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弟知自己之心!
巡視諸夏。讀書都 m.dushudu.com
所為山川勝景只是最表面的東西。
其內……,益處甚多,好處甚多。
大秦若要長治久安,身為一位君主,不能夠對自己的土地有足夠了解,不能夠對自己的臣民有足夠了解。
決然不行!
一位從出生到登位就一直待在王宮內的君主,絕對成不了一位好的君主。
孝公先祖,少幼入軍中,歷練多年,遍觀老秦人形態,一覽老秦人河山之整況,方有後來決心變法。
惠文先王,因觸怒秦法,被逐出王宮,歷練多年,遍觀秦國法治成效,登位之後,商君雖死,秦法遂行。
昭襄先王亦是如此!
……
始皇帝嬴政以為,自己更應該如此。
膝下一位位公子也該如此。
諸夏諸地,最得自己之心的不是長居於此的關中咸陽之地,也非富饒千年的諸夏中原之地。
而是老秦人的祖地。
隴西、北地之地。
那裏才是老秦人的根基所在,才是大秦的真正根基所在,老秦人從一隅養馬之地,稱霸諸夏,統御諸夏。
老秦人得以大功。
且……自穆公稱霸以來,隴西之地一直都是王族重臣、親信之臣直接管理之地。
對於那裏的重視,是任何一位秦國國君所為之舉。
近年來,隴西之地,天水之城的名聲不小。
那是自己賜封給王弟的土地,天水城也是新建的,拓展的倒是挺快,尤其都已經隱約成為,相連河西、西域、關中、山東諸地的核心。
「天水城!」
「近年來的管轄的確很不錯,論稅賦之金,應該成為隴西諸地之首了。」
周清亦是一笑。
天水城!
那是當年自己親自參與打造的新城,芊紅在那裏坐鎮很久,而且由着最開始的設立構造。
現在成為許多商會的中轉之地。
擁有大河兩岸最大的貨物運轉之地。
擁有大河兩岸最齊備的道路體系,可以通向關中、蜀郡、北地、河西、九原……任何一道。
……
四方商賈匯聚,輔以合理的法治,想要發展不起來都難。
「郡侯若是行商,當不遜色陶朱!」
始皇帝嬴政讚譽。
天水城那裏的情況如何,自己很清楚,從稅賦之金的增長來看,比起河東郡都要快上許多。
「提及天水之城。」
「玄清倒是有一事相求!」
周清手持那疊《商君書》,為之一禮。
「但說無妨,有何相求。」
嬴政笑道,擺擺手。
皇弟這般禮儀,怕是非小事。
「玄清欲要以天水封地,置換蜀山之地。」
「陛下以為如何?」
「天水封地雖好,於玄清而言,錢財不過外物。」
「我道於修行,蜀山更為清幽。」
周清說道此事,這也是早些時候就想過的,也和雲舒她們商榷過的,天水封地對於自己。
並不能夠帶來什麼。
自己不缺任何東西。
缺的只是最後一步。
「蜀山!」
「那裏……,自從郡侯率兵攻破蜀山之後,那裏一直有兵士鎮守,似乎牽連虞淵封印之類。」
「好像還和什麼蚩尤有關,蜀山的隱患解決了?」
天水之地置換蜀山之地。
始皇帝嬴政丹鳳之眸微微詫異,對於皇弟的抉擇並不詫異,天水之地於皇弟的確沒有大用。
甚至於讓皇弟食邑巴郡,也無用。
皇弟並不需要。
蜀山!
