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其變。」許攸語出驚人。
惹大將軍不喜:「此,便是長史之良策乎。」
許攸笑容不減:「然也。」
見大將軍面露慍怒,與會眾人各自搖頭,許攸這才娓娓道來:「大漢朝堂,三宮鼎力。二位太皇並太后,各自為政,勢均而力敵。凡有一方擅動,必引三方連動。若動搖根基,乃至大廈傾覆,悔之晚矣。此其一也。」
似乎有理。大將軍聞言,表情稍有和緩:「其二如何?」
「前漢時,汲黯對武帝言:『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謂『後來者居上』,亦如《荀子·議兵》所言:『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此其二也。」
「後來居上,後發先至。」主簿陳琳忽有心得:「子遠所指,莫非太后腹中麒麟子乎。」
「知我者,孔璋也。」許攸遂道破心機:「太后有二子。皇長子『前輕』,麒麟子『後重』。若少帝真有質帝『鴆餅』之難,臣竊以為,繼位者非王美人貴子,而是太后腹中麒麟嫡子也。且二宮太皇,若鴆殺少帝。則被天下口誅筆伐,便是薊王亦再難保。那時,大將軍振臂一呼,廢二宮太皇,如探囊取物。再立麒麟子登基,一統南北二宮,手握一朝之政。再無人掣肘也。」
大將軍忙問:「焉知太后腹中必是麟子。」
許攸笑道:「天降異象,必利國祚。此乃天意,焉能生女乎。」言下之意。無論如何,何太后也不會坐視十月懷胎,卻生麟女。必要時,以假亂真,亦未不可。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大將軍終是放心。略作思量,便已醒悟。先前,太后藉口追查永樂宮逐鬼童子出身,而逼問掖庭令畢嵐。拿到全部宮生子名冊。如今想來,何太后未嘗不是未雨綢繆,為「麒麟子」,預備替身。
主簿陳琳這才醒悟:「莫非,當今少帝,乃做餌乎?」
許攸眸中精光閃爍:「孫子曰:『餌兵勿食。』魚貪餌而亡,兵貪餌而敗。古往今來,莫不如是。少帝但有意外,二位太皇難辭其咎。依臣料想,太后亦如此想,亦如此為。」
見何進面露喜色,舉止如常,主簿陳琳遂三緘其口。
自古君王多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
大漢深宮之內,有多少真情可言。
如此寡情薄義,又怎好意思開口,索薊王三十億錢。美其名曰,撫慰喪子、喪夫、喪父之痛。不過是心中慾壑難填。
何太后穩坐長樂宮。將皇長子置於不顧。想必心中,早有取捨。
主簿陳琳暗自垂首,不忍再想。
臨近歲末,北國千里冰封。一片銀裝素裹中,薊國渠碧水東流。商船往來,轉運新谷。畫舫穿梭,運送旅人。走親訪友,紅白喜事。人頭攢動,熱鬧非常。
薊國一如既往,四平八穩。
自並土封國,得縣二十又七。納高句麗、扶餘、三韓、沃沮、倭人。如一場饕餮大餐後,消化成首要議題。俗語謂「貪多嚼不爛」。正因如此,劉備才婉拒少帝再增數縣之議。
薊王自以為,治下這片東西千里,南北六百里,有民九百萬眾,城邑三百座余的國土,足夠了。再多一二縣,對一統天下而言,並無增益。反引人側目。令洛陽朝堂,更加忌憚。
聞薊王后宮,鮮有妃嬪孕身,足見薊王已志得意滿,此生足慰。一個沒有了企圖心的諸侯王,如同飽食之猛虎。便有羊群路過虎穴,亦不會正眼相看。
一味慾壑難填,終會令人生厭。
進退之道,取捨之間。薊王堪稱典範。
兵精糧足,吏治清明。百業興盛,國泰民安。正臘節前,臘賜如期而至。
薊國高薪養廉。臘賜之豐厚,毋需多言。公道自在人心。能者多勞,多勞多得。居其位而謀其政。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偶有害群之馬,勢必雷霆剷除。維持自上而下的吏治體系,高效運轉而不崩壞。正因上至國君,明以照奸;下至百姓,嫉惡如仇。
唯德才是舉。樹大而根深。
南宮少府,招募女官,成為薊國街頭巷尾,最熱門談資。
女官分屬百官。只論品秩,毋論男女。嫁娶自由,出入如常。比起只管禁中之事的漢宮女官,薊國女官,竟與百官趨同。堪稱男女平等之典範。
此事之所以能成。只因兩漢開明風氣使然。女子地位之高,遠非後世王朝可望其項背。長公主儀同藩王,取食一大縣,便足見一斑。
更何況。兩漢深宮,本就有女官。薊王此舉,乃循祖制。並未首開先河。
再者說來。薊王少時,太妃亦可默記名篇四百篇。大漢才女,又豈止蔡琰一人。
劉備已下令,隴右大震關,昇平里內四海館;薊西郡內,黃金台上四方館,同開女官評議。甄選女官。天下才女,無不心生嚮往。
北宮,瑞麟閣。
劉備細讀賈詡手書,遂問計士貴人:「與陳王寵結盟一事,貴人以為如何。」
「陳王寵身陷前朝舊事,又曾養賊自重。雖為自保,卻失臣節。今先帝已崩,本該安穩,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若與之牽連,恐非夫君之福。」士貴人言道。
自從南宮劃歸少府,劉備為避嫌,已命中書令趙娥,若無十萬火急,無需往返北宮。凡事上疏轉呈即可。若遇棘手政務,待百官同朝時,再當面陳情不遲。
此時瑞麟閣,只有薊王后宮佳麗,通行往來。
「天下大亂,必有宗室趁亂而興。此乃朝堂大忌。陳王寵,素有大志。是否有奮取天下之心,亦未可知。」劉備言道。
話說,史上初平元年(190年),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劉寵率軍屯駐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到建安二年(197年),陳國被袁紹攻滅。七年間,時局動盪,然劉寵卻並未趁亂稱帝。
如此說來,劉寵自稱輔漢大將軍,與桓帝曾遺命陳王寵,效仿明帝時,東平憲王劉蒼為驃騎將軍故事,輔佐勃海王劉悝繼位,或可前後佐證。劉寵並無稱帝野心。
略作沉思,劉備言道:「且去信陳王劉寵,梁王劉元、沛王劉琮、下邳王劉宜、彭城王劉和、琅邪王劉熙、東海王劉祗,可願加入薊國賽馬會。」
「喏。」士貴人心領神會。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04s 3.9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