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超級快消品,上映僅僅三個周末,《暮光之城》的北美票房就接近了3億美元,全球票房相加達到5億5000多萬美元,在《哈利波特》新一部下周才能上映的情況下,成為了2010年度假日檔最成功的影片。
巨大的成功,也讓影片從男女主角到一些重要的配角,一個個紅到發紫。
利亞姆-海姆斯沃斯、妮娜-杜波夫、莉莉-柯林斯再加上飾演狼人的泰勒-洛特納,散播出的偶像光芒,簡直有超級巨星的風采。
《暮光之城》連續三部大賣,也帶來了一個必然的結果,主要演員們的片酬必須調整。
第一部的時候,所有演員的片酬都被限定在了50萬美元以下,當時馬修用長約捆綁住了這些演員,為後面的片酬談判爭取到了極大的主動,到第三部《月食》的時候,劇組當中片酬最高的利亞姆-海姆斯沃斯和妮娜-杜波夫,單部片酬也不過500萬美元。
加薪是必然的,即便簽了長約,也無法避免。
馬修早就有這方面的覺悟,所以在妮娜-杜波夫為他又一次表演藝術體操之後,向這位伊莎貝拉的飾演者做出了承諾。
當然,具體加多少那就要談判了。
早在《暮光之城:月食》剛剛上映,馬修就授意貝拉-安德森和肖恩-丹尼爾與所有主要演員們的經紀人展開談判,並且態度和立場要強硬一些。
加薪,可以!但具體的數額,不能遷就演員。
談判就是妥協的過程,馬修這邊也不會寸步不讓,想讓馬兒使勁跑,肯定要給馬兒吃草。
經過半個月拉鋸式的談判,基本搞定了所有主要演員的合同。
妮娜-杜波夫和利亞姆-海姆斯沃斯拿到了第一檔的片酬,這兩人的經紀人最初開出的是1500萬美元+百分之七左右的票房分成的條件,而馬修這邊只肯給800萬美元片酬。
最終達成的協議中,妮娜-杜波夫和利亞姆-海姆斯沃斯的片酬為1000萬美元加百分之五的票房盈利分成。
《暮光之城》系列運作到現在,更換演員不現實,適當的讓主創團隊分蛋糕也能激發工作熱情。
況且,貝拉-安德森和肖恩-丹尼爾成功將對方要求的總票房分成,砍成了票房利潤分成。
還有一點,《拂曉》上下兩部是套拍,片酬全都執行這一標準。
第二檔的片酬也是兩個人,莉莉-柯林斯和泰勒-洛特納,片酬為800萬美元,。
然後是其他演員,片酬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任何影片的續作,最終壓垮預算的,都是演員的片酬。
《暮光之城》系列當然也不會是例外。
主創人員片酬大幅度提升,《暮光之城:拂曉》上下兩部的製片預算也暴漲,從《月食》的單部6500萬美元飆升到了1億美元。
兩部《拂曉》,僅僅製作成本上的投入將高達兩億美元。
這可以說是中等製作裏面最頂級的規模了。
當然,這些年輕又紅到發紫的偶像演員,一旦離開《暮光之城》系列,就像格蘭芬多黃金三角離開《哈利波特》系列一樣,別說拿這麼高的片酬了,能打個對摺就不錯。
很簡單,他們全都沒有證明自己能駕馭非續集影片。
不止是年輕演員,很多只能依靠續集的演員基本都是這樣。
比如丹尼爾-克雷格,他如果重新和導演山姆-門德斯一起拍下一部邦德系列片就有可能躋身「兩千萬美元俱樂部」,但和其他的後輩、那些系列片影星一樣,他如果不演邦德,片酬就會大幅跌落,降到大概五百萬美元的檔次。
當下,讓新星最容易上位的平台就是系列電影,但當系列電影完結的時候,他們怎樣成功轉型到下一個角色/下一個發展階段,是需要認真思考與籌劃的問題。
否則,永遠停滯在一個角色上,他們也就逐漸成為了「一次性消費」的明星。
很多演員都面臨着被一個火爆角色所限制的困境,哪怕是強悍如約翰尼-德普都輕易轉不出來。
搞定演員的合同,首批預算資金注入劇組第三方賬戶,《暮光之城》系列再次啟動。
馬修剛忙完這些,《暮光之城》系列的原作者斯蒂芬妮-梅爾主動找到了她。
這位前家庭主婦、現在的當紅青春小說作家,想要跟他再合作一把。
「《宿主》?」馬修看着斯蒂芬妮-梅爾送過來的這本薄薄的小說,「我記得這是前幾年你寫的書吧?」
作為合作夥伴,他對於斯蒂芬妮-梅爾的狀況還是有所了解的。
斯蒂芬妮-梅爾一如既往穿着一身火紅套裙,就像是顆火炬樹,似乎也只有這種內外熱情似火的女人,才能寫出如此輾轉曲折的愛情小說。