對於那裏,自己還是有些印象的,當年於蘄年宮之中,被一位蜀山長老行刺。
蜀山當誅。
郡侯率兵將其剿滅,又調遣兵士給予鎮壓,需要的人不多,不過一兩千人,不算什麼。
自己應允了。
兵卒作何用,也有言明,牽扯到什麼虞淵封印之類,反正就是蜀山之內有奇異,需要給予整治。
「那個麻煩,需要陰陽家東皇太一給予解決,三個月內,解決不難。」
「若然陛下應允,玄清也可派遣人力,將蜀山給予整頓,以為日後清修之所。」
周清也是有些詫異,想不到皇兄還記得蜀山的虞淵封印。
「以富饒繁華之地,置換蜀山偏僻蠻荒之所。」
「朕……豈有不應下之理。」
「至於天水之地,仍為郡侯封地,區區蜀山之地不算什麼。」
始皇帝嬴政笑語不絕,皇弟所請,自然當應允,可……置換封地就沒有那個必要了。
蜀山之地,蠻荒無所出,果然置換天水。
自己雖明郡侯之意。
群臣或許不為明了。
「陛下!」
周清又是一禮落下,果然再賜封自己封地,就太過於顯耀了。
「無妨。」
「郡侯領編定製式文字之重,又有興建太學之功,合當賞賜!」
「此事,無需再談。」
「待郡侯制式文字功成之日,朕便將蜀山方圓百里封賜於你。」
嬴政近前一步,將皇弟攙扶而起。
大秦治下土地千萬里,區區蜀山一隅,輿圖之上,連一粒黃豆都比不上,較之皇弟的重任。
不若遠矣。
「陛下。」
「依從典客所獻異邦小國覲見之日。」
「半柱香後,當有從萬里之外孔雀之國前來的浮屠之人覲見。」
蒙毅旁側無聲,只是靜靜的聽着。
武真郡侯榮耀非常人能及。
尋常人得此封地,非有真正的徹侯,而郡侯所得封地已然極多,聞陛下之意,還以為不足。
無怪乎,咸陽當年傳聞,陛下對於長安君成嬌也是極好,成嬌雖非侯爵,仍有封地落下。
榮寵很盛!
雖如此,觀殿外時刻,近前一禮。
「孔雀之國的那些浮屠之人?」
周清好奇,看向蒙毅。
今日覲見的是浮屠之人?
有趣!
這麼巧就被自己碰上了。
「孔雀之國!」
「浮屠之人!」
「嗯,有此事,昨日典客還將浮屠之人寫就的一份文書呈來,上面是關於孔雀之國的訊息。」
「尤其說道那位護法名王阿育王,也做出了如朕一般的偉業,一統那處土地上的諸侯,歸於孔雀之國。」
「不過,那位阿育王已經不在了,臨死之前,仍命子嗣和浮屠之人傳播浮屠世尊之道。」
「有趣!」
「那位國主頗喜浮屠之道,仁慈、寬厚、不殺……,這些東西可不能夠整治天下。」
「朕有感,其國定不長久!」
那份文書的內容很長很長,始皇帝嬴政也是閒暇興趣一觀。
對於浮屠之人,自己早就了解,早就知道他們,對於那些人沒有什麼好感,然……能夠前來覲見自己。
還算他們懂禮數。
文書之上的內容不少,大都是相連那位英主阿育王、浮屠世尊、浮屠之道,以及所求所盼。
那位阿育王喜歡浮屠之道,並沒有錯誤。
錯誤的是,他以浮屠之道的理念治理天下。
浮屠之道?
什麼道理!
仁慈之道?
寬厚之道?
不殺之道?
寬恕之道?
……
從某種程度上,同儒家、墨家、農家……諸子百家的理念相合,大道同途,誠不欺我。
偏生沒有法家之道!
嬴政直接落下斷語。
「根據天水商會所得浮屠消息,阿育王膝下諸子中,唯有一位在其興建八萬四千座浮屠之塔誕下的子嗣得寵。」
「可惜此人被阿育王的一位美人所害,雙目有損,阿育王之孫繼位,年幼尚小,怕不足以統轄其國。」
孔雀之國的確沒有長久。
阿育王之後,的確王位更迭甚快,歲月長河中,最後一位國王還被臣子公然撲殺。
這一點……,不由的令周清念及原有歲月長河的事情。
皇兄所創下的這一份偉業,貌似……。
難道是一花開兩朵,兩朵皆相似?
搖搖頭,不去多想。
自己來到了這裏。
那些註定不會發生。
「惜哉!」
始皇帝嬴政嘆道。
「可見……立下完整的國政體制之要。」
「封國諸侯,郡縣一體,卿士,郡守,縣丞,法治,文字……,一切一切太多了。」
接着前言,嬴政再語。
或許孔雀之國便是昊天對於自己的警示,走出三代的老路,踏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很難。
卻必須走出。
「卻如此。」
周清為之深深頷首。
這條歲月長河,周清只相信皇兄會做的更加好,一定會更加好。
……
……
「護法名王受戒之師。」
「浮屠世尊傳道者。」
「孔雀之國——室利房,攜帶浮屠弟子一見大秦始皇帝陛下。」
半柱香之後。
威嚴肅重的興樂宮殿內,隨着典客和行署之人的一樁樁禮儀落下,一行奇裝異服的異邦人赤足光頭入內。
領頭者!
