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塞王 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

    一秒記住【筆神閣中文網.biyange.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歷史中的種種蛛絲馬跡中做出推測,按照史料記載,北平行都指揮使司大概下轄有三十多個衛,還有一些獨立的千戶所,按照一個衛有五千六百人來算,朱棣大概可以指揮近二十萬部隊。

    這還不包括他的護衛,後來,朱棣在北方表現的很好,朱元璋又給了他節制沿邊兵馬的特權,這樣以來,理論上,明軍在北方長城沿線的八十萬邊防軍就都成了朱棣的部下,這也是他敢如此囂張的本錢。

    沒有這個本錢,他敢造反?開玩笑。就算是他在能打,那也架不住對方碾壓他,耿炳文、盛庸、瞿能等人又不是吃乾飯的。

    雖然朱元璋生前明確規定,藩王只能直接統領自己的護衛,對於邊防軍的事務平時不能干預,只能在有了大事之後才能指揮。

    但是,這個規定往往只是一紙空文,要知道北方在當時可以說是邊塞,基本上年年都在打仗,也就是說,年年都有大事,這樣,那些藩王們就可以以此為藉口對他們封國里的軍隊進行控制。

    更何況,所謂的大事的標準是什麼?朱元璋的詔書里又沒有明確的規定,最後只能淪為,藩王說這件事是大事,那就是大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最為重要的是,在藩王手底下的那些大小將官們心裏也清楚,朝廷遠在天邊,可謂是鞭長莫及,自己還好糊弄,可是藩王就在眼前,他們可以說是在藩王的眼皮子底下討生活,因此不敢隨便糊弄藩王,所以,在朝廷態度曖昧,事件模稜兩可的時候,大多數是從了藩王。

    反正朱元璋的詔書里動不動就讓他們聽王節制,他們按照詔書的要求,聽這些個王爺的,是最保險的辦法,絕對不會出錯。

    這也就造成了,那些在外地的藩王可以有形無形地對當地的軍隊產生重大的影響,這其實也是朱元璋想要的結果,他就是想將國家的資源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給皇帝,一部分給藩王,以防止朝中出現司馬懿、楊堅這樣的人物。

    一旦朝中出現了奸臣想要篡權,藩王可以利用他們對軍隊的影響力起兵靖難,不至於任人宰割,那些個奸臣們看到這一點,大多也會收斂一番。

    朱棣就是很好的利用了朝廷的政策的藩王之一,他利用自己和蒙古人交戰的機會,殺伐果斷,把那些心念朝廷,不怎麼服從他的將領一個個收拾了一遍,最後將他的藩國里的將領們一個個捋的服服帖帖的,再也不敢違抗他的命令,從而將這近二十萬的大軍都控制在了自己的手裏。不愧是一個梟雄的本色。

    朱棣的勢力很大,可以說是已經尾大不掉,因此他不像其他的藩王那樣畏首畏尾,一見到朝廷的詔書就不敢來了,而是直接帶着數萬兵馬前來奔喪。

    他心裏對朱允炆是很不服氣的,他認為他的哥哥們都死了,他又很能打,朱元璋就應該把皇位傳給他,但是朱元璋根本就沒有理會他內心的訴求,而是痛痛快快地將儲君之位交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這讓他鬱悶了很長時間。

    他帶着兵馬來奔喪到底想幹什麼?史書上並沒有記載,直接造反的可能性不大,畢竟這實在是太招搖了,他大概是想弄清楚朱元璋臨死前的兩項軍事部署。

    根據《明實錄》記載,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臨死之前,一連發了三道詔書,第一道是個遼王朱植的,老朱讓他這個一直表現的還不錯的第十五子主持遼東的防務。第二道是給武定侯郭英的,讓他率領大軍做朱植的副手。第三道是給都督楊文的,讓他統帥北平的兵馬做朱棣的副手。兩相制約。

    從這三道詔書里,朱棣明顯的嗅出了制衡的味道,自從秦王朱樉死後,在北方能一直和朱棣較勁並且一直在較着勁的是晉王朱棡,這個第三子和第四子都是很能打的人,並且是誰也不服誰。

