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古禮。劉備需擇吉日入宮,面聖致謝。
時間也不宜拖的太久。少則三五日,多則半個月。足月已是極限。
自從劉備放棄配享宗廟。陛下僅有的一絲心結,隨之渙然冰釋。
只需細讀劉備的封王策書。陛下的心意便昭然若揭。
「高祖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此句借古喻今。與其在說,四百年前高祖定下來的非劉不王的規矩。
不如說。陛下乃是告誡劉備,要遵守古訓今規。
非劉不王。非立不皇。
漢室宗親,血脈都出自高祖。四百年已過。又如何還能判別遠近。
就拿當今陛下的支系來說。不見得比劉備近多少。
他為何能當皇帝。
此正是皇位繼承制度,甄選的結果。
正因經過四百年的皇位傳承。從上而下,漢庭已形成一整套完備的制度。此制,是被宗親、外戚、文武百官等,整個統治階級,和上層建築所認可,並嚴格執行。
便是功高震主的劉備。亦要遵循。
若一意孤行,舉兵謀逆。則「天下共擊之」。
這才是陛下想對劉備說的,掏心窩子的話。
所以。劉備放棄配享太廟,也就放棄了皇位繼承權。
按照正常情況。劉備薨後,天子下詔,令其配享太廟。劉備的子嗣才有皇位繼承權。
劉備春秋鼎盛。子嗣必然眾多。推恩令下,王國被不斷分割給子嗣。正如其先祖,中山靖王一般。偌大的王國很快便會支離破碎。不復先前之勢。
到那時,大局已定。無論人力物力財力,還是聲望。劉備的眾多子嗣們,已無力覬覦大位。
只需劉備無法繼承皇位。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陛下的心思,劉備自然心知肚明。索性放棄配享太廟。
自己和陛下,都落得輕鬆。
眼看大亂將至。黃巾軍正要揭竿而反。大局當前。斷不可因小失大。令多年心血,付之東流。這才是劉備最關切的。先公而後私。
至於結果如何。且走着看。
事實上。對文武百官、世家豪強、天下萬民。乃至整個炎漢來說。
只需出自天家正朔,誰當皇帝並不重要。請注意。
尤其是今漢以來,外戚專權。為便於獨掌朝政,常立幼帝。幼帝不幸夭折。便再立幼帝。小皇帝一旦不聽話,甚至會被毒殺。
順帝駕崩時,沖帝只兩歲,還在襁褓之中,梁太后掌控朝政,詔命大將軍梁冀和太傅趙峻、太尉李固總領尚書政務。後沖帝駕崩,梁冀又擁立質帝。
質帝幼而聰慧。知梁冀驕橫,曾在群臣朝會時盯着梁冀說:「這是專橫跋扈的將軍。」梁冀聽了非常害怕又極度痛恨。便讓內宮侍從把毒酒加到湯麵里給質帝吃。
毒性發作,質帝非常難受,派人急召李固。李固進宮,走到質帝榻前,詢問質帝病情來由。
質帝還能講話,說:「朕吃過湯餅,現在覺得腹中堵悶,給朕水喝,朕還能活。」
梁冀時也在旁,阻止道:「恐怕嘔吐,不能喝水。」
話還沒說完,質帝已駕崩。李固伏到質帝屍體上放聲號哭。卻也無能為力。
梁冀擔心真相泄露,對李固等黨人非常痛恨。質帝死後,梁冀又迎立了桓帝,並陷害李固和前太尉杜喬。至此海內嗟嘆,人人自危。
從這段史實中,不難看出。
先帝一旦駕崩,又無子嗣時。擁立新帝的權利便掌握在太后和大將軍之手。
從沖帝、質帝到桓帝。莫不如此。
桓帝崩後無子。亦是大將軍竇武與竇太后,迎立當今陛下為新帝。
漢家小皇帝一茬一茬的換。諸如梁冀,權傾朝野。連皇帝都敢毒殺,為何不篡位自立,來得痛快。
到底還是不敢。
一個連皇帝都敢毒殺的大將軍,還有什麼不敢。
他唯一不敢的便是:非劉而王。
『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王莽便是前車之鑑。
於是,他殺了一個漢家小皇帝。仍要再立一個漢家小皇帝。
皇帝,必出於劉。
這是從上至下。販夫走卒到累世公卿,整個大漢朝的底線。
而對漢室宗親,世家豪強,文武百官來說。他們效忠的是『天家』。
皇帝可以換。天家不可變。
這便是漢家的,家、國、天下。
少時,恩師曾對劉備說:「須知,你乃漢室宗親。天下皆可言反,唯你不可言。天下皆可避讓,唯你不可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然,天下先是你家之天下。」
那時不懂。現在卻懂了。
少年時,以為恩師說的是皇權天授,諸如此類。
長大後方知。恩師乃是憂心秩序崩壞。萬民流飢。
恩師把劉備比做光武。
正是希望他,當天下大亂時,能力挽狂瀾,撥亂反正。還百姓一個清平盛世,朗朗乾坤。
光武,雖也是漢室宗親。然而前漢時,他的分枝也近不到哪去。
不正如劉備這般?
光武是反賊嗎?當然不是。
劉備又是反賊嗎?當然也不是。
因為劉備亦是天家之子。
這便叫,正統。
劉漢之後,哪家又做的比劉漢好?
一個個丟人現眼。上下不足百年,漢家文明,幾盡滅絕。五千萬漢人,十不存一。
筆筆血淚,慘絕人寰。便是春秋筆法,亦無法抹去。
怎還有臉笑話劉備。
得到天下,不是最終的評價。
蓋棺定論是有沒有把天下治理得比前朝更好。
急速通關從來不是目的。獲得白金評價,才是骨灰級玩家的終極追求。
正因,心結已解。
大宴賓客,車水馬龍。水來將擋,兵來土掩。劉備全無後顧之憂。
陛下更是榮寵備至。
三日後,約好與甯姐姐送別。劉備這便早早起身,洗漱更衣,入宮面聖。
陛下設家宴款待。兩宮太后、皇后、王美人,二位皇子,皆盛裝出席。
正所謂家國天下。在外是君臣。居內是親戚。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萬事好商量。
七位如夫人,皆有孕在身。無法陪在劉備身邊。王妃公孫氏又遠在臨鄉。不對,是遠在封國。更無法同行。
劉備只得單人入宮。赴陛下家宴。
以前是列侯,如今是諸王。
吃穿用度,皆有大不同。便是趕來迎接的,亦是黃門令左豐本人。
車駕入南宮。再入九龍門,趕往永樂宮。
永樂宮,位於周時九龍殿舊址。九龍殿漢時已毀,只有九龍門仍存。九龍門,時是永樂宮正門。門立三銅柱,每柱有三龍纏繞,故叫九龍門。
陛下繼位後,追認亡父為孝仁皇,尊母董氏為孝仁皇后,奉居嘉德殿,改稱其為永樂宮。
在太后宮中擺家宴,足見陛下待劉備甚厚。不拿他當外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3.945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