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司徒璧果然如司徒璽所說,把盧廣聞叫到房中,仔細盤問起城內百姓對他親臨寧州的反響。盧廣聞按昨夜司徒璽教給他的話,逐一回答了司徒璧的問題,並適時地提出了請司徒璧在城內救濟貧民的建議。
「陛下可以去城郊處的廣濟寺實施善舉,廣濟寺是寧州香火最旺盛的寺廟,是百姓聚集之地。而附近城中的百姓也常來這裏上香祈福,來往的人群不斷。」盧廣聞滔滔不絕地說着自己的想法,「陛下體貼子民,愛民如子,御駕親臨寧州,安撫士兵,還在廣濟寺廣施善德。這樣一段佳話,定會在寧州及周邊迅速傳播開來。百姓們得知此事,一定會對陛下感恩戴德!」
司徒璧聽完盧廣聞的話,並未立時作答,而是選擇了沉默。他上下打量着面前這個唯唯諾諾、官位不過從四品的知州:盧廣聞是他在位七年時的進士,才思還算不錯,只是為人怯懦,偏偏又急功近利。為官十餘載,與他一同入朝的幾人,大都官居高位,留在了京城。而他,不過坐到了知州的位置,就停步不前了。若不是這一次來寧州,司徒璧怕是這輩子都很難記起還有這麼個人。剛剛盧廣聞一襲諫言,說得頭頭是道,的確是個良方。可若此人真有如此的見地和心思,怎會還只是個小小知州呢?
疑心又犯了,司徒璧的眼神也跟着變得陰鷲兇狠。雖說他身體極其虛弱,但畢竟多年來積攢的氣勢還在那裏。這麼一陰沉着臉,整個屋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嚴肅緊張起來。
「盧愛卿,」司徒璧冷笑了一聲,問道,「這個主意甚好,朕聽後,都禁不住想撫掌稱讚了。不過,這真的是盧愛卿想出來的嗎?」
「呃……」盧廣聞心裏一驚,不會吧。皇上也太「明察秋毫」了,一下就能勘破這並非他的主意?想起昨夜司徒璽對自己說,一定要對此事守口如瓶,盧廣聞拼命挺直了腰杆。咬緊牙根,「這,這的確是微臣的主意。微臣人微言輕,但一心想為陛下分憂解難。昨夜一宿未睡,才想出這樣的法子……」
司徒璧皮笑肉不笑:「唔。這麼說來,真是難為盧愛卿了。不知這一宿的思慮過後,盧大人還替朕想出什麼辦法?」
「陛下!」盧廣聞腳下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冷汗直流。不過畢竟浸潤官場多年,他腦子在這一刻終於變得靈光,「微臣,微臣還想,陛下政務如此繁忙,都能記掛着一方百姓。微臣乃是寧州百姓的父母官。理當主動拿出自己的糧餉,獻給陛下,用於本次救濟!」
「這樣啊……」司徒璧倒是沒想到盧廣聞竟真的捨得大出血,看來,他是真的想要把握住這一次機會。罷了,無論是誰的計策,只要目的是為了他的皇位,也無需深究。這麼想着,司徒璧的面色緩和了許多,語氣也溫和。「愛卿真是朕的賢臣,本次朕隨命人帶來一些衣物糧食銀兩,但畢竟京城路遠,路上不便。若真是分發給百姓。怕是有些不夠。既然盧愛卿慷慨解囊,朕自然會給你記上一筆功勞!」
此事便算是敲定,盧廣聞終於得了司徒璧的誇獎,喜滋滋地去安排了。司徒璽一直跟在司徒璧身側,一言不發,靜觀其變。今日發生的每一個細節。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司徒璧的死期,也不遠了。
皇帝以九五之尊之軀,在廣濟寺救濟貧民一事,果然很快就在寧州城內傳開了。能一睹盛筵,這可真是一輩子都不一定能碰到的大事!更何況,聽說他們平日裏吝嗇到極點的知州大人也要開倉放糧了,怎能不去?到了既定的這日,整個寧州城萬人空巷,全部聚集在了廣濟寺。
司徒璧事先服下了馮元辰特地為他配製的兩顆丹藥,果然立時容光煥發,身子也爽利了許多。今日駕臨廣濟寺,司徒璧顯得精神奕奕,很有氣派。他對自己給百姓留下這樣一個英朗神武的印象十分滿意,卻不知這是迴光返照的徵兆。一路上車馬駛過,百姓皆俯首下跪,叩拜帝王。司徒璧的心情空前地好,頗有興致地朝着沿途百姓微笑點頭,一副親和之態。
不過,畢竟是萬金之軀,容不得有絲毫差池。司徒璧說是要親民,但真正能靠近他的百姓少之又少。除了剛剛來到廣濟寺時,他象徵性地對百姓講說了幾句,揮了揮手,之後就端坐在一旁,彰顯天威去了。不說別的,光是里三層、外三層的禁衛軍,就讓普通老百姓望而卻步。大多數的人更感興趣的,還是正在分發的糧食衣物。
司徒璧看着百姓們興沖沖地排隊去領物資,每個人看上去都很高興,偶有言談傳到他耳中,也都是對他的認可和感激。這些百姓就是這樣,單純地可笑,一點東西,就可以將他們收買。司徒璧心裏暗諷,不過對這次親民之舉的效果,還是很滿意的。那個不肖子可以通過這種手段拉攏人心,他作為大周天子,稍稍施些恩德,豈不更能使人臣服?
盧廣聞一直站在一旁,偷偷觀察着司徒璧的反應。見這位不苟言笑的帝王,唇邊竟揚起了弧度,盧廣聞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宰輔大人真是神機妙算,若此次他能夠順利加官進爵,以後可得好好孝敬宰輔他老人家才是!
正當盧廣聞美滋滋地打着心中的小算盤時,人群中發生了小小的騷亂。幾個不知從哪裏過來的年輕男子,竟不知死活地跑到分發物資的地方鬧事。
其中一個身着石青色布袍的男子,看上去是這夥人的小頭目,正扯着嗓子對排隊的百姓喊道:「諸位鄉親,萬不可被眼前這點小恩小惠就收買了!這麼多年來,朝廷將我們棄之不顧,前幾年旱災,餓殍遍野,也無人問津。現在,不過是因為自清王起義,咱們寧州乃是關隘重地,皇上才來此施恩,收買人心的!大家一定要看清事實,切勿被一時小利蒙蔽了眼睛呀!」
正在領取物資的幾個百姓,停下了手裏的動作,疑惑地看過去。其餘或是還在排隊,或是已經領完東西未走的人,也都紛紛望過去。
「對啊對啊,」又有一人附和,「宜州那邊,自清王是真心愛民護民,時常分撥銀兩,發放物資,沒有目的,沒有企圖,那才叫真正的善舉。朝廷不過效仿自清王之舉,拉攏人心,利用我們。萬一自清王敗了,朝廷就不會再理會咱們。還不如投奔了自清王,往後的生活,也能過得更好些!」(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章 硝煙四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