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高辛比不上帝高陽的人皇功德很正常。
畢竟高陽氏好歹也是五帝之首,而首,天生便有一份氣運,就如同皇帝立太子一般,非嫡,即長。
而且帝高陽在位期間,還有倉頡造字這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功績。
而這些都不是帝嚳可以比擬的。
作為人皇,帝高辛比不上帝高陽,作為人皇之師,金靈得到的功德比不上多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加上金靈聖母本來的修為,天資比不上多寶。
故而,最後她只是突破到了大羅金仙后期。連大羅金仙都沒有達到。
不過對此,金靈聖母已經很高興了。
畢竟,如今的三教弟子比起原來軌跡雖然要強上一籌。
但是在沒有輔佐教導人皇之前,便是最厲害的玄都大法師也不過是大羅金仙后期而已。
而闡教,截教的大師兄廣成子和多寶更是只有大羅中期而已。
現如今,金靈的修為已經僅次於玄都大法師和多寶了,比起廣成子還要更勝一籌。
這自然讓她很是知足了。
而且她還不知道,因為人皇功德的緣故,便是她的殺劫都消弭了很多,日後只要稍微注意一點,避開封神殺劫,不上榜也未必沒有可能。
而高辛氏證道人皇之後,不過是達到了准聖中期巔峰,距離准聖后期還差臨門一腳,他歸位之後,將人皇之位傳給了摯,是的,高辛氏傳位的不是堯,而是摯。
人都是有私心的,不管是凡夫俗子,還是聖賢仙神。
帝嚳雖然是聖皇,卻不說他還沒有證道歸位,即便是成功了,到底也免不了嫌。
帝嚳在位70年,享壽105歲,其間自然是妃子如群,子孫滿堂,而對高辛氏來說,他最喜歡的還是次妃常儀,次妃常儀有子摯,高辛氏愛屋及烏,故而,傳位於摯。
可惜,人皇之位,聖人可以拿捏,他雖然是人皇,卻不能私相授受。
況且,若是人皇變成了摯,那輔佐堯的截教龜靈聖母算什麼?
故而,最後摯在位九年,不管是他真的志大才疏,還是外部迫使,還是不得不將人皇之位傳給了堯。
而堯呢,同為為帝嚳之子,母為堯母慶都,與摯乃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和摯相比,天生人皇,而且有龜靈聖母輔助的堯就顯得很是不凡了。
首先是出生,他媽壞了他十四個月,有赤龍入夢,臉形上銳下豐滿,八采眉,長頭髮。
堯在位期間,功績不凡,雖然比不上三皇,但是比起高辛氏卻更勝一籌。甚至高陽氏,要不是佔了五帝之首,再加上碰巧撞大運的遇到了倉頡造字,恐怕論功績也比不上堯。
堯完善了基本的國家制度,雖然沒有建國,進入家天下的奴隸制王朝,卻結束了鬆散的部落聯合體。
他還治理了水患,是的雖然治水是大禹最大的功績,但是水患卻是從堯開始便有了。只不過,一直都是治標不治本,沒有徹底斷根而已。
他根據帝高陽制定的二十四節氣,重新修訂了曆法,另外訪納賢能,發明造酒,創造圍棋......
總的來說,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陶唐氏指的便是堯,有虞氏指的便是舜。
帝堯在位已有七十餘年之久,眼看着大限將至,或者說自感功德圓滿,於是,他便開始尋覓下一位人皇的接班人。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前車之鑑的緣故,帝堯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很是慎重。
因此,有人提議共主之子丹朱通達事理,可以接任人皇之位。
當即便被他斷然否決,並且說道,丹朱者,其人愚頑、兇惡,用之不妥。這句話,要是放在日後的封建王朝,可是毀徹底毀了這人的一生。
要知道,丹朱可是帝堯最心愛的兒子。
其實這也是因為當年其父傳位給摯而不是給他留下的陰影。
又有人提議鯀,當然也被他一口否決,這一次倒不是其他原因,只是因為,當年治理水患的時候,他徵詢四岳,四岳推薦了鯀。
堯覺得鯀這個人靠不住,經常違抗命令,還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適宜承擔這項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堅持要讓鯀試一試,於是堯任命鯀去治理水患。
果然,最後還是證明了他的眼光,鯀治水九年,毫無功績。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讓他成為人皇呢?即便是他傳位了,日後恐怕也會被人取而代之。
之後眾人陸陸續續又推薦了一些人,但是堯都覺得不是很合適。
直到,廣成子再一次出現,並且推舉了舜,堯考慮了一二,然後考量了一番,這才同意。
上古說是禪讓制,其實也是小範圍的家天下。
三皇時期還好,伏羲,神農,軒轅,或者說蚩尤,彼此之間都沒有關係。至少血脈上的關係。
但是原來軌跡從軒轅黃帝開始,現如今從帝高陽開始。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軒轅黃帝以下,五帝之首的高陽氏顓頊,是黃帝之孫,排在第二位的帝嚳,乃是黃帝的曾孫,堯乃是帝嚳的兒子,也是軒轅一脈,而舜也看上去是平民,但是追溯他的來歷,也是帝顓頊的六世孫,只不過自五世祖窮蟬起,家道中落而已。
好傢夥,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從五帝開始,人族其實已經進入了家天下了。
只不過因為名義上還是禪讓制度,而且不論是帝高陽,帝高辛,還是堯舜禹,彼此之間的能力都很強,是聖皇,是聖賢,所以,沒有人在乎這些。
正是因為這個關係,再加上現在闡截兩教關係雖然不好,但是並沒有撕破臉皮,而且三皇五帝人皇之師也是聖人早就謀劃好的。故而,廣成子開口推薦,堯才答應考量一二。
而這一考察,才發現這個小伙子真的不錯。
古代科舉之前,甚至科舉之後,選賢舉能,對於人的品性都很看重,認為人的品性好,能力就會強,雖然這是一個悖論,但是至少在哪個時候,品性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67s 3.9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