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簡述》的篇章大概與《謀略》差不多,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兵法簡述》在介紹作者的一些理解見識的內容上,要比起《謀略》要豐富不少。
而《兵法簡述》有一點是《謀略》無法比擬的,那就是在《兵法簡述》當中,很大程度上介紹了羅馬人的軍事簡述。
這一點也許不是一個很多人都認為不錯的內容,但是毫無疑問的,作為一本軍事典籍,這樣的內容也算是符合題材。
而正如後世英譯本的一些描述可以看到,即使是翻譯者都認為這些描述,非常有意義:
在卷二中,韋格蒂烏斯論及軍團的編成及其軍官,論及古時的晉升制度和軍團會戰時的佈陣。我發覺,羅馬人規定士兵們存錢的做法跟如今美**隊的做法實乃同條共貫;彼時警衛和值勤的登記辦法現在仍在沿用,而羅馬的警衛值勤制度與我們的內務指南也僅有細微的差異。
從對野戰樂隊的記敘中可以看出,原來它便是當今美國將其作為裝飾排場之用的先驅。照韋格蒂烏斯的說法,軍團之所以戰績輝煌,賴於其武器裝備和機械設施,以及它的士兵的英勇無畏。一個軍團擁有55架弩炮[一種投擲機械],用以拋射標槍,以及10台由公牛拖拉的石弩[一種機械投石器],用以投擲石塊。每個軍團都配備有架橋器材,有許多「用長長的繩索或鏈條串接在一起的獨木舟」。此外,「不管需要怎樣的勤務,營地都有力量和條件建成一座堅固設防的城堡」。培養工匠的工作也就是為履行現在由軍隊中各種勤務部門履行的一切職責做好準備。
……
《兵法簡述》有着比較詳細的介紹羅馬人軍事的內容描述。
而按照相應的內容以及時間推測,這些內容應該是公元三世紀前後羅馬人的軍事配備為主的。
導言:
陛下對先人有關各種軍事教令的細節了如指掌,深察其情,因而運用起來可謂得心應手。這一點可以從一個接續一個的勝利和凱旋中得到證明。事業的成功是技藝高超無可爭辯的明證。可是,沉着鎮靜、戰無不勝的皇帝陛下,您依然還要以您那虛懷若谷的氣度,竭力從各種古代典籍中探求實例和材料,儘管近年來您的許多功勳早已蓋過了古時的輝煌。如是,當我決定在我的這個卷本中向陛下簡短地敘述這一切時,與其說那是為了施教,不如說只是稟報情況而已;我對您的深深的敬意使我輾轉反側,驚恐不安。
作為人類的主宰和領袖,一切蠻族的征服者,還有什麼比之盡心盡力地在整軍經武的學理和方法方面不斷探索新的內容更加恢弘的呢?抑或由您頒下一道旨令,讓人家去描述您本人業已實行過的一切,豈不更好?而從另一方面講,違抗如此偉大的皇帝的委託,在我看來簡直就是犯罪,理應受到懲處。因是,我服從了,但又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感受到那實在是勉為其難;如若我拒絕,我當真害怕那該是更加不恭的舉止。陛下無限的寬宏使我獲得巨大的勇氣去從事這一極富冒險性的事業。
其實,作為您的忠誠的僕人,我早就將關於募選和訓練新兵的一冊小書呈獻給您了,為此我是不該遭到非難的。
如今,既然我原先顧慮重重的勞作不會受到懲處,我也就可以放心大膽地直接按照旨令去做這件事情了。
從導言中的內容來看,當其時《兵法簡述》的出現很有可能是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原因,至於這樣的原因到底是如何,後世也沒有一個比較確實的論調。
而從內容來看,正如導言的描述一眼,卷二的篇幅很大程度上描述了羅馬人的軍事體制:
一、軍隊[正如羅馬人民的大作家、大詩人在其著作中所稱,乃由武器加男子漢所合成,分為三大部分:騎兵、步兵和水師。騎兵部隊之所以稱作側翼[alae]是因為恰如飛鳥的雙翼從左右兩面掩護着兵陣。如今人們亦稱之為「執旗隊」,因為騎手們揮舞着旗幟;現在這種旗幟也有稱「火舌」的[註:稱「火舌」的都是小旗。]。還有另一類騎兵,因隸屬軍團編制而叫軍團騎隊,穿戴護腿[ocreati]的所謂騎士隊便是軍團騎隊的實例。
水師也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船稱作利布爾納[註:俄英兩種譯文對此詞的處理均取音譯,漢譯隨之,其由緣請參閱本書卷五之第三節。],另一部分是武裝帆船[巡洋用]。騎兵守衛平原;水師保衛海洋和江河;步兵堅守高地、城市、平坦地和懸崖峭壁。由此可見,國家最需要的是步兵,因為它守衛的地域最大,而這支龐大的隊伍所消耗的東西卻最少。