是一位身披紅袍的垂老之人,精氣神三元有着明顯的枯敗,一身修為半步玄關,終究沒有徹底踏過去。
赤足入殿中,眉心一點金色的印記閃爍亮光,話語間,自有慈悲之意浮現,音雖蒼老,卻沉穩有力。
如樓蘭之國的覲見者一樣,通曉大秦雅言,說的很好。
雙手合十,深深一禮。
其後一位位赤足光頭的紅袍浮屠之人也是雙手合十,深深一禮。
「陛下。」
「這是浮屠室利房大師自孔雀之國帶來的禮物。」
「獻給陛下。」
規矩袍服着身的典客見狀,近前一禮,抬手間,便是一行侍者將幾個大箱子抬進來。
那是浮屠之人的禮物。
自己都已經探察過了,並無危險之物。
「禮單如左!」
「浮屠寶文玉璧五對!」
「白玉象牙十隻!」
「紫金重餅百枚!」
「浮屠雲紋絨毯兩條!」
「浮屠之杵五柄!」
「浮屠世尊親筆留下的手札三部!」
「孔雀國主手札十部!」
「浮屠之道典籍百部!」
「……」
典客將禮單上的東西一一說道出來,都是孔雀之國的東西,聽起來倒是挺新鮮。
就是價值不怎麼高。
將禮單上的東西說完,典客退向一旁。
「爾等有心了,自千萬里外前來咸陽,朕心甚悅。」
「有聞你等近年來一直在西域之地,如今,怎麼會前來咸陽覲見朕?」
始皇帝嬴政自帝座起身,俯覽殿下的那些浮屠之人。
赤足光頭。
身上所穿也不似諸夏,明顯的異邦風華,一共前來十二人,領頭還是那位孔雀之國阿育王的受戒之師。
萬里之遙傳道,心智倒是堅定。
「大秦始皇帝陛下。」
「我等傳道之人,自孔雀之國出,一路艱辛,僥倖入西域,小國甚多,得以傳道。」
「有聞東震旦大地上,有大秦之國統御諸夏,其國恢宏,其國君非凡,我等自當前來覲見,以為浮屠誠意!」
室利房蒼老之音緩緩,雙手仍為合十。
「哦。」
「果然如此?」
「那……朕為何會有你等近年來早就出現在諸夏的訊息?」
嬴政隨意一語。
「大秦始皇帝陛下當寬恕我等罪過。」
「我等世尊弟子,為傳世尊之道,行走千萬里,至異國它邦,所為只是傳道。」
「不想竟摻和入此地紛爭,非我等所願。」
「或有對大秦不為禮數者,望始皇帝陛下寬恕。」
室利房深深一禮。
面前這位就是大秦始皇帝陛下!
剛剛以百萬大軍征服諸夏的大秦君主,統御千萬之民的大秦君主。
這裏……很不一般。
這裏的咸陽王宮較之阿育王之王宮,多了十倍以上的威嚴。
咸陽城這裏,也比華氏城那裏繁華繁鬧十倍以上。
這裏的臣民很是富有。
他們的衣衫很漂亮。
這裏的文字很獨特。
大秦的統治也迥異於孔雀之國。
……
一切都與眾不同。
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有人喜歡浮屠世尊的道理,入行署之中,交流數位行署內的侍者。
與之談論,甚是歡喜。
世尊的道理,是天地間最為精妙的道理,當無視一切言語、風華、地域的差異。
浮屠之道已經通傳孔雀之國。
若然浮屠之道,也能夠通傳東震旦之地。
室利房自覺,縱為身死……也無怨無悔,無愧於阿育王重託。
「寬恕你等的罪過?」
「既然知曉是罪過?」
「何有寬恕之意?」
「這裏並非孔雀之國,大秦之內有秦法,非浮屠寬恕之道。」
始皇帝嬴政看向那位領頭的浮屠室利房,還知道自己的過錯,既然如此,就該承認罪責。
而不是以求寬恕。
上將軍蒙武攻趙之事,險些身死浮屠之人手中。
隴西之地,浮屠之人襲殺皇弟郡侯。
楚地,又有浮屠之人插手大秦追殺之事。
……
「室利房願請大秦始皇帝陛下降罪!」
「浮屠弟子入東震旦之地,所為只是傳道,不想卻釀成禍事,是我等的罪過。」
「或許就是世尊對於我等的考驗。」
「只要大秦始皇帝陛下允許我等不遠萬里前來之民在此傳道,縱有萬千罪責,我等都願承擔!」
read3;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8s 3.990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