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的時候,大唐帝國為了推行金本位,在國內逐步收攏貴金屬,尤其是黃金,同時也是在國內以及海外領地里大力開採黃金,並在海外貿易上,推行黃金結算。
這一切,都是為了獲得足夠多的黃金貯備,以推動金本位。
而這麼做的效果也是非常的順利,大唐帝國經過了十多年的積累後,如今已經是全面施行了金本位。
唐元,也是被稱之為唐金元或金元等多種稱呼,任何人都知道,輕飄飄的一張紙幣,就能夠從大唐帝國的中央銀行里兌換出來等值的黃金。
這一點,不僅僅是國內民眾和商家所承認的,就算是海外的商人們也是承認的。
在南非城裏,唐元紙幣是唯一通行的貨幣,其他商人跑到南非進行貿易,甭管你帶的是什麼國家的金幣或者銀幣,都是無法直接從大唐商人手裏收購獲得或者消費的,只能是先去兌換了唐元紙幣來消費,當然了,唐元金幣或者銀幣也行。
只不過大唐的貴金屬貨幣發行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在國內,收藏意義大過流通意義,使用的主要還是以紙幣為主。
不僅僅是在南非,哪怕是歐洲地區或者是西亞、印度等地區,大唐貨幣也是成為了當地的保值貨幣,那些權貴手頭上,很多都是有着大唐的紙幣的,有一些乾脆是大唐皇家銀行的銀行本票。
金本位的推行,讓大唐帝國的唐元,具備了極高的流通性以及保值性。
但是,金本位的推行雖然需要大量的黃金儲備,但是如果把海外貿易所賺取的財富,大多都是變成了黃金,那麼這種事就是本末倒置了。
大唐帝國的海外貿易,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保持着貿易順差,而且這個順差的數字是越來越大,以往的時候每年可能也就幾十萬百萬來,但是現在,每年都好幾百萬甚至更多了。
這也意味着,大量的財富從全世界各地流向了大唐帝國。
而這些財富,又都是以貴金屬為主要形式流入大唐帝國的。
每年美洲、南非、印度、西亞等地都會有大量的黃金以及白銀,被一船船運回帝國。
其中的黃金,多數又是進入了各大銀行,這些銀行的黃金最後又是慢慢的匯集到了中央銀行手頭上。
時間一久,中央銀行里的黃金儲備是越來越多,如今都有一千多噸了,同時這也意味着有大量的唐元紙幣被發行了出去。
此外,帝國官方的銀行儲備,並不僅僅是中央銀行有,實際上皇家銀行、帝國發展銀行、直隸紡織銀行等銀行,都是擁有黃金儲備的。
皇家銀行自己就有幾百噸的黃金儲備!
這麼多的黃金,也是讓李軒感到有些無語!
以目前的黃金儲備來說,推行乃至穩定金本位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以穩定幣值來說,太多的黃金儲備也是沒什麼用處了。
後世維多利亞時期的英格蘭,身為全球老大,英鎊作為通行全球的硬通貨,他們手頭上也就幾百噸黃金而已,但是現在的大唐呢,中央銀行以及各家商業銀行的黃金儲備加起來,至少超過兩千噸。
再多的話,其實也沒什麼意義了。
黃金放在家裏也不會生小黃金,而且黃金太多,發行的紙幣太多,也就造成通貨膨脹。
最近兩年,財務部那邊已經是多次報告,帝國的物價正在逐步上漲,而且上漲的速度超過了正常的經濟增長速度。
雖然說表面看起來,雖然貨物的價格高了,但是人們的收入也高了。
但是,人們的生活質量卻是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
以往城市裏的工人每個月花兩元,就能夠維持一個小家庭的吃喝嚼用,但是現在的話,兩元不夠了。
收入增加大部分,被物價增長給抵消了,如此導致人們的生活水準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國內有了通貨膨脹,而且是不正常的通貨膨脹,這不得不讓李軒警惕!
不過通貨膨脹,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也不僅僅是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所造成的。
要解決需要多方面着力。
而大量的貿易順差,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大唐的工業商品輸出太多,然而輸入的農產品和工業原料太多。
李軒理想中的貿易模式,應該是大唐輸出工業產品,海外輸入工業原料以及農產品的。
但是現在,大唐依舊大量輸出工業產品,然而海外輸入大唐的工業原料以及農產品數量過少,導致剩餘部分直接換成了黃金和白銀流入到大唐帝國里。
這裏頭存在着不平衡。
大唐本該獲得大量的農產品和工業原料,以提高本國民眾的生活水準的。
但是現在,卻是換回來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黃金和白銀!
