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古德里安率領的第311裝甲旅通過閃電式南下,一路攻城拔寨,連續奮戰,很快平定了盤據在紐倫堡以及周邊的大大小小武裝集團和各地的流散割據勢力。按照艾德里安的戰略思想,古德里安每次都把安民和休養生息當成必不可少的議程,逐個加以複製,使得當地的生態和生產環境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第311裝甲旅的戰鬥員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既是戰鬥員,又成了宣傳員,這讓古德里安的工作得到了相當程度上的幫助,並順利實現緊急提兵向東挺進的目標。
連續戰鬥和長途跋涉,使得311裝甲旅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戰鬥和非戰鬥減員非常嚴重,尤其是武裝運輸車和裝甲車等機械裝備折損十分突顯。好在古德里安極善用兵,不光是宣傳鼓動、紀律約束,還是戰鬥意志的強化,都堪稱曲范,他的部隊一直精神百倍、鬥志昂揚。10月26日後,部隊戰鬥員通過一系列運動戰,攻堅戰,已經疲憊不堪,古德里安運用艾德里安的馭兵之策,即時發現問題,即時解決問題,尤其對士兵思想情況摸底和安撫做得非常成功,因此,一路連續向東,卻沒有一個人叫苦。古德里安自己心裏非常清楚,從十月十日出兵到現在,部隊根本就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休整,尤其是這樣的長途奔襲,幾乎是每個人的動力極限,對部隊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也是一個難得的煅煉,這對日後可能發生的緊急處置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隊伍一路向東挺進,加上由於每次的任務都富有突然性,使得整個部隊的補給並不十分順利,好在薩克森州警備軍及時警覺到了這一問題,提前給部隊補充了裝備和給養,古德里安非常激動更加佩服艾德里安的前瞻性。部隊有了短的休整,面貌煥然一新,很多戰鬥負傷滯後戰鬥員也都陸續趕上了大部隊。10月29日下午,國民軍第311裝甲旅順利到達德累斯頓市郊外的埃里克工業園附近農莊駐紮,進一步得到更好的休整。
提姆?馮?博得溫是艾德里安當前比較器重的一名年輕的國民軍指揮官,為了鞏固各部隊的戰鬥成果,更是為了適應今後全國統一的需要,10月初,他欣然接受了艾德里安關於擴建護衛軍的任務。
原有的護衛軍總人數不到一萬,武器裝備和人員素養都不盡如人意,更重要的是這支軍隊還沒有得到過戰爭的洗禮,從戰略高度上看,這對新的政權更替非常不利,形勢所迫,已經到了應該有所行動的時候了,為此,艾德里安緊急召見提姆?馮?博得溫,認真講述了擴建護衛軍的意義和重要性,並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薩克森州說得上是艾德里安事業上的大本營,一直名望極高,並有着廣泛的群眾基礎,提姆?馮?博得溫的徵兵工作因此進展得非常順利。一方面,他採用了艾德里安東方式的政治宣傳方式,對過去一段歷史的君主德國進行了深刻剖析,一方面,承諾了對廣大民眾戰後思穩、渴望民主幸福的願望。在很短的時間內,薩克森州及其周邊地區的年輕人積極涌躍,紛紛報名參軍,掀起了空前的參軍熱潮,至此,護衛軍的徵兵工作頗具成效。