「這本小說08年就出版了,是我在創作《暮光之城》之餘,寫的一個單行本。」她笑着說道。
馬修輕輕點頭,直接問道,「你想改編成電影?」
斯蒂芬妮-梅爾不否認這點,「我們有成功的合作,合作還在進行,我覺得我們可以繼續合作下去。如果電影改編成功,我可以把《宿主》擴寫成三部曲。」
如今的斯蒂芬妮-梅爾已經不是以前的家庭主婦了,這兩年的成功,也讓她自信十足。
她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看着馬修。
「這樣吧,梅爾女士。」馬修不可能連小說都不看就做決定,緩緩說道,「我先看看小說,過幾天再給你答覆。」
「可以。」斯蒂芬妮-梅爾沒有多待,很快離開了。
有《暮光之城》的成功擺在這裏,馬修當天就把《宿主》這本小說看了一遍。
和《暮光之城》的小說一樣,《宿主》也是關於愛情和抉擇等感情糾葛的故事,主人公也不是純人類。
確切點來說,這也是一個關於三角戀的故事。
故事被設定發生在不遠的將來。
那時,地球被一種名為「靈魂」的外星生物入侵,這種生物本身看起來像是銀色的百足蟲,他們通過在人類的神經系統中寄生的方式,來達到逐漸抹滅人類的天性,控制、然後取代人類的心智,並藉由人類的軀體生活在地球的目的。
同時,他們派出已被控制的「人類」作為「獵人」,去追捕其他的倖存人類。
女主角就是這種生物的宿主,寄生物知道生活在人體內必須面對的挑戰是強烈的情感、生動的記憶,但它沒想到女主角居然不肯放棄對自己頭腦的控制權,緊緊抓住她所愛的男子不放。
無奈之下,寄生者只好尋找一個女主角不認識的男子,令她愛上他並洗刷之前的記憶。在某些外界壓力下,寄生者和梅蘭妮被迫聯手合作,開始去尋找一個他們都愛的男子。
至於期間的各種感情糾葛,基本上就是《暮光之城》的翻版。
確切點來說,《暮光之城》是披着狼人和吸血鬼魔幻外衣的狗血三角戀,《宿主》是披着未來和科幻外衣的狗血三角戀。
但馬修讀完小說,總有種不舒服的感覺,不是對狗血三角戀,而是小說主體架構的寄生。
這玩意想想都毛骨悚然啊。
如果拍攝成為純粹的科幻片或者恐怖片,毛骨悚然沒有問題,但拍成狗血愛情片呢?想想都覺得可怕。
代入感從何而來啊?
馬修經手的項目多了,在不同類別的影片投資中都獲得過成功,也積攢了一些成功的經驗,或許這些經驗比較主觀,但他個人還是能以此做出些判斷。
看完《宿主》,他認為這本小說改編電影前景並不好,小說最為基本的設定和主體框架存在問題,某些缺陷天然就會被大部分觀眾所排斥。
將《宿主》改編成科幻片或者恐怖片?這個念頭剛起,馬修自己就否決了,這純粹是找死,與其將斯蒂芬妮-梅爾的狗血三角戀小說改編成其他類型,還不如直接原創靠譜。
他還通過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到了另外一點。
《宿主》在2008年就出版上映,現在馬上就2011年了,小說還冷冷淡淡。
這可不是新人作家的不知名作品,從2009年起斯蒂芬妮-梅爾就開始紅遍全世界,結果還沒有帶紅《宿主》。
還有,市場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素。
《暮光之城》將狗血愛情電影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高峰之後往往是低谷。
《宿主》與《飢餓遊戲》還不同,《飢餓遊戲》的賣點並不集中在狗血愛情上面。
或許可以投資幾百萬美元拍一下,畢竟北美有不少重口味愛情電影喜好者,但馬修與斯蒂芬妮-梅爾溝通之後,這個想法也放棄了。
如今的斯蒂芬妮-梅爾不再是以前的家庭主婦,直接告訴馬修,製片預算不能少於5000萬美元。
馬修不再多想,委婉的拒絕了斯蒂芬妮-梅爾的這本小說。
2010年即將過完,2011年很快到來,《特種部隊2》劇組那邊還沒處理完畢,繼續在停擺,馬修也沒有閒着,稍微關注了下已經開始的北美頒獎季。
一部重量級的影片正在頒獎季中猛打猛衝,直指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9s 3.953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