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閱小說網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定秦曲 !
劉伯溫,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後世的人認為其並沒有被胡惟庸所害,而是假死離開了朝廷中樞,成為了一個浪跡江湖的神算子。
這種說法主要是出於《劉伯溫傳奇》,但是張嘉師認為這一種說法不太可信,正所謂善醫者不自醫,劉伯溫雖然是傳奇人物,但是對於其自己的命運是否能夠推測出來,這一點是張嘉師的一個疑問所在。
但是不管如何,劉伯溫的傳奇除了在命運卜算方面備受推崇之外,據說同樣是出自他的手筆,與「燒餅歌」齊名的著作《百戰奇略》,則是說出了劉伯溫的一種軍事能力的體現。
分割線
《百戰奇略》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而問世,這無論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
其相關內容如下:
「謀戰」:
大凡用兵作戰的法則,都是把戰略謀劃放在首位。沒有開戰之前,先要判明將帥是賢明還是愚鈍,敵人力量是強大還是弱小,兵員數量是眾多還是寡少,戰區地形是險峻還是平坦,糧草供應是睏乏還是充足。把敵我雙方這些情況都判斷清楚了,然後再出兵攻戰,便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判斷敵情實際,研究制勝計劃,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這是高明將帥指導戰爭所必須掌握的法則。」
東漢末年,劉備駐兵於新野時,曾三次親往諸葛亮處,請教復興漢室、統一天下的大計。諸葛亮對他說:「從董卓專權亂政以來,豪傑之士紛紛乘機起兵稱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據者多得數不勝數。曹操同袁紹相比,則是名望低微,兵力弱小,然而曹操終能戰勝袁紹,由弱者變為強者,這不只是天時有利,也是人的謀劃正確。如今曹操已經擁兵百萬,並且挾制皇帝而向諸侯發號施令,這實在是不可同他直接較量的。孫權佔有江東地區,其統治已歷三世,那裏地勢險要,百姓歸附,賢能之人都願意輔佐他,這可以結為盟援,而不可以圖謀他。荊州北有漢水、淝水作屏障,南至海邊有豐富資源可供利用,東連吳郡、會稽郡,西通巴郡、蜀郡。這裏是用兵的戰略要地,但其統治者劉表卻無力守住它。這大概是上天資助給將軍的吧,將軍可有意於此嗎?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廣大,是天然富饒之地,漢高祖(劉邦)就是靠這裏而成就了帝業。現在,益州牧劉璋昏暗無能,張魯又在北邊與之作對,儘管這裏人口眾多、資源富庶,但因其不知愛撫民眾,致使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君主。將軍既是漢室的後代,且又信義顯揚四海,廣交天下英雄,求賢如饑似渴,倘若佔領荊、益二州,控扼險要,西與諸族和睦為鄰,南面撫綏夷越人民,對外結盟孫權,對內修明政治;天下形勢一旦發生變化,就伺機派遣一員大將率領荊州部隊向南陽、洛陽地區進軍,而將軍則親率益州之兵北出秦川,所過地區的百姓誰還不擔着豐盛酒食來迎接將軍呢!確實能做到這樣,那麼,統一大業就可以成功,漢朝統治就可以復興了。」
劉備聽後高興地說:「講得太好啦!」
後來的發展,基本上是按照諸葛亮的謀划進行的。
後人對上文的理解大致如下:
《計戰》是《百戰奇略》的開宗首篇,它取義於《孫子兵法?計篇》,着重從戰略高度闡述實地戰爭謀劃對於贏得作戰勝利的重要性。這裏的「計」與其下的「計料」義同,是分析、判斷情況的意思。它認為,在對敵交戰之前,首先要摸清敵我雙方將帥的優劣、力量的強弱、兵員的多少、地形的險易、糧草的足乏。只有對上述諸多情況首先分析、判斷準確清楚了,然後再出兵攻戰,就沒有不打勝仗的。戰爭是敵對雙方在一定客觀條件下,運用主觀指導的一種以武力解決勝負的鬥爭活動。
