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明皇帝就有一個好處,手中的資源不少。就比如說眼前這五十名宦官,是掌握拼音註解法最好的,也是內書堂宦官中選拔出的口齒伶俐的五十人。
崇禎皇帝看着他們,和藹地說道:「朕今日可以告訴你們,等新軍成立之日,你們便會派往新軍中,每人分配90個新軍士卒,負責教導他們識字,就按這種拼音註解之法,以一對九十這種方式,一如朕給你們展示,可以用黑板工具……」
聽到這話,這些年輕宦官臉上都是驚訝,不知道這算什麼。在以前,可是從未聽說過的啊!
「平時除了教導他們識字之外,還要關注他們的想法動態,及時糾正不符合軍紀的做法,更要注意除軍紀規定之外,還有影響行軍打仗和危害朝廷的言行舉止……」
這些宦官去到新軍的職位,其實就相當於後世的政委了。作為後世穿越過來的崇禎皇帝,要想建新軍,考慮政委這個職務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這種事情,如果去招募讀書人來做,恐怕效果很難有,畢竟讀書人的矜持,骨子裏面對武人的驕傲,讓他們很難和軍卒融為一體。
但這些年輕宦官就不同了,作為皇帝的奴僕,皇帝讓他們幹什麼,他們就只能幹什麼。總之皇帝就是他們的天,只有讓皇上滿意了,他們的前途才可能光明。而且從出身來說,宦官和丘八似乎更為平等一些,沒有誰比誰更為高等,絕對不會有讀書人面對武人時從骨子裏透出的高人一等。
崇禎皇帝掃視着這些年輕宦官,把他們的驚訝之色都收在眼底,然而不動聲色,繼續解釋道:「在不影響新軍軍卒休息訓練之外,你們還可以多給他們講講忠君報國的故事,有關這些,朕回頭也會給你們發一些範例。」
說完這些後,他停了一會,讓這些年輕宦官有個消化的時間,而後才又說道:「這個職位對於新軍來說,非常之重要。朕稱之為政治委員,簡稱政委。其中管90人的稱為連級政委,是為從六品。等到新軍訓練完成之時,朕會根據你們的表現,提拔你們為更高級的政委,是為營級政委,團級政委等等,品級依次提升,直至師級政委,是為從四品。」
一聽這話,頓時,這些年輕宦官一個個眼睛放光。雖然他們聽不懂這些新名詞,可他們對於品級,卻是最熟悉不過。要不是皇帝在此,估計都要狂吼亂叫歡呼了。
要知道大明宦官所在官衙,一共十二監,每監各太監一員,正四品,左、右少監各一員,從四品,左、右監丞各一員,正五品,典簿一員,正六品,長隨、奉御無定員,從六品。
而這些年輕宦官目前只是在內書堂就讀,是宦官中處於最底層的,就算運氣好,也要熬資歷,一步步地往上爬。不要說其他,光是有品級,就要有運氣,耗時間從眾多宦官中脫穎而出才可以。
但如今聽皇帝所說,他們去到新軍後,至少是從六品的品級,而且新軍訓練完成之日,他們之中就有相當於少監這樣的高級宦官存在。這麼一條捷徑,又怎麼不讓他們狂喜!
崇禎皇帝很樂意從這些年輕宦官的臉上看到歡喜之色,他多給了他們一點高興的時間,而後才又繼續說道:「這個政委之職,相當於其他軍隊中的監軍,但和監軍又絕對不一樣,因此朕才改了名稱。其中區別,朕已說過,你們也好生體會。離新軍組建之日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你們先行準備,不要讓朕失望了!」
「奴婢遵旨!」年輕宦官立刻大聲回應,聲音頗有點尖銳,顯然興致非常地高。
崇禎皇帝不用傳旨的方式,而是親臨內書堂,並告知這些事情給這些宦官,就說明他非常重視這事。
當然,除了這事之外,其他有關新軍的事情,他也一樣重視。這重視程度,絕非那些臣子能預料。這不,在內書堂交代完畢後,他又擺駕兵仗局,親自前去巡查盔甲武器。
按大明的制度規定,盔甲武器這些是有工部的軍器局和內監的兵仗局負責督造。且京師軍卒的盔甲在用時領取,用完便要歸還內庫。比如說,要舉行大的儀式,祭奠,狩獵,出征等等,就從內庫領取盔甲,等這些事情辦完之後,盔甲之類就要歸還內庫。
這麼一來,從道理上說,內庫是有足夠多的盔甲存儲的。一旦邊鎮有急需,也能從京師調撥過去。這就是大明對於盔甲的管理,有很嚴格的一套制度。
不過從萬曆年間開始,京師內庫的盔甲便難堪一用。為此,在萬曆九年的時候,萬曆皇帝還特意為此下旨,訓斥了軍器局和兵仗局,說他們製造的盔甲粗糙不堪,徒費錢糧,無益實用。特旨令兩廠打造五千副鐵甲撥給軍用,限期一年千副,五年造好。
對於正在組建的新軍,崇禎皇帝是當以後軍隊改制的標杆來用的。為此,首先這支新軍必須是強軍,要能打勝仗,有確實的功績,這樣才能拿得出手。也因此,所有新軍的配套,他都要親自檢查。
或者是知道新軍組建在即,軍器庫提督太監吳偉挺早有準備,皇帝一到,他立刻讓人提取各式盔甲五十副,一一擺開在庭院中,讓崇禎皇帝親自過目。
說實話,崇禎皇帝自己看着這些盔甲,他是分辨不出這盔甲到底好還是不好。不過他也有準備,對身邊跟隨的一名獨臂錦衣衛百戶道:「陳百戶,你且去看看,這些盔甲對上建虜,可實用否?」
「遵旨!」陳二領命,並不看其他人等,直接上前蹲下身子,用他的一隻手提起來掂量掂量,又用手指節敲敲聽其聲音,又或者暴力用腳踩等等。
崇禎皇帝看着陳二的動作,眼角瞄過吳偉挺,看他的神色,心中便是一冷。
這個吳偉挺,也是崇禎皇帝在潛邸的宦官之一。他成為皇帝之後,這些潛邸的宦官也就水漲船高,按照親信程度把持了宮內大小不一的職務。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3s 3.9437MB