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姑舅」的日子,這新婚夫婦三人終於趕在日落之前拜見了李淵和宇文昭儀等人。
雖是得到戲謔之聲一片,梅杜二女倒也在宇文昭儀和長孫無垢之處得到了連連讚嘆之聲,也得到了多名公主討要香皂、香水的請求。
算是李玄霸丟了臉、二女卻得好處。
三位新人在第一王府住了五日,除了五日晚的重陽節之時入宮祭拜了下先祖,三人就沒出過他們的院子,或者說,很少出房,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床榻之上渡過。
為此,分開承歡的二女是羞憤不已,卻也無計可施,畢竟身子發軟的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第六日早晨,三人起身趕回藍天縣,也讓二女暫時鬆了一口氣。
至於為何不在長安城繼續住而是趕回藍田縣,原因倒也很簡單,明天即將開始今年的秋收,李玄霸不在,開鐮儀式不完整。
對於春耕和秋收,大唐從上到下都是十分的重視,而因為今年糧價的暴漲,這秋收之時,李世民已決定親自下地開鐮,文臣武將都被派回各自所分田地去視察秋收結果。
在這個全國都重視的日子,李玄霸必須回去,畢竟藍田縣是他治下之縣,秋收的時候,他這個父母官不在,豈有說得過去的道理。
不過這一次再回逍遙王府,李淵和宇文昭儀沒有隨三人回去,用李淵的話說,他怕打擾了他們小夫妻的生活。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二兒子給他生了八個孫子、十幾孫女,這三子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孩子,他可不想讓李泰再過繼一次。
「想讓老爹去你那住也可以,白白胖胖的孫子孫女,你生哪一個都可以,到時候老爹攜你宇文姨娘去給你照顧孩子。」李淵這話說着李玄霸失笑不已,就他那一大堆的兒子之中,也不知道他抱過哪幾個,還照顧孩子?別人不照顧他就好了。
九月十一日,清晨,薄薄霧氣中,李玄霸幾人出了藍田縣,直奔藍關鄉,隨後在眾人簇擁中走向藍關鄉農田附近。
這所謂的眾人,除了藍關鄉里正陳志德,還有幾名狼王軍將士,外加逍遙書院的一些小學子。
收割莊稼是國家大事,再加上此時無事,李玄霸便將他們全都趕回家中收割莊稼,過一陣子才會重返他們應去之處。
瞧着身邊依舊壯碩的薛凡貴,李玄霸想到了那為了守諾言不吃雞不吃羊的藍田縣百姓們,問道:「薛縣尉,百姓們這段日子過的如何?」
薛凡貴拱了拱手,眼帶感激道:「回殿下話,有着殿下贈送的肉食,鄉親們過得十分舒適,我代藍田縣鄉親多謝殿下恩賜。」
這段日子以來,有着李玄霸那百萬斤的各種肉食贈送,藍田縣的百姓要比附近其他縣鄉的百姓們幸福很多,十日功夫全都將養好了,渾身上下都是力氣。
家家燉肉的時候,藍田縣上空都飄蕩着讓人垂涎欲滴的肉味,不知道把那些說藍田縣人傻的村民們饞成了什麼樣。
李玄霸淡淡的擺了擺手,「謝我就不必了,我說過,這是你們應得的,不是我恩賜的。」
對於如此守諾的治下百姓,李玄霸可不認為這百萬斤的肉食能比他們還重要,真心實意是大過一切的。
李玄霸一到,開鐮儀式正式開始。
藍關鄉里正陳志德走出人群,雙手捧着那綁了紅繩子的光亮鐮刀,對李玄霸躬身行禮,面色肅然道:「殿下請開鐮!」
「好!」
李玄霸右手一抬,接過代表象徵意義的鐮刀,抬步走到旁邊金燦燦的麥田之中,左手握住三束小麥,右手一揮,亮光閃過。
「唰唰唰!」
