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京見首長,楊順準備了很多東西,田間照片,電子顯微鏡下的解剖圖,植物標本,樣品實物,試驗數據,力求完整地說明自己的研究成果。
先到達中科院,是賀院士的弟子接待,安排楊順在中科院中關村招待所酒店住下,休整一天,賀老也要準備。
第二天賀院士將楊順約上,讓司機開車,往京城郊區方向走。
楊順問了:「您不是說去見首長的嗎?」
賀院士道:「你以為首長說見就見?我要先驗證你的計劃書,確定可行性後,再向上面申請,只要能見到一個說得上話的首長智囊團成員,將你的計劃書遞交上去,就算完成任務了。至於首長看不看,什麼時候看,看了召不召見你,再說,一切隨緣。」
啊哈~~
楊順笑慘了:「這樣啊,我還以為您都能上達天庭了。」
賀院士笑起來:「臭小子,天庭有那麼容易接觸的嗎?能給你找到門路,已經是萬幸了!我只是一個管閒雜事等的副院長,淨幫你這種惹是生非的傢伙擦屁股,容易嗎我?」
嘿嘿嘿,楊順尷尬一笑。
說起惹是生非,楊順有點緊張,因為聽說常院士想找他麻煩,問道:「我這次會不會挨打?」
賀院士哈哈大笑:「老常和我年齡差不多大,他打的過你嗎?除非你一揮拳頭,他立刻躺下來抱着你的腿,教你一點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才有可能贏你。」
楊順吐吐舌頭,這是在開玩笑了,他怎麼可能和常守正動手?
他很冤枉:「賀老,我大規模發佈蔬菜種子,常見的品種都有,又不是刻意針對他的轉基因番茄,他也沒必要針對我吧?」
「雖然你不是有意,但這麼大的項目再度流產,總要有人背鍋的,除了你,還有誰?」
賀院士搖頭,仔細分析道:「老常他們為轉基因番茄準備了八年時間,至少投資了1個億,寫出三十多篇論文,養活了一個二十人的研發團隊,身後的投資方像打八年抗戰一樣,盼星星,盼月亮,在通過的節骨眼上被你截胡,換作你是老常,你怎麼想?」
楊順認真想了想:「技不如人,認了?」
賀院士笑道:「你能這麼想,是因為你還年輕,輸了可以再來。老常還有幾年?」
這倒也是,功成名就的學閥,轉基因技術推廣的領軍人物,被突然冒出來的晚輩打敗,誰心裏都不好想,還要不要面子了?
聶拉斯-埃蘭就曾經說過,「老狗也有幾顆牙」,說出這句話是多麼的憋屈,多麼無奈,埃蘭老了,誰體會過他的感受?
楊順嘆着氣道:「其實,番茄美味基因缺失,常院士是用技術人工補全這些基因,而我是找到了沒有丟失基因前的原株,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同樣的結果,但公眾就是不理解。」
賀院士也搖頭:「很多人把科技妖魔化了,認為人工的就一定不好,而你是在大自然中尋找到的,純天然的就一定好。」
楊順有點無可奈何:「一定好什麼呀,多的是純天然植物吃下去,有毒致病致死的。問題的關鍵是,常院士的團隊無法公開具體的方法,就算公開了,也沒有老百姓看得懂。他的神秘,導致了公眾的懼怕和擔憂。」
這是死結,公開技術吧,被其他人學到了,誰來保證科研人員的利益?不公開吧,妖魔鬼怪各種說辭都來了,還有紅眼病人看不得他好,盡在後面扯後腿。
藍瘦,香菇,科研汪就是可憐。
車沒有去工程院,而是來到一座森林公園前,從側門進去,七拐八繞,最終停在一家寧靜優美的療養院裏。
楊順小聲問道:「見誰呀?」
就不告訴你。
賀院士笑而不語,讓司機幫楊順把大箱子從後車廂取出來,再送到電梯裏,再讓司機回車上等着。
賀院士在前面帶路,出電梯,拐進走廊,按響了3011房間的門鈴。
裏面傳來人聲,很快就打開門。
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在門後熱情打招呼:「賀老,快請進。這位就是楊總吧,來來,需要幫忙嗎?」
楊順說不用,等關上門後,賀院士這才介紹:「這位是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袁定洋,袁主任。」
啥呀?
楊順有點懵,連忙站直身體和對方握手,袁主任低聲笑着,伸手帶路:「請進,進去再說。」
袁定洋是袁窿平最小的兒子,也是唯一繼承父親衣缽的人,在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當主任,為人非常低調,極少在媒體上露面,每次和父親出去參加會議,都是主動打下手的人,扮演着助理的角色。
看到袁主任,楊順心裏就火熱起來,果然,從套間裏面走出來兩位老者,左邊那位不是袁窿平又是誰?
