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女兒這麼說,李三妹知道這豬大腸是真的能吃,也沒說什麼了,道:「中午做什麼?」
喬小晚看了看買回來的魚和肉道:「娘,我做個魚,做個冬瓜燒骨肉湯,炒冬瓜,在弄幾個青菜就好了。」
李三妹點了點頭,開始幫女兒做午飯。
有魚有肉,在農村用來招待客人,已經算是豪餐了。
更別說是條件這麼差的古代,一個月能吃一次肉的人家都算是村裏的殷實人家了。
在古代農村,如果說鄉里鄉親的來幫忙做事,雖然說給了錢,但是你招待寒磣的話,被人詬病,下一次在想要花錢要請人做事,就很少人願意上門了。
那些被招待不周的人還在背後說這個人小氣,做人不厚道什麼什麼的......所以僱人包吃飯,這飯菜一定要大方,也是給鄉里鄉親留個好印象。
在古代農村人心裏,代表一個人好,除了好客,互相幫助,就是捨得給人吃好吃的,在別人眼裏就是好的行為。
所以為什麼人說現代華夏國的人愛面子,其實這都是幾千年來融入我們文化,生活習俗的一種慣性,幾乎都快成為血脈里的一種習性了。
喬小晚安排的飯菜在合理範圍之類。
因為買了兩斤五花肉,喬小晚打算直接水煮成白切肉,然後用調料沾着吃。
這裏沒有醬油,做不出來紅燒肉,水煮也一樣。
在前世喬小晚以為請人吃肉,那就是滿滿一大盤,其實都是錯的。
在原主的記憶里,即使農家擺喜宴,盤裏的肉都是一塊一塊的,八仙桌一桌八個人,每個人一塊肉分好,當然,肉的分量比一般肉塊要大一點。
所以在古代擺酒宴,一些親戚朋友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廚房幫忙,這樣的話,肉不是吃一塊,而是能吃很多塊。
一些窮的人家吃喜酒,分到一塊肉,太窮的人都不會當場吃掉,還會把這塊肉拿回家,一家幾口人湊起來的肉塊,能吃很多天。
窮苦的人家餓死都是常事,吃飽是奢侈,更別說吃肉,一個月能吃一次肉的,那都是富貴生活。
這才是古代鄉下農村的真正生活。
想到這裏,真是社會主義好啊!
肉已經是普遍食物,哪像古代成了一年難得吃一次的珍貴品。
喬小晚已經開始煮五花肉,兩條大塊的五花肉放鍋里燒,這邊喬小晚又開始準備去其他菜,李三妹在幫忙洗菜切菜,中午要做的飯菜很快就好了。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切好六塊的白切肉裝滿在一個盤裏,冬瓜燉排骨,豆漿魚,燉南瓜,炒大白菜,清炒萵苣絲。
六個菜好了,也是午飯時間。
李三妹連忙招呼王大哥和祝大哥下屋瓦吃飯,喬來德因為心情好,加上昨天一晚上睡的好,今天起來頭暈的症狀居然減輕了,能夠起床出屋了。
喬來德看着李三妹和喬小晚在忙碌,尤其是女兒這麼伶俐聰明的樣子,真是越看越歡喜。
昨天知道了不傻,可是看着這麼生龍活虎的女兒,心裏的喜悅怎麼也停不住。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s 4.030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