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閱小說網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定秦曲 !
劉伯溫是否是一個文武全才的人,這一點並沒有明確的說法支持,但是根據《明史》記載,劉伯溫幼時聰慧過人,甚至是朱元璋仰慕其與宋濂等人的名聲,特意禮聘其作為謀:
基幼穎異,其師鄭復初謂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門矣。」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辟之,謝去。起為江浙儒學副提舉,論御史失職,為台臣所阻,再投劾歸。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
方國珍起海上,掠郡縣,有司不能制。行省復辟基為元帥府都事。基議築慶元諸城以逼賊,國珍氣沮。及左丞帖帖木兒招諭國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亂,不誅無以懲後。國珍懼,厚賂基。基不受。國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賄用事者。遂詔撫國珍,授以官,而責基擅威福,羈管紹興,方氏遂愈橫。亡何,山寇蜂起,行省復辟基剿捕,與行院判石抹宜孫守處州。經略使李國鳳上其功,執政以方氏故抑之,授總管府判,不與兵事。基遂棄官還青田,著《郁離子》以見志。時避方氏者爭依基,基稍為部署,寇不敢犯。
乃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及宋濂等名,以幣聘。基未應,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陳時務十八策。太祖大喜,築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
初,太祖以韓林兒稱宋後,遙奉之。歲首,中書省設御座行禮,基獨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為!」因見太祖,陳天命所在。太祖問征取計,基曰:「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然後北向中原,王業可成也。」太祖大悅曰:「先生有至計,勿惜盡言。」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基奮曰:「主降及奔者,可斬也。」太祖曰:「先生計安出?」基曰:「賊驕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後舉者勝,取威制敵以成王業,在此舉矣。」太祖用其策,誘友諒至,大破之,以克敵賞賞基。基辭。友諒兵復陷安慶,太祖欲自將討之,以問基。基力贊,遂出師攻安慶。自旦及暮不下,基請逕趨江州,搗友諒巢穴,遂悉軍西上。友諒出不意,帥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龍興守將胡美遣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蹋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
基喪母,值兵事未敢言,至是請還葬。會苗軍反,殺金、處守將胡大海、耿再成等,浙東搖動。基至衢,為守將夏毅諭安諸屬邑,復與平章邵榮等謀復處州,亂遂定。國珍素畏基,致書唁。基答書,宣示太祖威德,國珍遂入貢。太祖數以書即家訪軍國事,基條答悉中機宜。尋赴京,太祖方親援安豐。基曰:「漢、吳伺隙,未可動也。」不聽。友諒聞之,乘間圍洪都。太祖曰:「不聽君言,幾失計。」遂自將救洪都,與友諒大戰鄱陽蝴,一日數十接。太祖坐胡床督戰,基侍側,忽躍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友諒乘高見之,大喜。而太祖舟更進,漢軍皆失色。時湖中相持,三日未決,基請移軍湖口扼之,以金木相犯日決勝,友諒走死。其後太祖取士誠,北伐中原,遂成帝業,略如基謀。
