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正月十五。
山海關外,盛京城。
盛京城內規劃嚴整的井字街道上,到處都是爭着跑着玩鞭炮的嬌小身影,在盛京,這些孩子和大人一樣,後腦勺上都留着條金錢鼠尾辮。
沉浸在節日氣氛里的當然不止是這些孩子,他們的父母——那些血統最為純正的韃子——正忙着將去年在明國擄掠所得的金銀打包裝好,拿去米行酒行里換取吃用。
崇禎末年,對於建州女真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瘋狂的時代。
在過去短短三十年時間,整個建奴女真族從茫茫山嶺來到遼闊平原,用他們手中的刀和箭,不斷收割這片黑土地上的人命。
三十年間,他們從山嶺來到平原,從村落到來城市,從歷史一隅走到了舞台中央。
此時此刻,他們腳下這座漢人修築的城池,已然成了這個時代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
在盛京集市上,只要出錢,就能買到一切你想要的,雲貴的煙草,淮揚的私鹽,甚至還能買到大明的子女,神機營的火器。
盛京繁華程度雖比不上繁花似錦的蘇揚,卻比大明大多數城市要強得多。
之所以能夠維持這種繁盛,當然不是靠本基商業發展迅猛,天下晉商雲集盛京,將低價從中原茶農,再想火狐別人要泡直接恩替。
沖虛是兩個道成地上任齊心協力然而今年元宵節,韃子們每噸都要給你較大水多。
至少居住在盛京城內的百姓(當然僅賢士了)
換區沉浸在元宵佳節中的盛京城,大概是大明,大順,大清三方勢力統治下最恬淡的一座城市。
此時的盛京城既不同於北京城的悲悲戚戚,也有別於西安城的興高采烈,籠罩全城的是一派莊嚴肅穆的氣氛。
這是年滿六歲的順治皇帝登基後渡過的第一個上元節。
清王朝內部剛剛渡過一場權力危機。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智勇雙全且又正當盛年的清太宗皇太極暴
時年52歲。他的去世在滿洲貴族中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由於皇太極沒有指定接班人,滿洲貴族們必須推舉新皇帝。當時比較適合的人選有兩個人,一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另一個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多爾袞。豪格英勇善戰,天命年間已被封為貝勒,天聰時晉為和碩貝勒,崇德初又被封為肅親王,雖說是多爾袞的晚輩,但實際年齡比這位叔叔還大三歲。多爾袞足智多謀,戰功顯赫,政治威望高於豪格;而且據說努爾哈赤sǐ時曾經安排多爾袞繼位,但因年幼,被能力和聲望都高於他的皇太極奪去(《清史·多爾袞傳》載:多爾袞sǐ後清算其罪狀之一是稱皇太極即位「原系奪主」;此說又見蔣良騏:《東華錄》,卷6,「順治八年二月二十一日之詔」)。十幾年後,皇太極去世而又沒有指定繼承人,這等於給了多爾袞一次奪回皇位的機會。所以多爾袞積極活動,他先找兩黃旗代表內大臣索尼徵求皇位繼承意見,索尼主張:「先帝(皇太極)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所非知也。」次日,八旗貝勒大臣在崇政殿討論時,索尼又和兩黃旗將領率巴牙喇兵包圍宮殿,索尼和鄂拜兩人進入殿中,「言立皇子」(《清史稿·索尼傳》,卷249)。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幕後活動,多爾袞和豪格兩敗俱傷,結果採取折中方案,立年僅六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
清順治元年(1644年)正月初一,六歲的小皇帝福臨很早就動身前往堂子行禮,然後回宮接受朝賀。清王朝的八旗王公、文武大臣齊集殿下跪拜,有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等滿洲王公;有范文程、洪承疇、孟喬芳、張存仁、祖澤遠、李率泰等漢軍將領。同時朝賀的還有朝鮮國王李倧派來的使臣、外藩蒙古王公以及遠在大漠以北的阿祿喀爾喀使者。朝賀完畢,盛京皇宮裏大擺宴席,款待王公大臣及遠方賓客。
儀式結束,小皇帝還宮,多爾袞等人開始處理朝政。多爾袞向濟爾哈朗及諸大臣提出:當年攻取朝鮮江華島時,對朝鮮國王之妻有不shā之恩,因此經常得到朝鮮國王公饋贈,今天身為輔政,「誼無私交」,並向眾人提出「此等饋遺,永行禁止」,得到諸王大臣們的一致同意(《清世祖實錄》,卷3,2~3頁)。這件小事有着極重大的意義,證明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洲貴族在皇位更迭國君年幼的重大時刻,能夠摒棄私利共謀朝廷大計,為以後舉國一致挺進中原提供了保障。這和那些只靠從別人口袋裏掏錢花的明末君臣們不啻是天壤之別。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93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