戰爭雙方的任何一方,要想戰勝對方,必須首先分析和研究敵我雙方的各方面情況,並根據這種客觀實際,制定出正確的作戰計劃和軍事部署。只有使主觀指導與客觀實際相符合,才能較多地打勝仗,而較少地打敗仗,可見,熟識和掌握敵我雙方的各方面情況,是制定正確的戰略計劃進而贏得作戰勝利的根本前提。本篇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並且進一步揭示了「用兵之道,以計為首」的道理,這是非常可貴的思想。
本篇所舉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討論天下大勢而傳為歷史佳話的「隆中對」,乃是我國古代戰爭謀劃發展史上的突出典型之一。當時,諸葛亮依據對曹操、劉備、孫權三方以及劉表、劉阿等方的政治、軍事、經濟、地理諸種條件的精闢分析,為劉備的生存與發展制定了「聯孫抗曹」的總戰略。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計劃,諸葛亮提出首先要向薄弱方向發展,奪取荊、益二州以建立穩固基地,安撫西南各族,聯合孫權,整頓內政,加強實力;爾後待條件成熟時,從荊、益兩路北伐曹操,奪取中原,統一中國。顯然,這是一個比較符合客觀實際的既穩健而又有進取精神的戰略構想。
劉備後來雖因條件所限而未能實現統一中國的計劃,但他恰是依據諸葛亮「聯孫抗曹」的戰略謀劃,而建立了蜀漢政權,成為一代三足鼎立者之一。
「計戰」:
凡在敵人開始對我進行戰爭圖謀的時候,我要及時運用謀略戳穿它,使其陰謀無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誠如兵法所說:「用兵的上策是以謀略挫敗敵人的戰爭圖謀。」
春秋時期,晉平公打算進攻齊國,便派大夫范昭去觀察齊國的政治動態。齊景公設宴進行招待,當酒喝得興致正濃時,范昭竟提出用齊景公的酒杯斟酒喝。景公說:「那就用我的酒杯給客人進酒吧。」當范昭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正想換杯斟酒時,晏子立即撤掉景公酒杯,仍用范昭所用之杯斟酒進客。
范昭假裝喝醉了,不高興地跳起舞來,並對齊國太師說:「能為我演奏一支成周樂曲嗎?我將隨樂而起舞。」太師回答說:「盲臣未曾學過。」范昭無趣地離開筵席後,齊景公責備臣下說:「晉國,是個大國啊。派人來觀察我國政局,如今你們觸怒了大國的使臣,這可怎麼辦呢?」晏子理直氣壯地說:「范昭並不是不懂禮法,他是故意羞辱我國,所以我不能服從您的命令,用您的酒杯給他進酒。」
太師接着說:「成周之樂乃是天子享用的樂曲,只有國君才能隨之而起舞。而今范昭不過是一大臣,卻想用天子之樂伴舞,所以我不能為他演奏樂曲。」
范昭回到晉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說:「齊國是不可進攻的。因為,我想羞辱其國君,結果被晏子看穿了;想冒犯他們的禮法,又被其太師識破了。」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讚嘆說:「不越出筵席之間,而能抵禦千里之外敵人的進攻,晏子正是這樣的人。」
(以上內容主要出於范昭使齊,但是范昭此人嚴格來說並非是名臣也非是如同六卿一般級別的存在,是否能夠影響到晉平公的決策,張嘉師表示疑惑。)
