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衫儒士所佩戴的那塊黑玉開始隨着珍珠塔一起顫動起來,青衫儒士自然感受到了這個變化,整個身軀依舊左搖右晃,不知是因為震動,還是自身也在顫抖。
長衫儒士強撐着向前走,潘芷雲氣息隨之一滯,像是再也無力支撐六角光陣一般,連連後退幾步後,一邊用手握緊翠青色的玉符,面看去是注視着長衫儒士,餘光卻瞟向旁邊的九衣長老。
九衣長老念誦經文的聲音如舊,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的漢生。
長衫儒士感覺腰間佩戴的那塊黑玉越來越熱。
「王兄。」
漢生輕輕呼喚。
一聲呼喚之後,長衫儒士感到腰間的玉佩瞬間滾燙起來,如同沸水一般,不住下抖動。
雖然漢生的聲音很輕,長衫儒士卻聽得很清楚,瞳孔放大又收縮。
他的右手緊握成拳,眼神正好與潘芷雲相交。
一個瞬間,潘芷雲撤去手中的六角光陣,徘徊在六角光陣外的金甲士兵並未一擁而,而是直直朝着九衣長老的方向奔去,大刀朝着他頭便是重重一砍,九衣長老連忙一個側身閃避,正在此時不知從何處而來的一隻弩箭,直直從九衣長老後背穿胸而過。
九衣長老不可置信一般瞪大雙眼,看着昔日裏素來對付塔不速之客與自己配合默契的長衫儒士,死不瞑目。
漢生並未驚訝於長衫儒士的臨陣倒戈,看到轟然倒地的九衣長老,只是說了句:「隨我塔。」
潘芷雲抬眼看了看天色,跟了漢生開啟塔前那道石門的腳步。
希望趁着那位穿紫金袈裟的人來之前,到達六層吧!
長衫儒士頓了頓,收起灑落在地的金豆,從九衣長老手中拿起那串佛珠,命令跟隨自己前來的一行人在塔底守候,同樣隨着漢生三人的腳步了塔。
四人不作停留一口氣走到珍珠塔第五層,在第六層前樓梯口被鎖住的門前駐足。
漢生看向長衫儒士。
他會意,猶豫一番還是說道,「我來開門。」
長衫儒士左手拿出一把青銅鑰匙,對準門前的鑰匙口,同時右手將之前從九衣長老身拿來的佛珠對準門前的一個凹陷印記。
兩隻手同時用力,「咔噠」一聲,鑰匙入孔,佛珠凹陷。
石門應聲而開。
門開以後,原本站在最前方的長衫儒士不自覺為漢生讓了路。漢生踏階而,走在最前方,身姿依舊挺拔。
隨後跟的是稷堯,潘芷雲。長衫儒士看着毫不遲疑走向第六層的三人,也跟了去。
珍珠塔第六層與前五層的情景不大一樣。
沒有佛經,沒有高僧骨灰更沒有舍利。佛塔八面牆壁分別有一條如壯漢手臂粗的鎖鏈,共計八條鎖鏈向中間延伸,鎖鏈匯集之處,正是塔頂中央的一尊蛇形銅塑。
整個佈置不像是佛塔,更像是冰冷的監獄。
六層塔,蛇型塑,漢生冷笑一聲。
佛塔又稱浮屠,正如那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所言,七級浮屠就是七層佛塔。塔身層數絕大多數為陽性數,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層居多。佛塔建立的初衷,是希望能鎮水土,散邪靈。以陽數為塔,方能匯聚陽氣正氣,以二、四、六一類的陰數為塔則匯聚陰氣。
蛇與龍,陰陽相立,正邪兩隔,涇渭分明。
蛇永遠不會化為龍,從生到死皆是。
不倫不類的六層浮屠塔,層層束縛的蛇型銅塑,當真是煞費苦心。
漢生緩緩走近中間重重鎖鏈包圍的蛇型銅塑。每靠近一步,長衫儒士感覺自己身的黑玉玉佩顫動更加明顯一分。
當漢生走到蛇型銅塑前,不自覺用手撫銅塑時,發現原本應該平滑的塑像卻有粗糙的觸感。
仔細一看,是銅塑有斑駁的刀刮痕跡,塑像最邊角的地方還有少許微不可察的金光。
就連鍍在銅塑表面的金箔,也被人刮去了麼....
漢生鼻子一酸,又喚了一聲:「王兄。」
長衫儒士腰間的玉佩已經騰空而起,自他腰間脫落,緩緩朝着漢生手中飛去。
漢生伸出手,掌心向平舉,那玉佩極為乖巧地落在了漢生掌心之。
漢生將四指捲起握住黑玉的瞬間,玉佩如同有靈魂一般有了亮光。
一束暗金色流轉的光芒在玉佩周圍環繞,緩慢卻靈動,黑玉背面一個篆刻「稚」字隱約可見。
長衫儒士見到只在先秦最後一位帝師所著鈎沉中記載的場景後,再無任何猶豫,雙膝重重跪地,「臣,東珠郡文氏第九世家主,文哲,拜見君!」
黑龍玉佩,秦武昭王特意為當時還是太子的秦王稚所打造的護身玉佩。尋常人佩戴毫無作用,唯有真龍之身才能將其喚醒。
這是文家守護多年的秘密,每一任文家家主,皆會佩戴此玉,代代相傳,尋找它的主人。
低頭,三跪九叩,五體投地。
我大秦,未亡啊!!!
埋首地面時,長衫儒士眼中兩行熱淚撲漱而出。
一旁的稷堯冷眼旁觀,心中卻不屑。與昏君沆瀣一氣的奸臣竟也有後人流傳至今,當真禍害遺千年。
如果說那年三十萬靈體生祭的始作俑者是嬴稚,那麼最遭人恨的劊子手,便是東珠郡文家。
漢生並未理會跪伏地面的文哲,甚至沒有回頭看他一眼。
她依舊面對着蛇形銅塑,依舊脊背挺拔,輕笑道:「如今早已改朝換代,我等不過是亡國遺民而已,文少主不必如此。」
話中透着與稚嫩聲音不符合的滄桑,但不曾有一絲蒼涼。
她腦海中,那個混沌古老的聲音卻是一聲嘆息。黑龍玉佩亦是與之呼應,似發出悲鳴一般。
「王兄,這塔不好,又高又冷,我帶你回盛京吧,那裏山水雖不秀麗,雖然寒冷乾燥還有風沙,卻是世頂好的地方。」
說罷漢生露出笑容,那是極少的如同少女一般無邪的笑容。
她很久沒有這樣笑過,不論是那年即位為秦君嬴稚之後,還是如今記憶重拾之後。
過去的盛京,她對秦王宮少年時的記憶,不是滿口王權制衡乃至治國理政之術的嚴厲太傅,便是一群噤若寒蟬恭恭敬敬的宮人內侍,或是戴着無害微笑面具其實九曲心腸的諸多深宮婦人。
唯一的溫暖,大約就是這位唯一肯在她被太傅責罵時,遣走隨侍宮人將她悄悄帶到御景園放風箏,俯身作馬牛讓她騎在肩悄悄摘樹風箏的王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4.00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