連着三聲輕微的響聲,李玄霸割下三束金黃色的小麥,面色嚴肅的將其插在一旁香案上面的香爐之中,對着天空拜了三拜,雙手高舉,衝着天空大聲喝道:「蒼天在上,今我藍田縣準備收割穀物,特將三束新麥奉上,請蒼天佑我藍田縣風調雨順,有一個豐收之年」
李玄霸話音一落,聚過來的村民們齊齊對着香案拜了下去,口中大聲應和起來。
「請蒼天佑我藍田縣風調雨順,有一個豐收之年」
「請蒼天佑我藍田縣風調雨順,有一個豐收之年」
「請蒼天佑我藍田縣風調雨順,有一個豐收之年」
村民們三聲大喊後,李玄霸大手一揮,高聲喝道:「開鐮結束,收割穀物!今年開始,先收你們自家的,再收本王的。」
「哦哦哦!收麥子了!」
「太好了,終於能吃到自家的糧了」
……
李玄霸一聲令下後,藍田縣的農戶們跟着歡呼了一聲,隨後反應過來,齊齊停住邁開的腳步,遲疑的看着淡笑中的李玄霸。
陳志德不解的看着李玄霸,拱手道:「殿下,收糧向來先收主家的,再收莊戶自家的,您這反過來了。」
「本王知道」
李玄霸點點頭,朗聲道:「但是如今藍田縣土地都為本王所有,要是先收本王的,再收你們的,怕是會耗費許多時日,所以先將你們自家的收割完,再去收本王的就好。」
自己的地里產多少糧食,李玄霸可是不會太在意,反正他回到大唐之後,就沒吃過外面的糧食,而且他又不用靠着這些糧食過活,收多少都行。
正經是農戶們地里的糧食要緊,讓他們先收了糧食,心也就安定了下來,再去給自己收糧的時候也就會輕快許多。
「可是……」
「行了,不必說了。」
李玄霸揮了揮手,打斷陳志德將要說的話,大聲喝道:「王令既下!各家各戶去地里收麥子去吧,都去都去。」
「走,聽殿下的,收麥子去!」
「阿爹,殿下說啥是啥,去收糧去吧!」
其他人還在遲疑,隨李玄霸征戰一個多月的狼王軍兵士可沒有遲疑,拉着自己家人的手,對左鄰右舍招呼起來。知道李玄霸性格的他們可是不會有什麼其他的想法,殿下如何說,他們如何做就是了。
「好好好!收麥子、收麥子。」
有人打樣,還在遲疑的農戶們也就不再多想,興高采烈的沖入田地之中,揮舞着手中的鐮刀,收割起地里那金燦燦的穀物。
「唰唰!」
女人們左手摟着麥子的麥稈,右手輕.握鐮刀,放到麥子下半部,鐮刀輕輕右後方一收,一把黃燦燦的麥子就留在了右手之中。
至於男人們用的就不是鐮刀,而是釤(shan)子,也叫釤麥杆子,傳說中諸葛亮發明的收割農具。
這釤麥杆子是由竹筐、木架、大鐮刀片、拉繩、木把、杆和手把組成。
一個右手握着的木長手把,連接一個盛麥子的大竹筐,加上一個左手拉的木提手,用細繩連接在一起,最中間是一片三尺多長、半寸寬的長刃片刀,這就是整個釤麥杆子的構造。
將釤子置身右側,雙手持釤子兩個木把手,用力向左一掄,釤子飛舞起來,呈弧線將身前的一小片麥子割下,而割下的麥子倒在竹筐里。
將這釤子掄到身體左側時要及時剎車,讓那割下的麥子騰空飛起再落下,隨後再開始第二次掄。
這釤子收小麥速度很快,一個壯勞力一天能收割五六畝,就以藍天縣人均兩畝地來算,家裏但凡有一個壯勞力,兩天就能割完家裏的穀物。
但這只是理想狀態,這釤子要求的打造技藝比較高,得是薄鋼片,而鋼對大唐的意義可是不一樣的,所以十戶人家之中,有一戶人家能有着一個釤子就算不錯了。
這還有另外一點,用這釤子除了要有一定的體力外,對技術的要求也相當的高,這釤子掄起來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技術掌握不好,刀刃很有可能傷到自己的腿,那後果是什麼是可想而知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s 3.95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