吳元年,以基為太史令,上《戊申大統歷》。大旱,請決滯獄。即命基平反,雨隨注。因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太祖方欲刑人,基請其故,太祖語之以夢。基曰:「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後三日,海寧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縱之。尋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軍衛法,初定處州稅糧,視宋制畝加五合,惟青田命毋加,曰:「令伯溫鄉里世世為美談也。」帝幸汴梁,基與左丞相善長居守。基謂宋、元寬縱失天下,今宜肅紀綱。令御史糾劾無所避,宿衛宦侍有過者,皆啟皇太子置之法,人憚其嚴。中書省都事李彬坐貪縱抵罪,善長素匿之,請緩其獄。基不聽,馳奏。報可。方祈雨,即斬之。由是與善長忤。帝歸,基人壇下,不敬。諸怨基者亦交譖之。會以旱求言,基奏:「士卒物故者,其妻悉處別營,凡數萬人,陰氣鬱結。工匠死,骸暴露,吳將吏降者皆編軍戶,足干和氣。」帝納其言,旬日仍不雨,帝怒。會基有妻喪,遂請告歸。時帝方營中都,又銳意滅擴廓。基瀕行,奏曰:「鳳陽雖帝鄉,非建都地。王保保未可輕也。」已而定西失利,擴廓竟走沙漠,迄為邊患。其冬,帝手詔敘基勛伐,召赴京,賜賚甚厚,追贈基祖、父皆永嘉郡公。累欲進基爵,基固辭不受。
初,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勛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是數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頓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及善長罷,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帝問汪廣洋,曰:「此褊淺殆甚於憲。」又問胡惟庸,曰:「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帝曰:「吾之相,誠無逾先生。」基曰:「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無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諸人誠未見其可也。」後憲、廣洋、惟庸皆敗。
(軍衛法與衛所制度並不算等同,兩者固然是有着一定關係,但是更多地有可能是劉伯溫的軍衛法成為了改良衛所制度的一個重要關鍵,並且催生出明朝的衛所制度。)
從以上的記載可以看到的是,劉伯溫並沒有明確的統兵作戰記錄。也許在戰略方面,劉伯溫可以說是建立大明帝國的重要人員之一,但是在軍事作戰方面的建樹,反而不算明顯。
《百戰奇略?選戰》:
大凡與敵人作戰,必須選拔勇將、精兵,編組而使其擔任先鋒。這樣,一則能夠壯大我軍鬥志,一則可以挫殺敵人威風。誠如兵法所說:「用兵打仗沒有勇將精兵擔任先鋒,就要遭到失敗。」
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袁紹之子袁尚、袁熙逃往上谷郡,勾引烏桓兵多次進入邊塞為害。曹操率兵征伐,同年夏季五月,部隊進至無終。秋季七月,洪水泛濫,沿海道路不能通行,隨軍司空戶曹掾田疇請求擔任嚮導,曹操同意了,遂率軍出盧龍塞。塞外道路因洪水隔絕不通,於是開山填谷五百多里,經白檀,歷平剛,過鮮卑部落領地,向東直趣柳城。當距柳城二百里時,敵人才發現曹軍的到來。袁尚、袁熙與烏桓單于蹋頓以及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人,率領數萬騎兵迎戰曹軍。八月,曹操率軍登越白狼山時,突然與敵人遭遇。敵軍兵力眾多,曹軍因輜重留在後面,披掛鎧甲的很少,故曹操周圍的人都很害怕。曹操登上高處觀察敵情,發現敵軍陣勢紊亂不整,於是揮軍出擊,並派猛將張遼擔任先鋒打頭陣,結果大敗敵軍,擊斬蹋頓及著名首領以下多人,收降胡、漢部眾二十多萬人。
《百戰奇略?步戰》:
大凡以步兵對敵戰車、騎兵作戰時,必須依託丘陵、險隘或林木叢生之地形而戰,才能取得勝利。倘若遇到開闊無險的地形,必須使用拒馬槍排成方陣,置步兵於陣內,再把騎、步兵分別編為駐隊和戰隊交替戰守。駐隊守陣時,戰隊出戰;戰隊守陣時,駐隊出戰。當敵人攻我一面時,我就從兩翼出擊,側襲進攻之敵;敵人攻我兩面時,我就分兵迂迴敵後襲擊之;敵人攻我四面時,我就列成圓陣,分兵四面奮力阻擊之。敵人如果敗走,我就立即使用騎兵追擊之,而今步兵隨後跟進,這是步兵對敵車騎兵作戰的必勝戰法。誠如兵法所說:「步兵與車、騎兵作戰,必須憑據丘陵、險要地形列陣,如無險要可資利用,就令我士卒製作行馬、木蒺藜作為屏障。」
