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被嫉妒迷惑了雙眼,所看到的只是自己所能比較的,看不到自己所不能比較的。
侍坐墨子左右的其餘墨者,則對於適的能力極為認可。
每每與自己相較,多想若是自己主持宣義部,恐怕很多事做的遠不如適。
確實,如告子所言,適連雅語都說不好。
但是墨者之中能說雅語的極多。
可雅語只是語言,就和墨者內部通用的賤體字一樣,能講出道理才算是一個合格的宣義部部首,否則只是一個合格的教人說雅語的採風。
從一年多前開始的佈局,也讓適負責這件事順理成章。
各個大城大邑都有墨者進駐,在那裏依託着店鋪,開展活動,傳播道義。
於那些士人,適可以用《大雅、蒸民》中的話,講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中,有物有則的天志到底是什麼。
也可以把用來歌頌仲山甫的那句「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巧妙地轉化為歌頌墨者,從而吸引很多的市井遊俠接觸墨者的義。
這句話是讚頌仲山甫的,說的是古人說吃東西啊,柔軟的就咽下去、堅硬的就吐出來。可是仲山甫這人恰恰相反,吃軟不吃硬,不欺辱寡婦鰥夫,但卻會抗擊強暴。
這正合那些市井遊俠的想法,一個個覺得墨者將自己歌頌成了仲山甫,頓覺墨者頗為親近,便免不得要去聽聽墨者的義都講些什麼。
而每個月都會發佈的寫在草帛上送往各個大城巨邑的「雄文激辯」,也在各邦國的都城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興奮和對抗。
新成立的交通吏這些人,靠着每個月出一次靠商人或是歸家做事的墨者送來草帛,靠着店鋪里稀奇古怪或是大利於人的事物,靠着工匠會等附屬組織,很快站穩了腳跟。
從去年秋季大聚到現在,又是將近一年,不斷有士人、遊俠兒等,自己帶着金錢,或是通過了墨者在大城大邑內的考核後給予資助,源源不斷地來到了沛縣。
人數不是很多,卻都是精華,而且相較於墨者的全部數量已算是不少。
交通吏和宣義部下屬的其餘三個機構不同,他們面向的主要還是那些落魄貴族、士和遊俠兒。
這些人原本就識字,要麼就會劍擊,家裏也有一些余財,屬於墨者在自身教育體系還未得到回報之前的急需人才。
雖然每年花的錢不少,但在大部分墨者看來這是值得的。
從去年年末到現在,從陶邑、鄭、洛陽、臨淄等地來到這裏的遊俠兒、士已經將近六十人。
他們暫時還未全部投身到墨者之中,但已經開始接受墨者的一些思想,並且如同很久前墨子收徒時一樣跟隨左右開始學習。
當然,反作用也不是沒有。
楊朱、列禦寇、段干木、垂垂老矣的子思等人,紛紛利用墨者在那些大城大邑里的交通吏開設在明面上的食鋪、奇技鋪等,向墨子轉達了不滿,邀請墨者與他們相辯。
相辯這種事,本是墨者作為一個學術團體最優先要做的事,可是這一次墨者卻不怎麼着急,反而一一回復他們需要再等幾年:墨者如今忙着行義,暫無時間。
同時又贈與了這些人一些此時極為昂貴的「草帛」,作為禮物,還每隔一段時間就送一些墨者內部一月一出的文章。
除此之外,還邀請這些人辯論,並表示願意將他們反駁的文章抄錄在每月一出的雄文篇之上。
以宋國為中心,諸夏的學術界逐漸有了一些變化。
那些一心想要和墨翟辯論的人,也逐漸開始認識那些賤體字,也開始逐漸被墨者寫文章的方式影響。
第一篇關於「古初有物乎」的辯論,就先爆發在六月份,這是關於世界觀的辯論,是列禦寇對墨者傳出的篡改後的《山海經》和《穆天子傳》的反擊。
列禦寇口述、弟子整理、再轉為墨者通用的賤體字,洋洋灑灑地在紙上寫了一大篇的文章,送交墨者,開始了第一場依託着紙、不需要見面就能表達心意的辯論。
這一份激辯文章比起原來的《湯問》篇要長得多,傳說中可以御風而行、講出愚公移山故事的列子,用自己對世界和地理的理解反駁墨者的世界觀。
墨者也恪守承諾,將列子的文章謄寫於草帛之上,附上適所作的反駁文章,一同在下個月傳到各個大城。
隨後,楊朱、子思弟子、關尹之後、老耽之徒等等,都紛紛開始寫文反駁。
紙張出現的正是思想開放、百家爭鳴、追求世界本源的時候,也因此引動出更為激烈的思想交鋒。
諸夏的學術界瀰漫着一種青春洋溢、自傲自信的氣氛,這些氣氛躍然紙上,每個字讀起來都讓人興奮地發抖,忍不住大聲誦讀,以抒發心中的那股宇宙無窮天地之大的浩然氣。
而每一次有人反駁,墨者的書秘吏和宣義部等,都會在最短時間內做出反應。
或是讚嘆、或是反駁、或是怒斥、或是表示同意……不一而足。
這本就是墨者的風格,或者說是墨翟的風格,他對學問的看法從對仲尼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來:我非議儒家,但是儒家也並非一無是處。
所謂「是亦當而不可易者也。今鳥聞熱旱之憂則高,魚聞熱旱之憂則下,當此,雖禹、湯為之謀,必不能易矣。鳥魚可謂愚矣,禹、湯猶雲因焉。今翟曾無稱於孔子乎」。
鳥乾燥的時候飛得高、魚熱的時候潛的深,這是天志。即便大禹、商湯這樣的才能,也是不能更改的。鳥和魚夠愚蠢的了,可只要符合天志,大禹商湯都改不了,難道我墨翟就不能稱讚幾句仲尼說的對的地方嗎?
