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里,幾位宰執處理罷公文,坐着小憩。參政吳育攏着袖子,到首相賈昌朝面前拱手:「相公,麟府路王軍馬和火山軍杜知軍已到京城,在城外待旨。年前唐龍鎮一戰,他們處置得當,不只是得了唐龍鎮這處要地,全滅入寇的契丹人,做事又有分寸,讓契丹人無話可說。此是近幾年難得的大勝,朝廷當重賞,以安將士和邊臣之心。到京城而不得入,極為不妥,當極早引對。」
賈昌朝不緊不慢地道:「唐龍鎮地處三國之間,多方稱臣,比不得其他地方。雖然契丹人最終認了此事,還不知党項那邊怎麼想。還是等一等,有了陝西路消息,再引對不遲。」
吳育面色不悅:「邊臣立功,不從速賞賜已失人心,豈有再拒之京城之外的道理!這兩年契丹與党項交惡,大戰不已,正是本朝鞏固邊疆的機會。如此冷落唐龍鎮一眾功臣,只怕西北將士更加畏縮。」
賈昌朝道:「此事我自有處置,你不必多言了。邊疆大事,一切都應慎重。」
見吳育滿面怒色,悻悻地回到自己案前,一邊的新任參政文彥博道:「吳大參說的也有道理,邊臣回京述職,依例當立即引見,讓他們等在城外不好。樞府移文,欲讓王凱兩日後見駕,火山軍知軍也應當一起。不然,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賈昌朝道:「此事我再與樞府商議,你們不須議論。」
夏竦回朝任樞密使前不久,慣例是由昭文相兼任樞密使,賈昌朝剛剛辭去兼職不久。對於樞密院的事務,政事堂的其他幾位宰執不好多說,文彥博嘆口氣,也不再說什麼。
吳育和文彥博都是天聖五年進士,四十出頭為執政,這個職位上是極為年輕的。此時的政事堂老中青結合,本該是有番作為的時候。可兩位宰相賈昌朝固權,陳執中圓滑,卻顯得有些死氣沉沉。吳育性子執拗,遇事敢言,為參政後跟賈昌朝衝突不斷。文彥博為官謹慎,左右逢源,掀不起什麼大浪。
另一邊的樞密院,夏竦安坐,問一邊的副使龐籍:「麟府路軍馬王凱和火山軍知軍杜中宵,到京城已有數日,在城外待旨。中書可有消息,安排他們什麼時候引見?」
龐籍道:「賈昌相公言,待陝西路報回党項軍情,再作處置。」
夏竦淡淡地道:「唐龍鎮一戰,河東路奏報極為詳細,還有什麼不清楚的?近日河東路奏報,契丹西南面招討司欲在開春之後,對党項用兵,哪裏還有餘力顧及什麼唐龍鎮?東府一再推託,讓大將邊臣待旨城外,與慣例不符,他們是怎麼想的?」
龐籍拱手:「今日已移文,兩日後王凱見駕,不知東府怎麼回復。」
自西北用兵之後,中書的地位便就明確位於樞密院之上,賈昌朝不鬆口,王凱和杜中宵就只能在城外待着。兩人說是回京面君,實際上什麼時候進城,是中書和樞密院說了算,除非皇帝特旨。這種事情皇帝怎麼可能干涉?打亂了兩府部署,不知道又惹出什麼亂子來。
戰爭時期,邊將入京要立即入宮,任何人不許阻撓耽擱。現在議和了,這些舊規矩都廢棄,一切要聽從兩府的安排,特別是中書的安排。說到底唐龍鎮在朝臣眼裏不是戰事,而是邊境糾紛。
夏竦官場多年,賈昌朝的那點小心思洞若觀火,卻又無可奈何。他為什麼一心想入主中書,去做宰相?因為天下政務,說到底是掌握在宰相的手裏,樞密使的地位不過跟參政相仿。
沉吟良久,夏竦面上浮起一絲冷笑,對另一邊的副使高若訥道:「王凱和張岊連番上書,說此次唐龍鎮大勝,全賴杜中宵制了火槍火炮。言這兩物最是利器,遠勝弓弩,當者立死。此次他們入京,特意帶了火槍火炮來。你擬份熟狀,請聖上明日移步城外,觀火槍火炮操演!」
高若訥稱是,猶豫了一下道:「只見兩位將軍在奏章里說,火槍火炮到底是什麼,誰也沒見過。說是用焰硝發射彈丸,下官駑鈍,想來想去也想不明白。焰硝是常見之物,京城裏的焰火便是。此物在軍中使用頗廣,火箭、藥箭,每年制數百萬,雖然有其可用之處,卻未見特別厲害。」
夏竦也不知道火槍火炮是什麼東西,不過他信得過杜中宵。依杜中宵的性格,這些武器性能只會向小里講,絕不會誇大。此時宋軍中使用火藥很多,京城中有專門的都火藥作,為軍隊提供火藥。不過由於配方的關係,這時的火藥以發火發煙為主,用在弓弩箭矢上。更進一步的,是在裏面攙雜糞便毒藥,製成藥箭。雖然不中者立死,但箭傷卻極難治癒。至於用焰硝發射彈丸,夏竦也想不出是怎麼回事。
出了于謹慎,夏竦派人問了杜中宵,杜中宵回了一封信。雖然在信里夏竦依然不知道火槍和火炮的具體原理,卻可以看出來杜中宵很自信。杜中宵的自信,對夏竦就足夠了。
王貽永是武將,又是外戚,雖然任樞密使多年,卻一直避免樞密院的具體事務。下朝之後,便就找個藉口回家去了,此時夏竦身邊只有龐籍和高若訥兩個副使。
見兩人都有些心虛,夏竦道:「我們要相信大將邊臣,絕不會誇大其詞。邊臣入京奏事,總不能這樣一直等在城外。擬熟狀上去吧,此是樞府事務,不必讓中書通簽。」
高若訥拱手稱是,不再多言,低頭擬熟狀。
向宮中遞交文書的是通進銀台司,隸樞密院之下,熟狀擬好可以立即送進去,繞開中書。夏竦實在跟賈昌朝耗不起,便想這個辦法,讓朝中官員先見識一下。熟狀是擬好的宣敕,送進宮後,用印即為皇帝詔命。中書所發為敕,樞密院所發為宣,各自有各自的系統。一般的政務,這實際就是兩府給皇帝安排的行程表,若無特殊緣故,皇帝都會依此安排日程。
若是中書,熟狀必須由舍人院擬,是程序對宰相的牽制。樞密院掌軍情,注重保密,就沒有那麼麻煩了。高若訥擬好熟狀,夏竦帶頭,三人在後面用印畫押。這等小事,王貽永就可以跳過了。
驛館裏,王凱和杜中宵閒着無聊飲酒,相對而坐,有些鬱悶。來的時候興致沖沖,以為自己立了大功,該入朝領賞了,沒想到在城外等了兩天,一點動靜沒有。以前跟党項開戰的時候,王凱也曾入京,哪裏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時一到城外,只要城門不關,立即飛馬入宮,跟皇上直接奏對。
飲了一杯酒,王凱嘆氣道:「我們一路緊趕慢趕,絲毫不敢耽擱,卻不想到了汴京城下,卻在驛館裏歇了下來。知軍,你說這是什麼事情!前方唐龍鎮有多少事務,等着我們回去,怎麼耽擱得起!」
杜中宵道:「鈐轄安心歇着吧,我們又有什麼辦法?現在與党項議和,與契丹有盟約,邊境起了衝突,誰知道朝中官員怎麼想?不等他們議論出個結果來,我們只怕是進不了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3.9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