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事在人為,許多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很難,實際上做起來更難。
關上了門以後,梅笑寒用輕鬆的口吻和張川、木昊以及葉子進行了長談。
三個人之間年齡相差都不大,又都是當代人,所以有許多共同的話題。
創業總是艱難的,在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也休想在談判桌上獲取。一個人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必須自己要先強大起來。
所有的人都需要歷練,沒有什麼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既然不能與大宋王朝公開決裂,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南發展,擴張自己的領土,當手中擁有足夠的籌碼時,敵人才會尊重自己。
離梅城最近的一個政權「南唐」,南唐後主李煜,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好詞人。但是李煜的下場並不好,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只能算是他的運氣不好。不但是李煜,末代皇帝的下場都不好,最近落得個亡國之君的名號。
成功者書寫的歷史,所有書寫的人都是成功者,因為很殘酷的現實是,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寫歷史。
一個人如果能夠不帶着偏見去看歷史,用自己的親身感受歷史,這不容易。所有的事情沒有到最後,誰也不知道結果。
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歷史究竟是什麼?
眾說紛紜,甚至會出現百家言論。梅笑寒從來就不是一個正統論,大宋的滅亡,不得不提到的便是崖山海戰。崖山海戰之壯烈,也只是在史書中所記載。
《宋史》撰修於元朝末年,全書有本紀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因體例未定而未能成書。
元朝末年,丞相脫脫主張分別撰修宋、遼、金三史,各自獨立,這一意見得到元順帝的同意,於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開局,三史同時修撰。經過二年半時間,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書。
《宋史》是在原宋《國史》的基礎上刪削而成的。兩宋時期,史官組織完備,雕版印刷術廣泛應用,書籍流傳和保存都較為便利,積累了大量史料。這就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由於《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實的考訂、文字的修飾、全書體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點,如一人兩傳,無傳而說有傳,一事數見,有目無文,紀與傳,傳與傳,表與傳,傳文與傳論之間互相牴牾等,這使它在二十五史中有繁蕪雜亂之稱。
儘管《宋史》存在不少缺點,但是它卷帙浩繁,僅《列傳》就有2000多人,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敘事詳盡,就史料的學術價值而言詳勝於略。同時《宋史》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國史、實錄、日曆等書,這些史籍現在幾乎全部佚失了,而《宋史》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統的一部書。
中國自古以來歷史意識便十分強烈,不但有着完善的史學機構記載本朝的歷史,而且每一朝一代都為先朝修史。元朝雖然是文化相對落後的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但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影響下,這一傳統也繼承下來了。
誠如至元十三年(1276年)臨安攻克後,負責留守事宜的董文炳對前來招收儒士的李槃、王構所說的「國可敗,而史不可滅。」(《元史》卷156)基於這一精神,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年)便建立了翰林國史院,南宋滅亡後,又在已下詔修遼、金二史的基礎上,下令纂修《宋史》。
但因元初局勢初定,無暇顧及修史之事,《宋史》也就沒有實際着手修撰;世祖以後數朝也曾多次下令纂修三史,也遷延未就。
元順帝至正二年(1342年),經筵檢討官危素在寫給中書右丞賀惟一(太平)的信中說:三史遷延未修,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三史纂修時,究竟以遼、金、宋哪一朝為正統問題的長期爭論;二是本朝攻取金朝、宋朝有所避諱;三是經費問題;四是缺乏良好的修史人材。
從當時實際情況看,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朝野上下在正統問題上長期爭論不決,形成僵局。元朝是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一統王朝,若以宋為正統,在史書中以宋為本紀,遼金為載記,則失去了少數民族的立場;若以遼金為北史,宋分寫宋史和南宋史,則又引起有着傳統華夷觀念的漢族文官和知識分子的抗爭。
到了元順帝時,在賀惟一、巙巙等人的一再建議下,才最後下定決心纂修三史。至正三年三月(1343年),順帝下詔修遼、金、宋三史,以中書右丞相脫脫為都總裁官、中書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中書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張起岩、翰林學士呂思誠、翰林侍講學士揭傒斯為總裁官,並遴選了一大批史官正式開局。而這一次之所以成功,除皇帝十分重視之外,也與脫脫裁定,最後解決了正統問題有關係。
《庚申外史》卷上記載:「先是諸儒議論三國正統不決,至是脫脫獨斷曰:『三史各與正統、各系其年號。』議者遂息。」脫脫的這一裁決雖然專制,但是它既為三史的纂修成功創造了條件,而且也徹底打破了以漢族政權為正統的傳統修史觀念。因而在中國史學史上具有積極意義。
於是自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正式纂修三史,五年(1345年)十月,《宋史》脫稿,前後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因脫脫已於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因而《宋史》是由繼任的中書右丞相阿魯圖呈給順帝的。
參與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因素不識漢字,因而所起作用不大;主要撰修者除上述揭傒斯等總裁官外,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於文傳、貢師道、余闕、賈魯、危素等23人。
