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37章 白紙做畫

    一戶多少畝地合適?自古以來,中國便就有一夫百畝和一夫五十畝兩種說法,當然由於畝的大小不同,兩者面積的差別可能不大。這是理想的情況,每到王朝新立,重新分配土地的時候,往往是按照這個數目授田。這個數字肯定不是憑空得出來的,是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

    杜中宵也面臨這個問題。營田務開墾閒田,按戶平攤下來應該是多少畝?前朝的一夫五十畝,是以關中和中原的自然地理條件計算的,包括休耕。換一個地方,比如說江南,一夫肯定照顧不了五十畝,一般十畝就足夠了。既有那裏地少人稠的因素,也有精耕細作傳統的原因,還有勤勞程度不同的影響。

    此時江淮種稻麥,麥子成熟的時候,兩浙恰好農閒。往往有兩浙的人乘船北上,為江淮地區的人家收麥,分走一半的收成。這種跨地區的麥客,入宋以來在兩浙非常流行。

    具體到唐州鄧州這片地區,由於氣候條件比淮河以北好一些,按理來說,戶均耕地應該少一些。

    人的勞動能力是有極限的,超出這個極限,更多的土地並不會帶來更多的好處。對於杜中宵這個管理者來說,評價有兩個標準。一是總體上,以勞動力算戶均產糧最多。再一個從面積上,畝均糧食產量最高。兩者得出來的最適合面積,並不重合。

    不考慮這個問題,讓到這裏的縴夫盲目開墾閒地,貪多嚼不爛,開出來的田種不了,管理不善,會導致土地肥力下降,影響農業生產的後勁。

    派人在附近走訪了些日子,看看閏正月就要過去,營田務衙門要給出答案。

    看崔主簿在案後忙碌,杜中宵道:「主簿,前些日子派了吏人查訪民情,看看四周一戶多少田更加合適。諸般說法不一,有說五十畝的,有說三十畝的,還有說十畝足夠的。主簿在這裏為官多年,熟悉民情,覺得哪種說法為是?」

    崔主簿放下筆,想了一會道:「依下官看來,這些說法各有道理,看運判如何定。一戶五十畝,如果沒有水田,全是旱地,應該合適。如果有幾畝水田,那一戶三十畝便就足夠了,不然種不過來。要是全是水田的話,一年稻麥兩季,十畝就足夠了。」

    說完,崔主簿補充一句:「下官如此說,是假定家家有耕牛,有農具。若是沒有,又當別論。」

    杜中宵點了點頭,道:「以唐州來看,氣候濕潤,雨水不缺,而且多河流,開一些水田出來並不是難事。不過這裏還有不少山地坡地,全是水田也不可能。還是定一家三十畝,雜一些果園種菜的地,更加合適一些。新立村落,閒田開荒,便可依此數而定。一戶三十畝,另加五畝桑園。」

    崔主簿點了點頭,過了一會問道:「運判,何不讓各村子自己定開田數目呢?他們開得多,願意出力種的多,對於衙門不是好事?」


    杜中宵道:「主簿,事情不是這樣做的。有地便就有稅,還有差役,種的多了,賦稅差役自然就會重。一夫之力總是有數的,開田多了,種着本就吃力,再加上差役賦稅,力有不逮,說起來,就是我們衙門稅重。定一個合適的數目,一般的人可以小康,還可略有餘力,才能官民兩便。」

    這是管理技巧的問題,其他地方土地不均沒有辦法,營田務白紙上做畫,當然力求完美。一家地太多了,種着吃力,再向他們攤派差役,自然滿腹怨言。而稅依地而定,家裏地多稅就多,人均耕地超過一定的數目,反而會加重官方和百姓的矛盾。

    這就是小農經濟的問題,要想讓自耕農成為社會穩定的基石,就要有合適的規模。這個時代,以唐州這裏來說,家裏有幾畝水田,一家合適的規模就是三十畝。如果普遍超過此數,以後必然會有其他地方的人來做佃客,或者打短工,營田務不追求這種經濟模式。

    作為軍隊的一部分,營田務的土地不得買賣,不得租佃,要讓種地的人自力更生。生產力的發展程度不到,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註定是主流,從一開始就要規劃好。

    這個規模是以五口之家的小家庭來算的,子女多了,就要分家。留着大量閒田,就是給他們的後代留的儲備用地。至於這個儲備可以管多少代,那就超出杜中宵規劃的能力了,他只要規劃三代就了不起。

    從案上拿起吏人調查的幾個典型村落的情況,杜中宵仔細斟酌。一個村子,多少人家合適?如果戶數太多,耕地就離着住處過遠,耕種不便。戶數太少,人口太過分散,衙門管理又不便。一個村子與鄰近的村子隔多遠合適?隔得遠了交流不便,隔得近了閒地太少,不利於以後的發展。

    這些問題,是必須在這幾天定下來的。有了一個總體的規範,吏人差役才能夠做事,不能讓他們隨心所欲胡來。這個大框架定下來,對未來幾十年有無窮好處。

    村子的規模定下來,還有一個大致的規劃。比如除了耕地,要留多少地種果樹,多少地做菜園,多少地做林地,多少地做草地放牧牛羊,小農經濟下要一應俱全。一個典型的村落,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多遠距離內設立集市,各集市如何組織管理,都有道理可講。自然演化下,這些都是按着地理、經濟條件下自然出現的,營田衙門統一組織,可以提前佈局。

    有了這個大致規劃,就以粗估某一個範圍內糧食和農業經濟作物的產量,進行工業佈局。比如某一片地方桑樹多柞樹多,就可以設立繅絲作坊。某一片糧食多,就可以設立酒坊。某地耕地多,可以設立鐵器農具的作坊。再結全水利、礦產這些自然條件,在最合適的地方佈置。

    想一下子進入大工業時代是不可能的,必然要經過一個廣泛分佈的散、小的工業階段,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工業慢慢集中。這個時間可能很漫長,但不能人為跳過去,不然工業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與社會脫節。

    這種經濟佈局,有個名字就五小工業,私有化後稱為鄉鎮企業。

    發展工業,不能只想着在大城市建大工廠,那樣不利於民間的積累,你造出來東西,民間沒有能力去買。後果就是工業空中樓閣,輕工業發展無力,拖累整個工業的進程。

    一二十萬人的縴夫,對應就是十幾萬戶,幾個大州的範圍,與永城的小規模營田不是一回事。



  
相關:  一世富貴  天漢之國  天水歸汴    我的星辰大海從黑科技開始  我可能是一隻假的奧特曼  正義的使命  史上最強鍊氣期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風雨大宋第37章 白紙做畫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風雨大宋"
360搜"風雨大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8s 3.941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