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文曲星旬報》的突然出現和開封府民間輿論的轉向,新黨總體上選擇了退縮。自六月十一以後,國子監也安靜了,御史台里也沒人折騰了,太府寺更是在蔡京的主持下爽快的把州北軍營的項目整個打包丟給了萬家行。對於宋徽宗把同文館的地皮以90萬緡發賣給萬家行的行為,崇政殿裏面的新黨大佬們也沒說出半個不字兒,倒是舊黨方面的范純禮認為非常不妥,提出了公開唱賣的建議……
不過新黨裏面還是有個把敢於向幸近奸臣說不的青天存在的,寶文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郭知章就是這麼一個以正直敢言著稱的郭青天。
在他看來,呂嘉問父子強拆州北軍營固然不妥,但是縱火之事必有內幕!
而武好古以高額補償拆遷軍營雖然表面看上去仁義,可是結果卻是最壞的——之前的強拆不成、軍營縱火,和現在商行的高價拆遷加在一起,等於封殺了官營房地產的前途。
以後誰還敢在開封府做官營房產生意?強拆不許了,補償價錢又高昂。再考慮到官營不可能精打細算,做成了也無多少收益,萬一惹出是非還鬧個丟官罷職,還不如賣地收稅……因為范純禮的建議,同文館地塊就成了最後一例私下買賣的地皮了,以後凡是官地出售,都得走唱賣行公開唱賣的路線了!
如果地皮都走了公開唱賣,短期看內藏庫興許可以被銅錢絹帛塞滿。但是內藏被塞滿的同時,豪商的財富則會以更快幾倍的速度積累——看看武好古那個奸商在「都亭驛」和「封丘門內」兩個項目中賺到多少錢就可想而知了。
在沒有涉足地產之前,武好古開設的共和行一年能賺到幾十萬緡就頂天了,可是進入地產行業後,一年上百萬乃至幾百萬都是可能的!
而且開封府的豪商可不止武好古一人,要不了多久跟風蓋房的就會多起來了。到時候,天下間的財富一定會以更快的速度集中到商人手中……
而大宋又不抑制兼併,如果出現大量豪商巨室,一定會加速土地集中的速度,到那時可就是無數升斗之民上無片瓦,下午寸土了!
這天下,還不得大亂起來?
所以在曾布、安燾、趙挺之等人都選擇畏縮之後,郭知章仍然命令下屬繼續追查州北軍營縱火案……只要他還是權知開封府,這個案件就必須要查下去!
不過郭知章徹查的命令卻如石沉大海一般,一連多日,居然連個回音都沒有。
等到今日,這位郭大府終於有些不耐煩了,一大早就讓廳事(廳事是指權知開封府事的官衙)公吏,去將負責調查州北軍營大火一案的左廂軍巡院使文安邦和司錄參軍白時中都叫了過來。
和後世電視劇裏面總是以名偵探面目示人的開封府尹不同,真正的權知開封府事或權發遣開封府是不大管司法審理的,開封府廳事之下,有專門負責審案子查案子的機構,主要是司錄司(相當於法院)和左右軍巡院(相當於公安局)這三個衙署。另外,開封府的推官、判官和左右廂公事幹當官也有一定的司法管轄權力。
和後世法院只管審理,公安局負責捉賊的劃分不一樣,北宋開封府的司錄司因為負責關押證人(在宋朝當證人是會被關押的),所以也可以參與案件的調查。
而且上一任權知開封府王覿在第一時間就把參與州北軍營拆遷的太府寺廂兵和胥吏,都抓進司錄司監獄關起來了,所以開封府的司錄參軍白時中從一開始就參與了調查。
吩咐公吏去找白時中和文安邦之後,郭知章就在自己的廳事大堂上一邊喝茶,一邊看起了今天剛剛發行的第三期《文曲星旬報》。
這時天空中落下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雨水敲打在屋檐上,發出輕弱的噼啪聲響。
郭知章則蹙着眉頭,展開報紙,細細看了起來。今天的《文曲星旬報》上重點刊登了一篇介紹界河商市和北糧南運的文章。
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過去沒人敢想的漕運路線——不走日益淤塞的運河,而是先將米糧自海州海運至界河商市,然後在界河商市換裝內河綱船沿界河—黃河—汴河進入開封府,或者乾脆就輸往洛陽白波(洛陽白波是汴河水運的終點,供給西軍的漕糧都是在白波登岸,再用車馬西運的)。
根據文章分析,這條運輸線路雖然看上去很長,但是成本並不高。因為海運是隨風而動,東南風起的時候海船北上,日行數百里,從海州至界河也不過數日最多十日。它們便是不走這一路,也不可能逆風南下,只能在海州、密州等地待風等候。
而且海運的運力根本不是運河能比的,一艘海船運上數千石根本不是問題,每年停泊在海州、密州待風的海船總有上千艘,如果能有一半運糧北上,幾百萬石都能拉去界河商市。
而北流的黃河也有不弱的運力,足可以將幾百萬石糧食南運——哪怕在這個數字上再打個幾折,一年能運個一百幾十萬石,也可以大大減緩開封府和西北的糧食匱乏啊!