每朝每代對於歷史都非常重視,由於元朝和清朝是兩個唯一完成大一統的少數民族,所以元朝和清朝對於前朝歷史的記載的可信程度都不高,所以在中國文化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從東漢末年開始,中國進入長期戰亂,人口數量與分佈發生重大變化。黃河流域屢遭戰爭,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遷。
三國時期沒有具體人口調查數字,今人估計應在3000萬左右。
《晉書》記載,太康元年全國僅246萬戶,1616萬口。
西晉的統一局面並未持續,全國又爆發了永嘉之亂。
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的亂事。
晉初重行分封,終致八王之亂,加以天災連年,社會不穩,胡人遂乘時入侵。
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區,自稱漢王。
光熙元年(306年),晉惠帝死,司馬熾嗣位,是為懷帝,改元永嘉。劉淵遣石勒等大舉南侵,屢破晉軍,勢力日益強大。
永嘉二年,劉淵正式稱帝,四年劉淵死,子劉聰繼位。次年,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平城殲滅十萬晉軍,又殺太尉王衍及諸王公。旋攻入京師洛陽,俘獲懷帝,縱兵燒掠,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
中原人民為躲避戰火紛紛南遷,南方因而設置大量僑州。
《宋書》記載大明八年戶口數為90.1769萬戶,517.4074萬口。
由於當時隱匿人口數量非常嚴重,這個數字並不真實。今人研究認為劉宋人口數量最多時有1800—2000萬,北魏在3000萬左右。
隋唐五代時期西元589年,隋平陳,中國再度統一。
據《隋書》記載,大業五年全國戶數為907萬。
唐初人口數字據記載僅二三百萬戶。貞觀後社會安定,人口增長迅速。
據《通典》記載,天寶十三年全國人口有891.7409萬戶,5291.9309萬口。今人將隱匿人口估計在內,則唐前期人口峰值在8000—9000萬之間。
安史之亂後全國人口發生重大變化。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移。
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蘇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廣州增加75。五代十國時期南方九國中,只有吳和吳越兩國君主為南方本地人,南漢君主是早期移民後裔,其它六國的君主均為北方移民。
中華民族,早就在多次戰亂之中,允許多的少數民族進行過農活。歷史上的朝代,分分合合,已經難以算計出次數。
所謂的大宋正統,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能站住腳。而強權者,永遠擁有話語權。梅城此刻就像風雨飄搖中的一株小草,想要崛起,並沒有那麼容易。
任何人說的話都不重要,無論他是神還是仙,無論他是鬼還是魔,靠天靠地靠祖宗,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打造一支無堅不摧的隊伍,需要鍛煉人的意志,首先是主帥的意志,想讓將士們堅定信念,當權者必須明確方向。
在這塊土地上,在這一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們,他們渴望和平,他們痛恨戰爭,他們不在乎誰是正統,他們只在乎生活是是否安寧。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但首先必須是活着。
也正是由於亂世,才造就了這諸多的英雄好漢,也正是由於亂世,才會有許多人揭竿而起。他們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極致,為了同一個目標和理想,他們勇於犧牲。
梅笑寒把兩隻手放在腦袋後面,靠在了床上,他盯着天花板發着呆。他的少年時代就這樣匆匆流逝了,由不得他做掙扎,也由不得他作出選擇。時間執着地流逝着,光陰不再。
此刻,他不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年,他走上了一條從沒有遇到過的路。這就是人生偶然,沒有到最後,誰也不能預料結果是什麼樣。
歷史不是用來看的,歷史也不是用來分析的,先人們的對對錯錯,也用不着後人來評價,後人們們也沒有資格去評價先人的對對錯錯。
無論對與錯,是與非。那些過往,都在刀光劍影之中黯淡而去。一代梟雄曹操,最終也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那些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最終化作一道道青煙隨風消散而去。
葉子、木昊和張川,與梅笑寒聊了一夜,聊着聊着三人都落下了眼淚,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生命如此神奇,在人生的路走過一段旅程之後,他們想要回頭去遙望。卻發現,21世紀的今天已經離他們組建的遠去。
古人的生活看起來確實是很乏味,然而現代人的生活卻多了一些焦慮。每一個人生活的都不安,為了找工作、為了事業、為了未來。
交通問題、食品安全問題、醫療教育問題、每天都被許許多多的問題所困擾着。
科技化的時代、信息化的時代、快節奏化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隔着一個屏幕,卻遠如千里。
時間與空間是兩種不對等的介質,沒有人知道時間與空間的確切概念是什麼,時間也好空間也罷,都是人類想像和創造出來的。
這一夜,梅笑寒再也難以入眠,因為他覺得一切的改變來的太快,快的讓他無從適應。
確切的說,他早已迷失了自我,但是此刻他必須堅定信念,他是主政者,他是領導,他是一城之主,他是梅城的精神領袖。
梅笑寒覺得自己不能垮,更不能倒下,從此刻起他要肩負起梅城幾十萬父老鄉親的重託和希望。
他要把梅城打造成一座無堅不摧之城,他把梅城打造成一座鐵打的城,這裏生活的每一個老百姓都是他的子民。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必須招募人才,用人之道梅笑寒還很欠缺,排兵佈陣,並不是強將的堆積,需要的是策略。
第二天,梅城。
商隊駐紮梅城以後,便向四處分散開來,就像一顆顆種子插入土地一樣。第一座現代化鹽場,在多位專家主持下開始修建,鹽鐵是農耕社會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封建社會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古代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梅笑寒覺得必須把鹽鐵牢牢的把握在手裏,鹽是老百姓的生命,而鐵是這座城市的生命。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4s 3.954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