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是大唐王朝的棱堡第一次用於實戰當中,自從前幾年大唐帝國率先採用棱堡防禦體系外,大唐西洋公司艦隊就是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帝國武裝力量。
他們早期先後在萬丹、呂宋修築了兩座棱堡,而呂宋的棱堡就是曾經遭到過三千多名海盜的襲擊,最後抵擋住了海盜的襲擊,同時也是讓海盜們留下了數以百計的屍體。
後面兩天,帝國軍方也是開始小規模的應用棱堡防禦體系,一開始是在北方邊境修築小規模的棱堡,這些棱堡普遍不大,而且為了節省成本,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敵人的炮彈打在磚石城牆上發生跳彈等二次傷亡,因此這些新構築的棱堡,其實絕大部分結構都是土層,即便是採用磚石結構的部分,外表也需要覆蓋厚厚的土層。
聽上去大量的土層結構似乎不怎麼樣,但是實際效果卻是不錯的,至少成本低廉這麼一個優點就足夠了,更加不要說土層可以很好的吸收炮彈的動能,避免二次殺傷。
北方邊境裏的棱堡,主要還是以小規模稜堡為主,駐紮的士兵通常只有幾百人,部署的火炮也不會很多。
真正的大規模稜堡,目前只有還在施工當中的嘉峪關了,嘉峪關作為大唐王朝最西邊的橋頭堡,再重視都是不為過的!
至於北方邊境的其他地區,倒不是說不重要,而是大唐帝國在北方所面對的敵人是韃靼人,人家可是遊牧民族,玩的是騎兵,誰會傻乎乎的攻打你的堡壘啊,更多時候,人家是隨便選擇一個缺口,然後騎兵呼嘯而過,直接深入中原腹地的。
因此大唐帝國針對這種情況,實際上在北方邊境的防禦策略是採用主動出擊再加上縱深防禦!
主動出擊,這個不用說了,當察覺到有危險的時候,先行發起進攻,目前大唐帝國的騎兵數量雖然不算多,但是也比幾年前好得多,擠一擠,幾萬騎兵還是能夠擠出來的,完全有能力實行先聲奪人的突擊戰術。
而縱深防禦,則是如果無法主動出擊,那麼就是在長城防線上進行嚴密的監控,以小城堡,小規模的兵力進行巡邏佈防,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阻擋敵人,而是為了在敵人突破長城防線的第一瞬間獲得消息。
然後駐防在後方主要基地,比如說宣化等地的大軍就可以動起來,或是固守堅城,或是直接出兵攔截,或者斷掉他們的糧道、後路等等,主要打的其實是機動防禦。
傻乎乎的把所有兵力都囤積在最前線的長城,那是絕對自尋死路的行為,就算是前明那些泥腿子將領們都知道不能這麼幹。
而大唐陸軍里的一大票科班出身,在武學堂以及御學堂里接受了多年軍事教育的軍官們,自然是同樣不會這麼做。
在這種大背景下,大唐陸軍在北方邊境的主要策略,建立嚴密的巡邏監控體系,重兵駐紮在多個重要城市,當敵軍進行入侵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殺上去,而不是傻乎乎的在每一個城池都部署重兵,然後等着敵人來進攻,這樣先不說大唐陸軍根本就沒有這麼多的野戰兵力,再說了,敵人根本就不會來!
因為就算是俺答汗再傻,人家也不會帶着騎兵去主動攻打宣化這樣的城池呢!
如此也就使得了,大唐陸軍在北方邊境的棱堡應用,主要是傾向於小規模的棱堡,而不是打造那種可以駐紮幾千上萬人的超大型城堡。
在國內本土,真正正在建設這種大型棱堡的地方,其實都不是在邊境,而是在江南腹地,更加準確的說是在吳淞!
為的是防衛敵人從海上來襲,殺入長江威脅京畿,同時也是為了保護松江府乃至整個江南這一片的經濟繁華之地。
所以大唐陸軍和海軍是一起合作,對吳淞海軍基地進行了擴建升級,準備打造為海軍在本土的第一海軍基地的同時,也是打造為本土沿海地區的超級要塞,阻擋一切敵人從海上來襲!
吳淞要塞,拋開海軍基地,港口設施等建設,單純的防禦要塞,就是準備部署超過一百門大口徑火炮,常駐兵力將會達到萬人以上,儲備大量的糧食以及備用武器,而彈藥就更不用說了。
按照計劃,這個要塞的防守能力,是需要在面臨五萬名敵人進攻的時候,可以做堅守五年以上,五年時間其實也不是說被敵軍攻破了,而是要塞內儲備的糧食,就只能維持大約兩萬人堅持五年時間。
而這五萬人,也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敵軍,而是以大唐陸軍自身為對比。
其實除了吳淞要塞外,其實圍繞着金陵城,還有幾個小要塞,只不過軍方大多不對外公佈而已,比如說九江,這就是軍方控衛京畿的西大門,這裏修築了炮台以及兵營要塞。
北邊的徐州同樣也是重要的佈防區域,南邊的杭州也是。
而上述地區,都是嫡屬於直隸防區,由第一軍各部駐防!