    朱元璋都給了他們很大的權力,讓他們從中明爭暗鬥,自己在居中制衡,十分地舒服,可是令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洪武三十一年,晉王朱棡也先他一步而去了。這一下子,本分兩雄並立的局面,一下子變成了燕王一家獨大,這讓一向小心謹慎的朱元璋感覺到了一絲絲不安。

    他迫切的想找一個人來制衡朱棣,找來找去就找到了十五字遼王朱植,因為秦王、晉王的兒子都還太小了,太嫩了,又是朱棣的侄子,根本玩不過朱棣。而朱植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在北方乾的也很不錯,所以朱元璋就開始扶植他的勢力,好讓他來制衡燕王。

    朱棣明顯感覺到了這一點,這次帶人進京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到孝陵哭一番,好向天下人顯示一下自己的孝順;第二個就是摸摸朝廷的底,進一步打探朱元璋臨死之前都做了什麼安排,到底有沒有針對自己。

    然而,就在他帶着手下催馬疾馳,快到江邊的時候,一名小校打馬迎面趕來。

    這么小校是他率先派去的斥候,朱棣見他回來後,立即停住了戰馬,一臉焦急地問道:「前面的情況怎麼樣?」


    那名小校騎在馬上行了一個軍禮,一臉沉重地說道:「啟稟殿下,情況不太好。江邊駐滿了大軍,渡口也被封死了。守將說先帝有遺詔,不讓藩王奔喪,讓我們回去。」

    「豈有此理?」朱棣只感覺一股怒火從胸中升起,氣得臉色發紫,瞪着眼睛說道:「本王乃先帝的兒子,父親死了,豈有不讓兒子奔喪的道理?你去告訴江邊的人,讓他們轉告允炆。本王只是想祭奠一下父皇以盡孝道,他不是最講究孝順嗎?總不能只讓他盡孝,不讓本王盡孝吧。」

    「小人遵命。」那名小校騎在馬上行了一個軍禮,然後轉過身去,打馬來到了江邊,當然,他跟江邊的守將說話的時候是肯定不會像燕王那樣趾高氣揚的,而是客客氣氣地跟人商量。

    江邊的守將見到這種情況也為難了,經過商量之後,他們決定上報,碰到自己不能解決的事情就找領導,這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下來的不二秘籍。

    這個難題被江邊的守將層層上報,最後報道了朱允炆那裏。朱允炆坐在金鑾殿上,看着眼前的奏摺,心裏也很犯難,允許燕王奔喪吧,誰知道他帶那麼多軍隊來想要幹什麼?不允許燕王奔喪吧,不讓人家盡孝這種事怕是也說不過去,傳出去怕是會引起天下人的物議,有損自己賢明之君的名聲,沉着臉,一副十分為難地樣子對着他的心腹說道:「諸位愛卿,對於燕王的這個請求你們怎麼看?朕是答應他,還是不答應他?」

    「這……」黃子澄也犯難了,他是儒家的信徒,儒家最重視的就是一個「孝」字,不讓別人盡孝,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但是燕王是什麼人他很清楚,他是當今藩王中的最強者,早在朱標在世的時候,藍玉就提醒過他,燕王對皇位很覬覦,朱標不在了,秦王、晉王這幾個比他年紀大的藩王都死了,論輩分,論實力他都是最強的,這個時候你說燕王突然遵紀守法,不想當皇帝了,那打死黃子澄他都不信。

    這時候,還是建文帝的班底中最有謀略的齊泰站了出來,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陛下可以令燕王單騎前來弔喪,他說帶來的部隊則不許過大江。」

    一語點醒夢中人啊,朱允炆恍然大悟,你不是要盡孝嗎?自己一個人來啊,帶那麼多軍隊算怎麼回事,朕就在這裏等着你,你想來就來吧,臉上頓時浮現出了笑容,十分高興地說道:「准奏。就依照兵部尚書所言,命人告訴燕王,他若想來弔喪可以,但只能一個人來。」

