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德國的戰鬥機可以飛到利物浦上空肆無忌憚的掃射和攻擊了,英國防線的整體崩潰導致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南北防禦力量的不對等。
所有人都在等着德軍南下佔領倫敦的時候,德軍卻北上了。倫德施泰特準確的抓住了戰機,看到了通往勝利的更便捷的方式。脆弱的英國北部防線就像是一個脫光了衣服的妹子,在德國這個大漢面前毫無保留,任君採擷。
那裏有還算完好的工業體系,那裏有重要的港口以及運河,關鍵是那裏沒有密密麻麻的英國守軍。也沒有如同樹林一般的高射炮和配發了手榴彈的平民百姓。
為了應對德軍空中力量的轟炸,英國幾乎90%的防空炮都被調集部署在了英國南部地區,而為了防守倫敦,英國最精銳的步兵也被部署在了倫敦附近,英國人做好了準備等德國人攻入倫敦,好在那裏與德國人周旋到最後一刻——只要在倫敦的廢墟上堅守幾個月的時間,那麼英國就有可能在美國的幫助下翻盤。
當然似乎最後事情沒有按照他們的預期發展下去,德國人丟下了近在咫尺的倫敦,反而一口氣北上了。這一下打亂了英國守軍的作戰部署,也讓他們集中主力在英國南部決戰的企圖化為了泡影。
北部地區的部隊到底有多薄弱呢?第7軍殘部投降留給英國人的防線缺口一下子讓英國人丟了十幾個城市,而頂替第7軍守住防線的是英國的一個預備軍,這個第12軍的指揮官只是勉強守住了伯明翰就已經讓丘吉爾滿意至極了。
事實上並不是英國的這個預備第12軍多麼神勇頂住了「德國如同潮水一般的攻勢」——第12軍的報告上是這麼說的,而是德國人自己主動停止了進攻。因為這一次規模龐大的攻勢也讓德軍消耗了不少儲備彈藥和油料,在整合當地的繳獲物質以及新的補給到來之前,倫德施泰特擔心南部的英國部隊會狗急跳牆向北反擊。
不過似乎英國人的災難才剛剛開始,3月8日這一天,英國守軍擔心自己的側翼被德國人擊破,不顧上級命令放棄了沃什灣,波士頓(英國也有這麼一個城市)淪陷。而緊接着林肯還有勞斯等地區的英國部隊主動後撤,讓出了整個平原地區。
其實這是北部蘇格蘭幾個掌權者與張伯倫對德國「盟友」的一次「示好」。這些蘇格蘭當權者們覺得有必要保存實力,在未來的「德國-蘇格蘭-愛爾蘭」三國聯盟中保持一個靠上的位置。所以他們將手裏的部隊向山區撤退,保存實力以觀後效。
事實上德國,尤其是看問題比較清晰的奧古斯等人,是不願意放走這些英國部隊的,德國將領們更希望他們的裝甲部隊能夠在英國的平原上殲滅這些英國有生力量,為今後更好的控制蘇格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不過遺憾的是,這些努力在張伯倫的「自保」計劃前面全部落空了。
北部英國蘇格蘭守軍潰敗的背地裏,是英國北部山區的英軍防線會在今後變得更加穩固,德國高層都知道如今看上去越來越好的前線情況,事實上在後面的和平談判上卻是越來越糟糕了。阿卡多已經幾次提醒默克爾,不得已的情況下甚至要承認英國繼續存在,也要穩住北部英國這個尾大不掉的「盟友」。
好處其實也不是沒有,就比如說這些英國守軍一路潰敗,給德國人留下的數以萬計的油料物資,德軍經過短暫的統計之後發現這些質量遠比國內汽油柴油更好的油料,足夠德*隊用上半年之久,雖然糧食數量相對於稀少一些,不過也夠德國35萬大軍吃上一周還多。
「張伯倫!這就是你最後捅我的一刀對麼?這就是你看到的英國的未來對麼?在德國人的褲襠下面苟且偷生?當德國人的走狗?」舉着電話,丘吉爾惡狠狠的罵道:「第7軍就是蘇格蘭的老底子!撤往北部山區的第13軍也是蘇格蘭居多!這就是你打算對麼?賣掉英格蘭?」
「丘吉爾!你瘋了!你和那些議員們都瘋了!英國靠美國是靠不住的!你還不是靠出賣英國的利益和殖民地去換美國的物資?我早就說過應該和德國人講和,結果你們都不聽,還說我是個賣國賊。現在只有我能拯救英國了,知道麼?」電話那頭,張伯倫風淡雲輕的說道。
「把英格蘭送給德國,放棄北愛爾蘭,這就是你說的拯救英國?這是毀滅英國!蠢貨!」丘吉爾破口大罵:「我是英國首相,國王陛下命令我死戰到底!」
