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嬪被敬為端太妃,端太妃在獻出遺詔的那一刻,便與他這個兒子劃清界線,公告天下人。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當初,他得知這個消息時,心中也唯有絲絲澀意,更多的是釋然,他起兵之初,便要帶母嬪離開皇宮,母嬪卻以以心侍佛,不問世事,不見刀兵為由,拒絕了他。他雖征戰在外,但時時擔心他的那些為了皇位已經殺紅了眼的兄弟會拿他的母親開刀,既然母親與他劃清界線,便不會被他連累。
直到小鄧子在戰亂之中找到他,在臨死時候告訴他那件事。
如果小鄧子說的是事實,那偽宣帝手中的遺詔就是假的。
但是,獻遺詔的端嬪,在中間又扮演着什麼角色?
到底是小鄧子說了假話,還是遺詔的確指定的是偽宣帝?
小鄧子說了假話還罷了,端嬪在知道誰是遺詔所指之人,早早的帶着遺詔投靠,為自己謀一個出身,和他這個兒子劃清界線,能平安活着,他心裏其實是願意的。
但如果小鄧子說的是事實,哪裏有一個已經逃過了追兵的母親,最後卻反倒與兒子的對手沆瀣一氣的?
小鄧子那時候已經瀕死,他為何要拼死帶一個在當時來說已經毫無意義的假消息給他?
麟王一直不願意細想這件事,從他記事起,母嬪就好似身在皇宮,心在佛堂,對他這個兒子,也少了親近。但五王奪嫡,一個一心禮佛的人,最後終究是走進這滾滾紅塵。
正沉吟間,端嬪已經痛完經,睜開眼睛,有侍在一側的宮人低聲稟告麟王在外候着。
端嬪目光透過珠簾看過來。
陽光下的珠簾折射着細碎的光,使那份目光帶着些許的冷淡之意。
她起了身,在宮人的攙扶下,緩緩走了過來,宮人挑開珠簾,母子兩個面對面。
麟王躬身行禮:「母嬪!」
端嬪目光落在他身上,道:「等多久了?」
麟王道:「也沒多久,只是喝了一杯茶!」雖然那杯茶已經續了兩次水。
端嬪道:「我禮佛的時間你也是知道的,下次過來別挑這個時間!」
麟王不在乎地道:「兒子知道,左右也是無事,等一會兒怕什麼?」
端嬪又看了他一眼,才在旁邊的方椅上坐了,閒話家常般地道:「你早年一直在戍邊,我清靜慣了。你如今十七了,雖說就在京城,但事兒想必也多,後宮不必常來,你也不用擔心我,我雖位份多年不變,但在這兒一切都好。」
麟王臉現慚色:「都是兒子連累了母嬪。」
他十二歲封王,雖在外戍邊,但每年回京一次,每次回京總會惹些亂子,把皇帝氣得將他扔進天牢裏,據說因此端嬪的位份才上去,引得後宮不少妃嬪譏諷嘲笑。
端嬪笑了笑,指指佛前的清香,道:「或者,是母嬪沾了你的光,你看,就連禮佛的香,皇上也是令內事監送的最好的!」
後宮佳麗三千,年輕漂亮的女子每三年充一次皇宮,加上皇帝現在年事已高,精力不濟,端嬪早已絕了皇帝的恩寵,一個絕了恩寵這麼多年的嬪,還能享受那麼好的東西,靠的,當然是因為生下皇子,而且,皇子還有些出息。
這話聽着似是揶揄,又似是安慰,端嬪目光之中有些笑意。
麟王心中有些暖意,也笑道:「母嬪,你若缺了什麼,跟兒子說,兒子在宮外還是能搜集一些東西的,這次帶來了一些小玩意兒給母嬪賞玩,已經交給玉嬤嬤了!」
端嬪道:「你每次來都帶各種新奇的東西,我哪裏賞玩得了這麼多,左右也是浪費,下次不必再拿來了。」
麟王道:「母嬪深居簡出,兒子能做到的,自然應該竭盡所能。這次,兒子要去青州賑災,母嬪,這段時間,兒子不能來看你了。」
端嬪轉過頭,輕笑了一聲,才道:「以往你戍邊一去半年,我早已習慣!」
她拿起帕子輕輕拭了拭臉頰,麟王看見帕子右下角繡着一個瓔字。
端嬪名陳瓔。
麟王陪着她說了會兒話,這才離去。
母子兩人一向話少,今天已經算是破開荒聊得多了,套用端嬪的話說,是禮佛之人半個身子已經不在紅塵,對貪嗔痴愛憎欲看得淡,而且,端嬪每次露出笑意,都是在側過頭的時候,反倒對着麟王的時候,顯得很嚴肅。
這次是他重生後第二次進琉光殿,第一次來的時候恰遇端嬪到了禮佛時間,沒有多待。
以前麟王從未注意,可這麼一段時間,他發現,他的母妃看着他的目光之中,那不是疏冷,而是壓制着的恨意,只不過被她克製得很好,不注意很難發現。
畢竟,哪個兒子會懷疑母親,會去注意母親的細微表情變化?
這讓他想起一件事,上輩子,他在魯州屯兵的時候無意中聽到說書人講的一個並不完全的故事,魯州陳家的女兒在未進宮時,曾有一個生死相許青梅竹馬的戀人,皇帝選秀,她被迫進宮,在進宮的第三天,就被喝醉酒的皇帝臨幸了。
皇帝大了她二十歲,比她父親還年長,而且,她進宮之時也想守着清白之身以後尋到機會出去和青梅竹馬再續前緣,但是一切都毀於皇帝那次醉酒。
她絕望之下說話觸怒皇帝,被罰去冷宮,也是她命大,在冷宮不但沒死,竟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又復被皇帝重新寵愛,後面還有很多愛恨情仇的離奇情節,只是那時候他並不曾留心。
那程家的女兒,閨名一個瓔字。
麟王從沒把這個消息和自己的母嬪聯想到一起,畢竟,那只是他無意中道聽途說的一個故事,而且,端嬪從未與魯州陳家有任何聯繫,陳瓔,這個名字,是巧合嗎?
還是,說書人講的那段,也並非杜撰的故事,而是真有其事?
或者,是因為這個原因,母嬪心中恨着父皇,也恨着他?或者,這就是她到後來,會寧願將遺詔獻給偽宣帝,與他這個兒子劃清界線的原因?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3.820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