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第十七章:東亞戰略

    「建奴花費數十萬兩都做不到的事情,朝鮮人的胃口倒是很好。」朱慈烺沉吟稍許,道:「不過,畢竟是藩屬國。對於藩屬國,處理方式還是不一樣的。還有朝日關係,這也是個複雜的議題。先不拒絕,留個餘地是對的。」朱慈烺的話讓大家紛紛安心稍許。

    李邦華更是明白更多一些。朱慈烺是打算去朝鮮國事訪問的。

    皇帝陛下遠出國門,如果說真是要出去遊山玩水,那也未免太小覷了這一位雄主。顯然,朝鮮與日本都是被皇帝陛下給盯上了。

    這樣的盯上意味着什麼,作為帝國首相的李邦華當然清楚。

    顯然,皇帝陛下並不滿足於而今這樣的東亞局勢呢。

    先說朝鮮。

    朝鮮本為大明藩屬,歷來關係亦是不錯,後來朝鮮國遭到日本進攻,一場援朝戰爭爆發。為此,張居正改革積攢下來的家底在這一戰消耗極多。但同樣,也證明了大明與朝鮮的關係。

    對於大明而言,朝鮮不僅是下朝貢外交格局下重要的一環,也是儒家文化傳揚四海的一處中華文明圈一員。兩國關係十分重要。

    不過,中朝兩國平穩的關係在到了萬曆末年的時候遭遇到了重大挑戰。遼東建奴興起邊患,不僅大明東北深受其害,朝鮮更是遭遇到了滅國之災。

    於是,在建奴強大的鐵蹄之下,朝鮮不得不改宗易主,認了清國當宗主國。

    當然,其中反反覆覆,朝鮮人都矢志不渝,依舊渴望回到大明的懷抱之中。而不是在建奴這個蠻族的鐵蹄之下深受奴役。

    故而,對於大明與朝鮮的關係,朱慈烺一開始是以軍事目的去看待的。

    朱慈烺跨海東征,興兵教訓了一頓朝鮮,將朝鮮內投降清朝的當權派擊敗,重新讓朝鮮回歸了大明一方。

    但也僅僅於此,後續大明就仿佛遺忘了一般,除了駐紮在鳳凰城的遼東鎮紅娘子所部以外,再無別的注意力投向朝鮮。

    後來朝鮮國內上下對於是否要出兵援助大明進攻清國依舊議論非非,但對於朱慈烺而言,卻是並不關心。

    在朱慈烺看來,朝鮮人過來援救,那的確是個好事。但朝鮮人就是不來援救,朱慈烺亦是覺得可有可無。況且,朝鮮軍隊之中除了寥寥幾個朱慈烺還算看得上眼的將官以外,便再無幾個能入眼的。甚至,說不定還會來幫倒忙。

    到了眼下,隨着和平的降臨,海外戰略的即將鋪開,朱慈烺便不由地開始用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朝鮮。

    提及這一點,則不免又要提及日本。

    擺平東亞,隨後走向世界,是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要將日本的地位說清楚,頗為有些說來話長,但是,以日本在東亞史中的重要地位,繞開日本談東亞戰略顯然是傲慢與愚蠢的。

    在歷史上,日本是與中國可以並列的東亞中樞。尤其因為中國明清時代長期的封封閉以至於日本人在海洋貿易的歷史上反而筆墨更多。


    在1570年到1630年的六十年裏,是日本大變動的時期。

    在這段時間裏,分裂的日本國漸漸走向統一,在整個十七世紀初,處在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人口迅速增長,達到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人的地步,幾乎與整個歐洲的人口一樣多。城市開始發展擴大,百姓財富增加,購買力迅速增強,一切都開始顯示出欣欣向榮的狀態。

    但這個時代的日本人顯然生產力水平是較低的。不僅手工業不如中國發達,許多生活必需品都需要中國供給。

    來自福建廣東的糖果、青衣、麻布葛布、江浙的絲羅綢緞絹、四川廣西雲貴等地的藥材,甚至銅鍋鐵鍋等等都是日本不能生產代替,必須進口中國的。

    與後世截然相反,這個年代的大明面對外國是極具驕傲心態的。相比而言,日本人就仿佛後世的中國人一樣,極具崇洋心理。

    這個洋貨,顯然就是指的跨越東海從中國進口到貨物的洋貨。

    尤其是絲織品更是對中國所產情有獨鍾。要知道,日本人自己就是一個生絲的出產國。

    但日本人是放着本國的不要,就要中國的絲貨,不僅是生絲還是紡絲。這當然不是因為日本人心理變態,有錢亂花。而是中國的絲貨質量上乘,天下聞名。

    儘管日本在此刻已經有了水平不錯的絲織業,如京都的絲織品就頗為上乘。但只要去細查就會發現,哪怕是京都的絲織品也是原料進口中國。

    哪怕日本人此刻民族自尊心裏爆棚,突然間極力支持本國國產,也會忽然間發現,在旺盛的需求面前,日本國國內的優質絲也遠遠滿足不了本國的需求。

    根據史料記載,日本人每年要消耗220500公斤的生絲。但是,以日本本國最好的年份,其產量也只有九萬四千五百公斤到十二萬六千公斤之中。

    也就是說,為了滿足本國所需的生產,日本必須進口一半的生絲。

    如此巨大的缺口,以至於若是沒有海外貿易運送來自中國的生絲,日本國內的紡織業就直接要停擺,沒法生產了。

    反過來說,這樣巨大的缺口與嚴峻的形式也意味着生絲貿易之中藏着的巨大利潤。

    如此巨大的利潤,讓日本人在早期的時候是十分支持海外貿易的。這不僅是因為本國行業發展,也是因為有利可圖。

    從一開始織田信長時代,就明白海外貿易可以為日本帶來巨大利潤。

    如此一個關鍵產業的發展,當然是讓日本上下盡心。

    只可惜,生絲的進口在關鍵一環之上出現了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海禁!

    1547年最後一艘遣明船結束以後,中日勘合貿易終止。為此,大批靠着中日朝貢關係吃飯的商人生路斷絕。

    這個時候,又因為海禁,大量沿海地區百姓也是生計慘澹,饑寒交迫。

    海寇、日商以及原來的倭寇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製造了舉國震盪的嘉靖倭患。十數年的嘉靖倭患讓東南沿海殘破非常。「吳粵之民食不暇炊,臥不安枕,農夫棄耕,紅女寢機」。

    因為此前舉國震盪的倭寇侵略,大明對日本人記憶尤甚,雖然朝廷已經意識到了海外貿易的重要性。但對於日本,依舊是防範森嚴。如此一來,日本人想直接在中國買到生絲就成了一個國家級的難題。



  
相關:  帝尊重臨  回到秦朝當皇子    螻蟻求生錄  神級插班生  宋端午的彪悍之路  近身特衛  醜女種田:山里漢寵妻無度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明最後一個太子第十七章:東亞戰略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360搜"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4s 3.85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