大唐王朝里,戰功最為顯赫,實力最為雄厚的第一軍,可不是佈防在北方或者西北、東北,而是部署在直隸地區。
第一軍加上直隸四道等各地的預備師,大約三十多萬的主力部隊以及預備部隊,構成了拱衛京畿的外圍主力軍。
因為第一軍的部隊只在外圍佈防,而金陵城以及周邊地區,其防務則是嫡屬於近衛軍!
人數已經是將近三萬人的近衛軍,駐紮在金陵城、鎮江、揚州、當塗、溧陽、滁州等地方。
而近衛軍在駐紮的這幾個地方,雖然沒有修築什麼超大型的城堡,但是也是根據棱堡的樣式對駐紮的兵營進行升級改造,以加強防守能力。
大唐帝國的棱堡防禦體系,在北方邊境的作用,不算大,在中原腹地的話,更是主要作為一種防範措施,只要不爆發內亂,沒有外敵大規模入侵,其實也用不上。
真正頻繁經受着戰爭考驗的,其實還是大唐西洋公司建造的三座棱堡:萬丹城、呂宋城、戈河城。
這三座棱堡,雖然說萬丹城和呂宋城都已經是移交給了帝國官方,但是都是大唐西洋公司早年修建的,只不過當年修建的城堡規模沒有現在大,後來官方又進行了幾次的擴充而已。
這三座棱堡,應該是大唐帝國在海外領地所建設的城池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城池了,因為海外領土距離本土非常的要員,不管是人口還是士兵都是比較少,所以就是需要殖民地具有優良的防守能力,普通城池是承擔不起這樣的重任的,能夠承擔起這種重任的只有棱堡。
而今天,萬丹城也是遭到了建成以來,最大的戰爭威脅!
超過兩萬名土著以及海盜的聯軍,對着這個小小的殖民地城市發動了進攻!
為了保存有生力量,避免無畏的犧牲,萬丹城的當局早就已經是直接放棄了港口的碼頭以及棱堡外的一些附屬建築,直接退守萬丹城的真正核心,一個城內面積只有三萬平方米的棱堡!
這個棱堡,是一個不規則的城堡,分為內外兩城,是建立在一個山坡上的,用以減少工程量,外城要低矮一些,長方形,主要是居民區和商業區以及普通的兵營,緊挨着的就是內城,內城其實就是建立在山頂上,另外一側就是峭壁懸崖,內城面積比較小,只有大約七千多平方米,主要是官方機構以及重要官員的住宅區。
這個大約三萬平方米的萬丹城,可以容納四千名人口生活居住!
如今,這些土著們進攻的一面,就是外城的東城牆,至於北邊,那是內城的一面,幾十米糕的懸崖就是最好的防禦措施,那些土著們可不會去怕懸崖進攻。
外城的東面,此時大量的火炮正在射擊着,一門門五斤和九斤的火炮,對着城外衝上來的土著士兵不斷的開火,於此同時,一些輕型的散彈炮也是對着衝到數十米範圍內的土著進行開火射擊。
棱堡的城牆邊緣,也就是胸牆上,數百米士兵以及民兵們,正在軍官的口令下以平穩的節奏進行射擊!
在這些士兵的旁邊,甚至有不少的老弱婦孺們也是自發的拿起槍支,然後對着城下的土著們扣下扳機!
而更多的老弱婦孺麼,則是在後方不斷的搬運炮彈,然後在炮兵的指揮下,把給火炮進行裝填!
操控這三十多門火炮的人裏頭,只有大約五十多名是真正的炮兵,而剩下的人,尤其是輔助搬運火炮,裝填火炮的,其實都是平民。
進入槍炮時代後,戰爭對人的素質是兩極分化,一方面,對軍官,對技術性的兵種要求大大提高,但是同時代,對於火槍手以及各種輔助類的兵種要求是大大的降低。
一個身體素質達標的普通青壯,經過完整的三個月訓練後,基本上就可以扛着槍上戰場了。
如果是目前這種單純的防守作戰,己方有着城堡可以利用,敵人又沒有龐大的炮火力量進行壓制的話,己方在沒有太大的傷亡威脅下,那麼這種防禦性的戰鬥,其實就是單純的重複性勞動而已,哪怕是一個婦孺,在經過簡單的制導後,也能夠拿起火槍作戰。
當然了,作戰效率肯定是不如正規軍的士兵的!
但是這重要嗎?
不重要!
城內的士兵本來就少,單單靠士兵想要守住上兩萬多人的進攻,很難很難!
因此城內不管是文武官員還是普通百姓,乃至老弱婦孺,只要是能夠動起來的基本上都是參與了這場防禦作戰!
這些人哪怕工作、戰鬥的效率低一些,也依舊能夠帶來極大的積極作用!
萬丹城的軍民們為了生存,正在全民參與守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4s 3.932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