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崇禎 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

    數日之後,南京神武軍大營。

    掌管神武軍的都督周經武正與東廠設南京分署千戶李有成在閒聊,參與此次談話的還有南直隸鎮守太監劉福和南京的京營提督大臣郭尚友。

    除劉福是原本就在南京的提督太監以外,其餘周經武、李有成、郭尚友三人都是先後被崇禎安排到此處,並不是本地官員。

    其實最開始南京的鎮守太監崇禎也想一併撤換掉,畢竟這個位子在南京還算是比較重要,後來王承恩說這劉福是他乾兒子,崇禎這才將他留到現在。

    到現在看來,這劉福的表現也可以說是中規中矩。

    不過崇禎也在心下有些感覺好笑,王承恩的乾兒子從勛戚到太監再到一般的文官武將,居然有好幾十個,就連南直隸鎮守太監劉福也是。

    縱然有拉攏人心的意思,可這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想歸想,崇禎皇帝還是對這位歷史上忠心護主的太監總管沒有任何懷疑,畢竟人家能陪着你去死,這份忠心實在太少見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王承恩再怎麼忠心也還是個太監,有點私心不是很正常嗎。

    周經武率神武軍抵達南京之後,直接接管了原南京內外城的衛戍、城防與各大軍營、料場、馬場事宜,原本那些人基本都被發回原籍。

    至於李有成,則是處置東林餘孽的急先鋒,為皇帝辦事從不拖泥帶水。

    當然,在遇到廠衛處理不了的事情時,周經武往往都會及時率領神武軍出現負責彈壓場面,見到這些全新裝束、殺氣騰騰的軍兵,在那些士子血淋淋的事實以後,鮮少有甚麼傻子會繼續鬧事。

    郭尚友,又號瞻月,濰縣人,萬曆二十九年進士出身,萬曆、泰昌、天啟年間歷任縣令、漕運總督、侍郎等職,官至戶部尚書。

    崇禎元年,閹黨(帝黨)覆滅,因未參與滅閹,郭尚友被昔日東林友人龔鼎孳報復彈劾,名列閹黨之中,因而革職回鄉。

    崇禎十七年,帝黨復建,帝命先滅復社,再誅東林。

    東廠、西廠、內行廠及錦衣衛均受重用,得以重見天日,霎時間,滿朝血雨腥風,日夜人頭滾滾,東林、復社中人亡者競達十之七八。

    人稱東林其眾,不遜李闖,然數載之間,受千刀萬剮刑者三,遭夷平十族者四,斬盡三族者五,株連九族者十九,剝皮楦草者二十八,因罪而殺者無算,時人稱為一大案——「東林黨案」。

    實際上,東林黨案直到現在都沒有結束,因為崇禎皇帝愈發覺得這東林黨實在是有他的過人之處,就好像後世的傳銷組織一樣,短時間內根本難以徹底清除。

    這傳銷組織堂而皇之的發展到了朝堂之上,儘管東林大佬們殺的殺、逃的逃,可那些小輩後生仍是喊着忠君為國的口號前仆後繼,就連崇禎皇帝自己都不知道,徹底誅滅東林到底需要多久。

    一方面持續誅滅東林,另一方面,崇禎皇帝也開始着手在朝堂上建立自己的嫡系。

    自崇禎十七年開始,朝廷連續啟用馮銓、郭尚友、王紹微等一批在崇禎元年遭「閹黨」之變削職的大臣,但令人意外的是,魏藻德還是首輔。

    此後,馮銓入閣,紹微得任天官,尚友乃為提督,此時皇黨初顯,而誅滅八大晉商,夷錢謙益十族,蔣德璟進位,魏藻德功退,則是皇黨勃興執政之始。


    崇禎皇帝在時次輔蔣德璟的建議下重新啟用郭尚友,敘列往功,充為南京京營提督大臣,掌南京京營之兵馬、錢糧、分配等諸事。

    南京兵部尚書一職自史可法調任都察院御史以來一直空缺,朝廷也沒有明旨任命其他人不缺,可是實際上,郭尚友、周經武和馬士英三個人,卻已經掌握了南京城全部的兵馬城防。

    崇禎皇帝任命郭尚友之後,自然有所防備。

    據廠衛密奏,郭尚友到任後常與神武軍左都督周經武、南京吏部尚書馬士英等帝黨成員往來,對崇禎皇帝誅滅東林隻字未提,卻為誅東林盡心盡力。

    魏藻德卸職前曾言「糾合以往,善儒(郭尚友字)實有功無過也。」

    郭尚友在韃清入關後力拒未仕,在歷史記載上自然是寥寥數語,然而崇禎啟用此人畢竟是有原因的,郭尚友在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為官時政績在內廷早有備案。

    再加上東廠遍佈天下的檔案、卷宗,要想捋清一個人到底是忠是奸,對崇禎皇帝來說其實非常容易,越是查,崇禎皇帝就越是對郭尚友喜歡起來。

    相比那些高喊道德口號的東林黨而言,郭尚友才是真正的清流。

    東廠濰縣地支在崇禎十九年初上報,郭尚友在文人中聲名極臭,但是在當地衙署中至今仍存有威望,市井中亦皆如此。

    被革職這麼久的一個人至今在地方上仍有威望,聽起來就跟放屁一樣。

    崇禎又親自派人下去暗訪,卻發現這是真的,每問起百姓,不管男女老少,皆是異口同聲稱「郭尚書」為官清廉,剛正無私,被削職才是冤枉。

    起先崇禎皇帝不信傳言,勒令東廠重新徹查郭尚友,王承恩卻也說了,他發現在萬曆末年時任縣令的郭尚友因替百姓請冤而得罪權貴,以致當年考核無法升遷之事。

    細數此類事件還有很多,似乎正是郭尚友屢屢不得升遷的主要原因。

    天啟年間,山東數縣發生饑荒,上任途中路過的郭尚友傾囊相助,甚至向友人借問銀兩,到處奔走籌措銀兩,資雖不濟,但卻使百姓十餘戶得以活命。

    後來,王承恩在調查中發現,郭尚友一個縣令,憑政績早就該調任升職,但他卻足足幹了十幾年,就算遇到調任,也是將他調往偏僻常人不遠去往之處。

    說白了就是政績低的那些無能之輩上去了,政績高的如同郭尚友這般反而遭到貶黜,這麼奇怪的事兒就很值得東廠的注意。

    究其原因,自是當時郭尚友行事得罪了諸多官員、權貴,以致聲名不佳,不附東林,更使得他升遷無望。

    說來好笑的是,直到魏忠賢所謂「閹黨」執政時期,郭尚友才被召往京師開始任實職,直到官至戶部尚書。

    晚年回鄉,逢山東災荒,濰縣尤為嚴重,郭尚友又盡散家財,煮粥周濟災民,無數饑民得以存活。

    崇禎十二年,郭尚友與縣令邢國璽集資修城,改土城為石城,並鑄鐵炮置城四角樓。

    崇禎十五年秋,韃清兵馬圍攻濰縣,郭尚友仍與張爾忠、胡振奇等同縣令周亮工固守禦敵達三月之久,使縣城免遭蹂躪,百姓復得安居樂業。

    郭尚友雖削職在家,可就連當地縣令都對他尊敬備至。

    。



  
相關:  掃明  逆明小兵傳奇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庶子成皇  大明1629  無邊大明    重生之都市仙尊  史上最強鍊氣期  嘉平關紀事  正義的使命  全球崩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史上最強崇禎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史上最強崇禎"
360搜"史上最強崇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3.95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