楊順快步走過去,有點小激動:「袁老,真的是您?」
袁窿平主動伸出手,握着楊順,上下打量一番,讚不絕口:「久聞不如見面啊。楊順,現在全世界最知名的青年科學家,果然名不虛傳,青年俊才,長得又帥。」
「謬讚,謬讚,我那些小成績都是因為運氣好。不過長得帥倒是天生的。」
看吧,楊順是不是很謙虛?
但在握手時,他有點揪心,他注意到袁老的身體似乎不太好。
94歲的老人,不可能還像年輕時那樣健壯,雖然袁老年輕時身體非常好,擅長游泳,還拿過紅楓市的冠軍,又常年務農,對飲食方面很講究,但歲月不饒人啊,身體機能老化誰也擋不住。
花白的頭髮,毫無光澤的皮膚,蒼老的容顏,但眼睛還是那麼明亮,作為心靈的窗口,證明袁老人老志未消,還有心和天斗,與地斗。
老人家不用人攙扶,也不需要拐杖,楊順只能暗暗祝願老人家長命百歲,還能健健康康多活些年頭,無病無災就是福。
另外一位,也是工程院的,農業專家韓院士,也是賀院士請來,輔助鑑別計劃書的。
楊順作為晚輩,端茶送水,跑前跑後做事,這是應該的,趕緊伺候着。
「小楊,不必這麼客氣,你還是先把重要的東西拿出來看看,袁老聽說你有乾貨,特意說要見你,一天都不想耽擱。」
賀院士說着,接過楊順手裏的紙杯:「我在袁老面前也是年輕小伙子,端茶送水我來。」
袁老等人沒忍住,笑了起來,賀院士也是七十歲的老者,比袁老要小二十多歲,還真是「年輕」。
袁老很平易近人,他是書香門第,父親是大學生,當過高等小學校長,民國從政,母親也是知識分子,袁老的青少年時期都是在紅楓讀書,原來叫博學中學,現在叫紅楓第四中學,好巧不巧,正好是楊順少年時就讀的學校。
袁老招呼道:「小師弟,坐吧。」
「哎喲,大……大師兄……您別客氣。」
楊順不敢隨便跟袁老開玩笑,像小學生一樣,乖乖坐在他面前,雙手放好,認真聽差遣。
雖然在紅楓四中的百科資料里,知名校友一欄也有他的名字,排在袁老幾人之後,但態度還是要謙遜。
旁邊韓院士笑了:「來來來,大師兄講課了,大家認真聽。」
袁老喉嚨里有痰,咳了半天才舒服點,用紙擦着嘴,虛弱道:「大師兄現在老啦,不行啦,華夏的未來還是要讓小師弟承擔,不過大師兄還是要幫忙把把關,如果小師弟太調皮的話,還是會挨板子的。」
這些老人都很熟悉,知道袁老不拘禮節,不愛古板,從來不會一本正經,這麼平易近人反而更接地氣。
楊順注意到,袁老拿到資料後,摸出老花鏡。
而且他要隔了很遠,看的很吃力,估計視力不太好了。
幸虧楊順考慮過這點,擔心首長看不清楚,用的是加大加粗的字體,有些地方看不太清楚,袁定洋就在旁邊解釋,到最後,還是袁定洋拿起資料,挑選重要的講給父親聽,免得父親太累。
袁老聽的很仔細,這是一篇應用論文,數據較多。
玉米轉化為酒精,是由微生物將玉米中的澱粉水解成葡萄藤,再進一步發酵產生酒精,提高酒精產量的最好方法就是讓玉米中的澱粉含量變高,以及玉米增產。
楊順同時做到了這兩點,他用異能換着法兒催化二十幾種不同的玉米種,接着將各種父本進行雜交,得到數百種雜交品種,又快速生長起來。
那些倒苗的,腐根的,空心的,各種aabb型畸形品種全部剔除,最終剩下30幾種有優勢的雜交品種。
先普及一個玉米概念,簡單點來說,玉米分兩種,澱粉少蛋白質多的叫角質型,適合做玉米渣和玉米粉,澱粉多蛋白質少的叫粉質型,適合加工澱粉,酒精以及豬飼料。
這30幾種裏面,就有一個品種,澱粉的含量達到了驚人的76.41%,超出72%的高澱粉玉米國家標準,比孟山都公司最好的高澱粉玉米種子迪卡1號還要好,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比一般的普通玉米要低幾個百分點,非常符合他的要求。
楊順催化的就是粉質型,注意,不僅僅適合生產酒精,還適合做豬飼料,這就意味着更大範圍的影響。
大家都是農學專家,袁老很快就發現了問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6s 3.96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