「算了吧,丘吉爾先生。」張伯倫冷哼了一聲:「你這個英國首相也快做到頭了……國王正在想辦法和德國人講和,現在無論是繼續戰爭還是和平談判,你都是必死無疑的結局了。另外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你猜美國人援助你的物資為什么正在逐步減少?」
「是你做的手腳?」丘吉爾有點要瘋狂的意思了。
「不!不不!」張伯倫否認道:「我哪有那個影響力啊。我什麼都沒做,不過你的國王陛下正在做而已……你以為英國皇室偷偷摸摸在加拿大做的事情美國人不知道?他們減少給你的物資,就是在警告英國皇室不要企圖在加拿大建立英國流亡政權——他們更希望國王去美國而不是英屬加拿大。懂麼?」
「……」丘吉爾沉默了,他知道現在這種情況下,再想要凝聚人心往一個方向努力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英國皇室和一些大臣希望英國在加拿大重整旗鼓;他丘吉爾和一些人打算死守倫敦換取美國參戰來扳回劣勢;現在蘇格蘭抬出張伯倫來與德國人和談也是一些人所謂的後路。這些人有自己的想法不足為奇,沒有那才真是奇怪了。
可問題是這些人想的辦法是不是真的就是好辦法:英國皇室帶着一大群官員「空降」加拿大,那讓加拿大本土的官員如何自處?這可不是類似中國皇帝的那種「南狩」(就是北面守不住了去南面逃難,自己找個好聽的名義叫去南面打獵),因為加拿大並不是英國的領土,而是殖民地而已。雖然表面上看屬於英國的一部分,但是其實是有非常高的自主權的半個國家。
何況美國方面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加拿大出現在自己的北方,即便是羅斯福總統這樣的支持英國抗德派,也非常不滿英國人北逃加拿大的舉動。他曾經不止一次聯絡過英國皇室,希望他們可以到美國來建立流亡政府,而不是去加拿大。
第二條路似乎也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丘吉爾自己就是這條路的領路人。他知道這條路其實也沒什麼好處,只不過是他從一開始就選擇好的,不容他臨時更改而已。
這條路就是依靠美國的援助物資,抵抗德國的侵略。聽上去還不錯,不過美國的物資可不是白白送給英國的,而是依靠英國無數海外殖民地的利益去交換的。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都已經讓給了美國,澳大利亞的問題也被丘吉爾視而不見,這些都是依靠美國的代價。
然而事情當然還沒有結束,戰爭結束之後,即便是丘吉爾自己也知道,陪着德國萬劫不復的,還有一個英國維持了100年的世界霸主地位,到了那個時候英國就只是美國圈養的一條寵物狗,再也不是叱咤風雲的世界第一強國了。
當然,張伯倫和蘇格蘭那邊做的生意也沒好到哪裏去:他們不過是選了另一個主子,還是當狗,不過是給德國人當狗而已。好處是不用和德國人打仗了,省下了不少氣力骨血,壞處是與德國比鄰,沒有戰後給美國人當狗舒服。
「現在說什麼也晚了!我最後還是敗了!敗給了你們這些混蛋手裏!」丘吉爾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節,也就沒有再破口大罵,而是冷笑了一聲說道:「不過你也不要以為你們就一定贏了!歷史會記住抵抗到最後的倫敦,會記住我這個英國首相丘吉爾!至於你,只會是一個可憐的蘇格蘭走狗!」
「你看!你又說錯了。」張伯倫笑着說道:「我讓英國人少流了無數的鮮血,就和貝當正在法國做的一樣。歷史上怎麼評價我和你,我現在不知道。不過至少我能活着看到結局,而你,已經註定要在半路離場了。」
「別得意的太早!張伯倫!」丘吉爾大聲的說道:「誰能笑道最後還不一定呢!我親自坐鎮在倫敦,讓那個該死的德國元首來打吧,我留給他的就只是一片廢墟!」
「那麼,我們就拭目以待吧。」張伯倫在電話那頭開口說道:「如果你真的希望百萬倫敦市民為你一個人陪葬,那說明我確實沒有看錯你。」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75s 3.810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