以墨者一家對抗其餘諸子的學術世界觀對抗,就此開始。
列子作《湯問》,反駁墨者的《山海經》世界觀,講訴了許多奇異而充滿美感的故事。
譬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轍沐食子、炎剮其親、義渠火葬的故事。
而適則用一種此時還未出現過、但墨者已經習以為常的、剝開了外面面紗的、裸露而又血腥的道理,一一解釋「轍沐族為什麼殺第一個孩子、義渠人為什麼選擇火葬」等等習俗。
第一次將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里的世界觀,藉助這場辯論引發了更多人的思考。
雖然在告子來詢問墨子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宣義部部首的時候,列子等人的反駁文章還沒有送來,可是墨者內部都確信這第一場辯論墨家已經贏了。
因為他們覺得還是適的理解更為合理,也更容易讓人明白那些隱藏在背後的一切。
然而實際上仔細考慮,其實墨者內部的邏輯也有漏洞,但這個漏洞必須要先精通墨者的三觀,然後才能反駁,否則就是不敗的。
因為沛縣萬民約法時的道理,是歷史唯心的,以靜止不變的觀點推出了「公共意志」和「社會契約」這一套東西。
而偽造的《山海經》裏的世界觀,則是家庭私有制國家起源的那一套,借用天志樂土的名義,將此時出現的各個社會形態以生產力為衡量分析出那是最優解。
前者溫情脈脈,人們喜歡;後者彰顯真相,血腥壓抑,人們不願去接受。
毀掉天下的,永遠不會是天下人憤怒的東西,而往往是天下人喜歡的東西。
但此時,這種憤怒和喜歡還不是最終決戰之時,因而他們在這一刻目標出奇地一致、合拍。
對外的世界觀一事上,墨者絕對全面領先,無論如何也輸不了,最多會分裂。
因為已經站的太高,除了自己人打敗自己人,別人是打不敗的。
極致也不過就是墨者內部將來條件成熟了,分裂為沛縣萬民約法派和天志樂土推理專政派。
於此時的墨者團體而言、對於新成立的宣義部而言,列子的這一篇《湯問》無疑是宣義部交通吏打贏的第一場仗。
墨者內部滿滿興奮,眾人也對適提前佈局的手段讚嘆不已。
宣義部成立的時候,在各大都市已經有墨者的店鋪和工匠會的存在,成立之後如同順水行舟,順暢無比。
工匠會早早成立,商丘陶邑兩地,工匠會已經開始運轉,組織起來的工匠們在學習新技術的同時,也在不斷接受墨者那一套市民理論。宣義部下屬的工匠吏運轉輕鬆。
沛縣以磨坊、油坊、良種新谷基地田、天鬼祭祀等活動為中心,也將原本分散的農夫經常地聚集到一起。稼農吏的運轉也不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流竄到各個鄉亭以磨坊為中心的地方宣講道理——既然種植了冬麥,磨坊便自然成為了中心。
適作為沛郭鄉校校介,這半年多已經很少親自出面去做宣傳講義的事,大多時候都是自己寫出文章傳授宣義部的其餘人,或是編寫一些戲劇深入到各個鄉亭的磨坊祭祀地做宣傳。
但這一次他卻將在鄉校教學的事暫時停下,親自帶人前往各個鄉亭。
原因很簡單,從楚國墨者那裏傳來消息,楚人已經做好了出兵準備,要趁着三晉剛剛封侯、鄭人與韓大戰、伐齊後休養生息的機會,北上質問宋公叛楚之罪。
這是難得的機會,伐宋肯定不會經過沛地,而是會徵集陽夏之師、陳之師、焦之師等軍團和楚王的王轄軍隊,過沙水直圍商丘。
不趁着這時候徹底解決沛縣的問題,就會喪失機會。
包括大族、修水渠、開河、集眾人之力挖礦冶鐵的事,都必須趁着這個機會解決。
這件事需要提前做好輿論準備,等待那個天賜良機一到,立即動手。因而,一直在鄉校的適帶人出去,親自做宣傳鼓動工作。
畢竟馬上就要秋收,今年風調雨順,眾人對墨者的信任、墨者自身的威望已達最高。
不解決水渠和鐵器的問題,只會逐年下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9s 3.911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