「隊伍」[exercitus]這個名稱的由來緣於其自身的基本作業,即隊列訓練[exercitium],這可使它永遠不會忘記為何以這一名稱稱謂的要義。
步兵也分成兩類:輔助部隊和軍團。輔助部隊一般由具聯盟[socii]關係或者條約[foederati]關係的部落派出。羅馬人特有的那種英勇無畏的精神通常而且主要由正規軍團來體現。「軍團」一詞來源於e-ligers[選拔],這個詞的涵義本身要求募兵者必須具備忠誠和勤奮的品德。一般說選入輔助部隊的人數較少,而進軍團的人要多得多。
二、馬其頓人、希臘人和達達尼人,總的說來都排方陣,而且每個方陣要部署8000名武裝軍士。高盧人、克爾特伊比利亞人,乃至大多數蠻族人在交戰中每一方陣也常常要使用6000名武裝軍士。羅馬軍團一般有6000名戰士做軍事勤務,有時還會更多些。
現在我按照自己的觀點來表述一下在軍團和輔助部隊之間有些什麼區別。
輔助部隊在開赴戰場時來自不同的地方,人數不一樣,他們之間先前沒有什麼聯繫,訓練不同,彼此並不熟悉,習俗也不一樣。他們的作戰方法不同,使用的武器各異。如果在交戰之前共同戰鬥的各部隊之間差異太大,要奪得勝利自然不會那麼容易。再則,既然在征戰中全體軍士的運動和隊列都必須按統一的信號和命令執行,要是過去大家從未在一起相處過,更談不上十分默契地聯合行動過,也就很難協調一致地去執行這些命令。可是,即便是這樣的隊伍,只要迫使它們天天用各種課目進行強化訓練,不出一年,也能取得明顯的效果。輔助部隊總是作為輕裝兵配屬於軍團的戰鬥隊列,在交戰時與其說主要起配合作用,不如說是一支快速支援力量。
軍團自身則有若干個重裝的全建制大隊,也就是有主力兵、劍矛兵、後備兵,以及類似於輕步兵的先頭部隊,即標槍投手、弓箭手、投石手、弩炮手的隊伍;還有屬於自己編制的軍團騎兵。他們執行同樣的命令,團結友愛,協調一致地構築營地,操練兵陣,實施交戰,在各方面都是完整一體的,不需要任何外部的支援,——這樣的軍團通常能夠戰勝任何兵力的敵人。偉大的羅馬帝國便是證明,它就是依憑這些軍團浴血奮戰,打敗了無計其數的敵人,這些敵人是經過選定的,有的則是形勢提供了與之交戰的機遇。
三、有些部隊至今仍然稱作軍團,但由於對過往年代的輕蔑,軍團的堅強的實力已經衰敗。當年人們獲獎是因為英勇善戰,而今則靠耍陰謀,施詭計;當年軍士得到升遷是因為他們能吃苦耐勞,如今則是徇私情。再,在統帥的侍從們服役期滿後,按規矩發給服役證書,打發他們回家;留下的空缺不再安排別人。
有些人由於體弱多病不適於服役,理應退伍;另一些人開小差或者因各種偶然事故而喪命。若此,不要說是每個月,就是每一年也沒有多少年青的新兵來補充軍團的缺額。因此不管原先的部隊何等的人多勢眾,從員額上講它已經開始在萎縮了。軍團人數之所以越來越少還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它們的任務艱巨,武器沉重,責任重大,紀律嚴明。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往輔助部隊跳槽,也是因為那邊的勞務輕鬆,而獲獎的機會倒反而更多。
著名的老加圖,作為軍人在戰鬥中無往而不勝,他擔任執政官期間常常率軍親征,他認定,惟有撰寫一部兵書,才算為國家謀求更大的福祉。理由是英勇行為只能在一代人中留下記憶;能寫出為國家造福的東西來,則可以流傳千古。許多其他的人也仿效加圖著書立說,尤其是弗龍蒂努斯,他的力作備受聖明圖拉真所嘉許。對他們的教誨,對他們的訓示我將務求表述得簡明、準確。
維持一支軍隊,不管你是殫精竭慮還是怠惰疏懶,都要支付同樣的費用。至高無上的奧古斯都皇帝[註:「奧古斯都」一詞原有宗教涵義,意為「諸神推崇之人」,後成為羅馬帝國元首和皇帝的稱號。這裏的「奧古斯都」是指本書呈獻於的那位皇帝。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登上皇位,改元首制為「多米那特製」[即君主制]。