本篇以《謀戰》為題,旨在闡述如何挫敗敵人的戰爭圖謀問題。它認為,當敵人謀劃戰爭伊始,我就及時運用謀略挫敗敵人的戰爭圖謀,使其因圖謀敗露而向我屈服。本篇引自孫子「上兵伐謀」一語,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挫敗敵人的戰爭圖謀。換言之,也就是運用謀略打破敵人的戰爭企圖,把戰爭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達到孫子所強調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目的。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說不以兵力直接與敵人交戰而又能夠戰勝敵人。可以認為,這是孫子對戰爭所希圖達到的理想目標。但是,必須看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有條件的,只有在力量處於優勢,形勢非常有利,並且有符合客觀實際的正確主觀指導,才有可能不經流血犧牲而達成「全勝」這一理想目標。
如果忽視客觀條件,片面強調「謀戰」而否定「兵戰」的必要性,則勢必陷入不切實際的唯心主義泥淖之中,而給自己帶來不應有的損失。這是戰爭指導者不可不加注意的問題。
春秋時晉平公為了進攻齊國,先派范昭往觀齊國政情。齊相晏嬰運用其智謀於宴飲之間挫敗了范昭的多次挑釁,從而阻止了晉國即將攻齊的戰爭圖謀。
這可以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個例證。晉國之所以打消進攻齊國的戰爭企圖,固然是晏嬰以其聰明才智和計謀挫敗晉使范昭肆意挑釁的結果,但也不能不看到,齊國自桓公開創的霸主地位,雖然到了景公時期已經喪失,但齊國仍不失為中原大國之一。
晉平公要發動攻齊戰爭,對此是不能不有所顧忌的。這也正是他首先派人往觀齊國政情,爾後決定進攻與否的根本原因。
「間戰」:
大凡要出兵進攻敵人,必須事先派遣間諜秘密探明敵軍人數之多少、力量之虛實、部隊之行止,然後再出兵進攻,就能大功可立,戰無不勝。誠如兵法所說:「(對敵作戰)無時無處不可以使用間諜。」
北周名將韋叔裕,字孝寬,憑藉自身之德行而長期鎮守在玉壁城。他善於撫慰和管理士卒,甚得部眾擁護。因此,他所派往北齊的間諜,都能盡力搜集情報。也有為他重金收買的北齊人,從遙遠的齊國送來書面情報。
所以,北齊有什麼動靜,北周朝廷都了如指掌。北齊左丞相斛律光,字明月,既賢明又勇武,是為孝寬非常忌恨的一個對手。參軍曲嚴頗懂占卜之術,他對孝寬說:「明年,北齊必因相互殘殺而大亂。」
孝寬因此命令曲嚴編造歌謠,說:「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就呈一斛,。又說:「高山不推自,槲木不扶自立。」然後命令間諜攜帶大量寫好歌謠的傳單,散發到齊都鄴城,北齊尚書左僕射祖孝徵與斛律光有矛盾,他得此傳單後則更添油加醋地報告了齊後主高緯,斛律光最終因此而慘遭殺害。北周武帝宇文邕獲悉斛律光被殺身亡的消息後,高興得立即向全國頒佈大赦令。後來又出動大軍,一舉而滅亡了北齊。
(但是嚴格來說,北齊滅亡主要是君主殘殺有能力的宗室太多的問題所導致的。無論是高長恭亦或是一些有着一定實力的高齊宗室,在很多時候都無法得以善終。)
本篇以《間戰》為題,旨在從戰略高度着重闡述使用間諜在戰爭中的作用問題。它認為,凡要進攻敵人,必先派遣間諜深入敵境進行戰略偵察,或以重金收買敵方人員提供情報。
只有通過間諜探明敵國兵員多少、力量強弱、軍隊動靜等情況後,再出兵進攻,才能打勝仗。戰爭的歷史經驗表明,要戰勝敵人,必須做到「知彼」,摸清敵情;而要做到「知彼」,就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進行周密地敵情偵察。
在偵察技術不發達的古代,派遣間諜偵察敵情,便成為兵家經常採用的一種最為有效的手段。北朝時期的北周大將韋孝寬,就是以善用間諜而著稱於世的。在北周與北齊的對抗中,他採取派諜入齊和收買齊人為諜等手段,不僅隨時掌握了北齊的內情和動態,而且離間了齊後主與齊相斛律光,誘使齊後主殺害了「賢而有勇」的斛律光,為其後北周出兵滅亡北齊、統一北方,掃清了障礙。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1s 3.96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