武好古這個奸商,還真是有辦法啊……只是這界河商市現在不受朝廷管轄,海商也沒有官營的。
這國家的命脈,豈能容私人掌握?
正在郭知章眉頭大皺的時候,門外值守的差役忽然來報:「稟學士,白參軍和文巡院到了。」
「讓他們進來吧。」郭知章放下報紙,整理了一下衣袍,在案幾後面端坐着。
白時中和文安邦都是三十來歲年紀,正經的進士出身,都是前途大好的官員。
對於郭知章交待的案件,他們是既不敢置之不理,又不敢,也不可能真的把案情查明了,還真是有點進退兩難。
所以郭知章這些時日看清他們二位時,見到的都是愁眉苦臉的表情。而今天,郭知章居然在白時中臉上看到了一種說不出的古怪表情。
「蒙亨,」郭知章連忙問道,「可是州北軍營縱火案有了眉目?」
「回稟學士,並不是州北軍營縱火案有了眉目。」白時中回答道,「而是下官遇到了一樁古怪的案件。」
「古怪案件?」郭知章道,「說來聽聽。」
白時中道:「這是一樁死人結婚和離婚案。」
「死人結婚……還離婚?」郭知章笑了起來,「聽着都新鮮。」
「是啊,」白時中道,「而且這還是一樁發生在死人和活人間的重婚案。」
「死人和活人,還重婚?」郭知章笑道,「都能寫成雜劇本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
「事情是這樣的,本案的原告是開封府城北廂的王寡婦,她是綱商陳家的陳大郎的妻子……陳大郎就是那個死人。而原告則是陳大郎的兄弟陳二郎和陳大郎的前妻余氏。」
「這死人離過婚?」
「離過,」白時中道,「是和離的,因為陳大郎的前妻余氏無出,所以就和離了。
可是這余氏是童養媳,和陳大郎的娘親柳氏關係很好,親如母女。當時陳大郎和余氏離婚,柳氏是非常反對的。」
「這就是陳大郎的不是了,」郭知章道,「婚姻之事怎麼能不聽娘親的話?」
「學士所言極是。」白時中又道,「可是這婚還是離了……後來陳大郎又明媒正娶了王氏為妻。又過了幾年,這陳大郎突然患了疾病死去了,也沒有留下子嗣。因此陳氏家業就由弟弟陳二郎繼承,就在這時,柳氏老夫人召集陳氏親族,宣佈自己兒子和余氏離婚無效,又把余氏接回了家中做了大婦。」
「所以那王寡婦就來上告了?」
白時中道:「也沒有馬上來告,那王氏在陳家忍氣吞聲過了一年多,等老太太柳氏死後才來上告的。」
「果然是個離奇案子。」郭知章笑了起來,「蒙亨,安之(文安邦),你們怎麼看?」
白時中道:「此案中陳大郎和余氏既然已經和離,那就不是夫妻了。柳氏老太太在兒子死後把余氏接回再做兒子的正房,雖情有可原,但是與法不合,應該是無效的。陳大郎的正室,始終是後娶的王氏。」
文安邦卻搖搖頭道:「白參軍所言也不妥當,因為陳大郎和妻子離婚,其母是不同意的。而且那余氏雖然犯了七出之一的無子,可是陳大郎後娶之妻子也無子嗣,可見無子的問題在陳大郎身上。
另外,余氏是童養媳,屬於三不去中的有所娶無所歸,之前的休妻是不合法的。」
白時中反駁道:「可是陳大郎和余氏是和離,分給了家產,使余氏可以衣食無憂,也不算無所歸吧?」
「和離是被迫的,」文安邦馬上說道,「是陳大郎仗着家大業大欺負原配髮妻,還不理老娘的規勸,是不孝!所以應該是無效的。」
「怎麼是無效?」白時中說,「那是開封府衙門判的和離,怎麼能無效呢?而且陳大郎後娶王氏時,陳母也沒有反對,三媒六聘全都其全,怎麼能不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s 4.04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