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埃里克發表全國講話不久,遠在海峽對面的英國戰時內閣領導人大衛?勞合?喬治也針對德國總統埃里克的講話做出了回應,並聲明希望麥克斯能親自到倫敦就和平談判進行磋商。
這天總統府里的兩側沙發上坐着埃里克總統邀請來的四人,分別是副總統興登堡、內閣總理施特雷澤曼、外交部長赫爾曼?米勒、幕僚長麥克斯?李赫諾夫斯基。
埃里克邀請他們過來就是為了應對英國戰爭內閣首相勞合?喬治就和平談判一事發表的講話,要說埃里克政府里有誰對勞合?喬治相對來說最熟悉,莫過於曾主要在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麥克斯了,可就是麥克斯對勞合?喬治也接觸多不,而是與勞合還是財政大臣時的同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私交甚密。可在勞合發表這次的講話前愛德華?格雷也在戰爭爆發後引咎辭職前往美國擔任外交大使了。而埃里克對勞合的這次講話如此重視的原因就在於勞合將愛德華調回了國內,這就是一個對應的信號了,很明顯,勞合也知曉麥克斯與愛德華的私交甚密,這是放出了一枚深水和平炸彈。將埃里克炸得感覺幸福來得如此突然,所以他緊急找來了四人商討這次德國的對應姿態。
麥克斯作為最了解愛德華的人,首先說道:「這次勞合?喬治願意將遠在美國的愛德華邀請回國,其態度就很明顯了,德國應該為了求和,哦,不,是和平談判一事繼續做出表率,要讓他們覺得這屆政府與之前的帝國已經完全不同了。」
赫爾曼?米勒點了點頭非常贊同麥克斯的話,他就任外交部長一職,之前又代表德國與協約國進行過一次和平談判,其結果顯而易見,埃里克為此再次發動進攻行動,不過這次的進攻迫使協約國又回到了談判桌上,是一件好事。他想了想,作為外交部長也需要談談自己的看法,觀望了一下還沒有人接話,於是說道:「就我目前的了解,英美法三國之中最有意向就和平一事談判的是英國,美國其次,其意也很明顯,只是較英國來說又有一些強硬,主要是在戰爭賠款一事上不太願意做出讓步。法國則完全相反,根本沒有這個意思,英法也曾秘密在高層中進行了施壓,結果也不太理想。這個施壓是不是真有其事,還需要漢斯部長再次落實,我個人是偏向於相信的。英國現在的狀況並不比德國好,哪怕是有美國的幫助也已經是落魄戶了,國內的反戰聲也日趨強烈。如果要談判,巴黎行動過後的大好局勢就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機會。」
這次輪到施特雷澤曼點頭了,他也是這般想的,德國國內的狀況相較開戰前是更差了,哪怕是現在結束戰爭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財力來恢復,這是一個即成的事實。越早的脫離戰爭泥藻就對恢復國力越有幫助,施特雷澤曼這個總理的求和心態可見一斑,若不是埃里克堅決不肯米勒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只怕是施特雷澤曼會直接代表他簽字了事。但是埃里克知道,一戰並不是人類唯一的浩劫,二戰才是人類浩劫的開端,這是一個完全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背景的戰爭,其慘烈程度比之一戰更勝一籌。
而二戰的楔子就是一戰後《巴黎和約》裏德國遭受的恥辱和強烈的復仇心態,以及那些喧囂着要報仇雪恨的普魯士軍國主義者。
施特雷澤曼雖然沒有講話,但是作為總理,他更像是一個首相,是埃里克的延伸,代表着埃里克的一舉一動,所以埃里克將目光投向了副總統興登堡。興登堡自就任副總統後雖然沒有了兵權,可仍舊在民間和軍方以及貴族中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力和。
興登堡也希望和平,而且埃里克一再強調的和平談判而非無條件投降在他看來,一開始是覺得荒謬,因為這不太可能。經過巴黎行動後,隆美爾的軍隊已經逼近了巴黎,攻入法國首都的一幕又要上演,而法軍此刻想要回援都來不及了,如果法國當局仍舊執着到底,他深信埃里克會破罐子破摔將法國政要一網打盡。看到埃里克投來的目光,興登堡猶豫了一下說道:「你們說的什麼鬼外交我不懂,不過我知道偉大的帝國有一支精銳逼近了巴黎,如果能夠拿下巴黎,我想對於親王的外事訪問會更加有利,對嗎?」
麥克斯一聽興登堡的意思是要繼續打下去,馬上就有些激動的說道:「那這樣會破壞勞合首相的求和意圖,這中間會有太多的變故了!而且若是兩軍依舊交戰,對英國的訪問也會成問題的。」
興登堡知道麥克斯會意錯了他的意思,開口解釋道:「我不是說要繼續打下去,而是隆美爾的軍隊可以繼續進攻,南面和法軍作戰的部隊保持原定計劃不變,甚至可以為了表現出德國的求和態度將與英美兩軍作戰的A、B兩個集團軍調遣一部分去C、D集團軍,然後暫停對英法的進攻,既加強了南面對法軍的作戰力量又能夠對英美示好,一舉兩得,不是嗎?」
埃里克嘴角一翹,暗想果然還是老薑辣,馬克斯?霍夫曼當初定下的巴黎行動里就有這個類似的計劃,不過興登堡的眼光和見識比埃里克更勝一籌,一眼就能破局。
埃里克發現這四個人都對此次的對英和平訪問沒有異議,於是爽朗的說道:「今天下午在上議院召開議會,討論一下可以就和平談判中德國能夠妥協的條款。就這樣吧,大家辛苦了,軍方的行動就按興登堡副總統說的辦。麥克斯,你將這個意思轉告馬克斯和勃勞希契。」
一場簡短的會議就在五個人的幾句對話中結束了。
而英國能否就這次的和平談判滿意,也需要雙方的進一步溝通,而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橋樑,在英德兩國最高領導人的默契下達成了。愛德華此時正與美國的外交大使一同趕回英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3.988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