《舊五代史》記載:晉王李存勖的大將周德威出任盧龍節度使時,由於恃勇輕敵,放鬆邊備,而失陷榆關這一險要關隘。致使契丹人得以南下放牧於營州與平州之間,並乘隙攻佔了新州,周德威率兵復奪未克,敗歸幽州城。契丹兵乘勝進圍幽州長達二百天,迫使城中陷入危境。晉將李嗣源獲此消息後,便約李存審等將率領步騎兵七萬人會師於易州,準備援救危困中的周德威。他們從易州北出,越過大房嶺,沿着山澗向東前進。嗣源與其養子從珂率三千騎兵為先鋒,當進至山口之時,契丹以一萬騎兵攔截在前,晉軍將士驚懼失色;李嗣源率領百名騎兵先行前進,他摘掉護首頭盔,高高揚起馬鞭,用契丹語厲聲指斥敵人說:「你們無故侵犯我國疆土,晉王命令我率領百萬騎兵,直搗你們西樓老巢,滅掉你們契丹種族!」說完,立即躍馬奮擊,三次沖入敵陣,擊殺一名契丹酋長。
晉軍後續部隊乘勢齊頭並進,契丹兵向後敗退,晉軍這才得以越出山口向幽州進發。李存審命令步兵砍伐樹木設置鹿角陣,每人手持一枝結成營寨。契丹兵繞寨而過時,寨中萬箭齊發,箭矢蓋天遮日,契丹觸箭而死傷的人馬堵塞了道路。當晉軍即將進至幽州時,契丹部隊又列好陣勢等待之。存審把步兵部署在敵軍背後,戒令他們不得先動;又令一些老弱殘兵拖着樹枝,點燃柴草前進,頓時煙塵漫空蔽日,致使契丹兵無法測知晉軍究竟多少。晉軍乘機擂鼓交戰,李存審急趨敵軍陣後,親率事先部署在那裏的步兵發起突襲,契丹軍被打得大敗,其首領席捲其餘眾從北山口向北逃去。此戰晉軍俘斬契丹軍以萬計,幽州之圍得以解除。
《百戰奇略?騎戰》:
大凡騎兵對步兵作戰時,如果遇到山林險隘、沼澤水網的地形,就要快速離開此地。因為這是對騎兵作戰不利而易取敗的不利地形,不可在此種地域對敵交戰。如要對敵交戰,必須選擇開闊平坦地域,這樣,方可進退自如,戰而必勝。誠如兵法所說:「在開闊平坦地域作戰,就要使用騎兵部隊。」
《新五代史》記載:晉王李存勖率兵援救趙王王,與後梁軍對峙於距柏鄉五里的地方,紮營於野河之北。當時,晉軍兵少,而梁將王景仁所率之兵雖多,但精銳部隊也少。晉軍看到對方兵多,有些畏怯失色,晉將周德威針對此情而勉勵部隊說:「梁軍這些人不過是從汴宋地區臨時僱傭來的烏合之眾!」但德威回到帳中向晉王報告時,卻說:「梁軍比較精銳,不可立即與之決戰,應當向後稍退以等待有利時機。」晉下說:「我率孤軍千里而來,利於速戰速決。如今若不乘勢迅速進攻它,一旦讓敵人摸清我軍的實力情況,我們就無計可施了。」德威反駁說:「事情並非這樣。趙王之軍善於守城而不善於野戰。我軍賴以取勝的有利條件在於騎兵,只有在平原曠野地域作戰,才能發揮其快速機動、猛烈突擊的特長。現在我軍紮營於河邊,臨近敵人營門,這不是便於發揮我軍長處的地方啊!」
晉王聽後很不高興,回到帳中就臥床休息了。眾將見此情形,無一人敢於入帳請求進見。周德威無奈,只好對監軍張承業說:「晉王生我氣了。我不主張速戰速決,並不是因為我畏敵怯戰,主要考慮我軍兵少而又臨近敵人營門,所依恃的僅僅一水之隔罷了。假使梁軍得到船筏渡過河來,我們就將無一倖免於難了。似此情況,不如退兵到邑,以引誘敵人脫離營壘,騷擾他們使其疲憊不堪,然後就可以運用計謀戰勝它了。」承業聽完,立即入見晉王說:「德威是員老將,深知用兵打仗。希望您不要忽視他的主張意見。」晉王聽後驟然坐起說:「我正思考這個問題呢。」不久,德威抓獲了後梁的巡哨兵,問他王景仁現今在做什麼?他回答說:「已造船數百艘,將用以搭設浮橋渡河。」德威於是偕同梁軍士兵一起去見晉王。晉王笑着說:「果然如你所料到的那樣。」隨後下令退軍到邑。
周德威清晨派出三百騎兵前往梁營挑戰,他自己親率三千精兵隨後跟進。梁將王景仁見此大怒,遂下令梁軍全部出擊,同周德威部轉戰數十里,進至邑之南,雙方都列陣以待決戰。梁軍依仗兵多,橫排列陣六、七里之長。此時,晉王策馬登上高處觀察敵陣,喜出望外地說:「此地平原草矮,既便於前進,又便於退卻,真是我們戰勝敵人的好地方。」於是派人告訴德威說:「我當做你的先鋒,你可隨後跟進。」德威勸阻說:「梁軍輕裝遠來同我輾轉交戰,既然他們來得這麼快,必定來不及攜帶乾糧,縱然能帶乾糧,也沒有時間吃。這樣,等不到中午,他們就會人飢馬乏,其軍必定退卻。乘其退卻而攻擊他們,一定能獲得勝利。」到了午後四、五點時分,梁軍陣地果因人馬後退而煙塵大起,德威乘機擂鼓吶喊,發起猛烈攻擊,結果大敗後梁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4s 3.96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