有了廣大的工人群眾基礎,護衛軍由原先的不足一萬人,在極短的時間裏迅速增加到4.2萬人,按照艾德里安的指導思想,提姆?馮?博得溫把剛剛招募的新兵根據以老帶新的原則,補充到各個基層部隊,並編組成三個建制師,分別由有戰鬥經驗的部隊指揮員進行訓練,以期快速成軍。埃里克集團是艾德里安的堅強後盾,其旗下諸多軍工企業都有着強大的研究和開發能力,提姆?馮?博得溫新組建的三個建制師也迅速武裝起來並成為了一支不可忽略的勁旅。接到威廉?古德里安和提姆?馮?博得溫兩人各自發來的電報後,艾德里安非常高興,即時又回電,晉升博得溫為中將,隨時提調候用,原護衛軍三個師改編為國民軍第4軍,由隨之趕到的第3軍軍長埃爾溫?維茨勒本臨時擔任方面軍司令,統一訓練、統一指揮國民軍第三、第四軍,擇期北上,準備全力攻打當時的柏林。
10月30日,國民軍第三、第四軍從薩克森州整裝出發,浩浩蕩蕩,高歌猛進。沿途駐軍遠遠地看到,非常驚訝,面對這樣一支武器優良、作風頑強的精銳之師,自感望其項背,大部份守軍不得不主動繳械投降,縱有負隅頑抗者也都一觸即潰,望風披靡。各路大軍兵不血刃,沿途收復接管城鎮,進展非常順利。
博得溫率領的第四軍向北一路挺進,與往南趕來的蘇維埃工人黨領導的起義軍在科特布斯城不期而遇,雙方發生了急促的遭遇戰。埃爾溫?維茨勒本聽取博得溫的密電匯報後,隨即下令第三軍繼續北上,第4軍就地佈防,穩住陣腳,先用火力優勢壓制住工人黨起義軍的進攻勢頭,然後抓住敵軍弱點,各個擊破。當晚,國民軍第四軍迅速作出調整,以第一師誘敵深入,第二師快速迂迴,第三師為側翼,形成口袋陣,對敵進行聚殲。
蘇維埃工人黨領導的起義軍是一支擁有6萬多人的工人武裝,大多數為德國東部沿線的失業勞工,其餘為波蘭人,他們有自己的行動綱領,有嚴密的組織協調,雖然武器並不精良,但人員的戰鬥意志卻十分頑強。
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工人黨領導的起義軍悄悄列隊,傾巢出動,對國民軍第四軍營地直衝過來,其先頭部隊於凌晨時分,與國民軍第一師開始交火。
戰鬥意想不到地激烈,起義軍雖然沒有重武器的支持,但他們作戰意志十分頑強,雙方在科特布斯城外的攻防戰打得非常膠着。第四軍第一師憑藉優秀的裝備進行反擊,給起義軍造成了重大的傷亡,但是,面對潮水般湧現的起義軍隊伍,就算開足所有殺人機器,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完全阻擋起義軍近似瘋狂的進攻。
國民軍第四軍第二師側擊戰於期打響,由於起義軍前仆後繼、聲勢浩大,側擊效果不佳,對敵分割包圍的戰術不能馬上湊效。與此同時,第三師在迂迴過程中被敵方餘部反包圍,由於第四軍的士兵絕大部份都是第一次上戰場,臨機應變能力尚欠火候,先進的武器也沒有到得應有的發揮,至此,雙方勢均力敵,進入殘酷的絞殺戰。
雙方戰鬥極其艱苦,好在第四軍仍不失為一支訓練有素的正規部隊,他們抓住起義軍缺乏正面作戰的弱點,不斷進行單兵與小分隊合成,使起義軍逐漸失去了佔據人多的優勢。
博得溫平時只擅長步兵作戰,平時訓練忽略了武裝運輸車的戰鬥功能,眼下,手裏的武裝運輸車發揮不了應有作用,讓博得溫在這次戰鬥中有了深刻的教訓。
收到提姆?馮?博得溫請求增援的電報,維茨勒本立即明白,一向不肯示弱的博得溫肯定遇上了不小的麻煩。與此同時,遠在漢諾威的艾德里安同樣接到了博得溫的求援電報,隨即,艾德里安回電固守待援,又提拔費迪南德?舍爾納為中校,接任原第311裝甲旅旅長;古德里安為少將,擔任第4軍裝甲師師長,火速率部接敵。
古德里安再次臨危受命,10月31日,第 4裝甲師快速抵達科特布斯城外,並與博得溫取得了聯繫。當晚,由第四軍第一師仍然在一線烊攻,第二師收縮擊敵左翼,第三師原地擴大戰果,第4裝甲師戰術機動,以絕對優勢對蘇維埃工人起義軍發起猛烈反擊。戰鬥到拂曉,第四軍第三師進行中間開花,直接沉重地打擊了起義軍的大後方,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第二師成功地將起義軍壓縮在科特布斯城外的一小片原野上;古得里安的裝甲師縱橫馳騁,以碾壓之勢將起義軍分割得七零八落。而就在幾個小時前,起義軍採取錐柱阻塞和伏擊打援的策略,對古德里安率領的裝甲第四師進行阻擊,沒想到裝甲車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地擋住古德里安的突破,並直接導致了整個起義軍機動部隊的的基本喪失。現在,除第四軍一師正面還有部份起義軍在連續攻打之外,其餘部隊正象風捲殘雲般追殲起義軍殘餘勢力。戰鬥還在緊張激烈地進行的時候,古德里安收到博得溫指令:提前撤出戰鬥,第4裝甲師迅速北上參加攻佔柏林的戰鬥。