他讓馬克西米安主管帝國西部,駐蹕意大利北部的米蘭;他本人則主管帝國東部,坐鎮小亞細亞的尼科美底亞[今土耳其的伊茲米特],兩人均稱「奧古斯都」。293年兩位共治者各任命一名助手,稱為「凱撒」[副帝],分別治理部分地區。這就形成了「四帝共治制」。同時規定,「奧古斯都」在20年任期屆滿後交卸職權,讓位於「凱撒」;兩位「奧古斯都」將其屬下的「凱撒」收為養子,並將女兒嫁給「凱撒」,以期用血緣婚姻關係保持世襲統治,防止非法篡位和宮廷政變。
這種多帝同朝共治的制度延續了很久。下文「當皇帝一接受奧古斯都的帝號,他就是盡善盡美,體現神的意志的代表……」亦此義。如果由於您的旨意而使整軍經武的強固秩序得以中興,使您的先王們的瑕疵得到彌補,那不僅對於當今時代,而且對於未來世紀,都將得益匪淺。
四、所有的史學家都認為,每一位執政官在出征伐敵時,不管對方兵力多少,他所率領的部隊總不會超過兩個軍團,最多配屬若干盟邦的輔助部隊。這是軍團訓練有素的反映,也是他們對自身充滿必勝信心的表現。他們認為,有兩個軍團完全足以應付任何一次戰爭的需要。我將根據軍事法規範來敘述古時軍團的編成。
如果這一敘述略顯晦澀或者不那麼流暢,我也不該受到責備,那是這個題目本身難度實在太大所致。因此,對於這一篇記敘應當反覆多次地讀,專心致志地讀,務求全面理解,牢記在心。無疑,哪一位皇帝確能把握兵法精髓,使他的軍隊不論多寡都能善征慣戰,那他的國家必將無敵於天下。
五、如此說來,只要我們能夠精選到既富勇敢精神,又有強健體魄的年輕的新兵,能堅持四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的天天訓練,那就能遵奉我們戰無不勝的君主的旨令,幸運地在他的領導下組建起我們的軍團來。
一旦軍士們的皮膚上烙上無法去除的標識,就可將他們登記註冊,隨之要讓他們立下誓言,這叫軍人誓辭。他們要以神、基督和聖靈的名義,以皇帝陛下的名義起誓,陛下是除神之外人類尤其應當尊重和崇敬的對象。當皇帝一接受「奧古斯都」的稱號,他就是盡善盡美、體現神的意志的代表,他的臣民就應當對他表示忠誠和崇拜,就應當為他做出殫精竭慮的效勞。
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軍士,只要他們認定誰是按照神的意志實施統治的,他們就會像為神服務一樣地服務於他。如是,軍人們宣誓將竭盡全力去做皇帝命令他們做的一切,將始終堅守崗位,為了羅馬帝國的利益視死如歸。
六、一個軍團有十個大隊。第一大隊在人員數額和素質上都要優於其他大隊。編入這個大隊的男子在出身和教育程度方面都是優秀分子。它榮持鷹幟,這是羅馬軍團的主要旗幟,同時也是整個軍團的軍旗。它是帝王們形象的紀念標誌,也就是真正的神聖的軍旗。這個大隊有1150名步兵,132名穿着鎧甲的騎兵,素有「千人大隊」[cohorsmiliaria]之稱。
它是軍團的主體,當需要投入戰鬥時,佈陣就從它排起。第二大隊由555名步兵、66名騎兵組成,稱作「五百人大隊」[cohorsquingentaria]。第三大隊也有555名步兵和66名騎兵,通常要求這個大隊的人員特別強壯,因為他們的位置在兵陣中央。第四大隊由555名步兵和66名騎兵組成。第五大隊也是555名步兵和66名騎兵,編入第五大隊的也必須是堅定強壯的軍士,因為和配置在右翼的第一大隊相對應,第五大隊在左翼。這五個大隊構成第一排。
第六大隊有步兵555名、騎兵66名,編入該大隊的年輕的新兵應是精銳力量,因為在第二排里它的位置就在鷹幟和帝王圖像後面。
第七大隊由步兵555名和騎兵66名組成。第八大隊由步兵555名和騎兵66名組成,它的建制中應有無畏勇士,因為在第二排里第八大隊位居中央。第九大隊由步兵555名和騎兵62名組成。第十大隊也由步兵555名和騎兵62名組成,通常該大隊也由優秀戰士編成,因為在第二排里它配置在左翼。
整個軍團就由這樣十個大隊合成,總人數為步兵6100名,騎兵730名。在一個軍團里不會出現少於這個員額的情況;有時,如果有命令不止建立一個千人大隊的話,那麼徵募的人數就會大於以上的員額。
……
從以上的內容描述,可以明確的看到當其時羅馬軍體制當中的核心——軍團的編制情況,這一點對於研究羅馬軍事而言,有着很大的幫助。[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8s 3.95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