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甘寧和應龍水軍,正在予以直線航線航行。若是吳軍的水軍,突然從側面或者是後面進行進攻的話,那被攻擊的戰船,只要不是大小相差太大,必然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打擊。
畢竟水戰之上不似陸地之戰,如果騎兵或者是步兵在前行之際,遭遇敵軍側面打擊。可以瞬間便調轉方向予以回擊,但是在水上交戰,戰船可就沒有那麼靈敏了,想要調轉方向,還需要划船之人的配合,甚至有些船隻還需要予以船帆轉向,方才可以調轉方向。
而古代的水戰,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便是衝撞,尤其是予以小型的艨艟,去衝擊撞擊敵軍的戰船。一旦戰船破損,便會迅速下沉,到時候就連敵軍船體上的敵人,也不用在意,也將會隨之戰船一同沉入水底。艨艟又做蒙沖,主要有三大特點,才會被用作是衝鋒戰船。
一是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禦性能,相比其他戰船,基礎能力不錯。二是船體兩側間,開弩窗矛穴,具有出擊和還擊敵船的作戰能力。三是這種戰船的動力,予以槳為動力,具有快速航行的性能。
東漢劉熙《釋名.釋船》載:「外狹而長曰蒙沖,以衝突敵船也。」可見蒙沖船形狹而長,航速快,專用以突擊敵方船隻。東漢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中,東吳大都督周瑜,予以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等到點火之後,突入曹軍船陣,一舉燒毀了曹軍艦隊。這是中*事史上,以蒙衝突擊的一個典型戰例,而這場戰役也是被後人淪為經典戰役。
其實不得不說,華夏古人的聰慧和創造能力,艨艟的製造及應用在公元二世紀至三世紀已有記載。漢代時,艨沖是水軍的主力船,船體狹而長,機動性強,便於衝突敵船。三國具體的記載可見於陳壽《三國志》,也對着水軍戰船,有些一些詳細的記載,有此可見在當時艨艟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歷史上記載,吳軍的將領黃蓋在江夏攻打黃祖時,他曾以艨艟封鎖黃氏退卻的路線。孫權征討黃祖,黃祖「橫兩蒙沖」挾守夏口。劉表建水軍也曾造「艨沖」。唐代李荃所著的《太白陰經》記述艨艟,是輕快的先鋒船且由兩層組成,雖然《太白陰經》指艨艟是輕快的先鋒船,但漢代和三國時所用的艨艟的船頭,應是設有攻擊敵軍船隻利器的強大戰船。
而利器運作的有效性,取決於其重量而不是速度。只不過可惜的是,古時的艨艟並未有詳細的記載和打造,所以後人很難以明白當時的艨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而經過時間和時代的變化,每一代新的國家建立,若是有戰船,也會按照以往的船隻進行改造。可以說,每一個國家,每一代戰船的升級,都有着其本身的元素和特點,當然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艨艟整個船艙與船板由牛皮包覆,可作防火之用。兩舷各開數個槳孔以插槳船且供櫓手划船。而甲板以上有船艙三層,亦以生牛皮裹之以防止敵人火攻。每層船艙四面皆開有弩窗矛孔可作攻擊各方向敵人之用。杜佑《通典?兵法》中記載「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左右前後有駑窗矛穴,敵不得進,矢石不能敗。」由此可見艨艟形體雄偉,機動性強且便於水戰。
在水面大戰中,不難看得出,一些大船,尤其是樓船周圍,都有其他無數的小船所護衛着。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主將所乘坐的元帥樓船,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為了避免遭到敵軍的艨艟撞擊。當然有的軍士為了達到取勝的目的,不惜予以兩船相撞,雖然有時候是將敵軍的船隻撞翻。但更多的時候只是將對方的船體給撞爛,然後隨着水勢的灌入之後,最終沉在水中。