通過整晚的反攻,起義軍殘部大勢已去,但仍然負隅頑抗。
博得溫馬上作出新的調整,第一師主動出擊,迎頭痛擊衝鋒不斷的起義軍,第二師在外圍截擊可能潰逃的殘軍,第三師一部配合第一師夾擊起義軍退縮後的防守主陣地,其餘部隊繼續清剿逃竄之敵。
古德里安收到指令後疑惑不解,他正想連續建功,沒想到就在嘴邊的肉卻吃不成了,心裏直犯嘀咕,但他轉念一想,既然這個命令是艾德里安親自從漢諾威發出的,那就一定有他更深層次的道理,於是,二話不說,陣前指揮所有正進攻中的裝甲師迅速撤出戰鬥,就地集結,簡單的早餐過後,部隊便馬上往柏林開拔。
能夠堅持到最後的士兵都是這支部隊的精英,蘇維埃工人黨起義部隊面對國民軍第4軍強大的陣容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卻沒有絲毫退卻的意識,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潰散後他們也沒有大後方,同樣彈盡糧絕而無法生存,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民軍所到之處都堅持除惡務盡的原則,即使突圍出去也會遭到無情地追殲,於是,他們選擇了抗爭到底,直到一人一槍。
越到最後戰鬥越殘酷,第四軍收縮部隊,開始主動進攻,起義軍邊戰邊撤,以科特布斯西城外的臨時戰壕作為依託,展開陣地防禦戰。
提姆?馮?博得溫見起義軍已是強駑之末,命令全軍團團圍住,並臨時召集團以上軍官開會,決定以第一、三步兵師邊整休邊圍困,第二師一個團正面烊攻,另外兩個團分左右兩面夾擊,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聲勢可造大,但不必猛攻,以此威懾敵軍。
晌午時分,起義軍已是疲憊不堪,幾天幾夜連續高強度的戰鬥,每個人的精神意志已經大不如前。如今,飢餓成了很大的問題,這對站着都可以睡着的他們來說,還要面對隨時死亡的威脅。提姆?馮?博得溫可不是傻瓜,他找了個乾燥的地方坐下,每隔二十分鐘組織一次小規模的「衝鋒」,而這樣的衝鋒無非就是造勢,並沒有真正地抵近。
起義軍仿佛驚弓之鳥,他們對國民軍每一次真假難辯的衝鋒都必須小心應對,哪怕剛剛閉上疲勞的雙眼,也必須瞬間睜開雙眼並投入戰鬥。
傍晚,提姆?馮?博得溫命令第一師第一團替換第二師開展襲擾進攻,第二師原地休整並作對敵包圍狀態。如此這般,直到第二天拂曉,起義軍陣地上終於升起了一面小小的白旗。博得溫擔心有詐,命令投降的士兵從坑道里有秩序地慢慢走出來,在前沿一側陸續繳械。
在清掃戰場時,國民軍發現起義軍一個分支機構指揮員自殺後的遺體,他在自殺前下了一道非常正確的命令,讓所有起義軍向國民軍第四軍繳械投降。提姆?馮?博得溫感慨一番,下令厚葬這位起義軍指揮員,並在這位指揮員的墳前立了一塊高大的石碑,以紀念他的勇敢和忠誠。起義軍餘部三千多人都很意外,不明白國民軍為什麼對敵人也那麼尊敬,當他們再一次聽到第四軍成軍前的宣講後,對國民軍的宗旨和任務有了高度認同,都不願意就地遣散,集體要求參加國民軍。提姆?馮?博得溫非常高興,用電報向艾德里安進行直接匯報後,全軍休整一天,然後也向柏林開拔。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2s 4.007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