    「臣遵旨。」齊泰又向朱允炆施了一禮,然後立即派人將詔書發了出去。

    話說燕王朱棣在江邊等了半天,終於見到了對面來的使者,那名使者也是明軍的小校,帶着連個隨從,划着船就來到了對岸。

    上岸之後,朝廷的使者整了整衣冠,慢慢地走到了朱棣的跟前,先向他施了一禮,道:「小人參見燕王,請燕王接旨。」

    朱棣騎在馬上,動都沒動,趾高氣揚地說道:「念吧。」

    那名小校愣了一下,暗道這個諸王之首果然是囂張跋扈,老皇帝剛一死他就這麼毫無顧忌,也罷,反正是他們朱家的事,咱犯不着去趟這趟渾水,拿出聖旨來,一字一字地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燕王遠來奔喪,乃大忠大孝之舉,何苦帶兵馬。特令燕王單騎入城,叩拜孝陵。欽此。」

    朱棣聽着這個小校一字一字地念着聖旨,臉色越來越難看,自從那名小校從懷裏拿出聖旨的時候,朱棣就感覺心裏不舒服,他覺得這聖旨應該是由他來發佈,而不是他聽別人來發佈,等到這名小校念完,他的心裏早就憋了一肚子氣,沉着臉道:「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那名小校巴不得跑呢,誰願意摻和他們這群天家的事,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立即向朱棣施了一禮,道:「小人告退。」隨即,轉身跳上小船,緩緩地劃到對面去了。

    朱棣看着遠去的朝廷使者,心裏的怒氣就猶如這滔滔江水一樣不能平靜,沉着臉十分不高興地說道:「大師,你說現在該怎麼辦?」

    他口中的大師自然是後來被稱為黑衣宰相的姚廣孝。姚廣孝穿着一襲僧袍,從後面緩緩地趕了過來,望了望這滔滔的江水,又斜眼看了看一臉怒氣的朱棣,眼睛眯成了一條線,笑道:「大王本來想以孝道為名進京,沒想到反而被對方抓住這一點用孝道來擋了回去。現在大王羽翼未豐,不是朝廷的對手,不如暫且回去,韜光養晦,積攢實力,等到將來一朝風雲際會之時,在直上雲霄。」

    朱棣抿着嘴唇,沉着臉望着大江,那眼神中滿滿地都是不甘和憤怒,也有很強烈的期望,過了很久,才漸漸地收回目光,轉過頭去,對着這個他最得力的謀士嘆了一口氣道:「也只能如此了。」

    說罷,右手一拉韁繩,「駕」地一聲,就調轉馬頭,帶着一眾手下返回北平去了。

    早有人將朱棣離開的事情稟告給了朱允炆,聽到這個勢力最大的藩王離開了,朱允炆心裏暗暗地舒了一口氣,不知道為什麼,雖然他現在是皇帝了,但是那些個藩王還是能給他很大的壓力,令他坐臥不安,如鯁在喉,微微地嘆了口氣,然後沉沉地坐到了龍椅上,一臉惆悵的說道:「現在我們把燕王趕走了,但是將來怎麼辦?這些藩王目無朝廷,目無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難道還要此次下聖旨打發他們嗎?」

    古人講究君憂臣辱,君辱臣死,眼看着自己的君王朱允炆如此愁眉苦臉,他手下的心腹們頓時感覺無地自容,紛紛跪在地上叩頭道:「臣等無能,請皇上恕罪。」

    朱允炆只是略微感嘆一下,沒想到手下的這三位大臣還真當回事,比他當太孫的時候禮數要周到很多,說實話,他很享受這種禮數,他感覺這是對他的尊重,道:「三位先生快快請起吧。朕沒有怪罪你的意思,你們都是朕的心腹,朕只是想跟你們商量商量該如何做?」

    跪在地上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個人才互相對望一眼,然後慢慢地站了起來。方孝孺是剛剛奉詔回京的,對於皇帝的器重,他十分感動,他是那種認死理的人,一心想要建立儒家的烏托邦朝廷,他認為,既然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那他就應該誓死報效,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藩王已經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了,臣贊同齊大人、黃大人的看法,主張削藩,以安社稷。」手機用戶請瀏覽m.biyange.co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https://hk.bespak.org/%E5%9B%9E%E5%88%B0%E6%98%8E%E6%9C%9D%E5%81%9A%E5%A1%9E%E7%8E%8B-586613/763.html
相關:  帝國的建成  仕漢  百鍊凡修    都市夜戰魔法少男  特戰之王  射天妖  我的女僕是條龍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回到明朝做塞王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回到明朝做塞王"
360搜"回到明朝做塞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3.4543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