位人選的成員中,努爾哈赤子孫又佔有絕對優勢,所以阿敏根本不可能入選。
莽古爾泰在行政能力、戰功方面,比起代善、皇太極並無突出之處。
代善一系成員較多,且其寬柔性格及處理行政的能力也曾贏得不少人的好感,而且戰功頗著。
但天命五年(1620)九月其太子位遭到努爾哈赤的廢黜,不能不對他以後汗位的入選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相比較而言,皇太極在後金諸貝勒中可稱得上文武雙全,而且人際關係也較好。
在四大宗支中,都有皇太極的支持者:代善一系的代善、岳托、薩哈廉;阿敏一系的濟爾哈朗;莽古爾泰一系的德格類,本系的豪格。皇太極的這種交際能力,無形中削弱了其他宗支的競爭勢力,而使自己在幾大宗系中處於相當有利的優勢地位。尤其是岳托、薩哈廉傾向於皇太極並爭取了代善,更具有關鍵作用。岳托與其父代善的關係並不十分融洽,在代善與皇太極二者之中,他寧願選擇皇太極。代善雖然與皇太極不無矛盾,但大約是考慮到自己曾被汗父廢黜,而且兩個兒子已倒向皇太極一邊,競爭不過皇太極,因而在岳托、薩哈廉的說服之下,索性順水推舟。
代善一系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推舉皇太極,更使皇太極在擁戴力量上具有了絕對的優勢。在議立新汗的十五個成員中,有七人屬於皇太極一派,其他任何人也不具備這種優勢條件。其他的諸人,阿巴泰、碩托有可能屬於中立派。阿敏、莽古爾泰、杜度及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即使有不同意皇太極為汗者,也提不出在能力素質上優於皇太極的人選,更不可能獲得如皇太極那麼多的支持者。
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皇太極,於是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s 3.974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