如此,對海外貿易的政策也是需要調整一二了。
具體怎麼調整,李軒還需要和海關司、商部等機構的官員們商討後再做出決斷,一時半會的也解決不了。
反正貿易順差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好事,雖然說貿易順差的數字大了些,但是好歹總比貿易逆差好不是。
李軒先後召見相關官員商討海外貿易政策的時候,大唐商船依舊是從本土的各個港口出發,滿載着各種各樣的貨物前往世界各地。
前往美洲、印度、西亞、非洲乃至歐洲。
這些商船里,部分運輸着軍械的商船去到歐洲,被西班牙、法蘭西等國家買走,然後一部分直接裝備他們的本土軍隊,其中相當多一部分,根本沒有停留,而是直接被運輸到了中歐地區。
用以武裝神聖羅馬帝國為主導,其他歐洲國家都派遣了援軍參與的歐洲聯軍。
歐洲聯軍以大量的棱堡建築為依託,打造了密密麻麻的東部防線,十多萬大軍日夜防備着韃靼人進攻。
而韃靼人呢,經過了宣平二十八年叫好不叫座的攻勢後,這一年韃靼人也是準備着投入更多的力量,準備徹底粉碎神聖羅馬帝國為主的抵抗,殺入奧地利等中歐地區。
最好是一路殺到法蘭西去。
韃靼人的動向,讓歐洲諸國頗為緊張。
而奧斯曼帝國那邊態度則是非常的曖昧,因為韃靼人已經是派人去了奧斯曼帝國那邊進行相關的談判。
人家韃靼人直接表示,我們對你們那片破地方沒啥興趣,我們只要歐洲平原,你們沒事就滾一邊去,不然老子連你一起打。
說這話的韃靼人,顯然是直接忽略了,是他們先打的奧斯曼帝國,而且還不是打了一次,而且是好多次,人家奧斯曼帝國也是挺可憐的,呆的好好的,韃靼人就是殺上門來了。
不過不管是怎麼說,韃靼人都是向奧斯曼帝國釋放了善意,只要奧斯曼帝國同意,適當的讓出一部分利益,雙方就能夠停戰。
但是,坐鎮歐洲的帝國駐歐大使徐振川一得知韃靼人和奧斯曼帝國接觸的消息後,立馬就是送去了一封信,裏面的內容很多,但是歸根到底就四個字:唇寒齒亡!
歐洲諸國要是被韃靼人幹掉了,韃靼人下一步打誰?肯定是你們奧斯曼帝國啊!
哪怕是奧斯曼帝國的那些土著蠻夷,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所以他們對此也是猶豫不決,一方面是的確不想和韃靼人打。
那些該死的韃靼人,彷佛天生就是打仗的,打起來還不要命,和他們打仗半毛錢好處撈不到,而且還死傷眾多,耗費眾多。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也知道韃靼人侵略成性,誰都想打,如今和自己停戰協和,不過是為了避免多線作戰而已。等韃靼人一緩過氣來,肯定是對他們奧斯曼帝國動手的。
奧斯曼帝國猶豫不決,歐洲諸國也是惶恐不已。
但是他們的敵人,韃靼人現在也不好過,甚至也是惶恐不已。
那些歐洲蠻夷怕韃靼人,但是韃靼人更怕大唐!
如今身在東歐的俺答汗等韃靼高層,自然是已經是知道了哈密失守。
雖然看似只丟了一個哈密,但是從哈密戰役的過程來看,己方的大軍對唐軍的這種步步為營,層層推進的方式無能為力。
一條鐵路,就是讓雙方的戰略態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往堅守了十多年的哈密城瞬間化為了泡影。
而後續吐魯番城估計也好不到那裏去,一旦失去了這兩個城池,也就意味着整個西域都要丟掉了。
再往西,那可就是一馬平川的中亞啊!
那地方,他們韃靼人的騎兵可以來自自有,但是人家大唐的騎兵還不是一樣來去自由。
要知道,大唐的騎兵實際上不比韃靼人少呢!
擁有河封省以及遼河套等大片水草豐盛區域的大唐,現在根本就不缺馬。
韃靼人能夠搞十幾萬騎兵一路殺到東歐去,大唐也完全可以這麼幹的!
當然了,這只是韃靼人擔心的情況,他們並不知道,如果大唐想要這麼做的話,早就這麼做了,但是不能實際掌控的土地,大唐根本就是懶得佔領。
大唐的對外擴張,和韃靼人這種純粹以軍事進攻、佔領不一樣。
大唐的擴張策略是佔了就不走,不僅僅軍隊不走,後續還會有大量的移民跟上,把這些地方徹底變成大唐領土。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3.951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