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雖是在朝廷為官,可卻也聽說過山東自成軍起,餉銀未發一文之事,於情於理,侯爺自行繳措都是無可厚非吧。」
施邦耀似乎覺得自己今日說的有點多,說完這話便不再吭聲。
王爭聽到後也是用手指敲着桌案不斷點頭,顯然已經在仔細考慮。
其實這件事不光王爭心中急切,山東軍的諸多文武將吏一樣急不可耐,王爭沉穩有度,雖身居高位但卻仍然潔身自好,但他們不一樣。
從小人物一步步走到今日,為的不就是能光宗耀祖,現在這個目的達到了,剩下的無非是想要些面子。
王爭雖說沒有什麼嚴令下來,但他個人這般的低調,下面那些怎麼好意思在人前抬起身來,這可是全軍的事情。
山東軍到了今日的地步,所有人都不甘心再隱忍下去。
無論如何,今日都要勸王爭把這個命令發下去,只要開了這個頭,山東軍上下將會面貌一新。
為了王爭能順利同意這個皆大歡喜的主意,李岩出列仔細的分析了眼下的天下形勢,算是給燒了最後一把火。
京營雖然號稱十萬人,但這其中真正能作戰的不過御馬監幾千,儘管北直隸的總督、巡撫、參將等等高官大將多如牛毛,但麾下的兵馬卻多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新兵蛋子,根本拿不到枱面上來。
更何況這些兵馬還臨時分佈各地,根本造不成任何威脅。
從天啟年到現在,大明的精銳兵馬幾乎每年都在損失,最後僅存的那點也跟着祖大壽在錦州城全部戰死,洪承疇降清後,更是給整個北直隸一個沉重的打擊。
說起來,眼下真正可戰的也就是孫傳庭部、左良玉部和吳三桂部。
孫傳庭前段時間受到崇禎的逼迫,帶着剛剛成軍的新兵數萬出關剿匪,結果大敗而回,眼下連能不能守得住潼關都是兩說。
這些事情,莫說王爭和山東軍的文武將吏明白,就連一般的小老百姓都能看得出來,可諷刺的是,身為皇帝的崇禎,愣是看不出來。
聽說李自成在襄陽自稱「新順王」後,崇禎更是在紫禁城雷霆震怒,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居然還在接連下旨催促孫傳庭出關決戰。
不過這次,孫傳庭真是有些抗旨不遵的意思,一直都按兵不動。
山東軍的文武們,每每提起此事,總是免不得暗自嘲笑朝廷一番,慶幸自己有一個能看清時勢,文武兼備的安東侯爺。
王爭手握近十萬的戰兵,從前還僅限於山東,眼下已經往北擴充到了京畿極南之地的滄州,控制了河間府;往西在河南的開封府和歸德府扎穩腳跟;往南,則派兵進駐了南直隸的海州和淮安府大半。
從滄州到京師這一帶,全是望山跑死馬的平原,換個方向來說,山東軍有兩支水師,巨型戰船數百,又能從運河又能直達京津。
若是再分路轉取通州,幾乎是個無可阻擋的局面。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眼下的山東軍,無疑是個從旁窺伺的貪婪猛獸,雖說這隻猛獸目前的表現十分中肯,但這些卻並不能讓崇禎放心。
京畿重地,不遠處就有這麼一支天下聞名的強軍駐守,最近已經開始對朝廷陽奉陰違,崇禎雖說疑心日漸深重,但卻並未有什麼動作。
似乎在兵諫之後,朝中諸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身旁這支軍隊並不會一味隱忍下去,自己想要做些什麼,還要仔細的掂量掂量。
眾人話說的差不多了,王爭最後也沒什麼更改決定的意思,方才緝鹽署和鹽幫共同主理收取漕運厘金的事,就這麼拍板定了下來。
......
大明養士近三百年,真正寒門出身的高官卻少之又少,真正富足起來的,往往都是那些商賈之人和地主豪強。
山東軍沿運河收取厘金的事情,就像是巨大的波浪,一下子從山東擴散到了南北直隸,就連近鄰的湖廣和陝西都是之後才得到消息。
王爭沒有巧立名目來收錢,名字就叫「厘金」。
這兩個字,全天下的人都很熟悉,現在山東軍佔領的地方已經取消了門房制度,但是在大明的其它地方,門房制度依舊存在。
比如想進城,想去見某些高官老爺,總是會有小小的兵丁和門房私自收取金銀賄賂,這個份子錢就稱作「厘金」。
這種事一直都有,只不過原來是在暗中,現在則成了公開的秘密。
王爭用「厘金」來代替「稅收」,更顯得正規和常態,也能讓人容易接受,畢竟這東西在其它地方早就是司空見慣了。
南北貨運素有大利,原來山東軍是不懂這個,但是很顯然,他們似乎在前不久的滄州兵諫中嘗到甜頭,兵諫雖然結束了,但根本不想放手這麼大的收入來源。
山東軍此舉,北直隸攝於王爭的威勢,倒還沒說什麼,但向來富庶的江南各地,很快就變得「怨聲載道」。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種怨聲載道,並不是山東軍收取漕運的厘金對百姓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其實只是影響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激起了江南士子群體的憤怒。
這個群體的主體構成,便是以「復社」為主的才子們,這些人自恃飽腹經綸,以吟詩作賦為才,以抨擊時政為榮,以粗莽武夫為恥。
相比武將,他們從骨子裏更加桀驁不馴。
山東軍此令一出,算是徹底和這個晚明最大的利益集團較上了勁,許多人都不解,王爭難道是傻子不成?
多年以來,朝廷為何不收取江南的稅賦,不是皇帝不知道漕運的大利,卻是根本動不得,也根本不敢動!
這不只是崇禎朝犯難,算是貫穿了大明的三百年歷史,強大的時候,江南顯得乖巧,往往就會被忽視,但到了這等時候,卻又成了尾大不掉的毒瘤。
天下間十有其六的豪商都是出自江南,朝中重臣又往往都是江南士林出身,盡數都是江南士子的代言人。
話說回來,即便朝中那些少見的寒門子弟,也往往都與他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行事穩中帶細,根本沒有幾個能獨善其身。
天啟一朝,閹魁魏忠賢執政,帶着天啟帝的默許,動用錦衣衛和東廠的勢力大加查緝東林黨人,設了個所謂的「東林點將錄」。
當時閹黨的本意是以此諷刺只會說不會做事的東林士人,但誰成想,這東林點將錄上的人,到現在竟成了東林士子爭相模仿的對象,都是什麼天下士子的楷模,談起來頗為諷刺。
接到臨近江南的那些州府出現騷動的報告,王爭雖然面目依舊鎮靜,但是身子卻並不平靜。
現在王爭算是明白了,這些人以為自己和朝廷一樣,想拿什麼人言可畏來威脅自己。
說來也是,這些江南江北的豪商和士子同氣連枝已久,就連朝廷正名正目收取的賦稅都能抗拒,更別說自己這私設的「厘金」了。
要是他們能乖乖交上來倒還好了,王爭其實並不想弄的血雨腥風,但是以現在的情形來看,要是不給點顏色瞧瞧,他們還真把自己當成軟柿子了。
「呵呵......是時候讓這些人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軟柿子了。」
說完這句話,王爭看向南方的眼眸微微一眯,凝聚出淡淡的殺意。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38s 3.926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