當然,也會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那就是在撞擊敵軍戰船的時候,自己的船體也會出現破損。往往在這個時候,那就只有共同殞命的結果,那可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只不過一艘艨艟里,所搭乘的人並不是很多,若是能夠一下撞沉敵軍一艘大船或者是樓船的話,那可就是真的很划算了。
今次,在吳軍水軍營的將士,以為自己把那些前來挑釁的趙軍給擊退時。甘寧也引着應龍水軍的大軍,快速有序的調轉方向,離開了這些敵軍營寨之地。起初甘寧還有些擔心,這些敵軍是否會出兵前來追趕,不過賈詡一再告誡自己。有如此大霧,而且己軍戰船諸多,敵軍是萬萬不敢追來後,甘寧這才鬆了一口氣。
直到整個大軍,徹底的脫離了吳軍水軍營寨附近,駛入安全水域時。所有戰船才重新恢復以往的隊形,繼續跟隨着甘寧的船隻行進着,只不過今次所有戰船上,都點燃了油燈。雖然在這濃霧中,並不是顯得很清晰,但是後面的船隻,完全可以根據這微弱的黃光,作為指引自己的目標方向。
經過這一夜的折騰和連夜趕路,等到眾人尋找一處岸邊,準備暫且休息時,天色也已經微微亮。賈詡這才邀請着甘寧說道:「甘寧將軍,此事天色已經明亮,而且這附近的水域,距離敵軍之地已經甚遠。讓我們一同前往甲板,去瞧一瞧那些敵軍,送給我們的大禮吧。」
聽聞賈詡的話後,甘寧整個人顯然是疑惑了,實在是沒有明白賈詡的話音。主要是因為甘寧怎麼想,也想不透敵軍恨不得殺了自己,又怎麼會送什麼大禮給自己,當即只聽甘寧衝着賈詡脫口道:「敵軍送給我們的大禮?」
看着甘寧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賈詡不由得沖其言道:「甘寧將軍不必驚訝,賈詡是不會說謊的,甘寧將軍若是不信的話,只需要跟隨賈詡前往甲板上一看究竟便是。」等到賈詡說完之後,便立於船艙房門內,對着甘寧做出了一個請的動作。
見到賈詡如此自信的模樣,甘寧不由得一愣,隨即踏步上前,率先走在前面。而賈詡緊跟其後,一同前往樓船的甲板上走去,一登上甲板,甘寧便迫不及待的,尋找賈詡所說的敵軍送的大禮。
起初甘寧並沒有尋找到所謂的大禮,只不過在轉身想要質問賈詡,可是在看到賈詡那望着一處居然露出了笑意。甘寧連忙順着其目光望去,隨即目瞪口呆,立在那裏不知所以。甘寧所瞧見的乃是被將士們,捆綁在船體兩側的草人身上,而這些草人的身上無不插滿了弓箭飛矢。可以說一眼望過去,那場面足以令人震撼,那該是有多少支箭矢。一個草人身上就有數十支,一艘船上又有這麼多草人,若是每艘船上的草人身上的箭支加起來,絕對數量驚人。
這些草人畢竟是用蘆葦和稻草編制而成,這些箭支可以輕易穿過,所以並未對那箭支箭頭造成什麼影響。
所以只需要將這些箭支拾起來,便可以重新使用,這便是賈詡所說的,敵軍送的大禮。按照甘寧今次所帶來的戰船大小近千艘,每一艘有將近二十個草人,那就是將近兩萬個草人,每個草人身上,最少射有二十隻弓箭,幾乎就是四萬支以上的弓箭。這個數量當真十分龐大,而這份大禮,也確實不小。
就在甘寧望着這些箭支發呆時,只聽賈詡慢慢地開口沖其說道:「今次我等應龍水軍,不單順利的從敵軍營寨前面通行,還意外收穫了數萬支弓箭,到時候上報給陛下,陛下一定會龍顏大悅。不管是行軍時間,還是軍用物資上,甘寧將軍皆是一等功績啊。」
可以說賈詡這麼做,也是為了和甘寧處好關係,畢竟賈詡新入趙軍之中,人脈關係十分重要。就算今次自己予以高官,但是若是沒有什麼人脈支撐,也無法再國中混下去。只不過這些都是之前賈詡身在董卓軍營和魏*營中,所熟悉的情況,只不過今次不同,在趙國之中,很少存在這種問題。
面對賈詡要送給自己的戰功,甘寧連忙擺手,對着賈詡正色說道:「不敢,不敢,今日這些功績,全部是軍師大人一人的。而我甘寧,只不過是聽聞軍師之令,負責從旁協理做事而已,根本沒有幫得上什麼大忙,甘寧絕對不會奪取軍師的功勞。」
甘寧的話讓賈詡聽起來十分的舒服,當然也從這一番話中,賈詡進一步了解了甘寧的為人。在心裏賈詡不由得默默地為趙國大軍的將領感到讚許,正是因為身為帝王的趙煜如此賢明,以身作則讓全國上下為之效仿。所以軍中上下所有的將臣軍士都是一副正義之身,也正是因為如此,上下齊心,文武將臣齊心,將領和軍士齊心。試問在這種情況下,趙國如何發展不迅速,如何不強大。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8s 3.90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